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85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9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2010年3月7日)启用 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二、选择

  1.1903年(桑代克)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

  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

  3.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的是测验的(效度)

  4.知识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5.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垂直迁移)

  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7.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他律水平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对世界的解释是因人而异的)

  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独立)三类目标结构

  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

  三、判断

  2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答:

此判断错误,本能也会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答:

此判断正确,准确的定向是模仿的必要条件

  2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答:

此判断错误,有些假设是不能有直接检验的方式进行的,

  24.价值辨析观点是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答:

此判断错误,恰恰相反,价值辨析观点不关注价值本身,而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四、简答

  2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七点: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2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à阶段性,从人的一生看,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重叠渐进à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不可逆,不能逾越。

  (3)不平衡性:

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差异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却有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27.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

模象即是模拟性形象。

模象直观就是对事物的模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

根据需要突出本质;突破局限提高直观效果

  局限:

可能与实际脱节,应该与相关实物直观相结合

  28.简述心理学健康的标准

  答: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

  熟悉教材:

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

  了解学生:

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

  贯彻始终:

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包括学生自我反馈和教师反馈。

  多使用“双向反馈”:

教师à学生à教师

  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

表扬多于批评,因人而异。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当把成功归因为内部、稳定和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大

  当把失败归因为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小

  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对成败进行归因

  30.请结合实际说明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答:

元认知策略包括:

(1)计划策略

(2)监视策略(3)调节策略,具体运用如下:

  1.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指的是要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谋划具体活动,并预计其有效性。

在学习开始之前应该在分析各方面情况后制定一个恰当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执行。

  2.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策略的效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自我提问。

  3.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的策略。

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调节策略通常和监视策略共同使用。

北京2010年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试卷(2010年3月7日)启用

  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答案:

C

  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答案:

B

  3.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答案:

A

  4.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专业化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专业化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A.、费勒  B.、费斯勒

  C.  D.  答案:

A

  5.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答案:

D

  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答案:

C

  7.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A

  8.要解来《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答案:

C

  9.美国心理学孟碌认为模仿心里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里说抹杀了教育的

  A.遗传性  B.自然醒  C.目的性  D.获得性 答案:

C

  10.以下学校机构中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总务处  D.教育工会  答案:

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12在欧洲封建社会有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3.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4.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育人模式和历史传统

  1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育相长(必考题)

  16.义务教育制度最基本的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17.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8合并数门相邻的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称做(广域)课程

  19.道德认识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20.班主任确立班级目标要注意(渐进)、有恒和多样(必考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

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7.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8.当前,流生问题与()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采集者退散

  9.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

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A.陈述式  B.例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

  10.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1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12.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入保护法》

  13.教育目的本质是()。

  A.培养社会精英  B.提高人口素质  C.促进社会发展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14.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15.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诺笃尔普

  1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18.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A.道德素质教育采集者退散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E.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社会化

  2.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5.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的观点是“社会功能学派”的教育社会本位目的观,下列哪些人物代表这一派别?

()

  A.裴斯泰洛齐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卢梭

  E.诺笃尔普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1957年,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我国提出的______。

  2.1995年,《______》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______报告中指出: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______、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___”。

  6.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______的创造。

  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具有______的新一代人才。

  8.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__,是一种精神状态。

  9.文明习惯的教育属于______素质教育。

  10.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______包括______。

  四、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培养目标

  3.智育

  4.全面发展教育

  5.教育目的

  五、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5.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六、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2.D【解析】由广义的教育目的定义可知。

  3.A【解析】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4.D【解析】教育无目的论是杜威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5.C【解析】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6.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7.B【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8.A【解析】略。

  9.D【解析】略。

  10.A【解析】题干是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

  11.C【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2.A【解析】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3.D【解析】由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可知教育目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14.B【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15.B【解析】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16.D【解析】由教育学理论可知,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诺笃尔普。

  17.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18.B【解析】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19.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见教材中对德育的阐释。

  20.C【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涉及政治问题,故属于政治素质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者认为,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

  2.ABDE【解析】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依据:

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2)客观依据: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3.BCDE.【解析】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从而确立其“评价原理”。

1949年,泰勒又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起其“课程基本原理”。

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

其基本问题包括学校应当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

  实现。

  4.ACE【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要依据教育目的。

  5.BCE【解析】卢梭、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的代表人物。

三、填空题

  1.毛泽东、第一个教育方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十六大

  4.时代性

  5.全体学生

  6.生活美

  7.创新精神和能力

  8.人格特征

  9.道德采集者退散

  10.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四、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培养目标: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3.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韵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4.全面发展教育:

是指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5.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

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2.【答案要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

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3.【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4.【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5.【答案要点】普通中学德育的要求: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育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