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057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

《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docx

精神病的症状学详解

精神病的症状学

第一节概述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为了判断某一种精神症状属于病态或正常范围,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①纵向对比,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症状的改变是否明显。

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症状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观察精神症状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还要观察其出现频度、时间和严重程度。

精神症状一般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表现出来的,因此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反复检查。

精神症状的检查主要是交谈和观察,能否发现患者的精神症状,特别是某些隐蔽的症状。

常取决于医患关系和检查技巧。

每一种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

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的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于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在检查中首先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且确定存在哪些症状;其次,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长短,评定其严重程度;第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且有诊断价值,哪些症状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第四,应重视各种症状之间的鉴别,将减少疾病的误诊;第五,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利于治疗和消除症状。

人的精神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相与联系又相与制约的过程。

许多精神障碍至今病因末明,尚缺乏有效的诊断性生物学指标。

临床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病使和精神检查,发现精神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而得出。

因此,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是精神医学的重要基础,掌握精神症状在临床工作中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异常的精神活动也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个体差异很大。

精神症状的表现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均可使某一症状表现有不典型之处;②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都可能影响病人的症状表现。

因此,在检查、发现和分析症状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以便于对情况作分析。

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按心理学分为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

为她便于对精神症状的描述,以下按精神活动的各个心理过程分别叙述。

第二节:

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感知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一事物的各个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一百万的整体印象。

正常情况下感知觉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

(一)感知觉障碍:

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病。

1、感觉过敏:

对外界的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多见于神经症和更年期综合征。

2、感觉减退:

对外界的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退。

见于抑郁状态、可木僵状态和障碍。

3、内感性不不适:

是身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异样感觉。

性质难于描述,没有明确的部位。

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身体化障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多见错听、错视。

2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是临床上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性症状,常于妄想合并存在。

根据綦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听:

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

非语言性幻觉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声,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

最多见的是语言性幻听,常具有诊断意义。

幻听的内容通常是对患者的命令、赞扬、辱骂或斥责,因此患者常常为之苦恼不安,并产生拒食、自伤或伤人行为。

有时“声音”把患者作为第三者,内容是几个人议论患者。

幻听常影响思维、情感和行为,如侧耳倾听,甚至与幻听对话,破口大骂,也可能出现自杀以及冲动毁物行为。

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幻视:

为常见的幻觉形式。

内容十分多样,从单调的各种声、色、各种形象到人物、景象、场面等。

在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嗅:

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咮。

往往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常与其它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

如果患者坚信他闻到的气咮是坏人故意的,从而加强了迫害妄想,可表现为捏鼻动作和拒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单于出现的幻嗅,需要考虑颞叶癲沫和颞叶器质性损害。

幻味:

患者尝到食物内的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因而拒食。

常继发于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触:

也称皮肤与黏膜幻觉。

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

如虫爬感、针刺感等,也可有性接触感。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病。

内脏性幻觉:

患者对躯体内部的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按幻觉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

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病人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

因而病人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对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

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虽然幻觉的形象与其它一般知觉不同,但是患者即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或看到了,因而对它坚信不疑。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刺激而出现的幻觉。

好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

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常见于功能性幻听。

例如,患者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的声音。

前者是是存在的声音,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为患者感知,互不融合。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

反射性幻觉:

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如听到广播声音的同时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

入睡前幻觉:

此幻觉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应能看到幻觉形象,多为幻视,如可见到各种动物、风景和人体的个别部分等。

它与睡梦时的体验相近似。

心因性幻觉:

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病等。

3、感知综合障碍: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常见:

(1)视物变形症:

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的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

看到物体的形象比实际增大称作视物增大症,比实际缩小称作视物显小症。

如一成年男性患者感到自己睡的床只有童床那么大小,认为容纳不下自己的身体而坐着睡觉。

(2)空间感知障碍:

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如候车时汽车已经驶进站台,而患者乃然觉得汽车离自己很远。

(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

如感到时间在飞逝,似乎处于“时空遂道”之中,外界事物的变化异乎寻常地快;或者感到时间凝固了,岁月不再流逝,外界事物停滞不前。

(4)非真实感:

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视物如隔一层帷幔,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都象是纸板糊的,豪无生气;周围的人似没有生命的木偶等。

对此患者具有自知力。

见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由于感知所获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整个过程叫称为思维。

思维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达。

正常表达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目的性,思维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一问题;②连结性,思维过程中的概念是前后衔接,相互联系的;③逻辑性,指思维过程符合思维逻辑规律,的一定的道理;④实践性,正确的思维是通过客观实践检验的。

思维障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饰物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常见的症状如下:

1、思维奔逸:

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

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的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

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语言迟缓、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觉得自己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

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语言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

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品质性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4、思维散漫:

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上什么主题思想。

对问话回答不切题,以致交谈者感到交谈困难。

5、思维破裂: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存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语言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个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句子之间也制造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之为思维不连贯。

例如:

“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爷(病人姓周),宝莲灯,保养身体……”

6、病理性赘述: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

见于癲癎、脑品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7、思维中断:

又称思维阻滞。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若患者有当时的思维被某种外力抽走的感觉,则称作思维被夺。

两病态均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病态。

8、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

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

若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入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

两症状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重要意义。

9、思维声化:

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语言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思维扩散和思维广播:

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而言,为思维扩散。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通过广播而扩散了出去,为思维被广播。

上述两种均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11、象征性怀思维:

属于结婚登记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如某患者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㻮自己为“表里全一,心地坦白”,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如以鸽子象征和平。

正常人的象征以传统和习惯为基础,彼此能够理解而且不会把象征当作的东西。

12、语词新作:

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以特殊的概念。

如“犭巿”代表狼心狗肺;“%”代表离婚。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即无前提也无依据,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如一患者说:

“因为电脑感染了病毒,所以我要死了”。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等。

14、强迫观念或强迫思维:

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栽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强迫性思维可表现为某些想法,反复回忆(强迫性加回忆)、反复思索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脑中问题出现一些对立的思想(强迫性对立)、问题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

强迫性思维常伴有强迫动作。

见于强迫症,它与强迫思维不同,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想,反复出现,内容重复;后者体验到思想是异己的。

(二)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

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②妄想内容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益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妄想按其起源和其他心理活动可分为源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原发突然发生,内容不查理解,与概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症状信念。

包括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和妄想气氛。

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心理疾病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

束之高阁症状。

按照妄想的妄想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

系统性妄想:

是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反之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有:

1、被害妄想:

是最严重的一种妄想。

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

患者受妄想的支配可拒食、控告、逃跑或采取自卫、自伤、伤人等行为。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

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认为与他有关的。

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的关系。

常与被害妄想伴与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物理影响妄想:

又称被控感。

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都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控制而不能自主。

如患者觉得自己的大脑已被电脑控制,自己是机器人。

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夸大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后裔。

可见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及其某些品质性精神病。

5、罪恶妄想:

又称自罪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患者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

主要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6、疑病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

严重时患者认为“自己内脏腐烂了”、“脑子变空了”、“血液停止了”称之为虚无妄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7、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

因此,患者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求对方,即使遭到建议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反复纠缠不休。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

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诚,另有外遇。

为此患者跟踪监视自配偶的日常活动或截留拆阅别人写给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寻觅私通情人的证据。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障碍。

9、被洞悉感:

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末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别人知道的则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三)超价值观

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在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

形成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它的心理活动,它我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和推理错误。

超价值观念与妄想的区别在于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与现实基础,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强烈的情绪体验。

多见于价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三、注意障碍

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特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的指向性表现为个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

注意的集中性使注意的对象鲜明而清晰。

注意过程与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意识活动密切相关。

注意有袪注意和生动注意。

生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生动注意为既定目标的注意,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既往体验有关。

袪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它是由外界刺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学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

通常所谓注意是指生动注意而言。

注意障碍通常有以下表现:

(一)注意增强

为生动注意增强。

有妄想观念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认为别人的一举一动是针对他的;有疑观念的患者注意增强,指向身体和各处细微变化,过分地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

见于神经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抑郁症等。

(二)注意涣散

生动注意不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所致。

多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障碍。

(三)注意减退

生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

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多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时。

(四)注意转移

重要表现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移。

可见于躁狂症。

(五)注意狭窄

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它事物。

见于意识障碍或智能障碍。

四、记忆障碍

记忆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

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研修基本过程。

识记是事物或经验在脑子里留下痕迹的过程;回忆是痕迹的重新活跃或复现。

识记是记忆保存的前提,是现实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系过程;再认和回忆是某种客体在记忆中保存下来的结果和显现。

对既往感知的事物不能回忆称作遗忘。

人们感知的事物还可能都能回忆起来,所以正常人也存在遗忘。

根据Ribot定律,越是新近识记的事物越是遗忘得快,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近事记忆逐渐发展到远事记忆。

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如下:

(一)记忆增强

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回忆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主要见于躁症和偏执状态患者。

(二)记忆减退

是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临床较多见。

轻者表现为回忆的减弱,如记不住刚才见过面的人、刚吃过的饭。

严重时远记忆也减退,如回忆不起个人经历等。

可见于较严重的痴呆患者。

神经衰弱者。

神经衰弱者记忆减退都较轻,只是记忆困难。

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三)遗忘

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称作完全性遗忘,仅仅是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遗忘。

顺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如脑震荡、脑挫伤的患者回忆不起受伤后一段时间内的事。

逆行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遗忘阶段的长短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界限性遗忘指对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见于癔症,又称为癔病性遗忘。

(四)错构

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多见于老年性、动脑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五)虚构

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末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

由于虚构患者常有严重的记忆障碍,因而虚构的内容自己也不能再记住,所以其叙述的内容常常变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时称作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

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及其它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五、智能障碍

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反应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心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能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

它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谁知过程。

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反应出来,临床上常常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与操作,了解患者的解决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判断力、一般常识的保持和计算能力、记忆力等,可对智能是否有损害进行定向判断,对损害程度作出粗略判断。

另外,可通过智力测验法得出智商(IQ),对智能进行定量评价。

智能障碍可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类型。

(一)精神发育迟滞

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生长期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

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二)痴呆

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

但没有意识障碍。

其发生具有脑品质性病变基础。

临床重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行为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意向亢进等。

根据大脑病理变化的性质和所涉及的范围大小不同,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和部分性痴呆。

1、全面性痴呆:

大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散性品质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

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

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和麻痹性痴呆等。

2、部分性痴呆:

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如侵犯大脑血管的周围组织,患者只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

但其人格乃保持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可见于脑外伤后以及血管性痴呆的早期。

但当痴呆严重时,临床上很难区分全面性和部分性痴呆。

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顼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品质性损害,称之为假性痴呆。

预后良好,可见于癔症和反应性精神痴呆。

(1)刚塞综合征:

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如一位20岁的患者,当问他一支手有几个手指时,答“4”个,对简单的计算如2+3=4以近似回答。

患者能理解问题的意义,但回答内容不正确。

行为方面也有错误,如将钥匙倒过来开门,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而能正确回答,如能下象棋、打牌,一般生活问题都能解决。

(2)童样痴呆:

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童的语言行为特征。

即成份患者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儿童讲话的声调,自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3)抑郁性假性痴呆:

指严重的抑郁性患者在精神无能无力性抑郁的情况下,出现谁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生动性。

但患者有抑郁的体验可以鉴别。

抑郁消失后智能完全恢复。

六、定向力

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症状的认识能力。

前者称为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

时间定向包括对当时所处的时间如白天或晚上、上午或下午的认识,以及年、月、日的认识;地点定向或空间定向是指对所处地点的认识,包括所处楼层、街道名称;人物定向是指辨认周围环境中人物的身份及其与患者的关系;自我定向包括对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

对环境和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即称为定向障碍。

定向障碍多见于症状性精神病及脑器质性精神病伴有意识障碍时。

定向障碍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有定向力障碍不一定有意识障碍,例如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可出现定向力障碍,而没有意识障碍。

双重定向,即寻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一种体验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的判断或解释。

如一患者将医院认为又是监狱,或认为这里面表面上是医院而实际上是监狱等。

七、情感障碍

情感和情绪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意词,它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的相应的内心体验。

心境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

情感障碍必定涉及情绪和心境。

在精神疾病中,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三种形式,即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