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81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x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

初三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物理)

初中物理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

山丹二中张守贵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是:

知识量大、涉及面宽。

体现有四多:

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

物理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复习具有巩固、深化、拓宽、综合、应用的作用。

通过物理复习能使学生系统整理、巩固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有实验操作能力、设计制作能力、解释现象能力、解题计算能力)。

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复习,对提高单科成绩,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在复习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结果来源于良好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和老师唱反调,老师讲得再好,也只能是自我陶醉,成绩还是上不去。

所以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多关爱学生,要以扎实的业务素质,幽默的语言,做到严宽有度。

《学记》中说: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感到这位老师可亲可敬,然后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你传授的知识,如果学生感到惧怕或反感那只能是应付差事。

二、    在日常教学中把握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分层次教学。

一般教师在经过三五年磨炼后均能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中考的侧重点,但不易掌握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平时教学应以基础知识为主,因为现在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多,每节的基础、重点加起来就很多了,如果再增加难度,中等以及中等以下的学生根本消化不了,因此还不如把有难度的知识放到复习时再讲,这样学生也容易理解消化,也不致使复习课单调、重复。

三、    在日常教学中作好复习铺垫。

将重点知识、有对比性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在书上,且按序编号,复习时一目了然。

如: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伏安法测电阻、测电功率的异同,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异同,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符号、进率、串并联的特点、公式等。

四、    采取抓中间放两头的“放羊式”复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集体授课,必须照顾80%的学生能够同步共振,但有10%的优秀生和10%的较差生吃不饱和消化不了,为此这两头学生要把他们放开,但不是放掉,优秀学生可以允许他们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自行备一套资料,但要按教师的复习计划同步进行,个别高难习题可在课下个别解决,让他们自己寻找食物,把他们训练成野外的狼,自食其力;另外一些较差的学生可降低复习要求只掌握基本的概念、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减少作业量,量力而行。

五、    实行盯人战术和盯题战术。

山丹人喝酒常说:

“划拳不如盯杯子”,拳划得再好,赢得再多,杯子盯不住,对方喝不到肚子里还是等于零;教师天花乱坠讲得再好,学生不练习形不成能力还是没有效果。

经常听考完试后有些老师说:

“这道题我讲过”。

我要问:

“讲过是不是练过?

练过是不是通过?

”因此要把知识变成能力必须抓落实,这点是复习成败的关键。

重点知识、关键人物要在课堂上重点训练、一一过关,如果放弃了课堂这块主阵地而寄希望于课外作业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六、    复习内容习题化,课本知识能力化。

复习中将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解答,然后老师再将这些知识点串成线、砌成面,织成网,让学生钻进习题,再从习题中走出来,分析这些习题的内在联系、解题技巧,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变成实际应用能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题代教,习题也必须精挑细选,尽量自己设计,力求做到:

典型、综合、灵活、简捷、数字小,切忌照抄、照搬资料中的习题甚至搞题海战术,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习题理解概念、掌握实验、以及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重在分析,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用哪个公式?

为什么用这个公式?

让他们在大脑中如何做这种题形成清晰的认识,不是一味地埋头做题甚至钻到数字中去。

如关于“220V、40W”、“220V、100W”两只灯泡可面对实物编出下面的问题:

(l)指出灯泡上哪些是导体?

哪些是绝缘体?

(2)灯泡上的灯丝是什么金属?

为什么选它?

为什么要将灯丝做成螺旋状?

(3)两只灯泡安装在照明电路中,应怎样连?

理由是什么?

(4)灯丝通电后的发光原理怎样?

(5)灯泡上标记“220V、40W”、“220V、100W”的意义各是什么?

(6)灯泡“220V、40W”、“220V、100W”正常工作时电流各为多少A?

此时电阻各为多少Ω?

实际电功率各为多少?

(7)“220V、40W”、“220V、100W”两灯标记模糊,灯丝较细而长的是哪一规格?

(8)为什么要说正常发光时电阻,它与常温时电阻是否相同?

(9)断丝后的灯泡,将灯丝重新搭连,再接入原电路,亮度有何变化?

为什么?

(10)灯泡断丝往往出现在开启瞬间,为什么?

(11)一度电可供“220V、40W”灯泡正常工作几小时?

(12)若将“220V、40W”、“220V、100W”两灯泡串联后接入220V电路哪个灯亮?

(13)家用都是“220V、40W”的灯泡、电烙铁、电风扇,使用相同的时间,产生热量最少的是谁?

(14)将“220V、40W”灯泡与“36V、40W”灯泡各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亮度比较怎样?

(15)用久的灯泡为什么会发黑?

(16)某学校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5A,学校里可安装40W的电灯多少盏?

七、    把一些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加以命名像武术套路一样让学生练习、掌握。

如计算中的列表法、比例法;电路分析中的电流法、短路法、断路法,电压表的接点移动法;测电阻、功率的伏安法、伏伏法、安安法等。

八、复习中注意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

现在中考题越来越注重各学科知识交叉,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把其他学科知识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尤其是数学知识,比如在讲焦耳定律时学生往往把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说成跟电流成正比,这时可以应用现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答: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而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这样学生一下就直观了。

九、掌握复习要点:

1、抓住基础知识。

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8∶1∶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

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

为此要学生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要用足够的时间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实验、基本定律、基本方法、基本计算等问题。

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组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将平时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有序组合,即由知识点到知识线到知识面到知识网络,在复习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

2、复习要加大实验技能的提高。

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探究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物理实验题的关键。

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

(1)考查对实验过程的感悟。

(2)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

(3)考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4)考查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

(5)考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的基本内容,在总复习中有的实验一定要再做一做。

3、复习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考物理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物理命题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这类试题大多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通过叙述物理情景并设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从实际的物理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数学关系式进行求解。

这方面的素材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跟我们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比如体育方面的(如奥运会)、生活方面的(如指甲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家用电器问题等;另一类是比较新的科学前沿和科学事件(如神舟七号飞船、磁悬浮列车等)。

总体来说,强调试题与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处理这类问题先要找好切入点,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合理的物理模型和书本上所学过的物理问题,最后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及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再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求解。

一般来说,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并不难,关键是物理模型的正确转换。

4、复习要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

近年中考卷中都会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对于此类问题,因缘于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

从近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

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

5、复习要提高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生活中信息源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信息,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表头等命题出了一些信息类题,应引起重视,考试中信息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学生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平时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信息的能力,阅读相关的物理学史。

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前,许多学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埋头苦做习题,忽视了最根本的、最必要的工作——阅读教材、信息窗等等,在中考中造成不该有的失分而后悔莫及。

十、制定复习计划。

总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第一周——第九周(2月26日——4月26日),以课本中知识板块分类跨章节复习。

(9周)

以前都是按课本顺序逐章复习之后再归类复习,这样有些知识点容易重复,再则由于复习内容很多到后面复习时前面有的概念又不太清楚还得耗时耗力,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按热、力、声、光、电磁、信息跨章节进行复习。

(甘肃省2009年会考指导我认为分类欠妥):

1.热: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十章能及其转化

这两章至少有三个知识点可以链接:

一是第一章物质的不同状态可以用第十章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来解释。

二是可以深入理解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如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可以举例在晶体熔化时只吸收热量,增加内能,但温度不变。

三是在讲火箭时可以链接卫星、神州飞船的发射:

如火箭的燃料?

飞船返回舱经过大气层时为何发热?

如何防热?

其间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2.力: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九章机械和功

3.密度、压强、浮力: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这两章至少有两个知识点可以链接:

(1)          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

(2)          浮力计算中密度计算是基础,密度计算不过关浮力计算无从谈起。

4.声:

第四章声现象

5.光:

第五章光现象第六章常见的光学现仪器

6.电:

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7.磁:

第十四章

8.星系、粒子、宇宙:

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

(第10周——第13周4月27日——5月31日)(4周)

1.题型专题:

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开放性试题。

2.难点专题:

如电路故障分析,用比例法求解专题等。

3.热点专题:

如“神舟七号”、“奥运会”、“太空相撞”、“磁悬浮列车”等。

4.交叉知识专题:

如杠杆和浮力专题,功、能、电、热专题等。

第三阶段:

综合练习(第14周——第16周5月25日——会考)(约三周)

主要是综合模拟训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试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内容,让学生从心理上、生理上适应考试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法无定法,这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说,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复习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1)、中考试题与大纲不符更与教材不符。

如06届试题:

教材中串并联电压、电阻关系并没交代清楚但考试题却要用分压原理进行计算;08届试题:

教材中并没有热量计算但考题中确有。

(2)、配套不配套,试题过多过难。

能否允许学校编写校本教材或校本习题?

(3)、教师负担过重,疲于应付,教案书写繁杂,学生多、作业量大,大量时间耗在不必要的检查上。

能否改变教案的书写要求与作业的批阅方式?

让教师腾出时间来面对面的多与学生交流。

 

附:

初中物理识图大全

1、如图1所示,要测量木块的长度,刻度尺应该像()那样放。

(填“甲”图或“乙”图)

甲乙

图1

2、零刻线磨损的尺子可以从其他()量起;如图2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图2图3图4

3、如图3,测得圆筒的外径是()厘米,若圆筒的内直径是6.6厘米,则圆筒筒壁的厚度应该为()厘米。

4、如图4所示,司机以()为参照物,看到乘客是静止的的,孩子们以()为参照物,看到乘客是运动的。

5、如图5甲所示,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选择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选择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的;如图5乙所示,受油机和大型加油机,选择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的。

甲乙

图5

6、如图6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计,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汽车的速度是(),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经过45分钟能行驶()千米。

7、图7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中,“西大桥8千米”是指(),“40”是指(),汽车从两个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要()分钟。

(该处距离西大桥8千米,汽车在这段路程中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40千米/小时,12分钟)

8、图8说明,一切声源(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9、图9是两个圆纸盒、一根棉线做成的“土电话”,这表明()也能传声,()能依靠气体、液体、固体作为媒介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

图6图7

图8图9

10、如图10,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如图甲),再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如图乙),()橡皮筋振动得快;橡皮筋的音调高;图丙中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纸片划得快的音调()

甲乙丙图11

图10

11、如图11,蝴蝶每秒振动翅膀()次,蜜蜂每秒振动翅膀()次,凭听觉能发现正在飞行的()而不能发现飞行的()。

12、图12是一些减小(),()的一些方法。

13、图13甲,先把两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图乙是把左手插入温水中,左手感觉温水()。

图12

14、图14中,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是()。

15、如图15,体温计的分度值是()摄氏度,测量范围是(),它的示数是()。

甲乙ABCD

图13图14

16、图16,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不要()读数。

图15图16

17、图17中,()图是晶体的熔化图象。

18、图18中,站立的人觉得冷是因为:

游泳的人上岸后,身上的水蒸发(),使人体表皮的温度()的缘故。

左右

图17图18

19、图19中,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

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体乙醚(),全部变为乙醚(),然后推活塞,减小乙醚蒸气的体积,有()出现。

说明()可以使气体液化。

图19图20

20、如图20,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则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而直接()成紫色的碘蒸气。

停止加热,碘没有(),而直接()成固态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上。

21、气象学里的平均温度,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和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那么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摄氏度。

(0.5摄氏度)

图21图22

22、激光准直、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的成因和图22中的()的成因,都是可以用()传播来解释的。

23、图23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反射角()入射角。

图23图24

24、图24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的()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她们到镜面的距离()。

25、照图25那样在管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镜且互相(),都跟水平方向成()角,这样就做成了最简单的潜望镜。

图25图26

26、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棱是否平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着棱的方向看过去(图26),这是利用了()。

27、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图27),从侧面看去,白纸由于发生()反射而被照亮,平面镜由于发生()反射而显得较暗。

28、图28能说明: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入射角。

图27图28

29、图29中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这是因为从池底的一点A射向空气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角()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好象是从水中的A1点射来的,眼睛看到的是A点的()像,A1在A的()方,所以看起来池底(),池水变()了。

图29图30

30、图30中,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想()弯折,这是光的()造成的。

31、图31中能够正确地表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情况的图是()。

ABCD

图31

32、图32说明凸透镜能够使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

图32图33

33、图33说明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成()。

34、图34说明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使光线变得()。

35、图35表明: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成()、()的实像。

图34图35

36、图36中,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透镜,胶片则相当于(),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焦距。

图36图37

37、图37中的幻灯机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透明的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在()焦距和焦距之间。

38、图38,放大镜是一个()焦距的凸透镜,用来成()、()的虚象,观察物体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要()焦距。

39、图39中1ml=()cm3=()m3。

水的量筒中水的体积是()cm3=()m3,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

40、图40中固体体积是()cm3。

(10)

图38图39

图40图41

41、图41说明:

力可以()。

42、图42说明:

力可以()。

43、图43中的弹簧测力计能测量的最大力是()N,每小格表示()N,测得手的拉力是()。

44、图44说明,一切物体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这是因为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力,重力的方向总是(),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G=()。

图42图43

45、从图45的实验中看到,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它前进得越远。

图44图45图46

46、图46,用尺迅速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还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于是在重力作用下落在正下方。

47、如图47(甲),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由于()向后倒。

48、图48中,汽车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向()倒。

图47图48图49

49、图49中,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员由于()而撞伤,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在汽车紧急刹车时,安全带起()作用,防止人撞到车的其他部件上受伤。

50、图50中,静止的电灯受到电线对电灯竖直向上的()力和竖直向下的()力作用,是一对平衡力,电灯所受的合力为(),静止的书受到桌面对书竖直向上的()力和竖直向下的()力作用。

图50图51

51、图51中,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和阻力作用在()上,大小(),方向(),彼此()。

52、图52,鞋底、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使接触粗糙些,增大有益()。

图52图53

53、图53的实验中,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是使拉力大小()滑动摩擦力,甲、乙比较,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甲、丙比较,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54、图54中,茶杯放在桌面上对桌面有一个()的压力,手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于墙面,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有一个()于斜面的压力。

图54

55、图55中步行的人和滑雪者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不同的是滑雪板的面积比鞋底的面积(),压强(),所以滑雪者没有陷下去。

图55(甲)(乙)

图56

56、图56中,甲乙两次实验,泡沫塑料受到的压力(),甲受力面积(),压强()。

57、图57表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

图57图58

58、图58所示是测液体压强的(),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越大,压强越大。

59、图59说明:

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面的压强都()。

图59图60

60、用60所示的()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

61、图61所示是()实验装置,1标准大气压=()mm高水银柱=()Pa。

甲乙

图61图62

62、图62是烧瓶中的水沸腾(图甲)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向外拉注射器(图乙)活塞,看到水又沸腾,实验表明()。

63、图63表明,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体积越大压强越()

图63

64、图64(A)中F浮G,球();(C)F浮=G,球();(D)F浮=G,球()。

ABCD

图64

65、图65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它排开的水重。

66、图66说明,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排开的水重。

图65

67、图67中()处水的压强较小,说明流速()的位置,压强较小。

图66图67

68、图68中,被拉弯的弓具有()能,放手时,弓的()能转化为()能。

69、图69中,被压缩的弹簧具有()能,把绳子烧断,让压缩的弹簧放松,弹簧压的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

70、图70中,滚摆在下降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71、图71中,单摆从B到C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图68图69

72、图72中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远地点运动时,()能转化为()能。

图70图71图72

73、图73中二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却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同时上面的瓶子里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结果,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