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632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

《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docx

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Word

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选)综合评估(四)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是(  )

A.乙醇B.氢氧化钠固体

C.氨水D.氯化钠溶液

解析 乙醇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氨水和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C项、D项错误。

答案 B

2.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时都能与铁发生反应,放出气体

B.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C.都能作为气体的干燥剂

D.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6

解析 浓硫酸常温下使Fe钝化,而稀硫酸常温时与Fe反应放出H2,故A项错误;稀H2SO4无论是常温还是加热条件下,均不能与Cu发生反应,也不能作干燥剂,B、C选项错误。

答案 D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S===2H++S2-

B.NaHCO3Na++H++CO

C.NaCl===Na++Cl-

D.CH3COOH===CH3COO-+H+

解析 H2S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所以A错;NaHCO3为弱酸酸式盐,其中HCO

不能拆分为离子形式,B错;CH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应用“”,D项错误。

答案 C

4.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

正确的结论是

(  )

A.①加入的是四氯化碳,②加入的是苯,③加入的

是酒精

B.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入的是四氯化碳,③加入的是苯

C.①加入的是苯,②加入的是四氯化碳,③加入的是酒精

D.①加入的是苯,②加入的是酒精,③加入的是四氯化碳

解析 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苯的密度比水小,酒精与水任意比互溶。

据此可判断①加入的是苯,②加入的是四氯化碳,③加入的是酒精。

答案 C

5.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物质在变化中失去了电子,此物质中的某一元素化合价降低

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转移,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 C

6.向含有K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进行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

A.NaCl和KClB.KCl和NaBr

C.NaCl和KID.NaCl、KCl和I2

解析 通入过量的氯气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Cl2+2NaI===2NaCl+I2,Cl2+2KBr===2KCl+Br2;蒸干并灼烧后,单质溴和碘均逸出,所余固体为NaCl和KCl。

答案 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

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

解析 这道题是对有漂白性物质的漂白原理的综合考查。

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清楚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Cl2、Na2O2、H2O2、O3等是因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SO2是因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活性炭是因吸附作用而使物质褪色。

答案 B

8.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

A.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

B.少用原煤作燃料

C.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

D.开发清洁能源

解析 煤及其他化石燃料中含S元素,它们燃烧产生的SO2的大量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对燃烧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少用、不用原煤作燃料,开发清洁能源都可以减少SO2的排放,减少酸雨的产生。

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只能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不能减少SO2的排放。

答案 C

9.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解析 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阴离子。

所以,阳离子的质子数(Z)大于核外电子总数,阴离子的质子数(Z)小于核外电子总数。

A、B、C、D四种粒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如下表:

选项

A

B

C

D

核内质子数

16

18

13

19

核外电子数

18

18

13

18

从上表可知,只有选项D中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总数,选项D正确。

答案 D

10.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解析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说明X是氧元素,则Y必然为硫元素,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Z为磷元素。

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P<S<O,A项正确;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2SO4,B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因此,X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C项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S>O,D项不正确。

答案 A

11.下列物质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A.CaCl2B.KOHC.SO2 D.Na2O

解析 分子间作用力一般存在于大多数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的分子之间,SO2是共价化合物,其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而另外三个选项均为离子化合物,是以离子键结合的,没有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 C

12.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密度极小,并且有磁性。

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  )

A.同一物质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D.同素异形体

解析 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D

13.下列物质中,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A.石英B.硫磺

C.干冰D.氯化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晶体的结构判断晶体的类型。

分子晶体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晶体,石英是原子晶体,氯化钠是离子晶体,而硫磺、干冰是分子晶体,但硫磺是单质,干冰是化合物。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4.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已知反应:

Zn(s)+CuSO4(aq)===ZnSO4(aq)+Cu(s)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D.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

则2E1=E2

解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是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还可能有其他能量的变化,如光能等,故A项错误;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项错误;分子变成原子需要破坏化学键,吸收能量,2E1>E2,故D项错误。

答案 B

15.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

C.2mol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molH2和1molO2的能量

D.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

解析 2H2O

2H2↑+O2↑是吸热反应,说明2molH2O的能量低于2molH2和1molO2的能量。

因由水制取H2耗能多且H2不易贮存和运输,所以氢能源利用并未普及,但发展前景广阔。

答案 C

16.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上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锌、铜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锌片上有6.5g锌溶解,正极上就有

0.1g氢气生成

解析 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出,从正极流入。

它的正、负极可以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原电池工作时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当锌片上有6.5g锌溶解时,正极上析出0.2g氢气。

答案 B

17.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物质,它们能很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用适当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降低压强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

D.增大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解析 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反应速率降低,而增大压强,可增大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速率。

答案 D

18.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和SO2,发生反应:

NO2+SO2NO+SO3,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N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NO2和SO2的总物质的量

D.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解析 题中没有给出各物质的投料情况,NO2、SO2和NO、SO3的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A、B、D项错;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NO2和SO2的总物质的量,C项正确。

答案 C

19.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

A.溶液中c(OH-)>c(H+)

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变红色的溶液

C.溶液中c(H+)=10-6mol·L-1

D.pH<7的溶液

解析 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关键是看c(H+)和c(OH-)的相对大小,若c(H+)>c(OH-),溶液呈酸性;而pH<7或c(H+)>10-7mol·L-1,仅适用于常温时,若温度不确定,就不能用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B项中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酸性。

答案 B

20.某化合物6.4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CO2和7.2g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该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解析 m(C)=

×12g·mol-1=2.4g

m(H)=

×2g·mol-1=0.8g

所以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其碳氢个数比为1∶4。

答案 B

21.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NaOH溶液 ③醋酸溶液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解析 金属钠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上是与其中的水反应。

已知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快;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与钠反应速率更快。

答案 C

22.图为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B.锌得电子,被还原

C.锌为负极,铜为正极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解析 Zn、Cu、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锌失去的电子从负极锌通过导线流向正极铜,A、B错误,C正确;原电池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

答案 C

23.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

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

泥三角

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

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解析 烧杯只能用于给液体加热,A错;使食盐水中NaCl晶体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使用的仪器应是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错;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对;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转移到滴定管中,D错。

答案 C

24.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

A

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r2和CCl4混合物、蒸馏水

B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试管、烧杯、酒精灯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

C

实验室制取H2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锌粒、稀HNO3

D

测定NaOH溶液浓度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NaOH溶液、0.1000mol·L-1盐酸

解析 A项,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应采用蒸馏法,由于Br2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故不能用水萃取CCl4中的Br2,不合理;B项,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混合后水浴加热产生银镜,而蔗糖溶液与银氨溶液混合后水浴加热不产生银镜,合理;C项,锌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生成H2,不合理;D项,试剂中缺少指示剂酚酞,不合理。

答案 B

25.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Na+、K+、NH

、Fe2+、Al3+、CO

、SO

、SO

、Cl-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中肯定存在Na+、Fe2+、Al3+、NH

、SO

B.气体F经催化氧化可直接生成气体D

C.沉淀C一定是BaSO4、沉淀G一定是Fe(OH)3、沉淀I一定是Al(OH)3

D.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Al3+、Na+、K+和Cl-

解析 强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CO

、SO

,由加入过量硝酸钡后产生气体A及沉淀C知X溶液中含有SO

、Fe2+,A是NO,D是NO2。

由溶液B与过量NaOH溶液作用产生的现象知X溶液中含有NH

,F是氨气。

由溶液H中通入CO2后产生沉淀I不能确定X溶液中是否含有Al3+。

由观察到黄色火焰不能确定X溶液中是否含有Na+,因为实验过程中加入了NaOH。

NH3只能直接被催化氧化为NO,B项错误;沉淀I可能是BaCO3,C项错误;X溶液中肯定存在Fe2+、NH

、SO

,不能确定Na+、Al3+、K+、Cl-是否存在,A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6.(4分)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两种可能途径。

甲途径中,先经由步骤1,甲烷和氧气分子间的共价键断裂,成为C、H及O三种原子,这三种原子再经由步骤2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试问:

(1)步骤1和步骤2分别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经由乙途径亦可使甲烷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则其总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步骤1为断裂共价键需吸热,步骤2为形成共价键需放热。

(2)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1)步骤1为吸热反应,步骤2为放热反应

(2)放热反应

27.(6分)某学生称取一定质量的烧碱固体以配制0.125mol·L-1的NaOH溶液500mL,他的操作过程记录如下:

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张洁净的白纸,再从试剂瓶中用药匙取出烧碱固体放在左盘上,右盘上放2g砝码,然后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为止;将固体倒入100mL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溶解,立即将溶液沿玻璃棒倒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并振荡均匀;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该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的错误共有________处,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烧碱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不能用白纸把它与托盘隔开;

(2)m(NaOH)=0.125mol·L-1×500mL×10-3L·mL-1×40g·mol-1=2.5g;(3)容量瓶的使用温度是室温;(4)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上沾有溶质,需要洗涤其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答案 4 

(1)称取烧碱固体一定要用玻璃仪器(小烧杯或表面皿) 

(2)通过计算得出需2.5g,先在右盘上放2g砝码,然后移动游码至0.5g,然后向天平左盘加固体,至天平平衡为止 (3)溶解后需冷却至室温方可转移 (4)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28.(5分)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乙醇为原料衍生出的部分化工产品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3)由乙醇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E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其化学名称是________。

(5)由乙醇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A的分子式,结合A是由乙醇氧化得到的,可知A为乙酸;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3)比较乙醇与C的分子式可知,乙醇分子中的1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4)E的单体为D,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D为氯乙烯,所以E为聚氯乙烯;(5)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答案 

(1)CH3COOH 

(2)乙酸乙酯 (3)取代反应 (4)聚氯乙烯 (5)CH3CH2OH

CH2===CH2↑+H2O

29.(5分)由锌片、铜片和200m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反应,当在铜片放出1.68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H2SO4恰好消耗一半。

(1)产生这些气体的同时,消耗锌的质量为多少克?

(2)通过导线电子的个数?

(3)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设溶液体积不变)

解析 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n(H2)=

=0.075mol,通过0.075mol×2=0.15mol电子,消耗0.075molZn和0.075molH2SO4。

所以m(Zn)=0.075mol×65g·mol-1=4.875g;N(e-)=0.15mol×6.02×1023mol-1=9.03×1022;c(H2SO4)=

=0.75mol·L-1。

答案 

(1)4.875g 

(2)9.03×1022 (3)0.75mol/L

30.(加试题)(10分)有同学为探究KW的影响因素,做了如下探究。

(1)查阅资料,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t/℃

0

10

20

25

40

50

90

100

KW/10-14

0.134

0.292

0.681

1.01

2.92

5.47

38.0

55.0

由此推出:

随着温度的升高,KW的值________;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移动,水的电离过程是________过程。

(2)取三只烧杯A、B、C,分别加入适量水,再向B、C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盐酸和NaOH,并分析下表:

纯水

加少量盐酸

加少量NaOH

c(H+)

1.0×10-7mol·L-1

增大

c(OH-)

1.0×10-7mol·L-1

增大

c(H+)和c(OH-)大小比较

c(H+)=c(OH-)

c(H+)____c(OH-)

c(H+)____c(OH-)

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方向

KW值

1.0×10-14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温度、________、________均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②KW只受________的影响,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解析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在升高温度时,KW增大,在向水中加入酸或碱时,c(H+)或c(OH-)增大,抑制水的电离,但溶液中只要温度不变,KW不变。

答案 

(1)增大 增大 右 吸热 

(2)减小 减小 > < 向左 向左 1.0×10-14 1.0×10-14 ①酸 碱 ②温度

31.(加试题)(10分)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______。

(2)按下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限选试剂与仪器:

固体NH4Cl、蒸馏水、1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控制温度)

①实验目的:

探究________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能直接读取数据的相关物理量及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表中“V(溶液)”表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溶液)/mL

……

1

100

……

2

100

……

③按实验序号1所拟数据进行实验,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为Y,则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只列出算式,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

解析 

(1)用NH4Cl和Ca(OH)2固体制备NH3,因反应物中有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