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368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

《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docx

探索西北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模式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1460

学号:

08405118

 

南京晓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探索

—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为例

Theexplorationoftheeconomicdevelopmentintheloessplateautownshipdomain–settheBaimiaovillageoftheKongtongareaofthePingliangcityinGansuprovinceforanexample

 

所在院(系):

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鲁思婷

指导教师:

曾华

研究起止日期:

二○一一年九月至二○一二年五月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摘要:

乡域经济是最小范围的区域经济,属于地域分工体系中的最基础性环节,是我国国民经济五级构架中的最基层,是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最直接的平台。

当前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发展水平低下,第三产业严重滞后等问题。

本文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为例,通过对白庙乡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劣分析,找出制约当地乡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从而探索当地乡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对白庙乡经济发展对策的探讨,不仅可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而且对黄土高原其他乡域经济的开发可以提供相关范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差距。

关键词:

白庙乡;乡域经济;开发

Abstract:

Theruraldomainistheleastrangofregionaleconomy,belongingtothebasicpartindustrialdistrictdivisionsystem,whichitisthebottominfive-stagenationaleconomy,andthedirectlyplatformofnationaleconomicpolicyandmacro-control.TodaytherearesomeproblemsinthedevelopmentoftheruraldomaininHuangshanmountainplateau,suchasagriculturalinfrastructureisweak,thelevelofindustrydevelopmentislowandservicesectorisveryseriouslag.ThisarticletakesBaimiaoVillageKongtongDistrictPingliangMunicipalityGansuProviceasanexample.Findtheproblemsthatlimittheruraldomaindevelopmentinodertofindtherightprocesstopromotethelocaldevelopmentbyanalyzinggeographicconditionsandthestrengthsandweaknessesoftheresource.TodiscussthestrategyabouttheBaimiaoVillagedevelopment,itisnotonlytoprovidetheinstructionoflocaleconomy,butalsosetanexampletootherpartsinHuangshanMountainPlateautopromotetheregionaleconomydevelopmentandnarrowthegapbetweeneastandwestareas.

Keywords:

BaimiaoVillage;ruraldomain;develop

 

目录:

前言:

1

1黄土高原乡域经济概况1

1.1白庙乡区位条件2

1.2白庙乡的自然资源2

1.2.1土地资源2

1.2.2气候资源3

1.2.3林果资源3

1.2.4水资源3

1.2.5矿产资源4

1.3人文资源4

1.3.1白庙乡的由来4

1.3.2白庙乡回汉杂居4

1.3.3白庙乡清真寺5

1.3.4白庙乡回族民俗5

1.3.5白庙乡黄土窑洞6

1.3.6崆峒山6

2.白庙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6

2.1经济发展相对停滞7

2.2支柱产业不明显7

2.3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失8

2.4.生态环境尚好,但是脆弱9

2.5.水资源短缺9

3发展对策9

3.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10

3.2旅游开发11

3.2.1放眼黄土塬,风景此独好11

3.2.2问道崆峒山,小住黄土窑11

3.2.3走近穆斯林,体验回民情12

4问题探讨12

4.1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2

4.2人口的集聚与分散13

4.3旅游开发的可能性13

4.3.1白庙乡的客源分析14

4.3.2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设计…………………………………………………………………15

4.3.3旅游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15

致谢18

前言:

黄土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它位于我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等广大地区,横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省区,高原上覆盖厚度不等的黄土。

由于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其区域经济开发对我国西部经济开发有着重要影响。

甘肃省平凉市白庙乡作为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开发探索的区域,它既有黄土高原整体区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个性,探索其经济发展途径,不仅可对白庙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而且对黄土高原乡域经济的开发可以提供相关范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理论界有关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较多,但大多以黄土高原整个地理区域为研究对象。

缺少乡域规模的研究探索,也少见个案分析。

而且,2000年以后研究就更少见了。

本文针对黄土高原乡域经济的新形势、新情况,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以白庙乡为例,为其乡域经济发展探索途径,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1黄土高原乡域经济概况

黄土高原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位于我国中部偏北,它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等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覆盖着厚度不等的黄土。

在当前黄土高原乡域经济发展中,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发展水平低下,第三产业严重滞后等问题。

黄土高原乡域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乡域中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低。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少,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因此黄土高原大部分乡域面临着经济总量较小、特色产业少、民营经济发展慢、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氛围不浓、乡镇干部更新观念不够等难题。

白庙乡作为西北黄土高原董志塬边缘地区的一个普通乡域,其自身既有黄土高原整体乡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个性。

探索其经济发展途径,不仅可对白庙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而且对黄土高原乡域经济的开发可以提供相关范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1白庙乡区位条件

白庙乡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董志塬的边缘地区,具体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北部塬区。

白庙乡地处西北内陆,是远离中国社会经济中心和市场中心的边缘地域,这种落后的区域条件对于其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但从区域角度看,白庙乡也有其相对有利的区位条件。

白庙乡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北部塬区,距离平凉市很近,约11千米。

平凉地处陕、甘、宁接壤大三角地区的中点,属于西安—兰州—银川大三角地区区域几何中心和重心地位,同时也是三角区内南来北往交通的十字路口。

因此,根据中心地理论,平凉具备成为陕、甘、宁接壤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社会、经济、文化潜在中心的区位条件。

同时平凉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因此对于距离平凉尚近的白庙而言,其拥有着相对有利的区位条件。

同时白庙乡境内惠宝公路横穿而过,东接四十里铺镇,西连大秦乡,南与柳湖乡毗邻,北邻寨河乡、香莲乡,是平凉市崆峒区北部塬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自2013年开始当地政府将在白庙乡塬面修建飞机场,预计2015年竣工。

白庙飞机场的修建将会极大的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进一步加强白庙的对外联系,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1.2白庙乡的自然资源

白庙乡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董志塬边缘地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白庙乡拥有独特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以及林果资源等优势。

同时白庙乡也面临着西北普遍干旱缺水的难题。

1.2.1土地资源

黄土高原地区地域辽阔,土壤类型多样,土地资源丰富。

白庙乡区域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6亩,人均耕地面积约2.9亩。

本地区土地资源大体可以分黄土山地、黄土塬。

有塬、山两大地貌,塬地约占57%,山地约占43%。

白庙乡的主要土壤类型是黄绵土和垆土。

黄绵土明显地继承了黄土本质的特点土层深厚、质地均匀、多孔疏松、透水透气,易于耕作,适于多种农作物和林草生长。

另外,在黄绵土基础上,经过多年耕种熟化,形成一种特殊的肥沃垆土。

 

1.2.2气候资源

白庙乡所处地区为黄土高原腹地,是东亚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地带、大陆性半湿润与半干旱气候过渡区,属北方农牧交错带、雨养农业区。

白庙乡地区太阳幅射总量,均比同纬度相近的我国东部地区高。

年日照时数约2425小时,日照分率达50%~70%。

光能丰富、日照充足,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基础。

当地积温>0℃积温,年积温3000℃-5000℃。

①从积温来看,当地适于喜凉、喜温作物生长。

白庙乡年平均气温为6—8℃,,最高温度为34℃,最低温度为-24℃。

春秋气温变化迅速,冬夏两季变化较缓。

气温日较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0℃左右。

当地气温日较差高,有利于植物物质和糖分积累。

白庙乡无霜期164天,当地春秋季节冷暖流进退交替活动频繁,易造成冻害,一般春霜重于秋霜。

因此,对当地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3林果资源

黄土高原地区盛产苹果、犁、柿、枣、杏、桃、葡萄、李、石榴、称猴桃等,堪称果品之乡。

当地的平凉是全国苹果优势产区和最佳适生区,有平凉金果之称,并多次获得“中国苹果之乡”、“中国红富士之乡”称号。

这为白庙乡林果业的种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庙乡由于其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土壤资源,适合林果的种植。

当地大量种植了杏树,但是由于杏树品种不一,管理不善,创业意识淡薄等问题,使绝大多数的杏树浪费,并没有形成独具特色杏树种植和杏产品加工业。

近年来,白庙乡借助“平凉金果”的品牌效应,积极学习果园管理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在白庙乡大面积推广种植果园,使当地的林果业推广初见成效。

1.2.4水资源

黄土高原地区,干旱缺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黄土高原跨越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干旱地带,大部分地区降水是不丰沛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加上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加,就显得更为缺水。

白庙乡地区年降雨量400—500毫米,属干旱少雨气候,对农作物影响较大。

因此白庙地区水资源短缺。

自2007年以来实施泾水北调工程,新修水塔6座,全乡自来水入户达到了2700多户,入户率达到了95%左右。

泾水北调的工程基本满足了白庙乡的生产生活用水,但是根据当地居民反映水费3元一吨,水价偏高。

1.2.5矿产资源

白庙乡当地经过地质勘探,发现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数量少。

但是平凉市崆峒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地下矿藏有煤、铁、铜、磷、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白云岩、陶土、粘土、耐火粘土、石膏等16种12大矿点,其中水泥石灰岩和化工石灰岩品位较高,储量达5亿多立方米。

因此对于矿产资源缺乏的白庙乡而言,崆峒区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

2.3人文资源

白庙乡不仅拥有丰富的的自然资源,还拥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白庙乡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回汉杂居历史悠久,因此白庙乡的衣食住行都体现了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同时白庙乡地处黄土高原,拥有西北独特的黄土窑洞景观。

除此之外,白庙乡与崆峒山毗邻,为白庙乡当地旅游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3.1白庙乡的由来

关于白庙的由来,主要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白庙塬也称梨花塬,因其塬面较为宽阔、完整,黄土层堆积深厚,日照充足,特别适宜梨树生长,尤以春天梨花绽放洁白如雪而称之。

另一种说法是因其位于熊家渠塬畔上的一座白色墙壁的小山神庙特别耀眼,而更名为白庙塬。

笔者倾向前一种说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

2.3.2白庙乡回汉杂居

白庙乡回民的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白庙回族先民最早是沿着丝绸之路首先进人甘肃的河西地区。

 甘肃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径原”道,就是经“东南至渭州(今平凉)、泾州(今泾川)以达内地”,平凉是这条路线中最重要的一站。

来华进行贸易的波斯、大食等穆斯林商客和由西域诸国来唐朝的贡使,经平凉至长安,在平凉活动,是平凉回族先民最早踪迹。

 

白庙乡又称白庙回族乡,全乡辖9个村、52个合作社,2935户,其中回族人口648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9%。

全乡有4个回民村,其中纯回民村3个,1个回汉杂居村。

白庙乡内回、汉两个民族相互团结,相互尊重,关系融洽。

2.3.3白庙乡清真寺

白庙乡被称为白庙回族乡,当地拥有回族的特色建筑白庙清真寺。

据考证,白庙清真寺修建于光绪二十几年,是平凉北塬一带最古老的一座清真寺。

它占地面积约两千三百平方米,原寺内建筑为古老的土砖木结构,房顶的大梁上有清代书法名人刻有“真一”“五功”四个大字,并雕刻有花草树木图案,南墙还镶有一块修建碑记,体现出了工匠不凡的工艺。

白庙清真寺不仅具有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并且在传播宗教知识和文化知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庙乡每年利用学生假期和农闲时节,举办儿童学习班和成人学习班,由学内教长和学员任教,传授宗教知识和文化知识。

这为白庙乡伊斯兰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2.3.4白庙乡回族民俗

白庙是以回民为主的集聚地,当地除了拥有正宗典型的白庙清真寺外,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体现了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当地回民在服饰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做,式样为无檐小圆帽。

当地居民在礼拜时,都要头戴这种白帽,故也有“礼拜帽”之称。

小白帽轻便凉爽,简单易做,美观大方。

近几年,当地回族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一些回族青壮年穿着考究的西装,系上颜色鲜艳的领带,头戴无沿小白帽,将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相融合,也显得十分潇洒、英俊,落落大方。

由于受伊斯兰文化艺术的影响,白庙的民间刺绣、剪纸风格独特,流传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

白庙回族姑娘们在布面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用五彩缤纷的丝线,绣出千姿百态的图案。

回族的刺绣富有想像力和艺术性。

在创作日常生活用品和鸟类动物时,往往绣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图形,使鸟类等形体交织在花草图案中,以求形似。

刺绣已经融入到回族群众日常生活中,鞋上、袜底、坎肩、枕套等无处不在。

面食是当地的传统主食,品种多,花样新,味道香,技术精。

白庙乡当地的面食主要有烩面、拉面、炒面、刀削面,面条爽口,成为待客的美味佳品,到此地观光的游人也是一吃为快。

白庙乡当地的菜肴中牛羊肉菜的比重很大。

当地人们很喜欢吃羊牛肉,这和伊斯兰的饮食思想是有关。

白庙乡的炒烤肉,凉拌牛肉,大盘鸡,美味可口,吸引了众多平凉市区居民来到塬面品尝。

白庙乡独具特色的回族风情民俗,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5白庙乡黄土窑洞

黄土窑洞,是西北黄土高原人家的传统民居,它施工简单,造价低廉,冬暖夏凉,节约能源,便于自建,依山靠崖,临近水源,妙居沟壑,深潜土塬,凿土挖洞,生态和谐,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满足人类当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白庙乡窑民居以土庄窑为主,构造简单,省工省料,多在塬边、沟边及山崖下挖制,俗称“明庄窑”,不占用地表土地,可谓是最省钱、最省地、最环保的民居建筑形式。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的窑洞庄园及窑洞村落逐步被遗弃。

现在,白庙乡当地居民90%以上都住进了现代的建筑,因此当地残留着大量的废弃窑洞。

如果对这些废弃的窑洞进行整治,为古老的窑洞融入了现代建筑元素,使之更加适宜人居,将会成为当地观光旅游的资源。

2.3.6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景区,其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整个景区集北雄南秀于一身,融自然美和人文美于一体。

同时作为其特色之一的崆峒武术享誉海内外,与武当、少林、峨嵋、昆仑形成中国五大武术流派。

崆峒山也是我国最早的道教发源地之一,有“天下道教第一山”之称。

目前,崆峒景区建筑面积达到了3万多平方米,景区游览面积由14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年增加游客容量6万人(次),延长游客在景区滞留时间4小时以上。

平凉市在完善旅游硬件建设的同时,又加大了崆峒山促销宣传力度。

白庙乡距离崆峒山只有20千米的距离,随着崆峒山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对于白庙乡而言是一个发展旅游的良好契机。

因此白庙乡可以依托崆峒山,大力发展旅游。

2.白庙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白庙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相对停滞,支柱产业不明显等突出问题。

同时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使当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受限。

2.1经济发展相对停滞

近年来白庙乡经济发展相对停滞。

白庙乡自2009到2011年,人均年收入依次是3069元,3454元和3868元。

从纵向角度来看,白庙乡的人均年收入逐年增长但幅度不大。

从横向的角度来看,白庙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甘肃的乡域发展过程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图12009—2011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人均GDP(GDP/元)

白庙乡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当地经济发展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林果业。

其中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种糜子、谷子、莜麦、蚕豆、马铃薯、胡麻等经济作物。

白庙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农作物的经济价值低,同时白庙乡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区春秋季节冷暖流进退交替活动频繁,易造成冻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使农民增收不稳,不利于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白庙乡红牛畜牧养殖业是当地的传统养殖业,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

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存在着养殖群体大但普遍规模化程度不高,肉牛商品率低,农户发展养殖困难多问题。

2.2支柱产业不明显

白庙乡现有的支柱产业不明显,主要以畜牧业红牛养殖和当地的双星面粉厂为主。

畜牧产业是全乡的支柱产业。

全乡红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饲草累计种植面积1.2万亩,全乡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513万元,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810元,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

红牛经济已逐渐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白庙乡红牛畜牧养殖业是当地的传统养殖业,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

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存在着养殖群体大但普遍规模化程度不高,肉牛商品率低,农户发展养殖困难多。

白庙乡虽然家家户户都养牛,但养牛的主要用途是用来耕种,而不是作为商品牛。

农户养殖规模小。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农户养牛有出售目的只占23%,主要用途是耕种。

虽然农户每年出售数量最多是1到2头,但不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农民更不会因此而致富。

除了养殖群体大但普遍化程度不高,肉牛商品率低之外,白庙乡当地饲草料资源仍未充分开发,没有充足的饲草料种植量和饲草料储备,就无法扩大养殖规模。

目前崆峒区在大力建设紫花苜蓿和饲用玉米种植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畜矛盾。

然而从全区范围来说,发展养牛业靠人工种植的饲草料显然是不够的.除此之外,当地农村存在着农村散养户牛品种低劣,养殖技术水平差和农户养牛收入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户的收益。

白庙双星面粉厂始建于2007年,占地30亩,厂区位于白庙乡政府以西100米处。

它于2008年投产试运营,2009年正式投产,产品主要销往兰州、宁夏、新疆等地。

其规模不大,现拥有工人42人,固定资产达1200万元,双星面粉厂可日产面粉120吨,年产值达到6800多万元,实现利税190万元。

白庙双星面粉厂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乡内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乡内小麦就地加工增值,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加快了该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资源最大化利用,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格局。

虽然,白庙乡的畜牧养殖和双星面粉厂虽然可以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与东部地区的乡域作比较,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3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失

白庙乡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比较普遍。

根据当地数据显示,白庙乡年累计输转劳动力3000人次以上,全乡总人口13360人,每年劳务输出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2%。

虽然当地的劳务输转工作效益凸显,年累计输转劳动力3000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2100多万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是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首先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放弃从事农业生产,把土地留给家中的妇女或老人耕种。

由于留守妇女或老人劳动能力有限,再加上带孩子等琐事,一年种植品种多是一麦一豆,无形中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其次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

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后,主要依靠留守老人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由于留守农村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等中老年劳动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直接影响项目区田间管理质量,土地产出率降低。

最后,科技推广受限。

由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多是妇女和老人,这些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许多人看不懂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说明书,致使使用剂量不是不足,就是过量,更谈不上搞配方施肥、土壤分析、新技术养殖等农业技术推广了,使得农业生产后劲不足。

总之,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对经济的影响弊大于利.

2.4.生态环境尚好,但是脆弱

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加大退耕还林的实施,“三北四期”工程的完成,白庙提灌站及虎山流域、白马沟的绿化治理,现风景树、刺槐以及各类经济林已成大树,因此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据笔者所见,白庙乡主要的主要地貌类型是黄土塬和黄土沟壑。

其中黄土塬面上种植了大量的粮食作物,黄土沟壑众多,植被覆盖率约占70%-80%,整体的生态环境良好。

但是白庙乡作为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区,具有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共性。

由于白庙乡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

如果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2.5.水资源短缺

白庙乡地区年降雨量400—500毫米,属干旱少雨气候。

当地降水季节性变化大,夏季最多,冬春最小,7,8月多暴雨,9月多连绵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