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126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

《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docx

花开湖畔别样红兖矿集团济三煤

花开湖畔别样红

——兖矿集团济三煤矿新型工业化建设十年回眸

(摘自2010年12月27日中国煤炭报第八版)

引子

倘若你七八月间乘车南下路过微山湖,便能在湖堤东畔看到一片浓绿簇拥着的现代建筑。

巍峨的主井塔、副井人字型井架和身后并排着的煤仓挺拔矗立,全封闭的皮带运输栈桥把主井塔、煤仓、洗煤厂、热电厂和运河码头连结成有机的整体。

环绕建筑群的人工河碧水荡漾,直通烟波浩渺的微山湖。

河岸边垂柳依依、草地茵茵、亭榭楼阁、鸟喧鹿鸣,时有成群的飞鸽在万亩荷花的芬芳中掠过上空。

这就是兖矿集团济三煤矿。

“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

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当年,新四军军长陈毅途径微山湖,赋诗盛赞这里的湖山秀色和军民顽强抗日的英雄精神;如今,执着进取的兖矿人以其超人的大智、大勇、大谋,在这片热土上谱写出气势恢宏的创新发展大篇章,为美丽的微山湖、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煤炭工业添绘了一道具有独特的魅力的风景线。

1993年12月,年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的济三煤矿破土动工,到1999年8月8日投入试生产,建井工期68个月,创造了中国立井开拓矿井建井速度最快的纪录,赢得煤炭行业和中国建筑行业最高的“太阳杯”和“鲁班奖”。

2000年12月28日,矿井正式投产。

2001年生产原煤510.8万吨,树立起特大型深立井“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当年达标”的典范,被评为煤炭行业特级高产高效矿井。

一年一个台阶,三年三大步。

2003年矿井原煤产量突破千万吨,全员效率达到52吨/工,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从投产到2010年的十年间,累计产煤7000万吨,销售收入243亿元,上交利税130多亿元。

相当于兖州煤业公司购买该矿投资的5倍多。

十年间,职工年收入由16000多元增长到60000多元,平均年递增14%。

这仅仅是印证十年跳跃式发展征程的业绩!

十年间,国家分管工业的两任国务院副总理先后来到济三煤矿视察工作。

2001年10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来矿视察时,欣然命笔写下殷殷期望:

为建设独具特色、全新模式现代化矿井而努力!

2010年2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600米井下题词嘱托: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区队班组建设,确保安全生产。

来自中南海的嘱托唤起兖矿人超越梦想的创新激情,改变单纯以规模效益求发展的模式,改变高危产业事故难免的命运,改变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老套路,一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变革风靡百里矿区。

济三煤矿不负党和人民的厚望,站在这个大变革的潮头,大手笔、大思路、大气魄开拓创新、超越自我,谱写出“科学发展,平安富美”的辉煌篇章,打造出中国煤矿靓丽的“二十一世纪窗口”,成为兖矿集团率先走出去、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主业名片”。

跟上时代步伐,谱写科技兴矿新篇章

济三煤矿从筹建那天起,就承载着中国煤矿转变发展方式的期望。

所在济东煤田,在国内最早实施设计改革,矿井与后勤辅助、生活社区分设,为集约化生产奠定基础;矿井主要装备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高度集约化。

特别是兖州煤业增发A股购买济三煤矿之后,该矿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建设独具特色、全新模式现代化矿井。

济三煤矿党政一班人珍重高起点、树立高境界,紧扣科技发展时代脉搏,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投资方式创新推进科技创新,组织优势兵力,集中财力物力,围绕难点、热点、关键点展开科技攻坚。

煤炭生产扎实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攻克复杂条件下综采放顶煤开采和不规则厚煤层边角煤开采等难点,创出上行开采沿空巷道支护、中厚煤层开采支架优化等一系列新技术。

在国内立井矿井中率先进行无轨胶轮车国产化等项创新,提高了辅助运输机械化水平,创出10天安装一个综采面的“兖矿速度”和日产3.72万吨、月产93万吨的“兖矿纪录”。

稳固了兖矿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世界领先的位置。

攻坚每前进一步都面临着强悍的挑战。

几乎煤矿开采全部的灾害条件应有尽有,加之深立井特点,更多出高温、多水、矿震等挑战。

唯有低瓦斯属性似乎带来几多安慰,但是不规则的高瓦斯区躲在暗处不容人半点懈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该矿先后投入科研、技改资金2.5亿元,筑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通风和煤尘、瓦斯、火患防治体系;地测和防治水预测预报体系;冲击地压综合防治体系等等,从根本上消除了人工防范乏力的难言之隐。

仅冲击地压的预测、解危,就引进德国防冲、卸压钻机和波兰微震监测系统等先进装备,实施钻屑法、电磁辐射监测法、综合指数法和钻孔卸压、爆破卸压等十几种防治措施,先后有效预警21次,为17个采掘工作面解除冲击地压之危。

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推进,一座全新模式的数字化矿井宛如奇丽新葩花开微山湖畔。

追赶全球信息化浪潮打造的综合信息化管控体系脱颖而出,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一体,引发煤矿管控方式和形象发生本质的变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有十大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集中控制及调度指挥系统。

在宽敞明亮的调度指挥控制中心,山东最大的液晶显示墙清晰醒目展示着采掘生产及主煤流运输、供电、排水、通风、压风等系统的实时数据、信息和图像,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以及全矿安全隐患信息的排查、整改、预警全过程闭合跟踪管理,使管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即时、动态、全方位和全天候。

综合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

将信息化技术与先进装备对接,远程自动控制矿井主煤流、井上下变电所、井下泵房、地面压风和通风监控系统、安全监测和束管监测系统、选煤厂入洗及港口、电厂煤流系统等等,使大批关键岗位实现无人作业。

井下人员定位及机车调度系统。

下井人员数量、分布及运行轨迹都实时掌握,井下各种运输车辆的定位及运行调度均实现地面遥控。

语音通讯及扩播系统。

井下除了固定电话之外,还用上小灵通无线通讯。

采掘工作面和主要大巷还设置广播系统。

移动手机3G网络系统。

在济三煤矿,管理人员改变的单靠下井掌握现场动态的老套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3G网络的覆盖区,就能实时查询全矿各类安全信息、生产信息及生产视频监控等,实现手机移动办公,矿井安全管理新添“责任跟着手机走”的新概念。

还有微震监测预报系统、气象信息预警预报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使煤矿管理甩掉传统的粗犷形象,革命性的登上精细化的殿堂。

比如,运行火车轨道衡自动计量系统之后,散装煤炭用上电子标签和条形码,红外线和PLC联控计量,一节车箱重量误差不超过20公斤。

科技进步改变了煤矿的活法,也为矿工赢得实实在在的尊严和荣誉。

到目前,济三煤矿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61项和13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

先后五次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矿井”,成为全国煤矿惟一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培育安全文化开辟安全发展新天地

安全生产是煤矿天字号大事,也长期成为制约我国煤矿健康发展的瓶颈。

为打破这个瓶颈,济三煤矿十年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艰辛探索:

2001---2003年,突出以制度管理和装备投入为重点保安全;2004---2006年,以文化为引领,向文化管理和制度管理并重转型;2006---2010年,全面构架安全预控管理模式。

成熟的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孕育了济三煤矿的矿魂,铸成“3+6”安全预控模式,即“三为+六预”。

“三为”是指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的核心指导理念,“六预”是指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闭环运作流程。

济三煤矿的“3+6”安全预控模式不仅推动矿井安全管理由单一管理向全面系统管理转变,由对事故被动控制向超前防范转变,而且以其丰富的内涵融入集团公司“天地人和”责任文化,在推动大集团整体安全工作由“生产安全型”向“安全生产型”的转变中焕发着其特有的青春活力。

“三为、六预”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人生、尊重人权的崭新的文化理念。

如今在济三煤矿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发现安全文化带来的新变化。

电视节目变得引人了,矿办“焦点访谈”正在曝光井下安全隐患;常规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变得生动了,因为安排工作后不定谁要现场接受考试;家属被邀为区队座上宾,与职工一道学习安全文化;职工上岗时工装里多了一张危险源识别卡,琅琅上口的警句被职工亲切地称为安全“护身符”……

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本质上的变革,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凸显规范性、针对性、时效性和职工喜闻乐见。

如安全预教总结了经验归纳出八种安全教育方法。

其中包括:

进矿门能看到,走在路上能听到的环境教育;帮教恳谈、对话交流等内容的亲情教育;区队、班组、家庭三方联手教育;安全活动日安全主题教育;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三违”过“六关”的惩戒教育;干部职工安全“双向承诺”;进行心理辅导和平衡调节的身心调适教育等等。

特别是区队家庭联手教育的路子,区队通过《亲情卡》、《连心桥》、电话交流、家庭走访等把职工的安全意识、思想情绪、工资收入、有否“三违”、奖罚款数等告知家庭;家属负责把职工在家的思想牢骚、情绪波动、家庭困难、赡养关系、邻里关系、子女问题对职工的影响等情况及时向区队反映。

区队通过适当形式让班组长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安排任务,重点职工重点照顾、专人贴近,使安全教育充满浓浓亲情。

安全培训以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为着力点,积极推行“六种”方式方法:

安全“传帮带”,新入矿职工、转岗人员,选定“安全导师”,签订“师徒”合同,师徒同奖惩、同考核;现场说教培训,为全矿158个岗位配备“安全预警预教卡”;“四五级”联动培训,基层区队高标准建成了“电子教室”,与集团公司、矿的三级培训机构培训系统联网;全员岗位安全技能培训;“238”现场培训,即:

每班问考人数不低于当班出勤的20%,现场抽考提问每人不少于3道题,要求回答准确率不低于80%;“实景”培训,投资300多万元建成通防、采掘、机运、电气4个模拟实验室和普掘、综掘工作面、通防、机电、运输五个实训场所,实现了理论教学、模拟实验、实训操作一体化。

“六预”之道纳入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使之具体化、系统化,无形变有形,做到超前预防,闭环控制,彻底祛除了被动式管理的弊端。

建立矿、专业、区队、班组、岗位五级预测制度,用科学化、系统化、定量化的方法,分级对矿井安全状况、现场危险源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及时预知各类隐患。

同时落实干部预测责任,干部下现场必须查改作业环境隐患、查系统设备运行状况、查人员作业状态,盯特殊施工环节、盯重点隐患整改过程,对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提示、警示、问询。

实施预想,动态弥补预测结果的缺失。

每周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作业岗位、现场监督检查过程中,都进行想象作业环境、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填入“安全预想牌板”,给作业人员以提示提醒。

实施预报,把预测预想结果准确及时地传输给相关单位及个人。

对预测预想出的安全隐患或危险性问题,记入矿统一设计的预报表(卡)、牌板,进行“五级”预报。

一级预报通过井口电子大屏幕和调度信息系统、内部办公网络、手机短信平台;二级预报将54种预报表及时将专业排查的隐患预报给区队;三级预报在区队会议室设置“预报看板”;四级预报在作业现场设置“预报牌板”;五级预报本岗位互相提醒。

实施预警,对预报出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及时警示。

对预报反映的安全风险隐患,整理分类,采取针对性的预警措施,强化对“人”思想意识警示和视觉听觉的警示。

完善了井下安全视觉听觉系统,通过语音、声光、标识牌等,对危险性区域、设备进行警示。

实施预控,提前消除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

通过人、机、物、环各种预控形式,动态控制和提前消除预测、预想、预报的各类危险因素。

抓标准化操作,建立了9项内容、87个岗位工种的精细标准手册,制定并推行“十六字”手指口述安全确认作业程序。

抓安全监督检查,建立以矿、专业、区队、班组为主的安全自控网络,以安监处、督察办为主的安全监控网络,以网、岗、哨、协为主的安全协管网络,以纪委监察、组织人事部门为主的安全效能监察网络“四个网络”,构筑了点线面结合、立体交叉、全覆盖的安全管控体系,促进了安全制度、措施在每个环节的有效落实。

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生态文明新矿山

在济三煤矿150余项省部级荣誉中,有三块牌子的份量在干部职工的心里格外重要: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华环境友好煤炭单位和全国经典矿山。

为了这些荣誉,该矿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井放在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增强矿井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绿色洁净、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之路。

走进济三煤矿,在工广区看不到一块煤,更没有煤尘四起的景象和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

为实施清洁生产,井上下全面“给力”,在工广区各粉尘源头位置装设粉尘自动监测设备,对尘源位置及整个工广区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实时上传至能源计量与环境保护监测系统终端,根据上传数据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以无尘化为目标,实施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防治,全过程控制了粉尘和噪声污染。

发挥井下充填技术优势,将井下所有不可回收软硬垃圾回填到矸石充填巷,为井下巷道“清肠”,净化现场作业环境。

工作面安撤转换设备必须“洗澡”后干净出面上井,杜绝煤屑跟随设备走一路撒一路带来二次污染。

对地面工广环境,他们建立矿外车辆冲刷系统,要求所有进矿拉煤车辆冲刷干净后方可进矿,地面垃圾回填井下,最大限度实现了工广无尘,清洁干净,产煤不见煤,清洁生产效绩被山东省环保厅评定为A级。

创建采、掘、处“三元”洁净开采模式。

实施“以矸换煤”绿色开采,开展了“断层边角煤柱巷采矸石充填技术研究”,合理布置井下矸石充填巷,置换呆滞煤炭,解决“三下采煤”以及矸石地面排放、污染等问题,实现了井下掘进矸石就地回填、换取煤炭、地面矸石零排放的“绿色开采”,减少了采后地表下沉。

累计充填矸石50万吨,置换煤炭36.3万吨,节约矸石堆放场地12000㎡,节约矸石污染治理费248万元,实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等综合收益显著。

在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上,坚持“资源综合利用、经济循环发展”的和谐理念,依托科技与管理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循环可持续健康发展新的新路子。

注重节水,严控跑冒滴漏,生活供水实行分段式恒压供水,严格用水考核,控制了地面取水量。

针对矿井水丰富的实际,建立井下自供水站,利用地势高差,输送到采掘工作面用于生产。

生活污水和富余矿井水综合处理后,用于电厂、地面生产、消防、绿化及工广降尘,复用率100%,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十年来累计复用中水超过5000万m3,直接经济效益3250万元。

注重节电,强化定额管理,量化采煤、掘进、洗煤等10项电耗单项指标,科学优化矿井供电、皮带运输等生产系统,实施技术改造24项,解决了“大马拉小车”,年节约电费、维修费620万元。

注重节油,严格落实生产用油责任,积极开展进口设备国产化研究改造,制定地面通勤车、井下胶轮车单车单程耗油标准,降低了油耗。

注重节煤,实施电厂余热供暖系统改造,利用电厂余热集中为矿工业厂区、生产、办公场所供暖,淘汰了5台多年运行的供暖锅炉,实现了烟尘、SO2零排放。

同时,充分利用地热资源,为矿井东部工广区供暖,实现了冷热联供,产煤不用煤。

变废物为“宝物”,将煤矸石及电厂的电能、蒸汽和炉渣、粉煤灰等进行综合利用,将矸石、煤泥等洗煤副产品直接由皮带输送到电厂作为发电原料,发电产生的废料——粉煤灰用于井下防火注浆,煤矸石烧结制砖,用作建筑材料,工业“三废”全部得到内部循环链综合利用。

如果不是井塔、天轮和煤仓这些煤矿特有的标志,很难想象这就是煤矿。

该矿利用濒临微山湖,自然水体多、地下水位高的地理优势,开挖环绕矿区的人工河,以河流为主体形成了樱花池、荷花池、石榴湾等八个景点,成为无围墙矿区。

矿井工业广场按照不同功能划分出四个区域:

场前区、风井工业区、选煤厂工业区、公寓食堂生活区,突出了矿区总体美与区域美,生态美与艺术美。

对工广区进行绿化全覆盖和形象塑造,实施“亮眼工程”,栽种了1000余种花木,使地面黄土不见天,既降噪防尘,又美化环境。

井下原煤经过系统处理后全部进入产品仓,或通过皮带走廊封闭式进入码头,实现了煤炭不落地。

将建井时期产生的矸石复土绿化,修建公园度假区,放养孔雀、猴子、梅花鹿、鸵鸟等十余种珍稀动物,鹿喧鸟鸣此落彼起。

“柳岸春晓”、“三桥印月”等自然景观,配以反映矿井建设发展历程的“中华之星”、“跨越”、文化灯箱等人文雕塑景观,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企业文化氛围浓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积极开展地面矸石无害化处理研究,治理过程采用堆放—压实—覆土—绿化一体化技术工艺,进行矸石堆山造景,成功绿化矸石山3座。

截止目前,矿区绿化面积30余万平方米,绿化系数达45%。

碧水环绕,绿树掩映,湖光山色,四季花香,矿井成了集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示范园区。

先后荣获全国煤炭环境保护优秀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污染减排成效突出企业,首批山东省环境保护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