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547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

《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docx

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3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统计》

永昌街道中心小学蒋永芳

教学过程:

分小组统计自己小组中有多少人最喜欢航模、音乐、美术、舞蹈。

小组合作一:

我把全班40名学生按照原先的座位分成4组,让他们每个人在3分钟之内统计好本组每个成员的兴趣情况,看看哪组最先完成任务。

一声令下,学生们马上聚成四组,开始询问各自的兴趣情况。

教室里到处是“你喜欢什么”的声音。

3分钟到,只有不到lO名学生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表示己经统计好了。

我让每组一名学生汇报统计的数据,结果每组都是错误百出。

有的统计的每项人数总和超过本组人数的;有的每项人数总和小于本组人数的;还有同一组的人统计的结果不一致的。

我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说是因为太乱了,有的人统计了两次,有的人--次也没统计到。

“看来,这样七嘴八舌地统计的方法不好,大家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呢?

”我启发道。

“有了,每组请一个人挨着问他们组的每一个人就行了。

”一位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

“然后呢?

”我接着问。

“然后,让他告诉大家统计的结果。

”另一名学生补充道。

“好,那就这么办。

不过这回要在1分钟之内完成任务,咱们继续看哪组拿第一。

小组合作二:

学生继续讨论探究,大家忙不迭地拿着纸笔在座位间穿梭,尽管他们的动作非常麻利,但还是没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还有的学生想上来尝试。

我说:

“大家先别忙着上来试,而是先要开动脑筋。

我们最开始的方法用了3分钟都没统计好,后来只要用一半的时间差不多就可以统计好了。

看来选用适当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好,现在我再选4位同学,你们可以重新想出你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注意,时间是1分钟。

第三次比赛开始了,这回有3名学生是按照老办法一个一个地问,而另一名学生则站在前面,叫他们组的小朋友喜欢航模的、音乐的、美术的、舞蹈的分别举手,结果他们组在1分钟之内完成了任务。

这时这组的学生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师:

“是呀,有时候,我们要想快速地完成一项任务,不在于动作有多快,而在于方法好不好。

现在。

你们3组愿意学习这组的方法再来竞争第二名吗?

生:

“愿意。

我又选了3名学生上来统计。

结果只有一组学生在1分钟之内完成了任务。

师:

“第2组为什么会失败呢?

生:

“因为某某的声音太小了,我们根本听不到。

”是的,上来统计的这位学生平时上课发言的声音就是太小,屡次提醒总是不改。

这次我特意选她上来,没想到还真吃了亏。

“看来,下次真的要把嗓门练大点了。

”他含着泪点了点头,想必这回是把这句忠告记在心上了。

师:

“那么第3组上来的xx同学同学声音最高,你怎么也失败了呢?

生:

“因为我在统计的时侯,他们有的人没有注意听。

”xx同学站在那里又是委屈又是气愤,而这个时侯,那位开小差的学生也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

“同学们,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发现就是用同一种好的方法,也要看你怎么用。

如果我们身上还有种种的缺点,即使我们和别人一样使用同一种好的方法,我们也会失败的。

下课铃响了,与平常不同的是,这些小家伙们这回不是一窝蜂地涌出教室,而是有不少人停留了半晌,在座位上若有所思。

 

三角形让学生的思维转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永昌街道中心小学吴雨萍

题目:

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cm、4cm、5cm,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是什么图形?

体积分别是多少?

笔者在教学这个题目的时候这样做:

师:

首先我放声读题,同学们默读,一个直角三角形,当老师读到这里的时候,你脑袋里有三角形了吗?

(生:

有),好那老师接着读,三边分别为3cm、4cm、5cm,你脑子里的三角形是不是更具体了?

现在我们要以它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你的想象中要以哪一条直角边为轴?

学生闭上眼想象

师:

想好了没有,现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什么图形?

(生:

圆锥)现在请同学把你大脑中的图形提取出来,画在练习本上。

学生画出了圆锥并很快计算出了圆锥的体积,在小组内交流以后,不懂的同学基本上也懂了,我也觉得这样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实效。

习题结束时,我让学生对比这两种情况有哪些异同,学生说以3cm为轴,4cm就是底面半径,3cm就是高,以4cm为轴,3cm就是底面半径,4cm就是圆锥的高。

但是不管以哪一条直角边为轴,斜边都不参与计算。

笔者很认同学生的说法。

这时有一个学生说:

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以直角边为轴旋转呢?

以斜边为轴旋转可不可以?

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大部分学生认为以斜边为轴转不出立体图形。

我很肯定的跟学生说:

以斜边为轴也能转出立体图形。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说:

不过这个问题不会考你们,要不我们不弄了?

学生说:

不行我们要做呢。

3cm

于是学生在草稿本上试画图形,大约一分钟后,段简一同学画出了如下图形:

其他同学恍然大悟,那不就是两个圆锥么?

5cm

4cm

师:

对呀就是俩个圆锥,而且是两个底面积一样的圆锥,你能算出他们的体积之和么?

有的学生一口就回答:

师:

怎么算?

学生忽然沉默了,几秒钟后有的学生有说:

不能

师:

为什么不能?

生:

因为不知道底面半径,求不出底面积。

师:

再想想嘛!

葛佳伟同学思考了大约2分钟后说:

老师我会了。

并且迫不及待的走上了讲台,在黑板上画起图来。

4cm

5cm

3cm

葛佳伟同学讲解:

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cm和4厘米,斜边是5厘米,那么斜边上的高就是3×4÷5=2.4,这也就是这两个圆锥的底面半径,而5cm就是这两个圆锥的高的和,如果上圆锥的高是2cm,那么下圆锥的高就是3cm,这样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就是3.14×2.42×(2+3)÷3。

这时有一个学生提问:

你怎么知道上圆锥的高是2cm,下圆锥的高是3cm?

如果不是呢?

接着有一个学生说:

不是也可以直接用5算,如果上圆锥的高是xcm,那么下圆锥的高就是(5-x)cm,那么上圆锥的体积是3.14×2.42×x,下圆锥的体积是3.14×2.42×(5-x)用乘法的分配率:

3.14×2.42×x+3.14×2.42×(5-x)

=3.14×2.42×(x+5-x)

=3.14×2.42×5

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

老师接着问:

那如果让你分别求这两个圆锥的体积呢?

有一个学生说:

答案不确定。

老师说:

有确定答案的

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强烈了。

我就让他们在小组内试试,有的小组讨论,有的小组独立思考。

经过了大约十几分钟,一名学生拿着他的草稿本走上讲台:

老师我知道了这两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在直角三角形中3:

4=x:

2.4

所以x=1.8cm这样就可以算出上圆锥的体积了,那么下圆锥的体积也就不难算了。

说到这里,我问这个同学,你凭什么确定3:

4=x:

2.4?

生:

因为三角形的高把这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后,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但是大小不一样,我可以看做是把稍大一点的三角形按3:

4缩小,那么对应的直角边x和2.4的比应该也是3:

4。

这个习题教学给我的启示: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才能转得开,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遇到没有学过的问题时,要学会转化,将学过的知识用起来,化难为易。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转得不一定比老师快,但是他们学到的一定比老师讲解的要多,体会要深。

尤其是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他们的观点在小组内得到充分的交流,互相能得到启示,集结小组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有机的结合。

 

数学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课题:

自行车里的数学邵陶香

课型

导学案模式下的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执教者

邵陶香

时间

2015年3月10日

学习目标

1、探究车轮转数与齿轮的关系,会求“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2、探究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探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重点难点

蹬一圈车轮的转数=前轮齿数:

后轮齿数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学

一.知识链接。

1、说一说:

你了解到的有关自行车的知识。

2、想一想:

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

你知道自行车是怎么行进的?

用手转动脚踏板,请仔细观察,齿轮是怎样带动车轮的?

二、探秘自行车  

探究一

1、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2、提出问题:

怎样知道车轮转一圈走多远?

以小组研究的自行车的数据计算周长。

3、自行车是不是脚蹬一圈车轮转一圈?

(研究一辆自行车用数据说明)

探究:

怎样知道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多少圈呢?

怎么办?

车轮转的圈数=

4、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

计算一下:

总结方法:

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5、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与车轮的什么有关系?

(举例说明)

探究二:

破解变速自行车原理 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

(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填写在67页的表格里)

2、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学生通过预学能够知道自行车里有不少数学知识,观察后记录了自行车行进的原理,是由链条传动,由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再带动后轮实现前行的,学生还发现不是蹬一圈自行车轮子就转一圈的,那么到底转几圈呢,学生发现这和前后齿轮的齿数比有关,通过研究,学生初步计算出蹬一圈自行车走多远,并小结出和自行车的轮胎外周长也有关。

在变速自行车的研究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变速自行车,还有一部分虽然找到了,但是对变速自行车的原理还是弄得不是很清楚。

 

共学

一、交流预学情况,学生对预学中存在的困惑在小组内交流,补充自己的导学案,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升出来。

二、根据学生存在的困惑,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研究

1、骑过变速自行车的同学介绍不同的路段用哪种组合更好?

2、研究3×7变速自行车的齿轮数之比

前齿轮:

433428后齿轮14161820222426

学生说说这样的变速自行车在行进过程中可以有多少种搭配,每种搭配中蹬一圈,自行车后轮转几圈。

学生普遍对变速自行车的了解存在困惑。

所以这部分的教学教师把变速自行车带到了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变速自行车里的秘密。

通过研究讨论得出:

同一辆自行车,蹬同样的圈数,前齿轮最多,后齿轮最少的组合,能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测学

8、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9、2、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4.71米。

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

 

10

3、3、如果举行自行车速度比赛,给你一辆有3个前齿轮(48、36、24),4个后齿轮(36、24、16、12)的变速自行车,你准备选择哪种组合的速度?

学生在测学过程中,表现很好,做题过程很规范,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在本节课完成测学内容,课后都完成了,通过第3小题,学生还想到了,变化条件,我们还可以计算齿轮的齿数和车轮的直径等。

课后评析

《自行车里的数学》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实际问题。

在学生预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生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预学内容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的实际探究也给那些没有条件探究变速自行车的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提升。

测学内容的设计给了学生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上升到比较抽象的层次,来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发散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