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819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合肥市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答题框内。

1.淮南豆腐制作工艺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流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煮豆浆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磨豆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滤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2.2017年元旦,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城市AQI(空气质量指数)爆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下列关于说法符合“发展低碳经济”思路的是:

A.禁止使用含碳燃料B.重污染企业向山区迁移

C.企业降低本,焚烧处理废电缆D.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

【答案】D

【解析】A.含碳燃料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燃料,禁止使用含碳燃料是不现实的,故A错误;B.重污染企业向山区迁移,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B错误;C.焚烧处理废电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D.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能减少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明确节能减排的理念是解题关键,“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指的是生产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日前英国科学家发现世界最深海沟受到了多氯联苯污染,六氯联苯(化学式C12HCl4)是多氯联苯的一种,难溶于水,有致癌性,下列有关六氯联苯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B.含量最多的无素是碳元素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能生成有毒的氯气D.是有毒性的物质

【答案】B

【解析】A.由六氯联苯(化学式C12H4Cl6)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六氯联苯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2)︰(1×4)︰(35.5×6)=144︰4︰213,可见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C.由六氯联苯(化学式C12H4Cl6)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氯元素,所以完全燃烧可能生成氯气,故C正确;D.六氯联苯有致癌性,所以是一种有毒物质,故D正确;故选B。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量酸碱度B.

熄灭酒精灯

C.

振荡试管D.

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A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故B正确;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故C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D错误;故选B。

5.CaC6是纯钙晶体与石墨发生化学反应所得到的石墨烯插层复合材料,由单层碳原子石墨烯和单层原子钙交替复合而成,具有超导性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6是由分子构成的B.构成CaC6的粒子停止运动

C.CaC6是纯净物D.CaC6中原子间没有间隔

【答案】C

【解析】A.CaC6是由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B.微粒在不断的运动,故B错误;

C.CaC6是纯净物,故C正确;D.原子间有间隔,故D错误;故选C。

6.除贡外金属常温下为固体,清华大学刘静教授制造的镓铟这两种金属的合金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液态,而且具有很多神奇特性。

下图为镓、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镓原子的核电核数比铟原子少18

B.铟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C.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D.合金的溶点比组成合金的金属低

【答案】C

【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镓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1,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比铟原子少49-31=18,故A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故B正确;C.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31是原子序数,也等于质子数、核电荷数,而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D.镓和铟的单质是固态,而镓铟这两种金属的合金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液态,这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金属低,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结合元素周期表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合金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7.下图为甲烷与水反应得到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四种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A.反应前在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四种物质中有CO、H2O两种氧化物,故D不正确;故选D。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电子数

D.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物质是酸溶性

【答案】B

【解析】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故B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是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例如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错误;D.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物质呈酸性,不一定是酸,故D错误;故选B。

9.下列除杂的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的: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氯化钾中的氧酸钾

加二氧化猛混合加热

B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灼热的CuO

C

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碳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D

除去硝酸铜中的硝酸根

加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B.CO与灼热的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C.木炭粉与氧化铜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硝酸银和硝酸铜均能与过量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如图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含溶质质量相等

C.t2℃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总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D.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固体甲

【答案】A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正确;B.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下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但溶液质量不一定相等,所含溶质也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降温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但因不知道甲在t2℃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则t2℃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不一定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D.从单一溶质的溶液中获得固体溶质,最好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答案为A。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

11.如图为简易气体打火机构造图。

(1)制作防风罩的材料采用铝合金比用铁皮耐腐蚀性能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合金腐蚀性能好的原因是_________。

(2)防风罩也是燃料气和空气的混合室。

通常采用多孔结构。

这种结构对于气体燃烧的优点是________。

点燃打火机需按下铵键,松开按键,打火机会熄灭,松开按键对应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打火机中丁烷(化学式C1H10)为液体,按下按键相当于打开了盛装丁烷的溶器口,丁烷变为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为_________。

(4)生活中铁质的打火机也十分常见,请写出一种防止铁质打火机生锈的方法_____。

【答案】

(1).4Al+3O2=2Al2O3

(2).提供足够的氧气(3).隔离可燃物(4).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5).镀上一层其他金属、刷漆等(答一点即可,合理答案都得分)

【解析】

(1)铝能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抗腐蚀性能良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2)防风罩是多孔结构,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松开按键能使可燃物被隔离,从而灭火;

(3)丁烷汽化是因为压强减小,从而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4)在打火机的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刷漆能防止铁质打火机生锈。

12.下图为工业利用石灰石和食盐水制作漂白粉的流程图。

(1)石灰石高温燃烧得到的两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步骤Ⅰ涉及到的能的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操作A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Ⅲ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0)2,其中Ca(Cl0)2中氯元素的化学价是_______。

(4)步骤Ⅴ采用低温蒸干,由此你推断出漂白粉的成分可能具有一定性是____________。

【答案】

(1).CaCO3

CaO+CO2↑

(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烧杯(4).Ca(OH)2(5).+1(6).热不稳定性(合理解释即可得分)

【解析】

(1)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生成氯气涉及到的能的转化是: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溶解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步骤Ⅲ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Ca(OH)2;

(3)在次氯酸钙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2=0,所以x=+1;

(4)步骤Ⅴ采用低温蒸干,所以漂白粉的成分可能具有的一点性质是热不稳定性。

1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A装置制取CO2,锥形瓶内液体的液面应到______(填“a”或“b”)处。

(3)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收集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上图______(填装置序号)。

(4)若用下图装置测量产生CO2的体积,应在水面上加上一层植物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若量筒读数是俯视读数值是30ml,则实际收集的气体体积_____(填“大于”或“小于”)30ml。

【答案】

(1).长颈漏斗

(2).b(3).E(4).防止CO2溶于水与水反应(5).小于

【解析】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

(2)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故锥形瓶内液体的液面应到b处;

(3)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收集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如图的排水法,这样可以在瓶底留少量水,故答案为E;

(4)若量筒读数是俯视读数值是30ml,则实际收集的气体体积小于30ml,因为俯视读数偏大。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4.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碳还朱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气体成分为①只有CO,②只有CO2,③CO和CO2的混合气体。

得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

[实验设计]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一段时间,发现C中液体变浑浊,由此排除了猜想____(填序号)。

(2)先通气体一会后,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对准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加热,出现______现象,说明猜想③成立。

[交流与讨论]

(1)将生成气体通入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除探究CO2存在外,还能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一个该实验产生CO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装置B可以防止液体回流使玻璃管炸裂,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①(3).选通气体C中石灰水变浑浊,加热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色(4).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事故(5).C+CO2

2CO或C+CuO

Cu+CO↑(6).证明是否有CO2,收集CO

【解析】[提出猜想]碳和氧化铜混合加热生成铜和气体,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组成气体的元素一定是碳和氧元素,故气体的成分有这三种可能;

[实验设计]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变浑浊,说明生成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即猜想①不正确,应排除;

(2)加热氧化铜一段时间,出现最初通气体时C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加热后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色,说明有CO气体,则猜想③成立;

[交流与讨论]

(1)先能生成的气体,除探究CO2存在外,还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事故;

(2)C和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CO或碳和CO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O,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或C+CuO

Cu+CO

装满石灰水的C装置可通过是否变浑浊证明是否有CO2,还可以收集CO。

15.等差量的铁粉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相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

组别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1

7

30

2

10

50

3

7

20

4

10

30

(1)请写出铁粉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_________(填组别)可知,温度对于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__。

(3)图1中表示第3组实验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进一步探究]图甲、图乙为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三种金属片分别与200ml10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

(产生氢气的量由气体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氢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

①实验中你认为,还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乙,你得出的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的气体体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下图为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镁片与20ml1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HCl=FeCl2+H2↑

(2).1、3或2、4(3).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金属与酸反应速度越快(4).d(5).金属的颗粒大小(6).足量的不同金属分别与相同的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相同的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7).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8).氢气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

【解析】

(1)铁粉溶解于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要比较温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就要选择相同的金属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因此选择的对比组是1、3或2、4;

(3)①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除浓度、温度及压强外,金属的颗粒大小也是主要影响因素,故还要控制的变量是金属的颗粒大小;

②由图乙所示可知,当金属过量时最终生成的氢气量相等,即足量的不同金属分别与相同的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相同的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

[拓展提高]由图示可知氢气的生成量,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1)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

(2)盐酸有挥发性,氢气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

三、本大题6分

16.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测定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24克家庭食用纯碱样品放在一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146克时不再产生气泡(食用碱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此时测得烧杯中剩余的总质量为161.2克,求:

食用碱中碳酸钠的纯度。

【答案】88.3℅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生成CO2的质量=24g+146g-161.2g=8.8g  

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8.8g  

=

解得:

x=21.2g,        

实用碱中碳酸钠的纯度=

×100%≈88.3%。

点睛:

解题一般步骤时: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使用正确的数据、计算过程要完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也就是纯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