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208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2.如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曲线BC段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乳酸主要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B.乳酸主要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主要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D.乳酸主要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

3.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4.如图表示人剧烈运动前后血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AB段变化的原因(  )

A.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释放到血液中

B.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液中

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碳释放到血液中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液中

5.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BC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6.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7.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

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A.O2、CO2、乳酸

B.乳酸、CO2、O2

C.CO2、O2、乳酸

D.CO2、乳酸、O2

8.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时参与体内pH调节的物质应是(  )

A.H2CO3/NaHCO3

B.NaH2PO4/Na2HPO4

C.NaHCO3/NaH2PO4

D.NaHCO3/Na2HPO4

9.在人体剧烈运动后,预测血浆pH值变化及原因,正确的是(  )

A.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

B.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

C.pH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

D.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

10.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完全不变

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

1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以下原因错误的是(  )

A.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B.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C.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1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3.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很快排出体内

C.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形成Na2CO3排出体外

14.人体体液中存在着许多酸碱缓冲对(如H2CO3与NaHCO3、NaH2PO4与Na2HPO4等),它们既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这说明无机盐(  )

A.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B.能够维持生物体体液的酸碱平衡

C.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15.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

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16.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7.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  )

A.自来水

B.肝匀浆

C.马铃薯匀浆

D.磷酸缓冲液

18.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的溶液pH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19.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更换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前,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一般以pH为横轴

20.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B.血浆中的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2CO3

C.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

D.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1.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B.生物材料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来维持pH稳定

C.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中有类似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

D.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

22.为了探究血浆pH值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

①蒸馏水、②人工配制的缓冲液、③血浆,分别滴加0.1mol/LNaOH和0.1mol/LHCl后pH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

B.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相同的

C.本实验缺乏对照

D.血浆和②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23.正常情况下,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

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中的pH将略有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给某病人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9%的NaCl溶液200mL,预计此病人的内环境渗透压将________,尿量将________。

(3)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也能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给一个健康男子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100mL,请在下列坐标中给出你预测的血糖含量变化的大致情况。

(4)对于人体来说,体温恒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回答有关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问题:

(1)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________之间,这主要是________在起作用。

(2)剧烈运动时,肌肉会产生________,血浆pH有下降的趋势,但实际仍维持相对稳定,其调节过程是:

乳酸和NaHCO3/H2CO3中的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后者再分解产生CO2,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pH稳定主要是为了保证______的活性。

25.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__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作用。

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______________。

26.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min,再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

(1)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____________。

(2)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获得相关证据的实验思路是:

____________。

27.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

为验证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滴管等。

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量pH并记录入表。

③向B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入表。

(3)结果预测:

A组:

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B组:

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

28.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呈碱性)、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

(3)预测A组的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________(有/无)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________(有/无)缓冲作用;动物血浆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29.为验证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做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

(2)在四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然后将等量的正常人的新鲜血液注入1号和3号试管中,注意边加边搅拌,再向2号和4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加入量与血液量相等。

(3)分别从1号和2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

然后向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加入量相等,搅拌均匀,再各取少量液体测定pH。

与上一次测定值比较,1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1,2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2,比较这两个变化量ΔpH1__________ΔpH2,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

(4)从3号试管和4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

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乳酸,搅拌均匀,测定它们的pH,与刚才测定值比较,3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3,4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4,比较这两个变化量:

ΔpH3____________ΔpH4,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

(5)结论:

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2.【答案】B

【解析】图中的BC段乳酸的浓度逐渐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乳酸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分解为CO2和H2O,CO2经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

3.【答案】D

【解析】内环境中H2CO3、NaHCO3是一对缓冲物质,分别呈酸性和碱性,乳酸达到一定量后开始被碱性物质缓冲生成CO2和乳酸钠,以降低乳酸的含量。

4.【答案】D

【解析】人剧烈运动过程中,氧气供应不足,部分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液pH降低,乳酸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分解为CO2和H2O,CO2经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血液pH又上升。

5.【答案】D

【解析】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与NaHCO3反应,B错误;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BC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D正确。

6.【答案】B

【解析】当机体缺氧时,部分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乳酸量增加,血液pH下降,此时血液中的NaHCO3与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进一步分解成CO2和H2O,CO2由呼吸排出体外,从而对血液pH起到缓冲作用。

7.【答案】B

【解析】在长跑运动中因为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下降的R应是氧气,故A、C错误。

因为需要能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进行,有些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量开始增加,故P代表乳酸,故D错误。

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升高到一定程度不再升高,因为人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B正确。

8.【答案】D

【解析】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HPO

等离子有关。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强碱盐反应,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9.【答案】A

【解析】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乳酸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pH会略有下降,A正确。

10.【答案】A

【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A错误。

11.【答案】D

【解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可缓冲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对内环境pH的冲击,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A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多余的无机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B正确;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呼吸动作加强,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C正确;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需要由血液中的缓冲对来进行缓冲,从而调节和维持血液pH,D错误。

12.【答案】C

【解析】H2CO3/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正确;当体内摄入或者产生酸性物质时,可以与HCO

反应生成H2CO3,H2CO3分解产生的CO2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从而维持的血浆的酸碱平衡,②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③正确;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排出更多的CO2,从而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④正确;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不是食物中,⑤错误。

依据以上分析,①②③④正确,选C。

13.【答案】C

【解析】血浆中存在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由于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4.【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当人体内产生乳酸时,人体中的HCO

会和乳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当人体中出现碱性物质时,体液中的H2CO3会和该碱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pH维持相对稳定。

因此说明无机盐具有维持生物体体液的酸碱平衡的作用,故选B。

15.【答案】D

【解析】“等量”是排除数量多与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摇匀有利于反应完全;乙试管是空白对照,pH变化明显;血浆中因有缓冲物质,pH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不变化。

16.【答案】D

【解析】一定范围内,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维持pH基本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盐酸和NaOH加的过多,pH会明显下降和上升,故选D。

17.【答案】A

【解析】在溶液中滴加酸或碱会引起溶液pH的变化,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量和溶液对pH的缓冲能力。

在等量的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的大小由溶液的缓冲能力决定。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pH变化小。

自来水没有缓冲能力,pH变化大。

18.【答案】D

【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项正确;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项正确;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项正确;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项错误。

19.【答案】D

【解析】选项组中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A正确;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B正确;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C正确;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滴加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D错误。

20.【答案】C

【解析】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A错误;血浆中的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B错误;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C正确;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只要通过体液调节,D错误。

21.【答案】B

【解析】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A正确;离体的实验材料不能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B错误;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中有类似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应再加用缓冲液的对照实验,C正确;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应再加用自来水的对照实验,D正确。

22.【答案】C

【解析】①中没有缓冲物质,因此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A正确;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缓冲物质,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都需相同,B正确;本实验中已经设置对照组,即①蒸馏水,C错误;血浆和②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D正确。

23.【答案】

(1)缓冲物质(缓冲对) 降低 氧气不足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2)升高  减少

(3)见下图

(4)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体现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如pH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维持在7.35~7.45之间;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渗透压的平衡可通过调节尿量来维持;血糖浓度为0.8~1.2g/L。

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4.【答案】

(1)7.35~7.45 缓冲物质

(2)乳酸 NaHCO3 乳酸钠 H2CO3

(3)酶

【解析】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物质进入血液,都会使血液pH发生变化。

但血液的pH却不会变化过大,而通常在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在起作用。

25.【答案】

(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2)①清水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会下降

②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3)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解析】

(1)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是观察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在实验开始前应预先测量pH值,以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2)①加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因此加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

②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加水组和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组能力最强。

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与血浆组起对照作用。

(3)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

本实验还需添加NaOH,测量血浆pH值的变化,这样实验更完善。

26.【答案】

(1)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2)增设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