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2149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质点的理解与判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小而且质量也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

B.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所以质点的形状就是物体的形状

C.研究“神十一”的运行轨迹时,“神十一”可以视为质点

D.观察“辽宁舰“航空母舰上的“歼﹣15“战斗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

B.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对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C.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参考系,因为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D.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做为参考系

3.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人始终以6m/s的速度绕400m跑道跑一圈,平均速度为零,瞬时速度始终不变

B.物体无论做什么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只要平均速度相同,位移一定也相同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4.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则速度的变化量越大

B.物体存在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是增加的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正,则表示速度是增加的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化

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速度恒定,速度随时间均匀改变、速度的平方随位移均匀改变

B.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C.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连续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之比必为1:

3:

5:

7…(2n﹣1)

D.加速度a为负值,物体也有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6.如图所示是一物体的v﹣t图象,则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为6m

B.6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大小为6m

C.物体在6s末回到出发点

D.物体在2s末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加速度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运动到E的平均速度等于VB

B.物体从A到达点B、C、D、E所经历时间之比为1:

4:

9:

16

C.物体从A到达点B、C、D、E的速度之比1:

2:

3:

4

D.物体通过每一段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

8.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做加速度的大小是8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前2s内与刹车后第3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12m/s、2m/sB.16m/s、0

C.12m/s、0D.12m/s、1m/s

二、多选题

9.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看看人反应的快慢。

实验时,上方的手捏住直尺的顶端,下方的手做随时捏住直尺的准备。

当上方的手放开直尺时,下方的手“立即”捏住直尺。

对于这个实验(  )

A.图中上方的手是受测者的

B.图中下方的手是受测者的

C.实验原理是

D.实验原理是v=gt

10.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出租汽车是按路程的大小收费的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

11.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2.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在它的后方有一辆汽车乙开始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  )

A.无法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无法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

C.无法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D.无法求出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最远时乙车的速度

13.如图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

B.在0~10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C.在10s~25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30s时相遇

14.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8﹣t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质点做的是加速度为﹣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B.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C.该质点在t=4s时的速度大小为8m/s

D.该质点在t=0到t=4s间的位移大小为8m

三、实验题

15.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实验仪器,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是_____(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填“交流电4~6V”、“交流220V”、四节干电池);

(2)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图丙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依次确定出A、B、C、D、E五个计数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为f,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

各点到A点距离分别为d1、d2、d3、d4;

①写出计算D点的速度的表达式vD=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②若f=50Hz、d1=2.88cm、d2=7.20cm、d3=12.96cm、d4=20.16cm,则D点的速度是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速度,当使用的电源频率高于50Hz时,如果仍按50Hz来计算,则测得的速度将比真实值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小明同学把上面的纸带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四段(分别为a、b、c、d段),再将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轴,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点连起来得到一条直线,如图丁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直线的斜率表示小车的速度大小

B.直线的斜率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C.上端中心点连起来的直线表示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上端中心点连起来的直线表示小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四、解答题

16.一个物体做初速度v0=4m/s,加速度a=﹣2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

(1)第4秒末的速度;

(2)前3秒内的位移;

(3)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

17.如图,直杆长l1=0.5m,圆筒高l2=0.3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0.45m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g=10m/s2)求:

(1)直杆下端刚好开始进入圆筒时的瞬时速度;

(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

18.2021年8月17日,广西南宁市上思县至吴圩机场二级路段发生山体滑坡事故.假设在发生山体滑坡时,山坡的底部B处正有一游客逗留,如图所示,此时距坡底160m的山坡A处有一圆形石头正以2m/s的速度、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游客发现后,立即以0.4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跑离坡底,石头滑到B处前后速度大小不变,但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已知游客从发现圆形石头到开始逃跑的反应时间为1s,游客跑动的最大速度为6m/s,且游客的运动与圆形石头的运动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试求:

(1)圆形石头滑到坡底B处时,游客前进的位移大小;

(2)该游客若能脱离危险,请计算石头与游客间的最小距离,若不能脱离危险,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质量小体积小不一定是质点,如研究分子的转动时,分子也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

B、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故B错误;

C、研究“神十一”的运行轨迹时,“神十一”的大小与地球的大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神十一”看成质点.故C正确;

D、研究“辽宁舰“航空母舰上的“歼﹣15“战斗机起飞时,不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否则飞机无法起降,故D错误

故选:

C

2.C

【详解】

A.参考系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所以A错误;

B.同一物体的运动,选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结果可能不同,故B错误;

C.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参考系,因为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故C正确;

D.参考系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人始终以6m/s的速度绕400m跑道跑一圈,位移等于0,所以平均速度为零,而瞬时速度的方向在弯道上是不断变化的,故A错误;

B.根据公式:

x=

可知,物体无论做什么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只要平均速度相同,位移一定也相同,故B正确;

C.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而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它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故C错误;

D.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对应的是某一位置的速度,所以指的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但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说速度变化量越大,故A错误;

B.物体存在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是变化的,但不一定是增加的,速度增加还是减小看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当两者方向相同时物体才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运动的加速度为正,若初速度的方向为负,则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不变,若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则物体先做加速运动,速度减小到0后再做反向运动,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得出速度平方随位移的变化规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分析B、C选项.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详解】

A.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根据v=v0+at知,速度随时间均匀改变,根据

知,速度的平方随位移均匀改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之比为1:

3:

5:

7…(2n﹣1),但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满足该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加速度a为负值,速度可能也为负值,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以及知道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条件,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6.A

【详解】

A.根据v-t图象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得6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x=(

)m=-6m

大小为6m,故A正确;

B.6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大小为:

S=(

)m=10m

故B错误.

C.由于6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不是0,因此物体在6s末没有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

D.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物体在2s末加速度不变,即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

【详解】

A.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于AB和BE之比为1:

3,可知B点为AE的中间时刻,则AE段的平均速度

=vB

故A正确;

B.根据x=

则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

tB:

tC:

tD:

tE=1:

2

故B错误;

C.根据v2=2ax得

v=

由于AB、AC、AD、AE的位移之比为1:

2:

3:

4,则

vB:

vC:

vD:

vE=1:

2

故C错误;

D.因为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不等,根据△v=at知,通过每一部分的速度增量不等,故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

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则第2s内的位移:

=(

)m=24m

前2s内的平均速度:

m/s

第3s内的位移为最后0.5s内的位移,采用逆向思维,

平均速度:

m/s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BC

【解析】

【详解】

AB.图中上方的手是释放直尺者的,下方的手是受测者的,故A错误,B正确;

CD.本实验是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来计算反应时间的,只要测出反应距离,由

即可得到反应时间,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0.BC

【详解】

A.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可能是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所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故B正确;

C.出租汽车是按路程的大小收费的,故C正确;

D.当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在曲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要大于位移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C。

11.CD

【详解】

A.A选中图像表示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B选中表示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C选中表示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D选中表示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CD。

12.ABC

【详解】

ABC.设开始乙车距离甲车x0,乙车的加速度为a,追上甲车时的时间为t,根据位移关系可知

=x0+vt

由于a、x0不知道,所以无法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则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都无法求出,故ABC正确;

D.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远,所以能够求出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最远时乙车的速度,即为v,故D错误。

故选ABC。

13.BC

【详解】

A.由图知:

乙从原点出发,乙开始运动时,甲的位置坐标大于20m,则两物体相距大于20m,故A错误;

B.在0~10s这段时间内,乙静止在原点,甲沿正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故B正确;

C.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则知在10~25s这段时间内,甲的运动速率小于乙的运动速率,甲在乙的前方,则两者距离逐渐减小,故C正确;

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当t=25s时,两个物体到达同一位置相遇,故D错误。

故选BC。

14.BC

【详解】

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8﹣t2(m),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v0t+

at2可知:

质点的初速度:

v0=0m/s,加速度:

a=2m/s2,质点沿x轴负方向运动,t=0时x=8m;

A.质点做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质点的速度:

v0=0m/s

v2=at2=2×2=4m/s

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2m/s

故B正确;

C.质点在t=4s时的速度大小:

v4=at4=2×4m/s=8m/s

故C正确;

D.质点在t=0到t=4s间的位移大小:

x=

at2=

×2×42m=16m

故D错误。

故选BC。

15.电火花交流220V

0.65偏小BC

【详解】

(1)[1][2]图乙是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交流电压220V;

(2)[3][4]电源频率为f,打点周期为

T0=

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故计数点间的周期

T=

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故

vD=

代入可得:

vD=0.65m/s

[5]当使用的电源频率高于50Hz时,则打点周期偏小,如果仍按50Hz来计算,根据v=

,在代入数据时,t的代入值偏大,故v的测量值偏小;

[6]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而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最后得出结论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所以上端中心连线即为速度-时间图象;而速度-时间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直线的斜率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16.

(1)﹣4m/s;

(2)3m;(3)﹣5m/s。

【解析】

【详解】

(1)选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秒末的速度为:

v=v0+at=

=﹣4m/s

负号表示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前3秒内的位移为:

x=

=4×3+

=3m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有:

m/s

负号表示平均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17.

(1)3m/s

(2)0.2s

【解析】

试题分析:

(1)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

,得

(2)设直杆下端到达圆筒上端所用时间为,

,得

设直杆上端离开圆筒下端所用时间为,

,得

直杆穿越圆筒所用时间Δ

考点:

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直杆下落时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速度即可求得速度;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应为下落的总时间减去直杆下端到达圆筒上方的时间,可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解.

18.

(1)45m

(2)9m

【详解】

(1)设石头从A处滑到坡底B处的时间为t1,到达坡底B处速度为v1,则

x1=v0t1+

代入数据解得

t1=16s

此时石头的速度为

v1=v0+at1=2m/s+1×16m/s=18m/s

游客加速到最大速度用时

t2=

=15s

t1=t2+1s,此过程游客一直在加速前进

游客前进的位移为

x2=

=45m.

(2)石头滑到坡底B处时,游客的速度为

v2=a′t2=0.4×15m/s=6m/s

刚好达到最大速度,此后石头做匀减速运动,游客开始以vm做匀速运动,设又经历时间t3二者的速度相等,即

v共=v1-a石t3=vm=6m/s

解得

t3=6s

石头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

x石=

t3=

×6m=72m

游客此时的总位移为

x游=x2+vmt3=45m+6×6m=81m

说明石头此刻未能追上游客,游客能脱离危险,

石头与游客间的最小距离为

Δxmin=81m-72m=9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