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65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一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一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一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一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音乐教案.docx

《初一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音乐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音乐教案.docx

初一音乐教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康玉昊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

年级:

七年级授课班级:

一、二、三、四班任课教师:

康玉昊

周次

教学内容

\课型

教学活动

备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周

《七子之歌》

 

欣赏、

学唱课

1、《用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新课;

2、介绍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3、思考:

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

4、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1、欣赏歌曲,体会情感并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2、模唱旋律mua;

3、填词唱歌,思考:

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表达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

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感情;

4、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

第2周

《东方之珠》

 

学唱课

1、引导学生带感情的欣赏《东方之珠》;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

3、教师归纳总结

1、学生讨论: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

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第3周

《1997•天地人》交响乐

《鼓浪屿之波》

欣赏课

1、“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交响曲;

2、再次深刻认识《1997•天地人》,讲解交响曲音乐特点;

3、引导讨论:

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所处的位置?

你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吗?

4、引导学生跟琴哼唱乐曲,并思考问题

1、思考:

乐曲表现了什么?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描绘的意境?

2、议论:

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

3、思考:

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第4周

《牧马之歌》

 

学唱课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新疆歌舞;

2、节奏游戏:

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3、教师弹琴,给学生伴奏;

4、用一些其它的方式来表现歌曲,进一步地感受一下哈萨克民歌的韵味和魅力。

1、思考所听歌曲的节奏、情绪怎么样?

知道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2、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3、学生跟随教师伴奏轻唱歌词;

4、思考在唱这首歌时,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象呢?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表演进行评价。

通过学习哈萨克族民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喜欢我国的民族音乐。

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够用自然圆润、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

第5周

《青春舞曲》

 

学唱课

1、导入新课:

欣赏一段歌舞,新疆民歌。

2、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3、教师范唱并讲解与欣赏版中的不同;

4、节奏与演唱的结合练习

1、思考:

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3、学生轻声跟唱。

[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4、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唱奏表演。

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不追求学生的识谱能力、歌唱技巧,主要是让学生在创作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感悟其中蕴涵的深刻人生道理。

第6周

《褐色的鹅》

《乌夏克木卡姆斯坦间奏曲》

 

欣赏课

1、介绍冬不拉,它是哈萨克族主要的伴奏乐器;

2、分为歌唱性弹唱和说唱性弹唱,旋律简洁明快;

3、引导学生完整欣赏;

4、聆听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总结前面学习过的新疆少数民族歌曲,导入本课;

6、以自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绎,来总结归纳木卡姆音乐的基本要素;

7、总结学生观点,予以评价

1、欣赏音乐

2、注意歌曲的器乐伴奏;

3、学唱本歌曲,有感情的演唱。

可以加舞蹈动作;

4、根据学过的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知识,补足乐谱中的旋律

5、总结、学习、归纳以前的知识点;

6、看课件的文字和图片,自学《乌夏克木卡姆斯坦间奏曲》;

7、分析其间奏特点,可以以组为单位,讨论。

能够感受、体验热瓦甫弹唱、十二木卡姆、冬布拉弹唱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能够认识并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乐器的音色。

能够用相关的节奏为乐曲伴奏。

锻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第7周

《伏尔加船夫曲》

 

欣赏课

 

1、导入:

出示课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出示课件俄罗斯地图,介绍伏尔加河;

3、引导学生复听全曲,分组讨论:

①力度层次的演变特点,②劳动号子的固定音型,③人声类别,④歌曲的主题思想。

4、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1、思考:

这幅画是哪个国家、哪位画家的作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2、欣赏歌曲播放课件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并结合油画欣赏歌曲

3、学生按老师提示,分组讨论;

4、回答问题,并且体验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所表现的音乐情感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这种愉悦、自然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第8周

《桑塔露琪亚》

学唱课

1、通过地理知识,导入课程,并使学生通过视频,体会水上城市的人文景观;

3、教学生3/4拍子的指挥手势和节奏特点;

4、给学生伴奏,学唱歌曲

5、欣赏意大利著名声乐歌唱家帕瓦罗蒂和我国的廖昌永演唱的《桑塔露琪亚》

1、回答地理问题,并思考:

水城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2:

学习船歌的节奏、节拍特点和指挥手势;

3、感受船歌的律动性,边打拍子(边指挥)边随教师伴奏歌唱。

4、互动:

找同学上来指挥大家共同唱所学歌曲

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第9周

《我的太阳》

 

欣赏课

1、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2、播放视频文件(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

3、运用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分析歌曲;

4、分析乐曲结构及歌曲高潮部分

1、欣赏歌曲《我的太阳》;

2、聆听歌曲,试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特征;

3、课下搜集意大利声乐的资料,认真欣赏,仔细体会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对于欧洲的文化历史产生兴趣,懂得欣赏声乐曲目。

第10周

《当兵的人》

 

学唱课

1、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为了谁》;

2、播放九八抗洪和08抗击雪灾的情景录像,用情景导入的形式,了解军人

3、放音乐《当兵的人》发生练习,范唱歌曲

4、纠正发音方法,帮助学生体会音乐情感

1、讨论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吗?

2、认真观看录像,仔细体会,并在自己心中想几个用来形容士兵的词语;

3、学习歌曲,注意节奏、节拍,演唱时的力度和感情处理;

4、按着节拍,边原地踏步,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11周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欣赏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带领学生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音乐,有秩序地走进教室;

2、提问并引出课题:

进行曲;

3、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4、引导学生听辨各种西洋乐器音色

1、学生齐步走进入音乐教室;

2、分析进行曲的特点;

3、认真完整的聆听音乐;

4、鉴别西洋乐器,并能够听辨出它们的音色;

5、探讨曲式结构,注意音乐节奏的训练

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情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进行曲特点为主要线索,以聆听为主要途径,层层深入音乐意境,体验音乐情绪。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音乐表现力,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和教育。

第12周

第13周

《行进中的歌》

(2课时)

 

欣赏实践课

1、对比欣赏《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引导启发学生对比两种作品的旋律走向,速度、力度、音色、情绪等音乐表现手段上的异同。

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教师补充欣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和中国的《哀乐》;

3、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的开始句(运用手风琴演奏);

4、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并指挥学生跟音乐节奏拍手体验节奏特点和乐曲的情绪,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1、介绍所知道的其它婚礼进行曲或葬礼进行曲,生进行对比欣赏,找出同一类型进行曲的共同特征(如节奏、速度、音色、旋律线、情绪等方面);

2、认真聆听,感受两首乐曲情绪的不同之处;

3、分析理解为什么开头都重复相同的音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4、跟教师的指挥,打节拍,分析《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乐要素。

5、生讨论、回答:

乐曲有什么样的特点?

适合什么样的演出场合?

有什么功能?

师给以评价、鼓励。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听、看、演等丰富有趣的音乐体验活动,感受不同类型的进行曲的音乐主题,以及它们所适用的场合及其功能。

充分运用电教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图谱与音乐结构相结合、音乐与肢体语言相结合、音乐想象与即兴表演相结合。

聆听音乐,分辨乐器音色,采用听、唱、视、做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层层深入体验作品,感受音乐情绪,认识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既获得知识又培养能力。

第14周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欣赏课

1、听乐曲,并有同学朗诵描写乐曲意境的短篇;

2、导入〈夜曲〉;

3、引导学生学习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

4、合唱两个主部主题;

5、简介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复听音乐

6、让学生熟悉音乐的各部分旋律,以便于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构成。

1、听全曲,说说音乐的情绪;

2、唱主部主题,说不同的音乐性格;

3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的不同性格,主题a,用拍腿和击掌做对答式的声势,主题b,用手势划线条表现柔和的旋律

4、复听音乐

5、在欣赏的过程中结合律动可以集中聆听音乐的注意力以及对音乐的感性理解。

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如歌的行板》,能够感受、体验2首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有关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小夜曲、鱼咬尾等音乐知识。

第15周

《跳吧!

跳吧!

 

学唱课

1、教师介绍斯洛伐克;

2、聆听斯洛伐克民歌《跳吧!

跳吧!

》;

3、在一般情况下切分节奏重拍是在中间音上,在《跳吧!

跳吧!

》中加上了“>”,重拍在第一个音上(音乐特点)

4、讲解重音记号的唱法;

5、升华节奏训练,在简单的舞蹈律动中,进一步掌握斯洛伐克音乐节奏的基本特点结束本课教学

1、《跳吧!

跳吧!

》这首歌共32小节,其中切分节奏有几小节?

2、请同学们看到它最早出现的地方,我们一起唱一遍。

唱的不错,用切分节奏拍手鼓励

3、根据以上特点,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跳吧!

跳吧!

4、通过简单的舞蹈律动,进一步掌握斯洛伐克音乐节奏的基本特点

初一的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都非常的喜爱上音乐课。

我校处于乡镇,学生比较淳朴和腼腆,喜欢坐在板凳上循规蹈矩的歌唱,对于表演、律动、舞蹈等音乐活动比较胆怯,放不开手脚;对于歌曲只求会唱能哼,对歌曲中强弱、节奏、情绪等要求不注重精益求精。

第16周

荧屏乐声

 

欣赏课

1、大家最近都看了哪些电影?

你对哪一部电影的印象最深刻?

2、回忆看过的电影,并且不由自主地说出几部电影名字;

3、播放电影片断,思考一个问题:

电影中缺少了什么?

感受如何?

4、听学生回答刚提出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出课题。

1、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2、欣赏电影片断,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先欣赏,在听的基础上唱好二声部电影歌曲《雪绒花》,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4、认真倾听音乐,积极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5、欣赏配乐之后的电影画面,检查自己选对还是选错

对本课所学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在给电影画面配上适当音乐的进程中,领悟电影音乐的特性与主要功能。

第17周

复习和歌唱课

复习、总结本学期学习的音乐知识,回忆唱过的歌曲

做课本练习题和乐理题,按老师要求歌唱

为本学期音乐考试做准备

第18周

期末考试

教师随堂考查学生

考前认真准备,上课考试

考查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歌曲的演唱能力

注:

1、每周授课时间为一课时,40分钟。

2、由于欣赏实践课需要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学,所以上课地点在初中部教室内。

 

第一周一、题目:

七子之歌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十三册第一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2、通过多种体验,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弱起拍在乐曲中的处理

2、通过创新想象及对歌曲的演唱处理,表现歌曲内涵及情感

3、在分组创新活动中与他人友好相处交流合作

五、教学难点:

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六、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伴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响起,师有感情地引出导语:

长这么大,是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母爱。

现在让我们伴随这美妙的旋律回忆母亲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

(师生共同唱)

2、音乐停,师:

生活在母亲的怀抱是幸福的,那么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是怎样强烈地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得到母亲的呵护呢?

3、(展示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就通过《七子之歌—澳门》来听一听曾经被迫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七子之一——澳门当年的心声,在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的同时,用我们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课件播放歌曲,提醒同学们用心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4、新课学习

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

5、再次欣赏歌曲,体会情感并讨论。

生各抒己见,师总结:

曲式结构:

A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mua

6、填词唱歌,思考:

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表达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

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感情。

7、歌曲演唱处理

师:

根据前面的歌曲分析与探讨,加深我们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音乐要素的作品情感表达中作用的认识。

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

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

(提示注意:

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

(2)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3)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九、创新擂台

要求:

根据你对《七子之歌——澳门》的理解和你的特长,有创意地表现歌曲,如:

舞蹈造型、美术画、演唱形式的变幻、设计舞台演出背景、演出形式等。

总结收获——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本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资料:

澳门花絮拾零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全境南北距离约11.9公里,东西距离约7公里。

据澳门官方统计,至于1993年底,澳门常住人口约为39.5万人,到1996年底,常住人口已达45.5万人,其中95%以上为中国血统。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1557年,通过贿赂守澳中国官员,得以在澳门定居。

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1864年完全侵占了澳门。

闻一多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台湾、澳门、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七个地方。

《七子之歌》写于1925年夏。

正值“五卅惨案”。

1997年,为迎接澳门将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当代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诚挚的音调宣泄了中华民族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情怀

十、总结

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

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第二周

课题:

《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

(二)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年级:

七年级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

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本课时包含“回归”和“盼归”这两部分内容。

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与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知识,。

(六)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七)教材分析:

(参考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3册)

本节课是第13册教材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二课时,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以“回归”和“盼归”为主线。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01|4.6i”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

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

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

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九)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1、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七子”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

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东方之珠》。

3、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

(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

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

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

是我们祖国美丽的“东方之珠”。

5、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教师播放录音,(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

师:

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6、随琴演唱“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7、教师小结:

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8、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

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

你能不能试着唱唱?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师: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多次的强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创作的?

(学生回答----罗大佑)

9、作者介绍----罗大佑

师:

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

(若熟悉由学生介绍,若不熟悉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

10、课件演示罗大佑相关内容:

创作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等。

11、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播放VCD影片,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答)

12、实践分析歌曲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

师:

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为歌曲的结构。

下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

13、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第一部分的旋律比较平稳、温柔、亲切,而后歌曲在“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第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时达到了高潮,把对东方之珠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把它们分开成为两个乐段,用A和B来表示。

而后来的“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我们把它叫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

14、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