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031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

《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复习的思考.docx

关于复习的思考

  关于复习的思考

(一)

   省时、高效的复习,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那么,如何复习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

在复习之前,我先做了这样的思想上的准备,我觉得先要处理好这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知识掌握、训练技能、丰富拓展的关系;

   二、处理好集中学习与个别辅导的关系;

   三、处理好在校学习与在家作业的关系;

   四、处理好优等生的发展与差生的发展的关系。

对于学习好一点的学生,可以让其多在能力上发展,做一些冲浪、拔高的题使之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掌握更灵活的方法,使其智力向纵、深发展;对于差生,应该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多做一些机械操练的题,巩固所习得的学习方法。

   五、处理好“重难点”“一般”“易”的关系。

哪些不用复习、哪些可以一带而过、那些要重点巩固要明晰,在复习中要做相应的处理。

通过这三天的复习情况,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今天形成了这样的思考。

   针对在复习期间学生要完成任务的类型,可以分为背诵、练习、抄写、检查和测验五种类型。

教师应在时间上、主次上处理好这五个方面。

   一、背诵。

背诵是强化记忆,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内容要通过背诵来掌握。

如数学中的定义、公式,语文中的古诗、要求背诵的段落,英语中的单词、语法等。

因为背诵是可以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的,所以我们一般把背诵安排在家或早自习中。

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予以背诵方法的指导,以达到短时高效的目的。

   二、练习。

练习是通过对所学的知识的多次“练”从而达到“习得”的目的。

在做练习前,教师要对习题的内容做精心的设计,尤其是复习阶段,时间有限,但要完成的任务很多。

对于学生在初次学习中就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在复习时删减数量和次数,但不能一次不提;对于重难点的内容,要通过多种形式、变换题型出现,一来可以避免枯燥,二来可以逐渐提高;对于向纵深方向的题目,教师要注意引导的过程要是由易到难、梯度发展的过程,在其中还要向学生渗透思考、分析的方法,做题的技巧,。

练习一般用集中时间,以便教师及时指导。

   三、抄写。

抄写与背诵是相辅相成的,背诵可以加快抄写的速度,抄写也可以令背诵的内容进一步巩固,一般是当背诵的内容不太容易书写在考试中容易出错时,如一些专有名词或有教难写的字的段落时,可以抄写。

   四、检查。

检查是为了对已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验收的过程。

对于机械性的练习,如抄写的或背诵的等,可以放手让小组长来检查。

检查可以书面和口头检查,口头检查一般一个个来浪费时间,在复习阶段我们一般采用书面检查,如默写古诗,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测验。

测验类似于考试,是考查学习内容、积累考试经验的过程。

在测验中,教师可以针对测验的结果为以后的复习进行详细的设计;在测验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应试的心理,以便正式考试前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心理辅导以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考试;在测验中,还可以积累考试的经验。

对于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技巧,什么样的题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思考的方式,在考试中如何检查等。

   2006年12月27日

   关于复习的思考(五)

   我来当个小诗人

   ——在活动中复习

   一、思考:

   进入复习阶段,这是第四天了。

这几天,在和孩子们课下的接触中,发现他们有一点累了。

如何引起孩子们对复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中来,提高复习的效果,这是今天我思考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1、心理学:

人在注意某些事物时,大脑的皮层的相应的区域即产生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它是大脑皮层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这里是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和分化,因而能够充分揭露出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而完整的反映。

   2、在心理学“复习”中提到:

活动有助于记忆。

如果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由于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加活动,记忆的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

   三、设计目的:

   让学生在“小诗人”这个活动中,掌握本册书出现的六个综合学习中的诗歌,知道关于作者、诗歌及拓展的相关知识。

   四、活动设计:

   本着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诗歌及相关知识的关注,省时高效地完成复习的任务,特做如下的设计:

   1、教师语言描述,激起学生心中的诗情。

   2、回顾本册书中综合学习中的六个诗歌,将题目写在黑板上。

   3、选一首自己最喜爱的,自由准备,教师相机指导。

(五分钟)

   4、小组内选出两名选手,参加班内的比赛。

(十分钟)

   5、比赛规则:

(1)选手吟诵后,教师打“评委分”。

   

(2)学生根据选手选的古诗内容提问,根据选手的回答的情况给出“群众分”。

   (3)最后评比总的成绩,评出前五名。

   (二十分钟)

   6、总结,发前五名的奖。

   五、活动过程:

   1、准备:

当我在黑板上写大的黑体字“小诗人”的时候,孩子们围在我的身边,一边夸我的字漂亮,一边议论“这是要干什么”,并不断的问我。

我知道他们对这个活动好奇了,很有兴趣。

我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笑眯眯的自顾自地准备着。

   2、导语: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诗人,他们写下了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虽然不能象那些诗人一样写诗,但是我们可以象他们一样美美的吟出来。

大家想不象做一个小诗人?

   3、回顾

   4、自由准备,教师个别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有两次的集中指导:

一是提示,想一想在吟诵这首诗歌时,哪些词语或哪些字读的应该重一些,哪些应该轻一些;哪句应该用升调,哪句应该用降调;哪些地方应该缓一些,哪些地方应该急一些,结合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在练习中慢慢体会、揣摩。

二是要把自己当成诗人,仿佛自己亲身来到了诗人的境地,到了北戴河,顺口吟出《浪淘沙。

北戴河》,看到了新月想乘船去故乡,自然的吟出《新月》,看到了……

   5、小组内评比。

   6、班内评比。

   7、总结,发奖。

   六、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掌握了,能背诵、理解,并能说出相关的拓展的知识,但因为预设的不够充分,出现了下列的问题:

   1、在学生提问的环节,学生提不出问题来或提的问题不够重要。

   2、因为是学生自选题目,所以大多数学生选的是简单的,为了覆盖面广一些,教师临时指定了两名好一点的学生准备《明日歌》和《浪淘沙。

北戴河》。

   3、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错音”,教师没有及时纠正,担心影响活动的整个情绪。

课后反思,是课上纠正还是课下纠正好呢?

自己觉得,因为只有这一个学生出现了这种情况,并不代表普遍性,还是课下私下解决的好。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提不出问题来这个情况,教师可以课前将主要的问题,重难点写在题卡上,如①关于作者你好了解多少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你还知道其他的关于梅花的诗句吗?

④这首诗中的X字怎么写?

等,让选手门根据古诗选响应的问题卡。

   七、启示:

   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复习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活动来进行,但要注意:

   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样的形式更合适?

各个环节如何进展?

要在活动中掌握哪些知识,提高那些技能,做哪些扩展,分别在活动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等等。

   2、要注意达到多层次的效果,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适当的设计写等形式。

   3、要让学生普遍参与到活动中来。

   4、注意时间,注意效果。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

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

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那么,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一、检测:

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要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就必须在复习课前采取测验、考查、提问,或通过座谈、个别了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复习课教学方案。

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第三册教材教学结束后,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编制了一份检测试卷,在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对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

对声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对韵母的顺序,或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如何查检,都不大搞得清楚。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这位老师在复习课上边示范边介绍具体的检字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特点的字,让学生现场练习查检,于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音序检字的方法。

虽然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过去讲授过的内容,但由于训练内容是新的,学生查检字的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贯通:

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

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大纲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

语文期末复习课则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已进入作文训练,第五册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

有看图写话,有状物,有叙事,有记人,还有练写通知。

每次作前指导,教师一般都只是就该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讲些与本次作文相关的知识,做些必要的引导,满足于把作文写出来就行了,而在复习课上,有人误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复习的。

其实,复习是提高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

为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应居高临下,对本学期八次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回顾本学期作文的特点,重点讲述小学记叙文写作中的“观察——说话——写话”的规律,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解析各类作文的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的写作知识和要求。

这样,经过融会贯通的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讲授的知识和训练的水平显然会比复习前要提高一步。

   三、补缺:

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由于教师对课文和单元所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

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

复习课上针对这些缺漏必须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一位教师在教学李白《赠汪伦》这首诗时,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定为比喻。

有一次,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认定这两句诗是比喻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的套用。

这位老师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讲课时的不足。

复习课上他特地把两句诗提出来讲解。

说来也巧,在期末的语文试卷上还出现了让学生指出这两句诗所用的修辞手法的试题,显然,学生在解答这一题目时的认识能力肯定比复习前提高了。

   四、比较:

促使认识的深化。

   在“温故”中“知新”,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重复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过比较来辨别才能达到目的。

上复习课不在于老师不停嘴地讲多少,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旧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新知识与新知识按教学和复习的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能力。

例如六年级基础训练中的连动句和兼语句是两种复杂的句式。

对这两种句式之间的差别,一般学生都不易分辨清楚,在练习模拟造句时,都不大把握得住。

复习课上一位老师把一个连动句和一个兼语句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进行比较,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学生发现了句中都有两个动作,并且都是有联系的基础上,详细地讲解两个句子中的动作发出者是不一样的特点,着重解析了兼语句中兼语的特点。

然后再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例句仿造两个句子,一般都不成问题了,而这又是在基础训练教学时不易取得的效果。

   五、强化:

提高训练的深度。

   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

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

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

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段的复习和训练时,除了进行一般的段落层次划分训练外,教者还必须深入讲析分段的一般方法:

诸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或空间位置变换划分、按总分关系划分、按材料性质划分等。

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然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划分的,还要求学生说出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每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等等。

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可以克服学生在划分段落时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拓宽:

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

   复习课要重温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因为复习要体现提高的原则,所以这种重温又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

平时的讲读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目标、时间的限制,不能随意拓宽,而复习课上因为经过多篇课文教学,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已具备了拓宽的条件。

例如扩句、缩句是小学语文训练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平时训练时有些东西具有只能意会不易言传的成分,复习课上则必须进行拓宽性讲解。

例如作为主语、宾语前面的定语,谓语前面的状语和后面的补语,以及一个中心词前面可以分别加上多个定语或状语的知识,则应结合具体实例,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话进行讲析。

待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才能保证学生做扩句和缩句的练习,得出来的答案不是懵出来的。

事实上,学生进行扩句和缩句练习的水平也只有在这种拓宽性练习中得到提高。

   七、升华:

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满足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有些教师还常常就文论文、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能正确解答训练题目就算完成任务了。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时还停留在感性阶段。

复习课的教学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种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

例如在平时的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传授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并训练了一些阅读理解的能力,但是因为还没有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学生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时往往还只是凭经验。

在复习课上教者则有必要结合独立阅读课文、自读课本和练习与测试中的阅读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理解的有关学习方法,像初读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体会思想感情,重读思考和解决相应的问题等等方法。

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实践。

从而使过去的那种阅读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八、分层:

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

   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对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的接受程度、训练能力的层次也必然是参差不齐的。

因此,复习课上对学生要按不同层次要求,分别对待,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例如修改病句是一项语文基本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复习课上教师就有必要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病句的类型:

①结构错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重复累赘、语序混乱等),②逻辑错误(概念模糊、自相矛盾、概念划分不当等),③修辞错误(褒贬不当、比喻不贴切、夸张过分等)。

然后再在黑板上出示典型的病句:

先出示有单一毛病的,再出示有两种以上毛病的病句,然后提出第一部分的题目每人必做,第二部分的题目不会的同学可以不做,成绩好的同学在修改完成后还要指出句中病因。

经过分层处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

如果再辅以分层辅导,效果会更好。

   九、迁移:

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迁移,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

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

复习课实践显示,使用迁移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看图学文是贯穿于小语整个教材的文体,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复习课上教师则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然后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看图学文课文的复习上来,指导自我复习。

实际上,学生完成这种迁移之后,不仅所需复习的知识、思想、内容得到了复习,而且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以提高。

此外,看图学文的复习还可以向看图说话写话、看图作文迁移,用看图学文中所学得的观察、想象、写作方法去指导看图、说话、写话和作文。

这种复习已不是一篇课文或单项知识的复习,而是转向对一个网络知识的复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这种复习不仅在训练程度,而且在训练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强。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

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

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复习就是将过去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把所有做的作业重新抄一遍,学生非抄即背,非写即读,这让学生机械枯燥,味同嚼蜡。

上述两种方法,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终日忙忙碌碌,但学习效率、效果难如人意。

有鉴于此,在期中和期末的复习里,我觉得应注意做好下面两方面:

   

   一、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

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

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

“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

”“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

”“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

   第二阶段:

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

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

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作出客观的评价:

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第三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

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配角。

此外,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攻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所以这种方法也遵循了民主、平等和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

在复习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掌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学生通过看、读、背、思、问、听、议、答、辩、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二、上好语文复习课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

主要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

其实,就小学语文复习课来讲,只要潜心设计,同样可以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要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

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

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

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

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

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

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

”复习阅读部分:

“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

”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

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

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教法不同,复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俗话说:

温故而知新。

在较多的复习方法中,讲和练是最基本的,我在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中,采取的复习方针是:

以讲促练,讲练同步,联系书本、笔记、习题系统化。

其做法如下:

  一、教材复习单元化

  熟读教材,深研大纲,全面地了解。

把握学期教材复习的重、难点。

只有教师心中有数,才能在教材复习中有所侧重,避免漫无边际的满河捞。

时间不允许我们一课一课地进行详细复习,只有精讲精练,抓住一个重点,让它对周围的知识产生辐射效应,才能达到目的。

讲,自然要以本单元中重点篇目为例,根据本组《读写例话》进行本单元课文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