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129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论语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论语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论语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论语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 教案.docx

《论语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 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 教案.docx

论语教案

课题

《论语一则》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论语》第七篇《述尔》中的第二章,了解孔子一生的学习和治学态度方法风格及谦虚好学的。

2.进行国学知识积累,学习感悟理解古文的能力,丰厚底蕴,为学生将来对中华国学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学习孔子的情怀及品格,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品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积累知识,学习品格,培养态度和品质。

难点:

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轻松理解句子含义及其思想品质,并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学习孔子的品格,形成自己的品质。

教具准备

视频电影课件、视频动画课件,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写补充内容

一、复习导入,自然入课

1.背诵已学过的章句。

2.自然引入:

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记住了这么多《论语》章句!

相信孔老夫子对你们的努力一定会非常感谢和欣慰的。

本节课,我们继续穿越,回到孔子的课堂,聆听孔夫子的教诲。

二、新授

1.师板书,请学生仔细看,在心里默读。

板书: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指读,强调“识”的读法为(zhì)及字意(记住)。

强调“诲”和“倦”的读音。

3.理解“默而识之”的意思。

(1)“默而识之”的意思。

(2)为什么孔子说要“默”而识之呢?

(而不是“读”而识之或“学”而识之等等呢?

(3)深入体会“默”字。

(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引领:

表面理解是告诉我们静静的默不作声的学习并记住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静下心来,沉下心来,这样你就会全神贯注,调动你你内心所有的能量,那么,你原来记不住的你现在就会记住,你原来迷惑不解的你现在就会豁然开朗,你原来觉得很困难的事也许现在就会迎刃而解……

此处观看电影《功夫熊猫2》中片段,结合其中的两段,即浣熊师父教育熊猫如何静下心来,调动内心巨大的潜能,来使自己达到武功的最高境界,以及最后功夫熊猫如何悟透了师父的教诲,面对孔雀沈老爷最强大的攻势,如何使自己静下心来用武术的最高境界彻底摧毁他们的情节来谈。

教师总结:

所以说,“静下心来”不光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会是你的内心无比强大,这种内心的力量发乎于外会使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3)先来“默而知之”记住这四个字。

(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你也可以扩展开来用于其他方面。

师过渡:

孔子为什么能做到“默而知之”呢,这其实体现了孔子的一种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更体现了他的一种学习情趣,学习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快乐的学习境界,他学习的时候总是乐在其中,即陶陶然,其乐无穷也,从来不会厌倦。

那么他的这种态度在这句话当中也说得很明白,那么哪个词说的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个意思呢?

4.理解“学而不厌”

(1)指生说词语意思。

(2)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会。

(3)师讲“叶公问子路”的故事。

(教师结合这段话,即: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来讲解孔子快乐学习的态度。

(4) 视频播放孔子的故事《韦编三绝》,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记这个成语。

(5)教师结合『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这句继续体会。

 

师过渡:

易中天说:

孔子一生的学习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特点:

博学、好学、活学、乐学。

孔子不光把自己学习当作是无比快乐快乐的事,而且,他还把“教书育人”当作是无比快乐的事,他乐淘淘的做了一辈子教书先生,

5. 学习“诲人不倦”。

(1)理解词语意思。

(2)教师渲染:

(从孔子弟子之多,年龄性格之异,教学内容之广,孔子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这些方面来渲染。

(3)故事:

朽木难雕(孔子骂宰予)

A.课件出示:

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之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B.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C.了解成语,课件出示:

朽木难雕、朽木不雕、朽木不可雕、朽木粪土。

D.扩展孔子的教学风格:

孔子的教学有时很严肃,像这样批评宰予;有时又是十分风趣和快乐的,此处引用《论语》中第十一·《先进》篇中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了解孔子教学课堂的和谐愉悦民主人性率真……

6.学习:

“何有于我哉?

(1)学生根据上述学习评价孔子。

(2)理解“何有于我哉?

”的意思。

(3)从这句话中理解孔子的谦逊与反思,学习他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的精神。

强调反思对于我们修身养性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回顾全句,总结。

1.说说全句的意思。

2.朗读全句,背诵全句。

3.激励教育:

师:

把此句话送给学生当做“座右铭”,按此去做,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学者,也许会成为了不起的伟人,也许会成为流芳千古的圣人。

但也许你不会成为什么什么重要的人,但我相信你今后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做人做事一定是快乐的,那么你的人生一定是快乐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牢牢记住这两成语,出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吟诵三遍)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自己阅读《论语》找一找书中记录有关孔子学习和教学的章句,选择一两句你喜欢的背下来。

 

课题

《论语四则》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3.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四则语录的含义,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前可阅读《论语》。

教学过程

二次备写补充内容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吗?

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初步了解孔子及《论语》,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正确流利

  1.根据课后注音轻声读文,达到读音准确。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互相订正,达到“正确”这一目标。

  4.学生再练习朗读,不仅要求读音正确,还要注意文言文语言简练的特点,掌握好句子停顿,可以同桌进行讨论,在书上做标记,并相互指导。

  5.指名读课文,全班评价

  6.出示课文范例,再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7.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

  三、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论语》四则讲的都是为学的内容,谈了哪些关于学习的问题呢?

同学们先根据课后注释理顺文章大意,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注意读讲结合,主要依前面的关于本文的译文进行讲解。

  3.现在我们来想想,课文中谈到了哪些关于学习的问题呢?

你有哪些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4.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文章。

  5.尝试着背诵。

  四、延伸

  1.你还了解哪些先哲语录呢?

  2.回忆一下有关自己学习的事,并联系这篇课文谈谈今后自己将如何学习。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有益的先哲语录。

 

课题

《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写补充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孔子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

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

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2、理解课文: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

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三、概括思想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使你收获最大?

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

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识记字词。

3、预习剩余部分。

  4、完成“研讨与练习”。

课题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了解孔子以及《论语》。

 

3.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写补充内容

1、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

“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十则,虽然是大海中的浪花,但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对这十则的学习,我们会对《论语》,乃至孔子的思想有大概的了解。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

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1)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齐读全文,教师正音 

说    愠     传     罔      殆     悔      女    弘     凋      恕      省 

四、疏通语句 

疏通语句过程中,可先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然后通过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1、第一则教学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1)字词解释 

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称先生。

这里指孔子。

 

时:

副词,时常,按一定时间 

习:

本义鸟多次飞行,引申为复习,温习。

 

(2)译文: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3)理解:

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4)当堂背诵这一则 

2、第二则教学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解释字词 

吾:

人称代词,我 

日:

每天 

三:

泛指,多次,不确数 

省:

反省 

(2)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 

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理解:

讲品德修养,学习方法。

主张为人“忠”“信”,为学“传”而“习”。

可见古代治学的任重视品德修养。

 

(4)当堂背诵这一则 

3、第三则教学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解释字词 

温:

温习 

故:

形容词作动词用,学过的知识 

而:

连词,表顺承 

(2)译文:

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3)理解:

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4)当堂背诵这一则 

五、作业:

背诵并翻译、抄写前三则。

  

课题

《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能力目标:

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3.思想感情价值观目标:

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发展要求。

教学重难点

成语积累、价值观渗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写补充内容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些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言,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甜酒)。

(幻灯出示:

明确含义:

荡:

清除,洗涤。

坦荡荡:

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也就是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长戚戚:

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 君子之间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也就是说:

小人之间的交往只是基于酒肉的交情。

)从这两句至理名言我们看出做人应该要学做君子,这两句都是《论语》中的名句,一本《论语》君子一词在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

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

今天让我们学习君子之风。

板书:

君子之风

二、直接分析文章 。

1、分析12.8章、7.38章

我们平常讲一个人很美,往往从两方面着手评价,即:

外在的美,就是容貌美(与身俱来的),内在的美,即心灵美,修养好、气质美等(后天的修炼得来)。

屈原说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与修能。

意思是说:

我生来就有纯正的血统和高尚的品质,又在后天不断地努力完备自己的才能以担当大任。

对于“美人”我们可以用内在美、外在美来评价,那么对于君子的风貌,我们要可用“文”与“质”来体现,那么何谓“文”又何谓“质”呢?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30页上的12.8、7.38两章。

思考:

何谓“文”,何谓“质”?

子贡反驳棘子成的话,体现怎样的观点?

7.38怎样体现“文”?

明确:

“文”:

修饰。

出示幻灯: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史:

虚浮不实),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它的意思是: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分析:

7.6章、15.18章

我们说一个人的要成为君子最重要的是:

“质”的一面的体现,在这些章节中,你觉得哪几章能总的概括儒家所提倡的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的,并提出了具体的做法?

儒家所提倡的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总的提出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君子?

3、分析15.19章

孟子说: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也就是说: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孔子认为君子在生和义的选择中应该做?

4、分析6.11章、7.16章、7.19章

作为一个君子,除了道德层面的内容,在现实生活方面,对物质看得重吗?

他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心境?

着重在哪几章里体现。

明确:

6.11章、7.16章、7.19章和14.28章讲孔子不看重物质,讲孔子的思想和心境。

(抽一学生读)读出感情。

(2)、分析7.16章

分析:

“饭(吃)疏食(粗糙的饭食),饮水(冷水,对汤,热水而言),曲肱(把上臂弯起来)而枕(念第四声)(当枕头)。

出现两个成语是: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富贵浮云:

把富贵看得像浮云一样。

后来也指功名利禄变幻无常。

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烟云”。

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

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问题:

中国人总是以财富、房车、权力等东西来论英雄,平凡地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往往会被认为是没有出息。

你怎么看待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

明确:

如:

在平淡中透着一份安逸,一份自在,生活简单一点,心理负荷就会减轻一些,在粗茶淡饭中享受那份宁静,不会因为追逐而丧失本性,这就是一种淡泊,人要获得自在、宁静,最要紧的就是安贫乐道,像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管多贫困,条件多么恶劣,都要保持心灵的安详与宁静,坚持道义,不怨天尤人,不自怜自欺、自暴自弃,把清苦的生活过得富有情味,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

(3)、分析7.19

孔子具有安贫乐道思想的同时,他对生活的心境又是如何的呢?

阅读7.19章,孔子的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体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4)、分析14.28章

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君子之道有三,即: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一句带过)

5、孔子对君子提出还需要哪些精神上的追求呢?

请默读6.23章和8.7章。

6、分析4.16章、4.9章、17.15章

孔子在“质“的一面除了刚才所得出的“德才兼备 、杀身成仁 、安贫乐道 、 乐以忘忧 、乐水乐山 、心胸开阔 、意志坚毅 ”之外,还有一点是通过与小人(耻恶衣恶食之士、鄙夫)的对比中来体现的,找出这些章节。

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君子之风》,做君子在“质”的一面应该:

德才兼备、 杀身成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乐于忘忧、乐水乐山、心胸开阔、意志坚毅  。

在“文”的一面应该:

温和严肃威而不猛庄重安详。

反之小人是:

求生害仁 、 耻恶衣恶食 、患得患失 、 无所不至 。

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与你们共勉。

愿我们在坐的各位今后努力“修身”,争做坦荡荡的君子。

四、作业

写一篇以“君子”为话题的作文。

 

课题

《诲人不倦》

教学目标

1.掌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积累成语: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

3.把握“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等句式的特点,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教学重难点

1.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变式句”的判断和特点归纳。

2.分析、评价孔子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写补充内容

一、导入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每年出资15万美元(首期为5年),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

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诲人不倦》,从中寻找“理由”或“答案”。

二、整体感知文本

1.初读感知

【问题1】你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请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

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后,归纳并疏通有关成语及其意义。

【问题2】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

本课所选录的15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

教师小结:

孔子真不愧为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至今也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

2.诵读感知

(1)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2)字音提示:

知(同“智”)zhì 骞qiān 隅yú 

(3)句读提示: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欣赏配乐朗读或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教师指正。

3.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学生选章朗读,检查诵读情况。

学生互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