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1593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

《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西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docx

届广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十八章检测世界地理

第十八章检测 世界地理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章末检测卷第56页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湖北八校联考)某群岛面积1.22万平方千米,由200左右个岛屿组成,岛上建有1座城镇。

岛上植物低矮、浓密,为无天然树木生长的草原,原有的陆地哺乳动物已不复可见。

据此完成第1~3题。

1.群岛上草原无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阴凉多风的气候B.过早与大陆分离

C.过于单一的地形D.火山的不断喷发

2.群岛禽鸟类丰富受益于(  )

A.靠近大陆的位置B.流经沿岸的洋流

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D.人类活动影响弱

3.一艘海岸货船往返于两主要岛屿,主要是(  )

A.运送淡水和观光客B.接送岛民上下班

C.运送补给和收集羊毛D.用于海洋环境科考

答案:

1.A 2.B 3.C

解析:

第1题,该群岛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阴凉多风的气候是无树的最主要原因,A项正确。

第2题,禽鸟丰富的原因是食物丰富,食物丰富得益于沿岸洋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和鱼类,B项正确。

第3题,由材料可知船是货船,以货运为主,往返于两岛屿之间主要是运送补给和收集羊毛,C项正确。

下图为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和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据此完成第4~6题。

4.阿姆河(  )

A.整个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从甲到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C.以冰雪融水、降水补给为主

D.从甲到乙河流含沙量增大

5.阿姆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次生盐渍化

C.土地荒漠化D.水土流失

6.图中季节性河流,流入阿姆河干流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

4.C 5.D 6.A

解析:

第4题,阿姆河流域位于中亚地区,发源于高山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从甲到乙河段有季节性支流汇入,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水汇入,故流量季节变化变大;阿姆河为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从甲到乙河段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使得从甲到乙含沙量减少。

第5题,阿姆河上游地区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坡度大,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较严重。

第6题,图中季节性河流源头海拔低于3000米,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补给增多,形成汛期,其他季节流量小,甚至出现断流,故该季节性河流春季流入阿姆河干流水量最多。

下面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乙地约为200毫米;图2示意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第7~9题。

图1

图2

7.导致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洋流性质

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8.图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9.乙地的自然带是(  )

A.荒漠带B.常绿阔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D.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

7.A 8.B 9.A

解析:

第7题,主要考查影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地所处纬度相同,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约为140千米,但两地的降水量差别很大,可能是因为两地之间存在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向内陆运动。

洋流性质、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一般表现为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但不会在小范围内造成降水量差异如此显著的现象。

第8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南半球6—8月为冬季,气温较低,排除①④曲线;甲地位于南半球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排除③曲线。

故②曲线最吻合。

第9题,乙地同甲地所处纬度相同,但由于乙地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覆盖率低,形成典型的荒漠景观。

下面图1、图2分别示意1700—2000年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四国人口和耕地的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第10~12题。

图1

图2

10.1700—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呈先增后减变化态势的国家是(  )

A.中国B.美国

C.巴西D.印度

11.印度和巴西两国发展农业技术的目标分别是提高(  )

A.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B.劳动生产率、土地承载力

C.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D.土地生产率、环境承载力

12.1925—2000年,美国土地开发力度趋于平缓,稳中有降。

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发展B.人口增速减缓

C.后备资源不足D.生态保护

答案:

10.B 11.C 12.D

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中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曲线判断,美国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在1900年后耕地增加面积出现波动,增长速度放缓。

故美国的人均耕地呈先增后减的态势。

第11题,据图分析,印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人均耕地不足,故需要提高土地生产率,节约土地资源,地尽其利。

但巴西目前耕地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土地资源潜力大,迫切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

第12题,随着美国人口增加,1700年到大约1925年,耕地一直增加。

由于土地开发过度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在1925年后,美国土地开发力度趋于平缓,稳中有降。

下图示意南美阿塔卡马沙漠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中A地每年有很长时间被厚厚的雾层笼罩,空气潮湿黏滞。

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图中暖湿气流是指(  )

A.东南信风B.东南季风

C.东北信风D.东北季风

14.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相比,该沙漠(  )

A.降水较多B.空气干燥

C.气候炎热D.气温偏低

15.A地区长时间被浓雾笼罩,主要是因为(  )

A.地形较封闭B.海域面积广

C.逆温层稳定D.太阳辐射弱

答案:

13.A 14.D 15.C

解析:

第13题,南回归线附近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南信风越过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气流下沉,增温强烈,图中的暖湿气流主要是指东南信风,故选A项。

第14题,阿塔卡马沙漠所处纬度与撒哈拉沙漠相当,但受秘鲁寒流影响,气温偏低,故选D项。

第15题,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右侧为山脉,地形不太封闭,雾气的形成与沿岸寒流有关,由于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近地面气温较低,形成较为稳定的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不显著,雾气不易消散,故选C项。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16~18题。

16.图示a国的气候特征是(  )

A.阴雨天气多,降水丰富

B.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

C.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

D.四季分明,降水年际变化小

17.20世纪60年代以前,采珠业是a国的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后采珠业迅速衰退,其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需求量锐减

B.养殖技术迅速发展

C.海水温度迅速上升

D.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18.下表是2014年a国人口统计资料,关于a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口总

数/人

男性人口

数量/人

男性人口

比重/%

女性人口

数量/人

女性人口

比重/%

人口增

长率/%

a国

9881580

6864562

69.5

3017018

30.5

4.13

A.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

B.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C.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男性人口迁入

D.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答案:

16.B 17.D 18.C

解析:

第16题,读图可知,图示a国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晴天多;沙漠地表热容量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快,夜晚降温快;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

第17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采珠业是a国的支柱产业,之后采珠业迅速衰退,一是因为该区域石油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从采珠业转移出来;二是因为海上石油的开发破坏了珍珠母贝的生存环境,导致珍珠产量下降。

第18题,读表中数据可知,a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不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而是因为该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男性人口迁入;人口增长率高不完全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所以不能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该国为热带沙漠气候,人口集中分布在绿洲和城市,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毛里求斯曾经是欧洲通往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途中最重要的海上补给和中转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后来毛里求斯港口地位下降。

下图为毛里求斯位置图。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毛里求斯港口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苏伊士运河的修建B.巴拿马运河的开通

C.北极航线的开通D.亚欧大陆桥的修建

20.一艘油轮在毛里求斯附近发生原油泄漏,油污最可能首先出现在(  )

A.非洲海岸B.日本东海岸

C.澳大利亚西海岸D.欧洲西海岸

答案:

19.A 20.C

解析:

第19题,过去从欧洲通往印度、中国的船只绕道非洲南端,毛里求斯因地处航线的中间点上成为海上补给站和中继点。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大量船只不再绕行非洲南端,故毛里求斯的港口地位下降。

第20题,油轮在毛里求斯附近原油泄漏,顺厄加勒斯暖流南下,顺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首先到达澳大利亚西海岸。

(2018江西南昌摸底)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据此完成第21~22题。

21.该国(  )

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距离海洋远,降水稀少

C.纬度低,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上

D.地势起伏大,河流发育

22.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盐碱化 ③滑坡和泥石流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21.D 22.B

解析:

第21题,据图可以判断,该国绝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根据图中的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地势北高南低,A项错;该国除北部高山地区外,西南季风在山地迎风坡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B项错;该国北部高山地区终年积雪,C项错;该国地表高低悬殊,山高坡陡,多河流发育,D项正确。

第22题,该国地势陡峻,植被覆盖率低,人口稠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壳岩石破碎,加上降水集中,多滑坡和泥石流,故①③④正确。

“制造业回流”是指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和生产从国外向国内转移的一种现象,下图为甲国沿36°N地形剖面图(图1)和乙国沿30°S地形剖面图(图2)。

读图,完成第23~24题。

图1

图2

23.图1所示国家工业(  )

A.近年出现“制造业回流”现象

B.西部工业区位于①山脉与大平原之间

C.南部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

D.首都是著名的传统工业中心

24.甲、乙两国具有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

A.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B.人口自然增长较慢,人口净迁入

C.都保留有较多的独特古老生物种类

D.盆地或平原区都是种植业区

答案:

23.A 24.B

解析:

第23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1为美国,图2为澳大利亚。

美国近年出现“制造业回流”现象,A项正确。

美国西部工业区与①之间为山地、盆地、高原等,B项错。

美国南部工业区主要是新兴工业、石油化工等,C项错。

美国首都是政治中心,不是传统工业区,D项错。

故选A项。

第24题,只有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A项错。

两国都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都是移民国家,仍然有大量移民移入,B项正确。

只有澳大利亚保留较多古老独特生物种类,美国极少,C项错。

澳大利亚盆地、平原主要发展畜牧业,D项错。

故选B项。

二、综合题(共52分)

25.(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

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起来。

(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

(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澈的影响。

答案:

(1)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2)条件:

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地势低平,水流平缓。

原因:

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分流水运运量;产品附加值提高,宜采用公路和航空运输。

(3)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

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

解析:

(1)题,根据设问限定的角度,结合区域自然特征,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题,从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水流快慢等角度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从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工业产品的变化两方面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

第(3)题,结合图文材料判断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变化,从污染物排放减少的角度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澈的影响。

26.(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国家海陆兼备,资源丰富,地域广阔。

该国为了发展经济,实施了一系列的振兴发展政策。

1967年将甲地辟为自由贸易区,且给予进出口商品关税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大量涌入。

为提高粮食产量,该国在乙地大力开发,通过该国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这片昔日的荒原,现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农业基地,在该国有“谷物带”之称。

快速的经济发展,使该国的耗电量快速增长,为了尽快找到充足、稳定的能源供给,该国在2009—2019年的电力领域投资计划中,水电约占投资总额的57%,水电、风能、生物能发电约占27%,核能、天然气、煤炭、石油发电约占16%。

农田耕作与灌溉场景

(1)简述该国在甲地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农业科研人员改造乙地区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

(3)结合材料信息,简要说明该国电力工业的投资特点及其原因。

(4)某校地理信息小组认为乙地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复制到同纬度的非洲地区。

但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宜在非洲复制”的看法,请你为此反驳意见提供论据。

答案:

(1)政府政策扶持;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成本低等。

(2)改良酸性土壤(添加熟石灰、增施有机肥);培育新品种;提高灌溉技术;改良田间管理,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等。

(3)投资比重不均,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水电比重最大。

原因:

(利于发挥本国能源种类齐全的优势)完善能源结构;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4)(同纬度的非洲地区)自然条件虽然与乙地相似,但地表状况略显复杂,经济水平、科研能力仍然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较落后。

解析:

(1)题,从劳动力、地价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巴西在甲地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2)题,结合文字材料的提示,根据乙地的区域特征,从改良土壤、培育品种、改进灌溉技术等角度分析农业科研人员改造乙地区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

第(3)题,结合材料归纳巴西电力工业的投资特点,从能源结构和能源蕴藏量方面说明其原因。

第(4)题,从非洲的地表状况、经济、科技等角度提供论据。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全面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铁路由中国公司承建,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制造。

蒙内铁路取代了100多年前修建的陈旧铁路,成为连接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

下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

(1)描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分析蒙巴萨港成为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的区位条件。

(3)简述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答案:

(1)赤道从中部穿过,国土位于热带地区;跨南北半球,位于东半球;位于非洲大陆东部,印度洋西岸。

(2)位于非洲东岸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铁路直接和港口连接,便于陆海联运;作为肯尼亚和东非内陆国家的出海口,经济腹地广阔;港口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

(3)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缓解陆路交通运输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连接内陆首都和沿海港口,利于对外贸易,促进肯尼亚经济发展。

解析:

(1)题,地理位置特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来回答。

(2)题,港口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位置、海域和陆域条件)和社会经济(依托城市、腹地、交通、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3)题,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实际是考查交通运输的地理意义,主要有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缓解陆路交通运输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连接内陆首都和沿海港口,利于对外贸易,促进肯尼亚经济发展。

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自西向东分为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安第斯山区和东部亚马孙平原地区。

秘鲁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

鱼粉生产是利马的主导产业。

鱼粉制作过程为选料、蒸煮、压榨、晒干、粉碎等。

上图为秘鲁附近水系交通图及伊基托斯与利马年降水量统计图。

(1)推测利马气温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述利马发展鱼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3)据图说明秘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4)秘鲁建有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结合图示信息,指出该工程的输水方向,并说明修建调水工程的必要性。

答案:

(1)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原因:

地处热带,但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2)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有利于原料晾晒;邻近秘鲁渔场,原料丰富;沿海地区海运便利。

(3)西部沿海地带人口、城市集中。

原因:

西部沿海地带渔业资源丰富;沿海平原灌溉农业较发达;沿海地带水陆交通(公路、铁路、海运)便利,经济较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较早。

(4)方向:

东水西调(自东向西)。

必要性:

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水系发达,水资源充足;西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西部人口众多,城市集中,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解析:

(1)题,根据利马所处的纬度及沿岸洋流推断利马的气温特点。

(2)题,从气候、原料、海运等角度分析利马发展鱼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从农业、交通、资源等角度分析秘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第(4)题,根据秘鲁降水、人口、经济分布的地区差异推断调水工程的输水方向及其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