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77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

《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docx

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

广适性骨干亲本Y58S创制与超级稻新品种选育

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1、提名单位:

湖南省;

2、提名意见:

针对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国务院总理基金项目、国家“863”和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开展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创制和超级杂交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取得在两系杂交稻育种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的系列技术成果:

①创制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被全国108家育种单位引种应用,配组育成114个审定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共157次,审定区域覆盖南方籼稻3大生态区(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成为我国审定组合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系杂交稻骨干亲本;②选育的Y两优2号、Y两优900分别率先突破百亩片平均亩产900公斤和1000公斤目标,创造水稻单产世界纪录,被两院院士分别评为2011年度、201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③育成广适性优质超级稻新品种7个,其中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分别是2010-2013年、2014-2015年我国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品种;④发明或集成创新了一整套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并广泛应用,维护了两系杂交稻的稳定发展。

获植物新品种权14项、国家发明专利3件,发表论文120篇,其中SCI论文16篇。

获湖南省首届创新奖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1项。

自2006年以来,Y两优系列品种累计推广超过2.0亿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成果极大促进了水稻产业科技进步,对于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水稻产业增产增收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经审阅,符合提名条件,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杂交稻超高产育种一度停滞不前、两系法杂交稻繁制种安全风险大、杂交种适应性较差等瓶颈问题,提出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和“动态理想型”育种思路,以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能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范围推广的广适性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为主攻方向,历经20年研究,取得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该成果在两系杂交稻育种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

1、通过聚合优质、高光效、抗病、抗逆、优良株叶形态和高配合力等性状,实现有利多基因累加,创制了不育起点温度低(低于23℃)、制种安全、可繁性好、株型理想、配合力高、抗逆性强、异交结实率高的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

该不育系被全国108家水稻育种单位协议引种应用,并配组育成114个审定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共157次,是我国审定组合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系杂交稻骨干不育系。

2、针对大穗与多穗、特大穗与高结实、超高产与高抗倒等难以协调的技术瓶颈,创新水稻超高产株型理论,开拓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新途径,利用广亲和粳稻与马来西亚野生稻种质,结合全生育期株型选择,创制了大穗型、高结实与高抗倒的强优恢复系远恢2号、R900,与Y58S配组育成Y两优2号、Y两优900等超级杂交稻品种,实现了单产潜力的连续重大突破。

Y两优2号、Y两优900分别实现百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和1026.7公斤,率先突破中国超级稻第三期和第四期育种目标,创造水稻较大面积高产世界纪录,分别被两院院士评为2011年度、201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3、突破超高产、广适性和优质难以兼顾的技术瓶颈,育成的Y两优1号、深两优5814(Y58S/丙4114)等7个农业部认定超级稻品种,稻米品质均达国颁3级以上优质米标准。

其中,Y两优1号通过南方籼稻3大生态区(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国家审定,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Y两优超级稻品种自2010年起连续6年居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第一。

4、集成创新一整套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创建“四级八组法”实用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稳定性鉴定方法,发明“六圃法”光温敏不育系原种保真繁殖技术,维护了两系杂交稻的稳步发展。

获植物新品种权14项、国家发明专利3件,发表论文120篇,其中SCI论文16篇。

获湖南省首届创新奖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1项。

自2006以来,项目团队及协作单位育成的Y两优系列品种累计推广2亿亩以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该项目成果实现了水稻产量潜力的持续突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进步,对于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维护粮食安全,促进水稻产业增产增收均具有重大意义。

客观评价:

1、成果总体评价意见(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为组长、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万建民院士为副组长以及陈剑平院士、张洪程院士、张新友院士、程式华研究员、任光俊研究员、赵久然研究员、孙传清研究员等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意见)

该成果针对生产上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较高、繁殖制种安全风险较大、杂交种抗逆性较差的问题,从选育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入手,以培育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新品种为主攻方向,取得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两系杂交稻育种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聚合优质、高光效、抗病、抗逆、优良株叶形态和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实现有利多基因累加,创制了不育起点温度低(低于23.0℃)、制种安全、可繁性好、株型理想、配合力高、抗逆性强、异交结实率高的光温敏不育系Y58S,是我国审定组合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系杂交稻骨干不育系;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实现了单产潜力的连续重大突破,创造水稻较大面积高产纪录;Y两优1号、深两优5814分别是2010-2013年和2014-2015年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创建实用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稳定性鉴定方法,发明一套精细严格的光温敏不育系核心种子提纯与原种保真繁殖技术,保证了两系杂交稻的安全生产。

2、查新报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该查新项目根据水稻全生育期群体的变化,提出的动态理想型模式,在国内外公开文献中未见相同的报道。

该查新项目1)开展了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研究,创制了广泛生态适应性的光温敏不育系Y58S;2)提出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全起点温度为23.5℃,并以此探讨了实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鉴定方法;3)发明了一种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种子的提纯保真繁殖方法;4)发明了一种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的方法。

以上4点在国内外公开文献中未见早于该查新委托方的相同报道。

3、同行评价

国内同行科研工作者、农技推广人员以Y58S、Y两优1号、Y两优2号、深两优5814、Y两优900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公开发表论文400篇以上。

部分研究结果摘录如下:

2014年,《Nature》杂志文章介绍了中国超级稻研究最新进展:

Y两优900是40年来杂交育种的巅峰之作,它具备超高产水稻应有的所有特征:

包括根系发达,大穗(二次枝梗多),高结实率,大粒,抗虫、耐旱等众多优良特性。

(Nature,2014,514(7524),S60–S61)

Y58S为母本的组合表现出较高的耐热性(中国水稻科学,2012,26(6):

751-756);Y58S系列组合对后期低温抗性比C815S系列组合较强(湖南农业科学,2011(15):

10~12);Y58S的相对盐害率最低(5.56%),在种子萌发期,Y58S具有极强的耐盐性(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0):

1-9);2009年在江苏盐城地区某些杂交组合制种出现风险,导致了较大损失,而Y58S系列杂交组合制种,其母本却抵御了该风险(杂交水稻,2010(S1):

462-464.)。

4、鉴定意见与其他评价

2004年8月25日湖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专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Y58S进行了现场评议,评议意见认为:

该不育系株叶形态好,育性稳定,品质较优,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强,符合湖南省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审定标准。

2003-2004年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连续两年鉴定,Y58S苗叶瘟和穗颈瘟抗性级别均为3级。

2009年,Y两优1号入选国家科技部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编号:

2009431192)。

2010至今,Y两优1号连续7年成为农业部长江中下游水稻主导品种。

2011年,科学技术部等十部委共同主办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及之后的历次巡展中,Y两优1号作为“农业和民生科技”单元的标志性成果展出。

2011年,经农业部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Y两优2号”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首次突破第三期超级稻育种目标。

该事件被两院院士评选为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2014年9月24日和10月10日,分别由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任组长的专家组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任组长的农业部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Y两优900”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006.1公斤和1026.70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过千公斤的目标,被两院院士评选为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2016年12月29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评价:

Y58S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实现了两系杂交水稻的全面更新换代,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发展。

2017年1月17日,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Y58S已成为我国审定组合最多、应用范围最大的两系不育系骨干亲本,以Y58S为母本所配Y两优组合,自2010年以来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组合。

5、荣誉奖励

2017年5月,“广适性超级杂交稻新品种选育与绿色生产”被评为湖南省首届创新奖。

2016年12月,“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选育及其生产配套技术”被评为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3年12月,“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的选育与应用”被评为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0年12月,“野生稻高产基因(yld1.1,yld2.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其应用”被评为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3年12月,“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被评为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

2012年2月,项目第1完成人邓启云因Y58S等植物新品种权及相关专利的发明,被评为“入世”十年湖南省知识产权事业最具影响力十大人物。

应用情况:

依托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种三产四”粮食丰产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以Y58S为母本选育的Y两优系列组合,在南方稻区各省(区、市)进行了百亩、千亩及万亩连片示范。

示范结果表明Y两优系列组合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优点,深受群众喜爱,而且由于这些组合增产高效、投入较少,使其推广面积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

目前,从事Y两优系列组合开发的较大规模公司就达40家以上。

其中中种集团、隆平高科、大北农、湖南袁创、神农大丰、安徽袁粮、广西恒茂、福建超大、湖南科裕隆、湖南奥谱隆、湖南希望等知名种业企业都拥有数个Y两优系列品种。

Y两优品种连续6年居全国杂交水稻品种推广面积第一,其中Y两优1号2010-2013年连续4年推广面积居全国杂交水稻品种推广面积第一,2014-2015年居全国杂交水稻品种推广面积第二;深两优5814(Y58S/丙4114)在2014-2015年超过Y两优1号、连续2年居全国杂交水稻品种推广面积第一。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与各地农业种子管理部门统计,目前Y两优系列组合已累计推广2.0亿亩以上。

其中,2015-2017年推广9746万亩。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序号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应用的起止时间

应用单位联系人

应用情况(万亩)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广适性骨干亲本Y58S及其系列组合

2006-2018

郭利磊152********

20015

合计

 

 

20015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植物新品种权

Y58S

中国

CNA20030431.3

20060901

20060884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邓启云

有效

植物新品种权

Y优1号

中国

CNA20050157.7

20080901

20081753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邓启云

有效

植物新品种权

Y两优2号

中国

CNA20090532.4

20151101

20155645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邓启云、袁隆平、熊跃东、庄文、吴俊

有效

植物新品种权

Y两优900

中国

CNA20121050.9

20160901

20167614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朱发林

有效

植物新品种权

R163

中国

CNA20080034.5

20140101

20144027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邓启云、袁隆平、庄文、熊跃东

有效

植物新品种权

深两优5814

中国

CNA20070465.6

20110301

20113538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武小金

有效

植物新品种权

Y两优087

中国

CNA20110910.2

20151101

20155814

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李永青、邓启云、谭建林、李伟荣

黄文武、贺贵柏、黄春毓、周玉明

有效

植物新品种权

Y两优5867

中国

CNA20100169.1

20150901

20155352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阳和华

有效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种子的提纯保真繁殖方法

中国

ZL201110379473.3

20130918

1273528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邓启云

邓启云、吴俊、熊跃东、庄文

有效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的方法

中国

ZL200310110534.1

20061018

289819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邓启云、袁隆平、李继明、邓小林、万宜珍、熊跃东、庄文

有效

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

邓启云

排名:

1

行政职务:

总裁兼首席科学家

技术职称:

研究员

工作单位: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整个研究的思路与实施方案设计,主要研究工作的完成者;

2、主持了支撑本研究的国家“863”计划课题/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课题;

3、Y58S的选育人,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7号、Y两优8号、Y两优86等品种的第一选育人,对主要科技创新点都有创造性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排名第2

姓名:

袁隆平

排名:

2

行政职务:

院士

技术职称:

研究员

工作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本项目全程技术指导,主持支持本项目的总理基金、863计划等项目课题,对项目的进展倾注了大量精力。

Y两优系列品种推广与应用的技术顾问。

对本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点都有贡献。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排名第1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1

姓名:

吴俊

排名:

3

行政职务: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均有重要贡献,主要科技创新1、2、3部分支撑数据,完成了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本人在该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0%以上。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排名第14

姓名:

武小金

排名:

4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研究员

工作单位: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本项目主要技术发明中,对主要创新点1、3有重要贡献。

成功培育深两优5814,于2008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粤审稻2008023)、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9016)。

完成深两优5814相关配套技术集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试示范推广。

本人在该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60%以上。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26,项目编号:

J-201-0-01;

姓名:

周川广

排名:

5

行政职务:

育种部主任

技术职称:

农业技术员

工作单位: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加入团队13年,全程参与了Y58S、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等品种的选育、鉴定工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姓名:

常硕其

排名:

6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完成Y58S及系列组合的光合、抗逆等性状生理研究,对主要创新点1、3有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姓名:

李建武

排名:

7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负责第三、四期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田间管理工作及栽培技术研究,对主要创新点2有突出贡献。

本人在该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70%以上。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姓名:

廖翠猛

排名:

8

行政职务:

总裁

技术职称:

研究员

工作单位: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全面主持Y两优1号、深两优5814的推广工作,使Y两优1号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Y两优1号、深两优5814推广到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第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姓名:

柏斌

排名:

9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参与了Y58S耐逆性研究工作。

对本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点1有贡献。

本人在该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70%以上。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姓名:

曾波

排名:

10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农艺师

工作单位: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参与组织实施Y两优2号、Y两优900、深两优5814等品种在长江流域稻区的多年多点鉴定工作,并在湖南、江西、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等省每年安排10余个点的品种展示示范,累计展示示范面积10万亩以上;2、推荐深两优5814等Y两优品种作为农业部主导品种,有效促进了Y两优系列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第1完成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创新推广贡献:

1、主持了支撑本研究的国务院总理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等课题;

2、主要知识产权和审定品种的权利人;

3、为主进行了配套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促进更好地发挥新品种增产潜力,加速成果转化与推广,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第2完成单位: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创新推广贡献:

选育了第四期超级杂交稻先锋品种Y两优900,完成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组织实施了Y两优900百亩片超高产攻关工作。

2013年9月28日,经农业部组织专家组验收,Y两优900百亩片平均亩产988.1公斤,2014年经农业部组织的测产验收中,Y两优900百亩片平均亩产达到1026.7公斤,连续创造水稻大面积亩产的新纪录。

Y两优900于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2017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

为该项目第一完成人的后期研发工作提供了部分条件支撑。

第3完成单位: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持Y两优1号、深两优5814的推广工作,使Y两优1号年种植面积快速增长,Y两优1号、深两优5814推广到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第一。

第4完成单位: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成功培育深两优5814,深两优5814于2008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粤审稻2008023)、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9016)。

完成深两优5814相关配套技术集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试示范推广。

第5完成单位:

广西恒茂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成超级稻Y两优087,主持Y两优5867、Y两优087等超级稻品种的推广工作。

第6完成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成功培育Y两优1173,Y两优1173于2015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粤审稻2015016)、2017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第1完成人邓启云,该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思路设计、组织实施和协调。

第2完成人袁隆平对项目进行了技术指导。

第3完成人吴俊、第5完成人周川广、第6完成人常硕其、第7完成人李建武、第9完成人柏斌均在第一完成人邓启云课题组工作,参加了该项目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

第4完成人武小金自2006年就引进Y58S进行育种研究,育成了国审品种深两优5814(Y58S/丙4114)。

第8完成人廖翠猛,全面主持Y两优1号、深两优5814的推广工作,推进了项目成果转化,2013年共同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第10完成人曾波自2010年参加该项目工作,组织实施Y两优2号、Y两优900、深两优5814等Y两优系列品种在湖南、江西、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等省的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有效促进了Y两优系列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合作证明及成果在该申报书中以“共同知识产权”、“共同培育品种”、“论文合著”、“共同立项”、“产业合作”的形式体现,详见《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及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