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朗 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2103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1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朗 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第7章朗 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第7章朗 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第7章朗 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第7章朗 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章朗 读.docx

《第7章朗 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朗 读.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章朗 读.docx

第7章朗读

第七章朗读

朗读,是清晰、响亮、准确、有感情地将作品念出来。

它是将默无声息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易被听众接受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朗读对于学习普通话的人来说,是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

一方面,通过朗读把识字与口语衔接起来,起着过渡转换的作用,并以规范的词汇、语法来进行口语训练,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朗读能帮助人们理解作品,感悟作品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

第一节朗读要求和技巧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作品内容,正确确定朗读基调

在朗读一篇作品时,必须深入研究作品,准确理解把握作品的主题、重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正确确定朗读作品的感情基调。

把握作品内容就是要弄清作品是什么样的文章,写了何人何物何事,表述了什么中心,蕴含着什么感情,传授了什么知识,表达了何种观点等。

确定朗读基调是根据作品的内容而确定用何种风格的语言去表现作品的一种情感倾向特征。

确定朗读基调应从作品总的感情色彩入手,在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来确定朗读者应采取的相应态度。

2.忠实于原作品,准确把握好朗读凭借的语言

朗读要忠实于原作品,它所指的是在朗读作品时,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错读,语句连贯,不结巴、不重复,用普通话标准音来正确朗读作品。

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把握好朗读凭借的语言。

朗读凭借的语言是书面语,书面语的特点表现为:

①朗读使用的书面语言,是活生生的生活语言,因此它自然亲切,丰富多彩,朗读时要突出其生动性。

②书面语言虽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它比“拉家常”更生动、更典型、更富有美感,朗读时要突出其规范性。

③书面语言是经过加工了的语言,能使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分明,语句间内在联系紧密,朗读时要富有层次性。

把握了书面语言的这些特点,朗读时的口头语言才更加生动、活泼。

3.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

任何一篇作品都要表达一定的情感。

朗读者根据作品的情况来确定声音表现的方式,或激昂或深沉,或急促或舒缓,做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感染听众。

朗读中,作品的“情”传递给听众,是朗读者对作品内容产生了形象性体验而通过语言进行再创造实现的。

因此,朗读者在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中,语言所表达的“情”应是朗读者发自内心深处的情,它与作品内在的情感因素是协调一致的,千万不能牵强附会,“文外生情”。

二、朗读的一般技巧

朗读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口语艺术。

它的一般技巧,体现在朗读的语调上。

语调是指句中语气的语音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有停连、轻重、快慢、升降等。

因此,朗读的一般技巧有停连、重音、语速、句调。

1.停连

停连指声音的停顿和连接。

它是朗读者生理的需要,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又是听众的需要。

停顿,一般可分为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

连接,本义是指朗读时声音不停顿的地方,在这里是专指文稿上有标点符号而朗读中不中断、不休止的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连接可分为直连或曲连。

①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又称落停,指文字作品中标点符号所示的停顿。

这种停顿的特点是声停气尽(声音停止,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不再控制气流),时间较长。

停顿的时间的长短一般同标点大小相对应。

即:

省略号(而句中省略号停顿时间很短)>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破折号。

例如: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

湛蓝的天空,像一池倒映的湖水;清新的空气,似醇酒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我一边吃力地蹬着车,一边当导游,向母亲介绍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的衬衫和后背贴在了一起,额头沁出一层汗珠。

爬上一道陡坡,准备跨越一条铁道。

我弯腰弓背,喘着粗气,小心翼翼地行驶。

突然,车子在水泥的路基上颠簸了一下,她的身体失去了平衡。

就在车倒人翻的一刹那,我猛然地侧过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母亲。

母亲安然无恙,我却觉得眼前一黑,下颌被坚硬的铁轨磕伤,殷红的鲜血顿时淌了下来。

母亲潸然泪下:

“好玉玉,妈难为你啦……”我用手帕擦去母亲腮边的泪水,打趣地说:

“磕破点皮,没关系。

这不正好多了个‘酒窝’吗!

”母亲破涕为笑,笑声中包含着诚挚的母爱──至高无尚的永恒之爱!

②逻辑停顿

逻辑停顿,又称为强调停顿,是指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种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语没有标点的地方作一停顿,或者在书面语有标点的地方作较长的停顿。

人们把句中无标点的停顿又称为扬停。

这种停顿的特点是:

声断意连,声断气未停,时间较长。

这种停顿有的地方因表情达意的需要顿歇不需换气,也有的地方因句子太长顿歇,需在短暂的停顿中偷气。

例如:

1)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2)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注:

例中的朗读符号“/”表示停顿,“∨”表示换气。

朗读符号还有“↗”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表示慢速,“→”表示快速,“︶”表示连接等)。

③直连

直连指在有标点符号而前后连接较紧的地方,不停顿,不换气,直接地连续。

例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关键还是在于,怎样按照你的实际,为社会,为人类多

︶︶︶

作贡献,从而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一片绿洲,一片天空。

④曲连

曲连是指在简短的句子间,需要连接又需区分的地方连续。

处理连续应找准“连点”,一般说来,连点多在连续的顿号和短促分句间的逗号处。

例如:

1)南来的钢筋、花布,北往的柑橙、家禽,绘出交流欢跃图……

︶︶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2.重音

上一章已阐述词语的重音,这里所说的词的重音是就句子而言,指语句中居于主要地位,朗读时需要着重强调突出的词或词组。

重音最能体现朗读语句的目的,体现语句内部各词语或各词组之间的主次关系。

确定重音要以突出语句表达目的为首要标准,然后再综合考虑逻辑关系和感情表达的需要。

重音一般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①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指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读得较重,语法重音的位置一般比较固定,有一定的规律。

如下: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重音:

短句的谓语)

2)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

(重音:

名词前定语)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重音:

表性状、程度状语)

4)这话我早已说得很清楚。

(重音:

表结果、程度补语)

5)“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让自己的手放在衣袋里呢?

“你问我?

”(重音:

部分代词)

6)猫问:

“你大姐生了啥呀?

”“生个白胖小子。

”(重音:

宾语。

②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又称强调重音,是指表情达意所重读的词语。

例如:

1)我是北京大学的教师。

(强调不是别人)

2)我是北京大学的教师。

(强调并非不是)

3)我是北京大学的教师。

(强调不是其他学校)

4)我是北京大学的教师。

(强调不是从事其他职业)

上例表明,同样的语法结构由于表义重点不同,强调重音的位置也不同。

这种重音的确定是受说话时环境、说话人的特定要求和感情所支配的,因此,运用灵活多变。

3.语速

语速,顾名思义,指朗读的速度。

语速的快慢直接影响朗读的效果。

语速过慢,不能有效表达作品内容;语速过快,听众的思想跟不上。

一味不变的语速又显单调、呆板。

因此,朗读中语速的快慢要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节发展来决定。

语速大体可分为快速、漫速、中速三种。

朗读作品时,一般是开头采用中速,停顿适当,情节高潮用快速(个别除外),文章结尾用慢速。

同时,作品的内容是欢快、激动或紧张的应采用快速,内容是悲痛、低沉或抒情的应采用慢速,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采用中速恰当。

除此之外,语速的快慢还与说话人的情绪、环境气氛、人物的年龄性格有关。

应该因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语速。

4.句调

句调,是指朗读者朗读时对句子语调所作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句调变化一般有四种:

平、升、降、曲。

如表7.1。

表7.1

句调类型

表示符号

语调特征

适用范围

“平”

(平直调)

语调平直,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常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叙述和说明中

“升”

(高升调)

语调由低到高,呈上升趋势

常用来表示号召、命令、鼓动、疑问、反诘、呼唤等,或表示喜悦、惊异、兴奋、激动等感情

“降”

(低降调)

语调由高到低,呈下降趋势

一般用于表示肯定、祝愿、感叹、请求、赞叹等语气或表示心情沉重等感情

“曲”

(曲折调)

﹏↗

指句子的语势有曲折变化,或由降到升,或由升到降,或最末音节特别加重拉长

常用于表示双关、反语、幽默、嘲讽、夸张、含蓄或某种特殊感情,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中

第二节朗读作品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新规定朗读测试篇目为60篇,比原大纲规定篇目多10篇,并且朗读内容有很大的调整,即原读篇目15篇,新增篇目45篇,见表7.2。

表7.2

课文题目

作者

原读篇目

作品5号《第一场雪》

作品10号《父亲的爱》

作品12号《海滨仲夏夜》

作品14号《和时间赛跑》

作品17号《济南的冬天》

作品18号《家乡的桥》

作品20号《金子》

作品21号《捐诚》

作品22号《可爱的小鸟》

峻青

[美]艾尔玛·邦贝克

峻青

(台湾)林清玄

老舍

郑莹

陶猛译

青白

王文杰

续表

作品26号《落花生》

作品28号《迷途笛音》

作品32号《朋友和其他》

作品42号《我的母亲独一无二》

作品48号《小鸟的天堂》

作品52号《永远的记忆》

地山

唐若水译

(台湾)杏林子

[法]罗曼·加里

巴金

苦伶

作品1号《白杨礼赞》

作品2号《差别》

作品3号《丑石》

作品4号《达瑞的故事》

作品6号《读书人是幸福人》

作品7号《二十美金的价值》

作品8号《繁星》

作品9号《风筝畅想曲》

作品11号《国家荣誉感》

作品13号《海洋与生命》

作品15号《胡适的白话电报》

作品16号《火光》

作品19号《坚守你的高贵》

作品23号《课不能停》

作品24号《莲花和樱花》

作品25号《绿》

作品27号《麻雀》

作品29号《莫高窟》

作品30号《牡丹的拒绝》

作品31号《“能吞能吐”的森林》

作品33号《散步》

作品34号《神秘的“无底洞”》

作品35号《世间最美的坟墓》

作品36号《苏州园林》

作品37号《态度创造快乐》

作品38号《泰山极顶》

作品39号《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作品40号《提醒幸福》

作品41号《天才的造就》

作品43号《我的信念》

作品44号《我为什么当教师》

作品45号《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茅盾

选自张健鹏、胡足青主编《故事时代》

贾平凹

[德]博多·舍费尔,刘志明译

谢冕

唐继柳译

巴金

李恒瑞

冯骥才

童裳亮

选自陈灼主编《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

[俄]柯罗连科,张铁夫译

游宇明

(台湾)刘墉

严文井

朱自清

[俄]屠格涅夫,巴金译

选自小学《语文》第六册

张抗抗

选自《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试题精选》

莫怀戚

罗伯特·罗威尔

[奥]茨威格,张厚仁译

叶圣陶

杨朔

选自《教师博览·百期精华》

毕淑敏

刘燕敏

[波兰]玛丽·居里,剑捷译

[美]彼得·基·贝得勒

选自《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试题精选》

续表

作品46号《喜悦》

作品47号《香港:

最贵的一棵树》

作品49号《野草》

作品50号《一分钟》

作品51号《一个美丽的故事》

作品53号《语言的魅力》

作品54号《赠你四味长寿药》

作品55号《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

作品56号《中国的宝岛——台湾》

作品57号《中国的牛》

作品58号《住的梦》

作品59号《紫藤萝瀑布》

作品60号《最糟糕的发明》

王蒙

舒乙

夏衍

纪广洋

张玉庭

选自小学《语文》第六册

蒲昭和

[美]本杰明·拉什

小思

老舍

宗璞

林光如

本书为了帮助读者准确地朗读文章,分别对60篇文章的中心、语音和朗读基调等方面给予了简要的提示。

在语音提示中,原则上是按汉字在语境中的实际读音来给予标注的。

即:

1.“一、啊”按语流音变提示,如“一种yìzhǒnɡ”、“一样啊yíyànɡ·nɡɑ”。

2.上声连读,把音变读音在括号中提示,如“指点zhǐ(zhí)diǎn”。

3.轻声词用“·”隔开,如“椅子yǐ·zi”。

原调轻声两读词,既标出原调,又用“·”隔开,如“薪水xīn·shuǐ”。

1.白杨礼赞

茅盾

[中心与朗读基调]

本文通过赞颂白杨树力求上进和对抗西北风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颂在抗日战争中华北地区那些守卫家乡的军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朗读基调:

赞美、自豪,富有深情。

课文

语音提示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儿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①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一种yìzhǒnɡ笔直bǐzhí

似的shì·de一丈yízhànɡ

一律yílǜ一束yíshù

横斜逸出hénɡxiéyìchū

几乎jīhū

倒dào晕圈yùnquān微wēi

倔强juéjiànɡ

耸立sǒnɡlì挠náo

然而rán'ér

婆娑pósuō虬枝qiúzhī

好女子hǎo(háo)nǚ(nǘ)zǐ

温和wēnhé

挺拔tǐnɡbá伟丈夫wěizhànɡfū

 

竟jìnɡ

傲然àorán

 

纵横决荡zònɡhénɡjuédànɡ

注:

①“//”为400个音节(字)处标志符号。

2.差别

选自张健鹏、胡足青主编《故事时代》

[中心与朗读基调]

文章记叙了老板为了说服布鲁诺,安排他与阿诺德同样去买菜,结果是:

对待同一件事,两个年轻人做出的结果不同。

它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积极主动,开动脑筋。

朗读基调:

平和中带有鼓励,富有启发性。

课文

语音提示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

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

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

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

”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四十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阿诺德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

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四十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

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

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

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

“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年轻人niánqīnɡrén

店铺diànpù薪水xīn·shuǐ

阿诺德Ānuòdé

那儿nàr牢骚láo·sāo

抱怨bào·yuàn

先生xiān·shenɡ您nín

卖的mài·de

 

多少duō·shǎo

告诉ɡào·su

四十sìshí

 

椅子yǐ·zi

看看kàn·kɑn怎么zěn·me

 

弄来nònɡlái

公道ɡōnɡ·dào库存kùcún

已经yǐ·jīnɡ便宜pián·yi

样品yànɡpǐn

农民nónɡmín外面wài·miàn

3.丑石

贾平凹

[中心与朗读基调]

文章以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丑石的“丑”以及人们对它的讨厌,最后写它是陨石,突出它的存在价值。

文章旨在赞美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品质。

朗读基调:

先讨厌,后赞美,赞美中暗含遗憾。

课文

语音提示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

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说:

这块丑石,多占地面呀,抽空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

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阴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

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他再没有离开,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啊!

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

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遗憾yíhàn

黑黝黝hēiyōuyōu

似的shì·de时候shí·hou

时节shíjié奶奶nǎi·nɑi

抽空chōukònɡ细腻xìnì

浣huàn捶chuí

槐huái庇覆bìfù

繁衍fányǎn枝蔓zhīmàn

黑斑hēibān

奈何nàihé

 

陨石yǔnshí

翼yì

 

或许huòxǔ憧憬chōnɡjǐnɡ

一躺yìtǎnɡ几百jǐ(jí)bǎi

怨恨yuànhèn

寂寞jìmò生存shēnɡcún

4.达瑞的故事

[德]博多·舍费尔刘志明译

[中心与朗读基调]

本文记叙一个八岁小孩达瑞因看电影无钱而促使他去开动脑筋挣钱,并在挣钱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以至后来成为一名畅销书的作家,一个百万富翁的故事。

告诉人们在生活中要善思勤做就能成功的道理。

朗读基调:

平叙中含有赞美,赞美中要富有启发。

课文

语音提示

在达瑞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想去看电影。

因为没有钱,他想是向爸妈要钱,还是自己挣钱。

最后他选择了后者。

他自己调制了一种汽水,向过路的行人出售。

可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没有人买,只有两个人例外——他的爸爸和妈妈。

他偶然有一个和非常成功的商人谈话的机会。

当他对商人讲述了自己的“破产史”后,商人给了他两个重要的建议:

一是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二是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这两个建议很关键。

因为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而言,他不会做的事情很多。

于是他穿过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

人们会有什么难题,他又如何利用这个机会?

一天,吃早饭时父亲让达瑞去取报纸。

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从花园篱笆的一个特制的管子里塞进来。

假如你想穿着睡衣舒舒服服地吃早饭和看报纸,就必须离开温暖的房间,冒着寒风,到花园去取。

虽然路短,但十分麻烦。

当达瑞为父亲取报纸的时候,一个主意诞生了。

当天他就按响邻居的门铃,对他们说,每个月只需付给他一美元,他就每天早上把报纸塞到他们的房门底下。

大多数人都同意了,很快他有//了七十多个顾客。

一个月后,当他拿到自己赚的钱时,觉得自己简直是飞上了天。

很快他又有了新的机会,他让他的顾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门前,然后由他早上运到垃圾桶里,每个月加一美元。

之后他还想出了许多孩子赚钱的办法,并把它集结成书,书名为《儿童挣钱的二百五十个主意》。

为此,达瑞十二岁时就成了畅销书作家,十五岁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十七岁就拥有了几百万美元。

瑞ruì

挣钱zhènɡqián

调制tiáozhì

汽水(儿)qìshuǐr

 

尝试chánɡshì

知道zhī·dào拥有yōnɡyǒu

大街小巷dàjiēxiǎoxiànɡ

 

篱笆lí·bɑ

舒舒服服shūshūfúfú

温暖wēnnuǎn

麻烦má·fɑn

主意zhǔ·yi诞生dànshēnɡ

 

赚zhuàn

垃圾lājī

 

畅销chànɡxiāo

5.第一场雪

峻青

[中心与朗读基调]

本文描写了第一场美丽的雪景,揭示了“瑞雪兆丰年”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喜盼丰收的愉快心情。

朗读基调:

喜悦、赞美、富有想象。

课文

语音提示

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

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

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得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今天早晨,天放晴了。

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

好大的雪啊!

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

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

这个话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并不是一句迷信的成语。

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融化了的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

我相信这一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促进明年春季作物,尤其是小麦的丰收。

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做是“麦子的棉被”。

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明春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