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113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docx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

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

宋鸿兵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

课程前言

王鲁湘:

2009年末,发端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由单一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正演变为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进而发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

目前,欧元区各国正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来摆脱困境,但是步履蹒跚。

欧债危机到底会走向何方,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问题,欧债危机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欧债危机会撼动欧元体系,欧元区会崩溃和解体吗?

有关这些问题,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国际金融学者,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先生,大演讲的题目是《欧债危机的台前幕后》。

解说: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现任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2007年6月,宋鸿兵先生出版《货币战争》一书,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媒体广泛报道。

在书中,宋鸿兵因为成功预测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金融海啸而倍受关注。

2009年8月,出版《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再度引发国际媒体的关注,书中提出了在后美元时代,世界将出现新的统一货币的判断,并将黄金与碳排放的货币化并列作为未来世界货币的可能选项。

因为该书的大胆预言,美国《商业周刊》2009年11月刊将作者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40人之一。

2010年“货币战争”一词,被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王鲁湘:

从历史上看就是类似于现在的这种欧债危机的金融事件发没发生过?

宋鸿兵(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

所谓主权债务危机,实际上讲是一种国债危机,如果我们狭义地看历史上的确存在过某些国家的国债出现巨大的这个问题,你比如说这个19世纪初的大英帝国,跟拿坡仑战争这个年代,那么由于战场上发生了这个情况的变化,会导致英国公债价格的波动,你再比如说这个美国南北战争,那么南方和北方所发行的这种主权债务,在欧洲市场它的价格不一样的,随着战争的这个变化和进程,会有大起大落。

包括一战二战等等都会有类似情况,但是,由于国债作为一个金融市场的主体或者核心部分,这是本诗集或者说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情况。

所以说到目前为止,以全球规模出现这么大连锁反应的主权信用危机,我认为这是第一次。

王鲁湘:

这是第一次。

宋鸿兵:

嗯。

王鲁湘:

那么从这个数字上来看,美国债务状况比欧元区的这些国家的债务状况还要严重,是吧?

宋鸿兵:

对。

王鲁湘:

但为什么危机反映在欧洲没有反映在美国?

宋鸿兵:

对,如果我们把全部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加在一块儿除以它们的GDP的话,这个数值应该是87%,而美国的主权债务和GDP相除,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00%,或者说我们进一步分析,如果把美国平分成50个州,平分成50个国家,那么这50个国家中,至少有32个处在了希腊和所谓西班牙现在这个情况,濒于资金链断裂,濒于违约和破产。

比如说加州,比如说纽约州、密歇根、佛罗里达、德克萨斯等等,我们可以排出一长串的例子。

王鲁湘:

对。

宋鸿兵:

这些州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去支付它的比如说失业保险金,本来作为你这个州的居民,你如果失业之后,政府是应该给你钱作为支付的,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这个钱了,怎么办,是联邦政府进行转移支付,联邦政府出这个钱去给州政府,州政府来支付。

换句话说,如果说按照希腊这个标准来判定的话,那美国有一多半州,都已经濒临所谓信用危机了。

王鲁湘:

它只不过说有一个联邦政府在救。

宋鸿兵:

对,实际上对于美国来说,它跟欧洲最大的区别是,美国的联邦政府特别是它有一个统一的财政部,可以在内部进行转移支付即刻义以丰补缺,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就使得这个危机得到所谓的控制,但是欧洲由于没有这样的机制,所以说当希腊出了问题,当西班牙出了问题,没有,你要让德国人把他们的纳税人的钱去贴补希腊和西班牙,那德国纳税人就不干,那么如果缺少这样一个协调机制,那问题的发生实际上是很难以控制的,这就是美国和欧洲可能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

王鲁湘:

一个是实际上在统一的货币的情况之下,还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是吧。

宋鸿兵:

对。

王鲁湘:

那么现在对于这个欧债的这个危机,已经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了,一种就是很悲观的看法,就准备已经散伙了,准备做散伙以后的这个准备了,那么还有很多的人当然还是在救,是吧,那么您的判断。

宋鸿兵:

为什么要研究整个欧盟这个运动,或者整合欧洲这个运动,它的主要参与人是谁,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始于60多年前,那么实际上历经了好几代人,总有一股强大的势力集团在不断地推,欧盟这个事情。

王鲁湘:

对。

宋鸿兵:

否则它不可能一步一步迈过这么多道艰难的困苦的这个坎坷,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是不可想像,那么这些始作俑者,到底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这些人到底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要推这个事,那么这些人现在在欧洲到底掌握着怎样的权力,和控制着怎样大的一个力量,那么跟他们相比,其他的博弈方,能不能有效地制衡这一方,这个我觉得是盘但欧债危机发展,往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也就是,如果有一些人,一定要把这个事情给做成,而其他人挡不住的话,这个事儿就会做成。

但是如果说挡住他的力量非常强大,那这个事儿可能就做不成,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在分析欧债危机的时候,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原理上的东西,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从人脉这个角度,从利益集团的博弈关系之中,来看这个问题。

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在我看来,欧债危机可能我们现在已经说要散伙了,要破产了,这个吵吵嚷嚷、沸沸扬扬,但是在我看来,我认为推动欧元整合和欧盟这个政治整合,这群人的力量非常之强大,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我还看不出有哪一股力量能够有效地阻挡他们的这种势力的扩张。

所以在我看来,欧债危机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危机倒逼改革的一次机遇,在正常情况下,主权国家是不愿意交出自己的主权。

那么这一次危机,有可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你不交出主权你就会破产,你的经济就会衰退,你就会被赶出欧元区。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不得不乖乖地交出很多货币主权来。

那么这些人可能他目的也就是为了争夺这些权力。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欧债危机这次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这是一场大戏,好戏还在后面。

宋鸿兵:

现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个对欧债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在几个方面,比如说大家非常关注欧债危机这个发展的趋势到底可不可控,如果不可控的话,最后会不会引发整个欧元体系的崩溃,甚至欧盟散伙。

那么还有人关注会不会导致欧元区这个经济严重衰退,那么影响全球的经济复苏,那么不管是哪种关注,我觉得如果我们想把问题搞清楚,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欧债危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那么从表面上看,我们看到是国债问题,我们如果往深里看,实际上是整个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出了问题。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欧债危机的话,那么就会看到它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

一、欧债危机的实质

宋鸿兵:

要搞清楚它这个经济发展模式为什么会演变成今天这样,为什么我们会看到现在的欧盟,为什么我们会有欧元,可能我们必须要从历史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那么比如说欧盟是怎么诞生的,如果我们回到这个二战结束的时候,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这个德国法西斯被打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时候饱受德国战争侵略的一些国家,特别像法国这样的国家,就急不可耐的去抢夺德国的资源,特别是法国,因为法国在过去,就是在二战之前的70年中间,三次被德国侵略,而且每一次都差一点亡国灭种,差点把法国给灭了。

所以说法国和德国之间的这种世仇和对德国这种担心,这种忌惮,是深入骨髓的。

所以二战结束之后,法国人不由分说,也不管美国人和苏联人怎么看,它先出兵占领了德国的工业区鲁尔和萨尔地区,控制这两个德国的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工业中心,因为煤炭当时是全世界主要的能源的基础,而钢铁是工业的原材料,如果没有煤炭,没有钢铁,德国是休想复兴,也就再也不可能威胁法国了,这当然是法国的一厢情愿,那德国人就不干了,我要发展经济,我要振兴,复兴我们德国,对吧,特别是冷战起来之后,美国对德国从遏制变成一种支持,在这种态势之下,德法之间就鲁尔和萨尔区的这种控制权,发生了激烈的争夺,某种意义上很像类似于现在中国和很多国家,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

那么在当时的这种情况之下,双方矛盾到五十年代初,尖锐到了德国和法国人都认为双方必有一战,才能够永久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双方都担心会打仗。

注意,二战刚刚结束,就由于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核心权力的争夺,险些爆发战争,或者有战争爆发的一种可能,所以说这个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其他的欧洲国家也不愿意看到的,怎么来化解这个问题呢,法国人舒曼,也就是法国外长苦思冥想,想出一条妙计,这个妙计就是所谓的舒曼计划,“舒曼计划”主要的这个内容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法国不放心把钢铁和这个煤炭的重工业交给你们德国,那么不交给你们德国你们又不干,怎么办呢,我们提出一个方略,就是把你们德国和我们法国我们的钢铁煤炭工业全部集中在一起,你也不要管,我也不要管,我们交给一个第三方来管,第三方谁呢?

就是所谓的煤钢联盟。

煤钢联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主权的机构,行使部分的国家主权的职能,这个煤炭和钢铁行业既不属于法国也不属于德国,而属于德法共同组建的一个煤钢联盟,它有自己的法院,它有自己的这个议会,它有自己的这样一个形式机构,那么它完完全全地看起来就类似于一个主权国家,而它是超越主权国家之上的,而且这个平台的设计是开放式的,不仅对德法而言有效,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比如说荷兰,比如说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我们可以把这几个国家都拉进来,只要你把这些工业大家统管起来,我们开放一个共同市场,形成共同市场,那么我们之间,这几个国家之间,就永远不会再爆发战争,这就是舒曼当时欢呼这样一个策略是什么?

是双赢策略,是德法之间,使欧洲再也不会爆发战争,因为爆发战争需要钢铁,需要煤炭,而它现在被共管着,怎么能够发动战争呢?

使战争的发动既不可能,从物质上既不可能,又从历史上无法想象,这个就是最早的一个煤钢联盟的这样的一个概念,超主权的机制,就是第一次由煤钢联盟的形式诞生了。

那么1950年5月9号“舒曼计划”的提出,这一天就被定为未来的所谓现在我们欧洲人要每年过一个欧洲日,就是以这一天,“舒曼计划”的提出作为一个起始日。

那么“舒曼计划”提出的这个煤钢联盟,运作到1957年签订了《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成立了,欧洲共同体是脱胎于煤钢联盟的设计,形成了一个新的一个政治机构叫欧洲共同体。

那么从表面上看,我们看到是法国政治家舒曼提出了这个计划,实际上这个计划的提出人不是舒曼,而是另外一个在幕后的一个能量非常大的人,这个人叫让•莫内,让•莫内实际上是在当时五六十年代,三四十年代以来吧,在欧洲一个能量非常大的一个人,他自己出身一个富豪家庭,而且早在20多岁的时候,就由他父亲引荐,认识了英国罗兹会社的很多核心成员,包括这个英格兰银行的一些董事,包括拉扎德兄弟公司的,就是一些国际大投行的这些头头脑脑,包括这个很多英国的顶尖的这些人物,罗兹会社一些精英的群体,所以他由于认识这些人之后,在31岁的时候,被任命为国联的副秘书长,大家想想国联就相当于现在的联合国啊,31岁就做联合国的副秘书长,这得是什么样的能量的人。

所以在他的圈子里面,同时还结交了很多美国的所谓精英团体,比如阿斯特家族,比如说洛克菲勒家族,比如说英国的罗斯查尔德家族等等,所以说他在有这么强大的人脉背景之后,在一战爆发之后,他处在一种联络官的这样的一种这样的一种位置,起到了很大的沟通作用。

二战爆发的时候他起的作用就更大,他被这个英法派到美国作为罗斯福的顾问,罗斯福著名的“胜利计划”,实际上就是莫内的主意,搞出了“胜利计划”。

那么他在1935年还曾来到中国,作为蒋介石的财经顾问,所以这个人实际上在三四十年代已经成了一个人脉关系非常广的一个人,到战后由于他跟美国的关系,成为了主导“马歇尔计划”,在法国执行的总监督人,这个时候他形成了一个以莫内为中心的形成了一个核心圈子,这个核心圈子里包括哪些人呢,包括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包括法国的前总理,包括这个所谓哈普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的王储继承人也就是奥托,这个哈普斯堡(王朝继承人),那么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法国的情报界的头头,美国CIA的头头,比如说杜勒斯,包括他的哥哥,这个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包括各大金融家族,这些人实际上都围绕着这个所谓莫内,形成了一个核心圈子,这个核心圈子,其实它在追求一种共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就是代表资本的利益。

因为大家想想看,对于资本而言,资本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资本的最高利益是自由流动,最好谁也别限制我,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想怎么赚钱就怎么赚钱,但是在当时的欧洲,水平方向上看,有这么多个主权国家,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边界,每个主权国家都有金融监管,这导致资金流动非常不畅通。

那么在一个国家内部,从垂直方向看,这个国家上有议会,下有工会,还有若干个福利这个机构,有很多养老的措施,有很多这个休假的这种管理,有很多这种行业协会,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使得这个资金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运转也很不通常,实际上严重阻碍了所谓资本的获利这样的一个天性。

所以这些人聚在一起,实际上为了一个资本的共同目的,就是什么呢?

就是一方面要破除主权国家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一方面要在一个国家之内,从上到下扫除很多资本运行的障碍,为了达到资本,这个利益的最高化,就是利益最大化这样的一个原则,所以他们能够凑在一起,因为有共同的利益。

所以说我们看到在这个阶段中,就是在这个一九四几年到一九五几年这个阶段中,我们看到大量的核心的,这些所谓世界著名的家族,都是莫内圈子里面的人。

比如说戴维•洛克菲勒就在1967年曾经做为这个圈子的参与者,去参加他们的活动,比如说基辛格,比如说很多像罗斯柴尔德的家族,罗斯柴尔德的家族,有一个重要的一个成员,叫罗伯特•罗斯柴尔德,罗伯特•罗斯柴尔德他也是这个家族成员之一,但是他不像其他的这些人去继承银行业,他最后改行去搞外交,那么他的秘书每天下午到五点下班之后,就直接到让•莫内那上班,去帮助让•莫内推进欧洲一体化这个进程。

所以说,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你像1957年的《罗马条约》,就是出自于罗伯特•罗斯柴尔德之手,或者说你可以说罗氏家族也是欧盟它的一个主要创始人之一。

所以说我们看到,在这些人集中的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代表着资本的一种利益,在推动这个所谓的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实际上是不遗余力,或者说他们实际上是推动整个欧洲整合的最核心的力量,既是设计师,又是实实在在推动者。

那么从50年代、60年代到这个70年代,这一段时间中,让•莫内首先是担任了煤钢联盟第一任的主席,后来《罗马条约》签定之后他不干了,因为他要集中全力推进所谓欧洲整合的一体化这个进程,所以他辞职,辞职下来之后,成立了欧洲,所谓欧洲合众国行动委员会,以这个行动委员会为核心,聚了一大帮人一起来做这个事儿。

那么在后续推动这个欧盟发展的过程之中,因为主要时间节点可以分成几大块儿。

第一个时间的重要节点就是1970年,当时卢森堡的手下兼财长,也就是这个所谓的维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维纳计划”,这个“维纳计划”虽然是官方提出,但实际上反映的是莫内他们的精神,是他们在背后提供了很多支持,很多资料,形成了所谓的维纳计划,“维纳计划”是整个欧洲整合的起点,是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维纳计划”之中就已经明确提出来,未来欧洲的各个国家,必须把自己的货币政策和财政、预算、税收这样的政策剥离出来,交给未来这个欧洲合众国。

然后第二个巨大的飞跃是1972年,推出了所谓蛇形汇率机制,为什么会推出“蛇形汇率机制”呢?

因为美国美圆在1971年摆脱了金本位,“蛇形机制”的概念就是根据全世界的货币跟美圆之间的浮动关系,比如说以前是1%,在史密森协议之后变成2.25%,有个浮动关系。

那么“蛇形汇率”规定,所有国家,任何所谓欧共体之间的两组货币之间一对货币之间彼此浮动不能超过这个上限,围绕美圆波动,那么如果我们形象来看,这就好象在一个以美圆为中心的隧道之中,一条大蛇在穿越,这就是著名的“蛇形汇率”,这是整个欧盟这个所谓欧元起步的第一步就是汇率同盟,实心了一个有控制的汇率波动机制,它起的这个,在这个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个重大的飞跃是1979年推出了所谓的欧洲货币体系,也就是这个推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欧洲货币单位ECU,ECU的概念是什么呢?

就是在所有欧共体国家里面,大家进行加权,把每一种货币进行加权。

加权之后按照各自的比重,所形成一个欧洲的一个结算单位,从此之后,所有的欧洲的投资贸易和结算我们都用欧洲,这个抽象的欧洲货币单位,这一个货币单位,就是未来变成欧元的基准。

如果说欧元背后是什么,我们可以明确地回答,欧元背后是ECU,是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背后又是什么,那么欧洲货币单位是,现在是17个国家,当年没有这么多,当年是9个国家,背后的核心的中央银行的资产,这些资产是什么,我们再往前推会发现,主要是各个国家主权债务和外汇储备,而欧洲主要国家外汇储备中,超过50%都是黄金,所以说我们可以认为真正决定ECU价值的,是9个国家的核心资产,就是它的国债。

所以说,所谓欧元的本位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组成欧元国家的国家主权信用,这就搞明白了,为什么欧元有价值,因为它背后抵押资产有价值,为什么这些抵押资产有价值,因为它是主权国债,为什么主权国债有价值?

因为国家可以税收,可以征税,征税权在政治学中间,永远是任何一个政府最重要的权力基础。

宋鸿兵:

第三个重大飞跃就是,到了所谓的1989年,德洛尔委员会提出的《德洛尔报告》,你有了ECU,有了货币单位,那怎么管理这个未来的欧元呢?

怎么管理这个东西呢,对吧?

我们现在有了一个资本这个互相流动的这样一个机制,有了汇率机制,有了这个所谓的基准的货币单位,但是我们没有管理这个货币单位的货币当局,就是欧洲中央银行。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德洛尔也是这个核心圈子里的一员,那么德洛尔被推到这个岗位上去之后,就组织了12个中央银行来探讨,12个国家中央银行探讨我们应该怎么来成立这个欧洲中央银行,这一次实际上是双方博弈的一个高潮,主权国家是一方,代表资本利益的是另外一方,双方进行PK之后,达成的就是《德洛尔报告》,《德洛尔报告》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所有的国家未来要废除主权货币,这是《维纳报告》中所没有提出的,《维纳报告》只是说我们锁定汇率,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最后所有国家要放弃自己的货币,如果当时这么提,可能很多国家就不愿意参加。

但是《德洛尔报告》,实际上突破了这个界限,它明确提出各个国家必须放弃主权货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一定要为欧洲中央银行,授予一个极大的独立权,独立的这个运作的权力。

大家都知道德国中央银行,西德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独立性最强的银行,但是在德洛尔所提的这个欧洲中央,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的构架中,欧洲中央银行,取得了远比德国中央银行更大的权力,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会议或者这份报告的提出,1989年这份报告的提出,基本上奠定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欧元和欧盟的主要的这个发展趋势,也就是一个以超级的货币集权为中心的一个构架出来了,各欧洲所有国家不能够制约,也不能去选取欧洲中央银行,它的所有货币政策,包括这个汇率,包括利率,包括这个其他货币政策,统统要交给欧洲中央银行。

那么这就是1989年,完成的第三个重要突破,再往后才是基于这个精神之上,最后签订了《罗马条约》,最后锁定1999年1月1号,整个欧洲的货币,所谓欧元区的货币兑换成从ECU兑换成欧元。

那么在这样整个一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谁在努力推这个事儿,一定是要有一帮人推这个事儿,这个事儿才做得成,我们研究欧债危机的时候,绝大部分人不再研究,到底是谁历经这么多代,一代一代努力去,一定要把这事儿做成呢,实际上就是代表欧洲这个资本利益集团的一伙人,这些人把欧洲中央银行推出来了,把欧洲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把欧洲的整个的这个所谓的欧盟这套体系建立出来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还是为了进一步整合。

宋鸿兵:

为什么要从欧元来整合欧洲,这其实是当年这帮人提出的一个核心战略,也就是如果我们直接从政治整合,实际上是很难把欧洲捏在一块儿,所以说让•莫内提出的策略就是我们首先谈经济整合,用经济整合最后去撬动政治整合,而经济整合之中首推货币整合。

所以说我们先做货币,把货币整合完之后,当大家的货币都全部通过汇率联盟发展到统一货币,当这个东西建立起来之后,然后再一步一步去撬动其他的环节。

比如说财政同盟,搞成统一的财政部,比如说再做其他的一些工作就好做了,实际上现在,欧洲这个所谓欧盟的发展和欧元的发展,正在朝这个方向继续在深化,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欧元危机,其实是一种必然会爆发的危机。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统一的欧元出现之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欧元在1999年1月1号合并成为一个计价单位,最后变成了一个钞票的时候,统一货币的时候,首先这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几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是什么呢?

所有的货币没了,就是各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没了,大家使用同一种货币,这个时候对经济会发生极大的刺激和变化。

首先欧洲出现了内部经济的一种分裂,北部欧洲以德国荷兰为代表的北部欧洲国家和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希腊,这为代表的南部欧洲国家,它们就形成了一种差距,这种差距是以前德国、荷兰这一种工业,它的竞争,它的这个竞争力,相对于南部欧洲国家具有相对的优势,为什么叫相对优势?

就是如果你的竞争力太强,我西班牙也好,我这个希腊也好,或者意大利也好,我可以贬值本币,我贬值我货币之后让你变的很贵,你不就打不进我的市场了吗,所以我对我的市场是有所保护的,但是我们一旦变成一种货币,我不能贬值了,那德国和荷兰这种北部工业国家的竞争优势,就从相对优势变成绝对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量的德国货,大量的德国工业产品大规模的南下,占领了南部欧洲国家的市场,南部欧洲国家干什么去,那么这是第一个情况。

第二个情况是什么呢?

由于欧洲中央银行的设计思路是围绕德国经济体来设计的,德国是整个欧元区最强大的国家,所以欧洲中央银行的设计思路是围绕德国经济而服务的,这样的一个思路在设计,它出现了一个问题德国工业竞争力强,德国财政非常地谨慎和保守,所以导致德国的通货膨胀物价,这些都不高。

所以欧洲中央银行一开始就把利率定得过低,当这个利率定得过低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就是出现了第二个问题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南部欧洲国家,我的工业,我的消费市场,被北部的工业品占了,但是我可以非常低廉地得到钱,非常容易地拿到贷款,那我怎么办?

我拿到贷款之后,我一定要去找点事儿干,干什么呢?

炒地皮、买房子、搞房地产。

某种意义上来说,北方的资金借给南方,刺激房地产起来,房价涨得就更高了,这就带来更大的消费刺激效应,结果刺激对北方的这个工业产品的这个需求进一步增长。

所以它是一个可以循环的一个过程,但是短期之内是可以循环,这个现象比较像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人负责生产,大量的产品之后销售美国,然后把挣来的钱再投资美国国债,再借给美国人,结果这些钱流到美国之后,推升美国资产价格,让美国人觉得更有钱,更有钱之后就更有能力消费,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就更大,但是无论是中国和美国这个资金流向,这是南部欧洲和北部欧洲的这个资金流向都是不可持续的,什么原因呢?

你不干活,你所借来的钱那是要还的,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欧洲的,这个所谓经济增长模式这个问题,所带来的这个烂摊子,究竟是不是可以被修复的,或者究竟是不是会导致整个欧盟的崩溃和解体,有没有办法去修改,有没有办法去修缮它?

二、摆脱欧债危机的方法

在我看来,办法绝对是有,我现在不妨就说出几招吧。

第一招财政同盟,如果美国人可以32个州都跟希腊一样,而它不倒,什么原因呢?

它有一个统一的财政部,那么欧洲只要实现财政同盟,那么就能够实际上在欧洲内部实现这种调配,所谓转移支付,可以确保南部欧洲国家,不至于发生立刻的崩盘,尤其它主权信用不会出现立刻的支付危机,这就行了,短期之内我把你按住,这是第一招。

第二招是什么呢?

第二招就是中央银行入市,大量地收购整个银行体系中间的卖不动的资产或流动性比较差的资产,或者资产下降的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