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93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docx

第六章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第二节道路交通和运输安全技术

  第三节水运交通安全技术

  第四节交通运输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4.1.1大纲要求与分析

  一、熟悉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

  二、了解铁路运输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的分析方法及主要事故类别;

  三、熟悉铁路运输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及主要事故隐患;

  四、掌握铁路运输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辨识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

  五、了解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及作用;

  六、熟悉铁路运输安全设备、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和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七、掌握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4.1.2教材重点提示

  一、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一)车务安全知识

  1.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局与局间由铁道部,一个调度区段内由本区段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

  2.行车基本闭塞法

  行车基本闭塞法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

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法。

  4.编组列车的一般要求

  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编挂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

列车重量应根据机车牵引力、区段内线路状况及其设备条件确定;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并须预留30m的附加制动距离确定。

  6.车站接发列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车站应坚持安全、迅速、准确、不间断地接发列车,严格按运行图行车的基本原则。

接发列车时,车站值班员应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接车或发车。

接发列车应在正线或到发线上办理,并应遵守以下原则:

客运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应接入固定线路;特快旅客列车应在正线通过,其他通过列车原则上应在正线通过;原规定为通过的客运列车由正线变更为到发线,接车及特快旅客列车变更进路时必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预告司机。

  7.各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制定的原则

  各铁路局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规定的原则,结合各铁路局行车设备的实际情况和运营实践经验来制定《行车组织规则》。

  

(二)机务安全知识

  4.机车“三项设备”运用管理的规定

  运行机车上必须安装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简称“三项设备”)。

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各铁路局应根据实际编制《行车安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实施细则》,并建立铁路局和基层单位各级干部的定期检查、抽查制度。

  5.机车乘务员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担当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6h的乘务员,必须实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

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h,待乘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持IC卡到达待乘室签到,按指定房间休息;段、车间值班干部每天必须检查乘务员待乘休息情况,铁路局应对管内各待乘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三)工务安全知识

  2.线路标准轨距和曲线线路加宽、超高限度

  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

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

300m≤半径<350m,加宽5mm;半径<300m,加宽15mm。

曲线地段外轨最大超高,客货共线的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mm。

  3.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高、最宽的限度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至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4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3400mm。

  4.铁路线间距的基本规定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

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相邻线间为5000mm;线路允许速度140km/h以上至16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200mm,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为5000mm,牵出线与其相邻线为6500mm。

  (四)电务安全知识

  1.信号机的基本类型

  2.联锁设备的基本类型

  3.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规定

  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

  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1000m;

  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m;

  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400m;调车、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200m。

  4.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的基本条件

  5.道口自动信号的技术要求

  (五)车辆安全知识

  2.旅客列车安装轴温报警器的基本规定

  编入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旅客快车的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

  5.列车中关门车的限制规定

  编入货物列车的关门车数不得超过现车总辆数的6%,超过时要计算每百吨列车质量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280kN。

列车中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3辆之内,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2辆,旅客列车不准编挂关门车。

  6.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30km设置。

  什么是关门车?

  运行中的列车在停站,下坡限制速度、遇事故紧急停车事均要通过制动来完成。

  制动停车是由车下的自动制动机(空气制动机)利用压缩空气产生动力来实现的。

  运行中的某节车辆有时会突然出现自动制动机发生故樟情况,此时不必把车甩下,只需简单处理就可继续运行。

  处理方法是:

通过关闭截断塞门,遮断分配阀或三通阀与支管的空气通路,使车辆只能通风而不起制动作用,这种状态的车辆叫做制动关门车,简称关门车。

  列车中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3辆之内

  机后三辆之内编挂关门车,虽然能通风,但进行紧急制动时,由于风管路长,不能产生或延迟紧急制动作用,从而延长了制动距离,容易发生危险;当列车制动时,在列车尚未全部停轮前,各车辆间产生瞬间冲动、冲挤现象。

  关门车本身不制动,冲挤就比较激烈,如关门车连续连挂过多,就很可能因制动冲挤而造成

  脱轨、断钩、脱钩等事故,故连续连挂以二辆为限;

  列车最后一辆不能为关门车,防止因车钩分离而造成车辆溜逸,产生严重后果。

当尾部的车辆制动时,若第二、三辆连续关门,就可能因冲挤而出现尾部车辆脱轨。

若列车最后加挂一辆没有制动作用的故障车时,列车最后第二、三辆又连续关门,这样就形成列车尾部4辆车中,只有1辆货车有制动作用,一旦在关门车处发生车钩分离,即不能保证尾部车辆自动停车,可能造成车辆溜走。

  为什么规定列车中连续连挂制动关门车不得超过两辆?

  (六)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1.接触网工作电压的限度值

  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瞬时最大值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kV。

  2.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限度

  接触网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5700mm;编组站和区段站,不少于6200mm;客运专线为5300~5500mm。

  3.接触网带电部分与固定接地物、机车车辆及货物的距离限度

  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少于300mm;

  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少于350mm;

  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少于500mm。

  4.电气化铁路道口限界架的高度规定

  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4.5m。

道口两侧不应设置接触网锚柱。

  5.人员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规定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少于2000mm。

 

  二、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故隐患分析

  

(一)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影响因素和设备影响因素两大类。

  1.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在运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关键作用。

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监、客运、货运等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是保证运输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

他们对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旅客携带“三品”上车而酿成事故;货主托运危险品而不如实申报导致事故;在铁路—公路平交道口,车辆行人强行过道导致事故;铁路沿线人员拆卸铁路设备以及在线路上放置障碍物威胁铁路运输安全。

  2.设备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设备:

是影响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

影响运输安全的铁路运输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

  运输基础设备:

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铁路运输事故:

按性质及所造成的损失,可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等5个级别。

典型的铁路运输事故有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电气化铁路触电伤害事故,以及营业线施工事故等。

  

(二)几类典型事故主要隐患分析

  1.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隐患主要是车务机务两方面:

  车务方面:

主要是作业人员向占用线接入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

  机务方面:

主要是机车乘务员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行车,区间非正常停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措施。

  2.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有:

  作业人员安全思想不牢,违章抢道,走道心、钻车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跳车、爬车,以车代步,盲目图快,避让不及,下道不及时;作业防护不到位,作业中不加保护措施,线路上作业不设防护或防护不到位等。

  3.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有:

  机车车辆配件脱落,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线路断轨胀轨,车辆装载货物超限或坠落,线路上有异物侵限等。

  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有:

  电化区段作业安全意识不牢,作业中违章上车顶或超出安全距离接近带电部位;接触网网下作业带电违章作业;接触网检修作业中安全防护不到位,不按规定加装地线,或作业防护、绝缘工具失效;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等。

  5.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隐患

  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隐患有:

  施工组织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施工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施工人员缺乏资质;施工前准备工作滞后,施工中安全防护不到位,施工后线路开通条件不具备,盲目放行列车;施工监理不严格,施工质量把关不严,施工监护不落实等。

  

  三、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铁路运输事故救援技术3大类。

  

(一)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是减少铁路运输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最佳手段。

常用的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方法有强化运输设备的安全性、隔离、闭锁等等。

  强化运输设备的安全性是减少铁路运输事故的重要措施,如平交道口改立交,铺设重型钢轨、采用自动闭塞、电气集中、调度集中,增加各类道口信号的装备率等。

  隔离也是一种常用的安全设计技术,如采用物理分离、护板和栅栏等将已识别的危险与人员和设备隔开以降低危险的影响。

闭锁是指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等进入危险区域,如油罐车上的闭锁装置可防止在车体未接地的情况下向车内加注易燃液体。

  

(二)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有铁路列车检测、铁路列车超速防护、铁路车辆探测系统等。

  1.铁路列车检测

  对列车位置及运行状态的实时精确检测,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控制运输事故。

常见的列车检测技术有轨道电路、查询应答器(通常被安装在轨道上,当列车通过查询应答器时,查询应答器进行识别,并通过无线电把列车的位置回传到信号控制点)、卫星系统,以及车上检测感知器等。

  2.铁路列车超速防护

  铁路列车超速防护,是对列车实际速度和最大安全速度进行比较,当出现超速时,实施安全制动。

  3.铁路车辆探测系统

  铁路车辆探测系统有轴箱发热探测器、热轮探测器、脱轨/拖挂设备检测器、临界限界检查器等。

  (三)铁路运输事故救援技术

  铁路运输事故救援包括事故调查处理与救护救援两部分。

  1.事故调查处理

  

(1)行车事故的分类等级。

按照行车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行车造成的影响,行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

  

(2)事故报告程序。

  (3)事故调查程序。

  (4)事故责任判定的基本原则。

事故责任依次划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

重大事故由铁路局调查判定,报铁道部审查批复;大事故由铁路局调查判定,并报告铁道部备案;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由发生事故的单位调查判定。

  (5)主要行车设备破损鉴定和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6)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的编写原则。

发生重大、大事故的基层单位,应于事故发生后7日内向铁路局提出重大、大事故报告,铁路局接到基层单位重大、大事故报告后7日内报送铁道部重大、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险性事故发生后,由主要责任单位在事故发生后3日内,向铁路局提出事故处理报告。

于7日内公布处理结果;一般事故发生后,基层单位必须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并向铁路局报告。

由有任免权的单位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于5日内处理完毕。

  2.事故救护救援

  

(1)事故救援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方法

  铁路运输事故救援的基本原则是,以最短的时间修复机车车辆,修复线路,保证铁路正线、车站咽喉道岔的迅速开通,使铁路运输畅通,减少事故对整个铁路运输的干扰和影响,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事故救援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行车事故救援实行单一指挥,以救援列车主任或救援队长为事故救援起复指挥人,由指挥人统一组织实施救援起复方案,明确分工,迅速实施;对事故地段设备复旧工作同步实施,事故起复一处,线路、信号等必须立即修复一处;对机车车辆的复旧,以开通线路为前提,应先行清出线路,抢通线路,随后组织复旧。

在救援列车进入事故地点之前,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救护伤员,移开其他机车车辆,清出线路等前期工作,为救援列车进入现场提供条件。

  (四)几种典型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

  1.防止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的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行车作业的标准化,认真落实非正常行车安全措施,加强机车车辆检修和机车出库、车辆列检的检查质量,提高线路道岔养护质量,加强货物装载加固措施和商检检查作业标准等。

对车辆转向架侧架、摇枕实行寿命管理,凡使用年限超过25年的配件全部报废;车辆入厂、段修转向架除锈后进行翻转分解探伤,重点检查;加强制动梁端轴分解探伤检查等安全措施。

  加强停留机车车辆的防溜措施。

编组站、区段站在到发线、调车线以外线路上停留车辆,应连挂在一起,并须拧紧两端车辆的手制动机,或以铁鞋牢靠固定。

中间站停留车辆,无论停留线路是否有坡道,均应连挂在一起,拧紧两端车辆的手制动机,并以铁鞋牢靠固定。

车站对停留车辆防溜措施执行情况每天要实行定期检查。

机车在中间站停留时,乘务员不得擅自离开机车,并保持机车制动。

  2.防止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作业人员班前充分休息;班中严格遵章作业,线上施工作业确保2人以上,加强安全防护,来车按规定提前下道等。

健全道口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道口员岗位责任制,加强瞭望和防护,提前立岗;完善道口报警和防护安全设施;开展治安联防,加强与地方的安全联控,共同落实道口安全防范措施。

  3.防止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电气化铁路上网作业前必须先停电后作业,并落实接地和作业区段安全防护措施,作业人员防护设施和绝缘工具必须检测可靠良好;车站对作业区段的进路、道岔要落实锁闭,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

在列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及车辆顶部和货物发生异常情况时,必须先断电后处理,并及时将肇事车辆调入无电线路,待处理妥当,人员撤离后方可恢复供电。

  4.防止营业线施工事故的安全措施

  施工实行分级管理,分别由负责部门领导(干部)负责对施工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安全防范、现场指挥和质量验收,实行全过程组织实施和监督把关,落实责任,确保安全。

严格按施工计划组织施工,实行施工组织单一指挥;

  按规定距离设置防护信号,保证施工联系畅通,加强施工中相关工作的联系协调,严格落实施工安全措施。

施工后必须严格确认具备放行列车的开通条件,方可按允许运行速度放行列车。

原则上施工后放行第一趟列车不安排旅客列车;

  线路允许速度必须根据运行条件逐步提高,严禁盲目臆测放行列车。

  施工机具、设备必须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检修、保养及使用,保证状态良好。

机具、设备下道必须存放稳妥,严禁侵入限界;

  机具、设备上道使用,必须落实专人防护措施。

  

第二节 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安全技术

  4.2.1大纲要求与分析

  一、熟悉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安全的要求;

  二、了解道路交通和运输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的分析方法及主要事故类别;

  三、熟悉道路交通和运输事故的特点;

  四、掌握道路交通和运输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辨识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

  五、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及作用;

  六、熟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和道路运输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七、掌握预防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4.2.2教材重点提示

  一、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知识

  

(二)各种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1.客货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1)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

车辆满足安全行驶要求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

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货物受损的能力。

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

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配备灭火器等。

  

(2)旅客运输安全运行要求。

客运班车、旅游客车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线路、站点和班次运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者停运。

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客票标明的日期、车次、地点运送旅客,无正当理由不得中途更换车辆、停止运行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的车辆运送,不得违反规定超载运输。

旅客必须持有效客票乘车,不得携带易燃品、易爆品及其他违禁品进站、乘车。

  (3)货物运输安全运行要求。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根据拥有车辆的车型和技术条件,承运适合装载的货物;运输货物装载量必须在车辆标记核载重量范围之内,超载的货物运输车辆必须就地卸货。

危险货物和大型物件运输车辆,应当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搬运装卸危险货物和大型物件,应当具备相应的设施和防护设备,并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搬运装卸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搬运装卸,禁止违章操作。

  (4)客货运输车辆驾驶人安全运行要求。

从事道路运输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经过职业培训,取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营运驾驶从业资格证书。

  2.特种车辆或特殊用途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1)特种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特种车辆做了如下规定: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

  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进行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交通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

  洒水车、清扫车等机动车应当按照安全作业标准作业;在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可以不受车辆分道行驶的限制,但是不得逆向行驶。

  《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中规定,特种车辆除要满足一般的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外还要符合一些附加要求。

例如,规定消防车的车身颜色应为符合GB/T3181规定的R03大红色,标志灯具为红色回转式;救护车的车身颜色应为白色,标志灯具为蓝色回转式。

  

(2)特殊用途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运送易燃和易爆物品的专用车,应在驾驶室上方安装红色标志灯,并在车身两侧喷有明显的“禁止烟火”字样或标记;车上必须备有消防器材,并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排气管应装在车身前部,车辆尾部应安装接地装置。

座位数大于9的客车应装备灭火器。

  3.超限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超限运输车辆是指在公路上行驶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输车辆:

①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m以上;②车货总长18m以上;③车货总宽度2.5m以上;④单车、半挂列车、全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0000kg以上,集装箱半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6000kg以上;⑤车辆轴载重量在下列规定值以上:

单轴(每侧单轮胎)载重量6000kg,单轴(每侧双轮胎)载重量10000kg,双联轴(每侧单轮胎)载重量10000kg,双联轴(每侧各一单轮胎,双轮胎)载重量14000kg,双联轴(每侧双轮胎)载重量18000kg;三联轴(每侧单轮胎)载重量12000kg,三联轴(每侧双轮胎)载重量22000kg。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运载超限物品,应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减轻潜在事故严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

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等。

  

  二、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车、路和环境四大类。

  

(一)人员因素

  

(二)车辆因素

  (三)道路因素

  1.路面

  为满足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路面应具有以下性能:

强度和刚度、稳定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耐久性等。

  2.视距

  3.线形

  道路几何线形要素的构成是否合理,线形组合是否协调,对交通安全有很大影响。

  

(1)平曲线。

平曲线与交通事故关系很大,曲率越大事故率越高;

  

(2)竖曲线。

道路竖曲线半径过小时,易造成驾驶人视野变小,视距变短,从而影响驾驶人的观察和判断,易产生事故;

  (3)坡度。

据前苏联调查资料,平原、丘陵与山地3类道路交通事故率分别为7%、18%和25%,主要原因是下坡来不及制动或制动失灵;

  (4)线形组合。

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不仅与平面线形、纵坡有关,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