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324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docx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四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

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约10课时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学用具:

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

你喜欢什么运动?

(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你见过四边形吗?

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那这个是四边形吗?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

(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

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

是怎样的四条边?

(补充板书:

"直的"。

 

(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

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

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

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

(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

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

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分类吗?

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

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根据学生回答师:

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

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

量)。

  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师:

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

(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⑴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⑵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⑶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⑷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3.反馈、交流。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

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

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

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

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

(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

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非常透彻了。

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准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交流、展示。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认识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还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

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我们以后再学。

八、布置作业: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四边形

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四个顶点

课后反思: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看看哪些是四边形的图形,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判断哪些是四边形。

在判断过程中,学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冲突,并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慢慢的得到了判断四边形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锻炼,在他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领会它们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本质特征,逐步做到自觉灵活地应用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

它们是正方形吗?

是长方形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

几个角?

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

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在钉子板上围围看。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在方格纸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2、数一数:

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个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九第1—3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没有一个直角,四个顶角,容易变形。

课后反思:

通过复习长方形,对长方形特征的复习,再拉一拉,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

什么不变?

再给这种新图形命名,我认为还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接着让量一量书上的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然后,学生示范围一围,画一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

其次,对比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出不稳定性。

最后通过观察例举,猜一猜巩固认知。

第三课时:

平行四边形(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0页练习九第2、3、4、5题,了解“你知道吗”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平行四

边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1、让学生在比较、交流中发现与总结,加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在拼图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练习用七巧板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还记得它有哪些特点吗?

(2)找出下面图形中的四边形打√,给平行四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基本练习

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1)玩七巧板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玩具,看一看,是什么?

玩之前有个要求:

请你们用七巧板的平行四边形拿出来给同桌看一看。

请你们用七巧板拼一幅美丽的图案,并用你拼的图形说一句话。

(2)出示课本练习九的第4题。

观察说出3个四边形的名称。

用学生尺分别量一量这3个四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3个四边形的各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有什么不同?

(3)再动动你的手,把下面的图形变一变:

出示练习九的第三题。

(4)画一画:

完成练习九第2题。

1要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说明你画的图形要和这个图形的地方相同。

2要画一个和它对称的图形,有什么好办法吗?

同桌的同学相互讨论:

画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要求。

三、练习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又有了那些认识?

四、课后作业

1、填一填

(1)四边形有()条边,有()个角。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学通过观察,利用对长方形旧知的迁移,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点。

围一围的操作范围小,马上进入画一画环节。

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就开始画长方形,并没有把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区分开来。

于是“没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成了学生画图的要求,但是在要求之后,部分学生都排除了水平画法和垂直画法,都在方格纸上画倾斜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怎样简便的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鼓励能正确得画出倾斜的平行四边形。

第四课时:

周长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1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悟周长的含义。

知道用测量的方法来计算周长。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入到各种操作活动中,并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操作活动中感悟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图形、树叶、细绳、直尺、卷尺、水彩笔、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

你们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么?

这个故事的结尾谁来给大家讲讲。

今天乌龟和兔子决定再赛一次,你看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课件:

乌龟和兔子在环形跑道上比赛的情境,最后兔子跑了一周到达终点,而乌龟只跑了小半圈。

  师:

谁获胜了?

为什么兔子赢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时课件再演示)兔子和乌龟在相同的时间跑了多少?

  [揭示课题]兔子沿着操场跑了一周,那么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跑道的周长,乌龟跑的长度能说是这个跑道的周长么?

今天我们探索的就是周长。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

周长)

  师:

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

  生:

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生:

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

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

我是从周长的名字中想到的。

周就是"四周"的意思,"长"就是"长度"。

"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二、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

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

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

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

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三、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

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图形?

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

还有什么办法吗?

四、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问题吗?

五、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

最少量几条?

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

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六、课后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了周长,整个教学过程以指一指、剪一剪、画一画为中心,使学生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并形成概念。

让学生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课时:

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出示图片:

说一说这些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它的特点是什么?

3、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4、相邻的两边有什么不同?

(一条边长,一条边短。

二、新授

(1)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

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

长方形的周长)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20分米

10分米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什么叫做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

(回答: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

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

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呢?

①出示例2:

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

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6厘米

4厘米

②教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6+4+6+4=20(厘米)6×2+4×2=20(厘米)

(6+4)×2

=10×2

=20(厘米)

3比较。

它们算得对吗?

为什么?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6+4表示一个长和一个宽的和)

10×2表示哪部分。

(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加宽的和计算出来。

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8分米

6分米(8+6)×2

=14×2

=28(分米)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

第一种方法是:

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

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

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厘米8厘米

3厘米2厘米

四、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45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6cm

4cm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6+4)×2

=10×2

=20(cm)

课后反思:

本堂课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求长方形的周长,而是要求学生去求一组不同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索出求这些图形周长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的除了求长方形和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且想出了多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真正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第六课时:

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46页例2、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3、经历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正方形周长的探索与抽象。

教学用具:

多媒体、细铁丝

教学过程:

一、预作铺垫,引出新课

1、围你喜欢的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细铁丝,围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看看谁围成的图形最美。

同学们的小手真灵巧!

围出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说说你围的图形的周长吗?

2、引出新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呢?

谁能说一说?

正方形的周长到底怎样计算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围正方形。

我们知道,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想一想:

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用刚才那根细铁丝围一个正方形,看看谁围得又快又好看。

肯定学生围的办法。

如果要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引导观察,请学生到黑板前操作。

(1)如果学生量的正方形的四条边,可以提问:

“需要量正方形的每条边吗?

(2)如果学生只量正方形的1条边时,可以提问:

“为什么可以只量正方形的1条边,而不需要再量其它3条边?

3、探索算法

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学生算完后,找两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板演。

8+8+8+8=32(厘米)

8×4=32(厘米)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1)请第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正方形有四条边,求它们的周长,就是求四条边长度的总和,所以用:

8+8+8+8=32(厘米)

(2)请第二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因为每条边长8厘米,共有4个8厘米,所以用:

8×4=32(厘米)

4、比较。

这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对,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为什么?

(求4个8连加,根据乘法意义用乘法比较简便)

5、小结

通过同学们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求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今后求正方形周长,我们就可以用“边长×4”计算。

三、发展应用,巩固练习

1、巩固周长的概念:

计算下面正方形的周长。

5厘米3厘米

 

要计算这些正方形的周长,必须先做什么?

2、变式练习:

教材“做一做”第1题。

3、实践练习:

在周围找几个自己喜欢的物品,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四、课堂总结

你能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做个比较,说说它们为什么不同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正方形的周长

8厘米

1、8+8+8+8=32(厘米)

2、8×4=3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按传统数学教材,周长的概念描述为“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

但我从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体目标出发,从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加强了“周长”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进行肯定。

教学中,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以学生为探究主体。

 

第七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

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

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