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440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 鲁人教版必修2.docx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第一单单元综合检测精品练习鲁人教版必修2

单元综合检测

(一)

(说明:

本试卷共23小题,时间:

150分钟,分数: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黔首(qián)      青荇(xìnɡ)

笙箫(shēnɡ)罅隙(xià)

B.氤氲(yūn)舐犊(shì)

羯鼓(xiē)庐冢(zhǒnɡ)

C.杵臼(chǔ)漫溯(shù)

仓颉(jié)纤细(xiān)

D.瑰怪(ɡuī)桂棹(nào)

愀然(qiǎo)榆阴(yú)

解析:

选A。

B项,“羯”读jié;C项,“溯”读sù;D项,“棹”读zh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锁屑  窥见  酾酒  杯盘狼藉

B.安慰  青蔼  窈窕  如怨如慕

C.绵延  斑斓  柔宛  幽暗昏惑

D.万籁  蓊郁  惊蛰  秋意弥漫

解析:

选D。

A项,“锁”应为“琐”;B项,“蔼”应为“霭”;C项,“宛”应为“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年冬天返乡后不久,他就________了今年春种的种子,准备在家乡的土地上“淘金”。

②学校里的教育方法及领导方法有许多________,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有待于积极地改善。

③祖国啊,我们怀着血肉相连________的心情,倾听着你那每一次脉搏的跳动。

④联欢晚会开始了,首先是大合唱和女生独唱,________演出了歌舞剧《丝路花雨》。

A.预定 缺憾 休戚相关 既而

B.预定 遗憾 休戚与共 既而

C.预订 缺憾 休戚与共 继而

D.预订 遗憾 休戚相关 继而

解析:

选C。

“预定”之“定”有“规定、约定”的意思;“预订”之“订”有“订购”的意思。

“缺憾”指因缺点和不足产生的遗憾;“遗憾”指不称心,不能令人满意。

“休戚与共”强调共同承受苦与乐;“休戚相关”强调互相之间祸福相联,利害相关。

“继而”有“紧接着”的意思;“既而”有“不久之后”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沉寂了13年后,摩罗的新作《中国站起来》上个月问世,但这却将他推上了有口皆碑的风口浪尖,粉丝讨伐,朋友发绝交信,一个精神战士陡然间印上了耻辱的标记。

B.泰拳挑战少林拳,有人认为双方半斤八两,少林必胜;也有人认为,从本世纪开始,泰拳80余年横扫中国功夫,少林必败。

究竟如何,比过才能见分晓。

C.如果索福瑞愿意童叟无欺地公布收视率,周立波肯定是央视最想“做掉”的那个人。

D.时隔两千多年,我们这些“90后”怎样才能把握《论语》的微言大义呢?

怎样才不至于误读孔子呢?

解析:

选D。

D.“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道理。

A.“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B.“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

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

比喻彼此相同。

C.“童叟无欺”,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5.(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解析:

选B。

A.“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有交叉。

C.“失眠是……感觉”不搭配,应将“感觉”改为“症状”。

D.“着力于”与后文“抓紧抓好”杂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之中吗

余秋雨

一位友好的美国音乐人说:

“每个初次来华的西方人都会有点吃惊,为什么没来之前对你们有那么多误会。

有可能,你们的宣传方式造成了某种文化孤立。

的确,国际间对我们的文化话语,在整体上仍然处于不乐于接受的状态。

这是出于政治偏见吗?

其实不是,拿中国参加两次世界博览会来说吧,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据民意测验,在“最想去看的馆”中,中国馆排在第二位。

我去看过汉诺威世博会的中国馆,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些中国风景名胜的照片灯箱,再是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一个中国人登上月球的幻想式模型,最后是一具标注着针灸穴位的天体模具,边上放了一些中药。

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很少有人在某一个角落停步,都是用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观众一般需要排队等侯参观,法国馆三小时,日本馆四小时,而中国馆却基本不需要等待。

借着两届世博会中国馆的教训,引申开来,证明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还存在着一系列观念问题。

这是文化交流的起点,必须认真面对。

第一,我们把民族的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

如果我们更多地承认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口头上承认而是心底里承认,情况就会大大改观。

在汉诺威世博会上,德国馆大厅是一大堆未完成的德国伟人塑像,贝多芬、黑格尔、马克思等等,告示牌上说,德国伟人都无法在自己国家完成,都走向了全世界,因此有理由让世界各国观众在心中去完成。

而且,还请世界各国观众在黑板上补充在自己国家出名的德国人。

德国人那么骄傲,却把民族性放在世界性和互动性之中。

法国馆的主题是法国走在十字路口,不知往哪里去,希望世界各国观众出主意,它们都突出了文化的向外互动价值。

第二,实际上,文化在呈现形态上,以差异为第一特征,以差异间的互相欣赏为第二特征。

文化上的差异,绝大多数构不成冲突,正如我心中的欧几里德、黑格尔、康德,遇到我心中的孔子、苏东坡、王阳明,是互相欣赏、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冲突、互相取消。

因此,我不赞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而赞成南非大主教图图所说的那句话:

我们为差异而欣喜。

第三,我们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此产生了一种目空一切的文化自傲,还把别人的文化反思批判成了文化自卑。

我诚恳地希望,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人,一方面,需要对外停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又要以国际坐标来筛选和重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必须找到在现代世界堂皇存身的支点——文化本身的支点。

第四,最近几年不少官员和文人越来越喜欢用一大堆朗朗上口的成语、古话、形容词、排比句来描述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其中不少概念翻译成外语后,很难让别人搞明白其中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成了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障碍。

我记得,德国诗人歌德对中国人情感方式的惊喜发现,是通过中国古代一部三流小说《风月好逑传》,而不是通过他早年就读过的《论语》和其他中国经典。

其实,我们对德国文化的感受,也不是通过什么官方话语,而是通过歌德、贝多芬、巴赫。

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文化交流也必须选择真正具有国际说服力的感性形象。

一个泰戈尔,就让印度文化纳入了西方主流文化。

一个海明威,让欧洲文化接受了美国文化。

在中国古代,玄奘、鉴真、利玛窦、徐光启,都是这样的文化桥梁人物。

现在中国的姚明、郎朗和几位具有国际号召力的电影演员,倒是实实在在起到了积极的文化纽带作用。

我相信,在今后,文化交流主要不是以国家话语、行政活动的方式,而是以有魅力的桥梁式人物为中心来开展的。

这种桥梁式人物,可能是艺术家、运动员、学者、慈善家、宗教家,但大多不会是官员。

对此,我们要期待,要发现,要守护。

(节选自《环球时报》)

6.下列关于“文化孤立”的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孤立”是其他国家因政治偏见而造成的不愿认同、接纳中国文化的一种必然现象。

B.“文化孤立”是指一国文化囿于本民族文化范围之内,盲目自大,不能与世界文化相互尊重、相互欣赏,进而共同发展。

C.造成中国“文化孤立”于世界文化的原因是,历史上中国文化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之中,因此当代中国文化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D.正是因为国际间对我们的文化话语在整体上处于不乐于接受的状态,所以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出现了诸多尴尬的局面。

解析:

选B。

A.“政治偏见造成的”分析错误。

C.原因错误,且史上也有促进文化交流的人物。

D.强调国外因素不妥,主要是本国内因。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诺威世博会与日本爱知世博会上显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孤立现象,说明中国展馆的设计方案还欠缺智慧,欠缺创新,欠缺互动性,欠缺亲和力。

B.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文化内涵丰富,有实例证明,西方人发现、接受中国人的情感方式往往是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阅读而实现的。

C.文化交流的结果,是普通人对某种文化的自然喜爱和寻常好感,而不应把让外国人捉摸不透的概念式语言强加给外国人。

D.作者建议,要改变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不利的现状,既要注重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又要以国际标准来筛选和重组中国文化。

解析:

选B。

是通过对非经典著作的阅读实现的。

8.根据原文的内容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如果改变以往单一的展示展品等枯燥的形式,多一点创新,多一份智慧,多一些想象,将会使中国文化备受世界人民的欢迎。

B.作者认为文化上存在差异是值得欣慰的,南非大主教图图也说,我们为差异而欣喜,可见,中外有识之士,都希望文化能百家争鸣而不是某种文化一统天下。

C.从泰戈尔、海明威、鉴真、姚明等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人物起到的作用看,将来的文化交流中,艺术家、运动员、学者、演员等也将发挥巨大作用,而政府官员则不再起作用了。

D.尽管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误区的中国文化必将改变所谓的“文化孤立”状态。

解析:

选C。

“政府官员则不再起作用”绝对化。

三、(12分,每小题3分)

(201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

“善。

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

“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

“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

“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

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

“善哉!

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

”管子对曰:

“可。

”公曰:

“安始而可?

”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公曰:

“爱民之道奈何?

”管子对曰: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

“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

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

“二子何故不对?

”管子对曰:

“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

“仲父胡为然?

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管子对曰: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

“敢问何谓其本?

”管子曰: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 ①管子:

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

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

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渝:

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

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

渡过

解析:

选B。

渝:

改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

解析:

选C。

A.第一个是介词,到;第二个是介词,与,跟。

B.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顺承。

C.均为连词,那么。

D.第一个是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解析:

选A。

②说的是齐国百姓现在的处境,④⑥均说的是齐桓公在内政外交方面落实管仲建议的具体措施,并非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①说的是关心百姓疾苦,③说的是对百姓减少刑罚赋税,⑤是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①③⑤均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解析:

选C。

管仲对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没有“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而是提出了如何称霸天下的政治主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中的两个“以”均作介词,用;“惧”“止”均为使动用法,其后省略了宾语。

(2)“改”即成语“朝令夕改”之“改”。

(3)“若”,表假设;“霸王”做动词,成就霸王之业;“本事”即“根本之事”。

答案:

(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

(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

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

参考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

管仲回答说:

“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厚施德惠,(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

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桓公说:

“好。

不要停止。

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

”管仲回答说:

“诚信而竭近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

”桓公说:

“请详细加以说明。

”管仲回答说:

“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感怀;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

常语说:

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他所想要的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桓公说:

“好啊!

桓公又问道:

“我想修明政事以谋求定时会盟天下诸侯,可以做到吗?

”管子回答说:

“可以。

”桓公说:

“从哪里做起呢?

”管子回答说:

“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

“爱民之道是怎样的?

”管子回答说:

“诸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卿大夫治理好自己的领地,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连,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

减少刑罚,少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

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

(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即位之后,管仲、隰朋进见。

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

桓公叹息说:

“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

是不是因为它们生有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

桓公说:

“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

”管子回答说:

“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

”桓公说:

“仲父何必这样自谦?

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

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

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

”管子回答说:

“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

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

”桓公在坐席上挺直身子,向前挪了挪,拱手而发问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

”管子回答说:

“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

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役,而上位的人不顾农时,随意征发民夫。

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必忧虑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害怕死罪;能根据时令,坚持能在农闲时兴役,百姓就不愁劳役了。

”桓公说:

“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告诉给先君才行。

”第二天,众人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

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

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竟好像流水一样归附。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qīn):

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

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首联出句写自然环境险恶,对句用胡马飞驰表现军情紧急。

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在内容上,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氛围;在结构上,为下文描写边将出场作了铺垫。

(2)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

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

(1)特点:

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

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6分)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

________,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

(1)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2)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4)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五、(12分)

16.(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信是一曲昂扬而不聒噪的旋律;自信是一首华丽而不浮华的诗歌;自信是一抹夺目而不媚俗的色彩。

1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使句意更清楚,行文更流畅。

(不能改变原意,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4分)

以“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政府、国务院文化部承办的我国也是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②它的主题是“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③它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政府、文化部承办,④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

18.某学校以“大学自主招生政策是否适宜”为主题开展辩论会。

请你针对正方的陈述进行反驳。

(4分)

正方观点——大学宜采用自主招生政策;

反方观点——大学不宜采用自主招生政策。

下面是正方观点陈述:

大学宜采用自主招生政策。

因为它不再单一看高考成绩,而是综合平时成绩和特长等来考核,这对于探索人才的多元化评价是一个重要突破。

它的出现打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