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89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

《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docx

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

2005年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提纲

第一讲:

城市规划概论

主讲教师:

赵民教授

1城市规划的概念

规划与计划:

计划——预先安排,确定

规划——基于预测的控制,弹性、引导、政策

视角

构想性的、理想主义

空间结构布局

从各个角度考虑,配置空间、形态

资源配置

空间资源在社会利益主体的配置

设计

开发规划

总体规划

法律、法规控制城市发展

规划即法律体制

地方立法

设定区级机构的地位

2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公共卫生、安全的立法——住房与城市规划立法

社会精英人士对社会的反思——空想社会主义、霍华德田园城市

土地市场确定性的需要——区划

3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立法体系

实体性的授权、程序性的授权、技术规范性授权

中央、地方

权力机构、行政机关

城市规划行政构架

依法建立、授权的行政立法体系

市规划局/建委

规划委员会:

北京、深圳

规划咨询委员会:

无法定地位

规划编制审批程序

战略性与地方性

城市设计与城市研究

羁束性控制与引导性控制

开发控制体系

许可制

赋权制

规划教育、职业管理体系

行业协会

资质管理

第二讲:

城市发展理论

主讲教师:

唐子来教授

1城市发展与基础经济部类:

城市经济理论

(1)城市经济的基础部类——满足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2)城市经济的从属部类——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3)基础经济部类——乘数效应:

产业链和附加值;

基础部类的就业岗位—从属部类的就业岗位—城市就业岗位—带眷系数—城市人口规模

(4)城市经济发展阶段

专门化:

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

综合化:

出口产业链;

成熟化:

基础经济部类带动从属经济部类,形成链条体系;

区域化:

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5)城市发展机制:

规模经济、聚集经济;

(6)经济部类: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7)城市发展前景:

高附加值、长产业链、

资源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创新驱动型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城市进化理论

(1)工业化初期:

绝对集中

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

(2)工业化成熟期:

相对集中

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

(3)后工业化初期:

相对分散

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

(4)后工业化成熟期:

绝对分散

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

3,城市化与区域空间经济:

增长极核理论

(1)空间经济的聚集理论;

(2)空间经济的扩散过程;

(3)区域发展政策;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

全球经济理论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1)跨国公司的主导地位

(2)各国经济日趋开放

(3)信息、通讯、交通的技术革新

(4)各种资源的跨国流动

(5)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

2城市和区域体系

(1)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

(2)城市和区域体系的极化

3经济中心城市

(1)公司总部

(2)金融中心

(3)商务产业

(4)创新基地

(5)流通枢纽

第三讲:

城市化理论与城市化研究

主讲教师:

孙施文教授

一、城市化研究的迫切性

1、现实的需要

中国的现实及问题

为什么城市化政策遇到问题

中国城市化发展为什么出现不健康现象

2、专业发展的需要

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研究对象

城市化研究成果很丰富,为什么无效

城市规划如何面对现实

二、城市化问题的重新思考

1、中外城市概念的差异

历史地看:

城市与区域关系——城乡分治与城乡合治

城市人口的构成——穷人的城市还是富人的城市

城市管治的方式——城市型管理还是乡村型管理

城市的空间形态——“实”的中心还是“虚”的中心

2、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国外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的差异

世界城市化模式的差异:

英国的城市化途径、欧洲大陆的城市化途径、美国的城市化途径和拉美的城市化途径,我国的城市化途径

3、西方城市化理论在中国的可运用性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推力”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问题的实质与“三农”问题加剧的制度背景

我国城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阻力分析

2、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拉力”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吸纳能力严重不足

城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城市发展机制上存在的困难

城市发展政策上的多面性

四、城市化研究

1、城市规划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复杂的,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绝非可以想当然的

2、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门引进的学科和社会实践,必须明辨中外语境的差别,国外经验是有用的,但不是能被直接拿来用的

3、应当更多的关注我国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具体特征,避免从先验假定出发来制定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政策

第四讲:

国外城市考察与我国城市化问题

主讲教师姚士谋:

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博导、研究员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

1.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2.世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3.巨型城市群与经济发达区域的城市地带崛起,城市的空间拓展加速,以及城市的集聚形成目前世界上的六大都市带。

4.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

5.国外城市发展的类型和经验

二、我国城市化现状和问题

1我国城市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恢复补偿性增长,使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太快,城市新增人口超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幅度,再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普遍出现六个方面的问题。

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点及相关理论

1.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2.现状:

目前,在中国形成了五大城市群:

沪宁杭地区城市群、京津唐地区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群、中南地区城市群和四川盆地城市群

3.城市群区域结构五大问题:

人口结构与人口构成、用地结构与用地功能、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环境结构与环境容量和产业结构与产业转型。

4.研究城市群的三点思维方法:

从微观剖析到宏观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思维方法、从单要素研究问题到复杂要素思考问题的多层面研究方法和从线性思维到三位空间到网络思维的研究方法

5.城市科学空间的规划理论:

城市生长边界理论、精明增长(SmartGrowth)理论和有机集中理论(增长极)

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最后提出了六点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产业质量、强化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城市人口质量、提高城市文化质量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第五讲:

城市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研究

主讲教师:

赵民教授

1城市发展战略概念规划发展的背景:

基于现有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的缺陷——时间冗长、内容繁多、程序复杂、时效性差、对战略问题研究不足、缺乏对不同规模城市的不同对待

基于新的发展条件和需求——城市功能定位需要重新认识、行政区划调整引发空间战略调整。

基于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战略的重视、跨学科的发展探索

2什么是战略规划——定位于研究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在现有总体规划框架内,加强前期研究,以相对开放方式组织研究,对各方结果比较,继而有可能被采纳和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用以指导总体规划编制和经济发展、城市开发。

战略规划的本质非规划而是研究

战略规划与概念规划的区别——概念规划比战略规划宽松,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是战略层面的工作,在学术中可称为“战略规划”,而其具体研究为概念规划,概念规划经过整合和系统化则形成战略规划。

3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有关城市长期发展问题

有关城市概念性发展问题

4战略规划须注意的问题:

时间过短

参与研究人员的专业面窄

不适当的类比

过于简单化的发展概念

方法论较贫乏

规划体系改革的尝试,但不能取代总体规划

5战略规划的程序

战略规划研究——战略规划建议或起草——战略规划的形成

6战略规划的实践

“迈向21世纪的上海”暨上海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研究

大温哥华“TheLivableRegionStrategicPlan”

墨尔“ShapingtheFutureofMelbourne”,“CreatingProsperity”,“LivingSuburbs”

7总结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是:

技术的过程——专业技术理性的实现

社会的过程——公众意愿的表达和采集

政治的过程——政治判断和抉择

最终成果基于政治、经济、社会的最终决策

第六讲:

城市发展动力与布局结构演化

主讲教师:

陶松龄教授

 

一、我国城市发展动力与结构布局的演变

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热衷于城市总体布局理想模式

布局是构思,主要遐想,热衷静态目标。

最大的弊端在于这种模式太注重布局中轴线、图面效果、而不问其实施的可能性。

属于典型的苏联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2、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结构演变

苏、锡、常城市发展的案例——城市的发展动力决定了城市的布局结构

3、世纪之交和“十五”期间的城市结构演变

杭州的案例——杭州由钱塘江而起,伴西湖而北上发展,而今西湖时代转向钱江时代(跨江南下);

广州的案例——广州市因行政区划的调整,花都、番禹的归属,建设“山、城、田、海”格局,枢纽城市走向网络城市大都市连绵区。

“十五”期间的绍兴、南宁等城市的发展战略性规划研究,

“十五”规划中,城市的发展不能靠圈地进行,土地的使用有了限制,很多地方都采取了密集型招商引资的方法来发展。

4、当今城市发展动力和空间结构变化特征

很多城市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采取了科学发展的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型。

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北京提出创建宜居城市,上海提出构建创意城市,无锡提倡构建紧凑型城市、营造开敞式的空间。

在投融资方面采取的模式,在城市社区规划方面采取的模式如:

TOD、BRT,以及对城市形态的重新审视都有了新的发展。

二、上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展

1、上海在九十年代的发展变化,只是为了21世纪上海的发展打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当时初步形成了主体道路交通的网络框架;缓解了交通矛盾和水、电、气、通讯供求矛盾;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和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了城市管理,改变了城市面貌。

2、有形的变化体现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中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显而易见。

环线内的中心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体现繁荣和繁华;郊区主要发展工业、农业、体现实力和水平。

3、有形的变化源自无形的力量。

上海真正的发展是在21世纪前十年的功能性发展。

必须把上海放在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选准定位,寻求新路。

4、事业的成败,在于规划的良莠

三、城市功能缔造了结构,但结构的影响更为深远

L.Mumford的名言——“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陶冶人、造就人”

城市发展动力与总体布局结构是由三大板块与一条主线共同构成的:

    功能与结构

三大板块形态与形象

    增长与控制

一条主线是指,探索城市发展的动力与空间结构演化的规律。

参阅:

1、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城市规划汇刊》

2、《现代城市的功能与结构》(研究生课程)

3、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与魅力——《“柳风海韵”热带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文集》1994

4、城市发展及其质量——入选于钱学森著《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

5、城市发展动力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

6、城市品味的挖潜、培育与提升——《时代建筑》

7、上海城市形态的演化与海外文化的探究——《城市规划》

四、对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希望

1、要思路开拓,要有宽阔的视野捕捉战机

2、要勤奋向上,要有敏感的嗅觉闻风而动

3、要敏感为先,要有不段的积累,广积薄发,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4、要勇与开拓,要有事业心,责任心,主动心,有感而发,走在前列,不辞艰辛,报效社会

第七讲:

区域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的发展整合

主讲教师:

潘海啸教授

一、都市区的形成

城市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大城市的密度与问题

大城市的扩散与疏解

实现有控制的疏解

二、交通出行需求的特点和已有的对策

出行时间的稳定性

出行分布的随机性、郊区——郊区强化

建成区内的城市交通综合性

公路交通的效率指向和图形结构

公路交通导向发展的默许

世界大度是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三、美国无控制的道路优先发展模式

轨道交通疏解城市、小汽车替代轨道

30年代的快速景观通道,城市活动半径扩大2-3倍

就业岗位的分散——大规模的郊区化

公路导向的低密度发展——小汽车导向的城市和社会

(低密度与小汽车相互耦合)

公共交通政策的失败——加利福尼亚的轨道交通8亿美元投资,4千万美元的营运费,4千人的小汽车乘客的转移

四、伦敦的发展模式

外伦敦的32个区,面积1580平方公里

大伦敦规划区域,面积6700平方公里

伦敦区域,半径达到70公里范围内的建成区,以及众多小城镇,

总面积11427平方公里

阿伯克隆比“细胞和道路干线结构”

卫星城,工宿平衡

六十年代高速公路计划

结论:

方便小汽车出发的道路建设

高质量的中心也无助于改变城镇布局对小汽车的依赖

五、基于轨道交通公交优先的城镇发展模式

瑞典、法国、日本

结论:

郊区化

从一个城市走向都市区是必然的趋势

交通如何引导和适应,其近期和长期的效果?

第八讲:

认识城市与规划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面对城市问题的复杂性

主讲教师:

张尚武副教授

 

第一部分、问题的引出

这一部分首先提出了“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中学到了什么?

”的问题。

在以往的课程中主要学习了两部分的知识:

规划的知识,包括规划的编制方法等;城市的知识,城市的发展规律等。

总体规划课程是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认识城市、规划城市的实践过程。

在总体规划课程进行过程中,应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第二部分、中国城市的发展环境与发展特点

这一部分对现阶段的中国城市发展的环境以及特点作了一定的分析。

主要特点有:

一、中国的城市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中国的城市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而来,二十多年的发展烙印着市场化改革的痕迹

三、中国的城市经济处在粗放的发展阶段

四、政府行政主导下的地区经济

五、地区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异

六、制度环境与政策导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发展的转型与规划的变革

这一部分对于中国城市在新时期的发展所面临的新的挑战作了探讨。

每个城市都面临新工业化和新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应对发展转型。

城市将面临市场化与全球化带来的城市和地区间竞争加剧;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地域空间结构快速变化;重大基础设施对区域带来的影响;如何加强政府支配和调控资源的能力,增强城市竞争力等问题。

城市规划发展中的一些核心问题:

一、空间资源配置将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

二、必须根治因为市场失效而引起的城市问题

三、解决“总体规划”方法的局限问题

城市规划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实践性和综合性。

规划的变革不仅仅是规划技术和规划方法本身的问题,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

第九讲:

城市布局与规划案例

主讲教师:

张松教授

本课主要就目前中国城市总体规划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先辅助以理论知识的铺垫。

一、目前中国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

1、点线面结合,城乡协调发展,统一安排;

2、功能明确、结构清晰;

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结合社会学中的结构、人口、经济、阶层来展开

3、新旧结合,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4、交通便捷、设施完善;

5、重视过程、制定时序、留有余地

这一方面对于中国的城市来说,目前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但如果不注意节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话,5到10年可设用地就没有了

二、城市总体布局与技术

1、用地选择、用地分配、用地平衡

2、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

3、城市结构与城市空间

4、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缺乏是目前全球环境资源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之一

5、承载能力与基础设施

6、财政经济与规划技术

经济承载能力是城市总体布局中一大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如,世博会是每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筹办一些大活动来证明自己,但举办的规模应瘦身,否则会超出该城市的经济承载能力。

三、城市规划控制的内容

1、环境质量

2、空间质量

3、运行质量

4、经济效益

5、红线(道路控制线)

6、蓝线(河道控制线)

7、绿线(绿化控制线)

8、紫线(保护历史地段)

9、黄线(保护重要基础设施)

10、筑线

11、市政管线

12、保护范围线

13、廊道线

除此之外,需要控制的项目还需要守住一些底线,如用地性质,规划范围,容积率是否有突破等。

就英国而言,在城市战略规划中,是将绿化、景观,保护区的实现和通廊统一纳入到规划中的。

四、城市总体布局的艺术

1、形态构成的美学原则

2、空间景观的组织

3、承文脉传统,塑造城市特色

很多中国的城市建设没有文化,建设是物质的、水泥砂浆的。

十条最受欢迎的大街,出行范围内的城市建设

4、以人为本,注重细节与情节

五、城市保护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普遍性

103个城市;使整个中国拥有该头衔的量很多,且每个城市有其自身历史。

2、城市建设中的人文关怀

3、城市规划的文化

4、城市保护

 

第十讲社区发展规划:

基于通河社区发展规划的讨论

主讲教师:

赵民教授

1导言

社区的概念:

包括空间上的相邻(localcommunity)和人群的共同特征(ethniccommunity)两层含义。

某种共同认知的空间单元

关注单位制解体的原因:

政企分离——“企业办社会”的局面不复存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分配差异出现——收入差变大,导致社会分层;另一方面,住房制度改革使得人们按偏好、经济能力选择住房,导致空间分异。

经济全球化——传统产业衰落,新产业兴起,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失业、低薪岗位激增。

单位制解体的表现:

城市空间上:

核心与边缘的功能差异

社会意义:

城市住房的高端、中高端消费群体与低端消费者分异

社区发展上:

社区“边缘化”,不同于主流社会发展特征;而高尚社区则面临老龄化、人际关系淡薄、家庭结构失衡、心理障碍等问题。

研究方法:

综合性——社会学、管理学、城市研究

2基本观点

社区规划不等于住区规划,但有联系

社区规划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群体

物质性规划要基于社会研究、管理研究

社区规划应注重公众参与

社区规划的参与者——四种力量:

政府——管理层——行使命令、体现民意

社区个体——居民——公民意识、维权

有关团体——参与发展、谋求自利

第三方——专家——协调目标、维护公正

参与

政府沟通、体现民主进程

专家组织实验

居民

集团

基于行政权力的治理——基于民主的治理

公众参与对社区发展的意义

全面挖掘,培育潜在社会资源(资本)——通过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网络

驱逐疏离感,恢复社区各方信赖

逐步确立民主意识,建立自理

提高社区可持续自我掌握能力

公众参与在规划中的形式及其程度

非参与——补救、操纵

象征性——信息提供、协商、让步

市民权力——合作、赋权、市民社会

3案例

通河社区发展规划

对民主能力的估计——座谈——居民代表

选用相适民主程序——访谈、问卷、展示

规划目标——通过物质环境的改善,满足成员物质、精神需求

规划内容——社区成员、社区管理、环境设施规划、近期实施策略

4结语

完全自治是不现实的,必须在政府引导下进行

在动员社会资源,协调部门关系,制定宏观政策,建设资金筹划等方面,基层政府具有优势

城市内含发展的必要性凸现

第十一讲:

城市设计控制

主讲教师:

唐子来教授

1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

政府对建成区环境的公共干预。

他关注的是城市形态和景观的公共价值领域。

两种基本领域:

(1)对公共空间的基本设计:

形态型,作为结果的城市设计;

(2)制定和实施:

将城市形态和景观的公共价值领域作为控制对象,管理型,作为过程的城市设计。

2城市设计控制的体制类型

(1)开发控制:

关注“功能的合理性”。

(土地用途、开发强度、交通、设施、环境标准)。

(2)设计控制:

关注形态的“和谐型”。

除高度和体量外,其他控制要素。

可以根据特定情况有所选择(色彩、材质)。

城市设计控制的分类

(1)两者是一体的还是并行的?

(2)设计控制是自由裁量的还是规则规定的?

3城市设计控制的策略要求

总体城市设计——专项——局部

专项:

新城市注意十分重视,并从街道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街道景观、高度分区、广告标志设计等内容。

局部:

具有重要或者独特品质的区域,如滨水带、市中心等。

4案例:

旧金山城市设计策略——通过区划来落实

根据城市特点的几个策略领域

(1)城市形态格局;

(2)自然和历史保存;

(3)大型发展项目的影响;

(4)邻里环境;

在阐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

城市设计目标

达到目标所遵循的原则

所采取的实施策略

 

第十二讲:

培育知识创新网络

主讲教师:

陈秉钊

国家新的“十一五”规划指出:

“必须提高资助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上海则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紧张,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尤其是杨浦区集中了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因此构建知识杨浦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003年杨浦区提出学校校区、科教园区、生活住区“三区融合”的概念。

但是地理的靠近,并不必然导致创新的发生以及信息和知识的扩散。

创新机会的出现还有另外一些更深层次的要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创新网络。

为建立创新网络而实施的第一项实事“大学一号线”同济——复旦绿色自行车道,大学间的共享设施为社会同步共享。

构建创新网络首先要靠知识的沟通以及突破。

美国的“硅谷文化”即存在一种社会网络。

而杨浦区的人才、信息、技术、资金间的交流尚未形成网络。

杨浦区的人际网络还没有真正在操作层面上进行。

创意产业与传统的以物质消耗为基础的“手脚产业”不同,创意产业被称之为“头脑产业”,即强调创意对经济的推动力与附加值。

创意产业也具有带动性、渗透性、自主性、服务性等特点。

要理清官学产研之间的关系。

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制定和实施科技政策计划、组织搭建信息平台以及建设服务基地。

对于知识杨浦发展的策略:

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

建设创新空间网络,要建立创新网络的空间节点:

包括高层次节点中心智力区(CID)的建设;创智天地、创业大道等中层次节点的建设;以及复旦一条街、赤峰路、控江路等普通节点的建设。

第十三讲:

城市规划中的模型方法

主讲教师:

王德教授

一、城市规划中计算机的应用:

在现代城市规划领域中,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规划过程中,计算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用于成果的表现;

二、用于规划管理过程;

三、引导设计,发展到后期可以给定各项指标,让计算机自动生成各种方案;

四、实施结果的模拟,这一部分是计算机在规划领域中应用发展最快的一部分。

二、城市规划中模型的种类:

计算机可以对多种实施结果进行模拟,可以模拟自然环境变化、交通流变化、经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以及行为特征变化。

模拟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可以模拟日照、风、热岛、废气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

举例,佛山城镇规划的大气环境模拟分析。

模拟交通流的变化则主要是模拟车流量的变化。

在经济环境变化方面主要介绍了Hedonic住宅价格法以及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环境的影响。

并以上海为例介绍了Hedoni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