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811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

《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docx

德州市初中学业化学考试说明

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

化学

与化学学科有关的学业考试包括纸笔测试、活动表现评价(即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

纸笔测试法的优点是:

考试题目的取样较多,对知识技能的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高。

可以大规模地进行分析,因此费时少,效率高,被测试者的心理压力小,较易发挥水平。

纸笔测试法是测评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工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被测试者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方面的差异。

成绩评定比较客观。

其局限性表现为:

不能全面地考察考生的实际化学素养,尤其是学生实验能力(如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的考查比较欠缺,同时缺少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考查。

活动表现评价(即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可以适度弥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

下面仅就纸笔测试部分的要求进行说明。

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毕业生在学习化学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用化学学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从化学学科角度去认知物质以及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诸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换言之,考试既要考查毕业生为现实生活及自身未来发展所需要掌握的化学最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检测学生从化学观念出发运用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从化学角度初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自然、生活生产及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所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各种能力做好相应的储备。

考试依据是:

依据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参照现行使用教材。

化学试题既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化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又涉及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试题的背景素材不局限于教材内容。

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学生既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标准,又是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制定本考试说明的目的:

一是有利于指导、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

二是有利于指导毕业学生的化学学习。

三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考试说明能够让教师、学生了解化学学习内容以及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对考试说明的内容要求:

全面、准确的考查毕业生在学习化学方面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生动、愉快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升入高中进一步的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针对化学教学的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化学学科2018年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技能的情况;

二、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及其实际应用情况。

本说明包含以下内容:

一、考试指导思想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五、样题

Ⅰ.考试指导思想

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为指导思想,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基础性、突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注重科学探究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据此,制定化学学科的考试的指导思想:

1、根据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思想,结合现行使用教材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试题考察内容尊重学生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点在学生学习及生活实际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选择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涉及物质变化的有关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的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之间关系的特点。

试题以“宏观性质、微观组成、符号表示”的三重表征的形式呈现,不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覆盖面。

2、设置不同类型的试题,以体现不同类型化学试题的不同考查作用。

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的比例合理,适当控制客观试题的比重,适度增加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

试题设计适当增加情景性、开放性,增大对如何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关主观试题的设计,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考查考生处理问题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考查学生一般水平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性体现。

3、关注化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程标准关注人类健康及与人类生活、生存有关的资源和能源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化学与人类、自然和谐相处前提下,体现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贡献。

命题从考生学习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社会问题中选择题材,适当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和人类生产的试题。

4、命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

试题的考核目标要清晰,语言要简单准确。

整体设计适合初中学生实际,注意起点要适当、具有适宜的区分度,难度有易到难。

试题要有新意,背景材料真实可靠;语言要准确,题意表达要明确,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题量要适宜,结构要简约合理。

命题力求规范、准确、公平。

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应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化学命题以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及“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作为确定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的依据。

不以考查知识覆盖面、知识细节为主,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注重考查学生设计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所使用的科学方法、考查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查学生对化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以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主,兼顾各种版本教材。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其中“科学探究”的内容融合于其它四个主题内容之中——即“科学探究”的内容依赖于其它方面内容而体现,其他四个方面是“科学探究”的考查载体。

下面对各个方面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说明如下:

身边的化学物质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2.氧气和二氧化碳

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

②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水的组成和天然水的净化

4.溶液

①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②溶液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③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5.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6.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

①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②溶液的酸碱性和pH

③常见的酸、碱溶液的稀释

7.常见有机物、化学元素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装置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常见溶液的稀释;能掌握简单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能用比较、分类、归纳和分析的方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能进行涉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物质的微观构成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和离子

②原子的构成

3.化学元素

①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②元素的简单分类

4.物质组成的表示

①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②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物质的性质及组成,了解物质组成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能运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物质的化学变化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反应的类型

①对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

②应用金属活动顺序简单判断置换反应的进行

3.质量守恒定律

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②简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③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了解物质化学变化中的宏观性质以及微观组成的变化;能从化学元素的观念去认识物质的变化,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如能用物质组成的相似性解释其化学性质的相同性);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示化学反应;能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①燃料燃烧的条件与应用

②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

③了解水、燃料等资源状况

2.常见化学合成材料的应用

3.化学物质与健康

4.化学与环境

①“三废”处理的一般原则

②常见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处理

能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物质性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角度认识人类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了解物质与健康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形成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Ⅲ.试卷结构

(一)题型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试题类型有选择题(36分)、理解与应用(约30分)、实验与探究(约22分)、计算题(12分)

(二)难度结构

难度比例:

易∶中∶难为6∶3∶1。

Ⅵ.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题】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已知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下列含氯元素的物质中化合价最高的是()

A.HClO3B.HClO4C.HClD.HOCl

【评析】这是一道设计化合价及其计算的题目。

需要通过计算得出氯元素相应的化合价后进行比较才可得出结论。

难度为“中等难度”的题目。

【答案】B

二、理解与应用

【例题】将玻璃管插入金属钠块中,拔出玻璃管,玻璃管内留有一小截金属钠(见图1);把带有橡皮塞的玻璃管插入盛有浅绿色氯气的烧瓶中(见图2,烧瓶底部铺有少量的细沙);向玻璃管中滴入几滴水,堵塞玻璃管的钠块成液滴落下(见图3);烧瓶内先产生少量白烟,继而燃烧,浅绿色逐渐消失(见图4);最终,白色的烟雾充满烧瓶(见图5)。

 

从以上实验推断:

金属钠的硬度、熔点。

水可以与金属钠反应(填:

“吸收”或“放出”)热量。

烧瓶中充满的白色烟雾可能是。

【评析】本题涉及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硬度、钠与水反应以及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性质。

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有关的文字,从中理解相关信息,得出相应的结论。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图像)以及推理判断能力(性质推断)。

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难度为“中等难度”的题目。

【答案】小低放出氯化钠(NaCl)

三、实验与探究

【例题】为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因素,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

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

于是在室温下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CuO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100.0g

1%

0.0g

5mL

100.0g

1%

2g

32mL

100.0g

4%

2g

64mL

(1)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2)通过对上表数据分析,除了CuO能加快双氧水的反应速率外,你认为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还有、(至少写两种)

(3)小雨进一步研究CuO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你认为如何操作?

 

(4)小雨利用上述原理制氧气,若达到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目的,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序号,下同)。

欲用浓硫酸干燥所得到的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应是。

【评析】这是一道“高难度”的题目。

涉及资料的查询、数据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以及实验装置的选择等方面。

实验数据涉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学生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哪些因素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学生要对催化剂的“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实验。

要使气体的量得到控制,对实验装置的选取要考虑加入双氧水的量能够控制,继而选择相应的装置。

此外,对氧气的的干燥仪器的选择要考虑浓硫酸是一种液体这一性质。

【答案】

(1)C

(2)温度、双氧水浓度

(3)将反应后的物质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称量得到的固体(或过滤、洗涤滤渣、烘干、称量得到的固体)

(4)BD

四、计算题

【例题】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钙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进行实验: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若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小,分析其原因;

若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分析其原因;

改进措施是。

【评析】该题既涉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还涉及“误差分析”,是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

题目中的“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是指三次实验的“平均质量”,符合实验实际。

对于误差分析,学生要考虑实验中的CO2与Ba(OH)2溶液的实际反应,还要考虑外界的CO2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答案】

(1)设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

由CaCO3+2HCl===CaCl2+H2O+CO2↑和Ba(OH)2+CO2===BaCO3↓+H2O

可知:

CaCO3~BaCO3

100197

x3.94g

100∶197=x∶3.94g

解得:

x=2g

2g÷8g×100%=25%

(2)反应生成的CO2没有被Ba(OH)2溶液全部吸收(锥形瓶中残留)。

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B装置右侧的导管进入装置B中,被Ba(OH)2溶液吸收;在B装置右侧再连接一个吸收CO2的装置。

(或其他合理答案)

 

考试说明样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选择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64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县(市、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 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Mg-24S-32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

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B.氢氧化钠易潮解 C.碳酸不稳定D.盐酸能与铁锈反应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如图所示,甲是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乙是该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D.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6.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相对稳定

B.氧化汞、双氧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分子中都含氧原子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碳酸钠、碳酸钙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它们都含有碳酸根离子

7.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B.氮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

C.反应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14:

9D.A和B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8.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能源。

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B.含2个氢分子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Na、B、H的质量比为1:

1:

4

9.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可作散热材料B.是一种化合物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0.应用化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会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洗洁精溶解掉餐具上的油污B.食品袋里冲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深埋废弃塑料制品,可减少“白色污染”D.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

11.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

液氨可用作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3O2

2X+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B.X的化学式为N2

C.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液氨属于混合物

1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3.如下图所示的4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14.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粉末D.观察颜色鉴别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

15.下列实验方案,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

B

鉴别CO和CO2

分别通过灼热的CuO

C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D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待没有气泡产生后,过滤

16.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②③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

、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

17.(5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

(2)烧碱溶液、食盐水中都存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3)硝酸铵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填元素符号);

(4)通过化合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18.(8分)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作用。

(2)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

活性炭在此起_____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_____肥。

(4)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

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

“镁粉”的有效成份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_____;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

19.(4分)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t2℃时,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可将溶液的温度。

(3)t1℃时,将25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

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计算:

未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是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20.(5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右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碘盐”属于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上述“含碘量”中的碘是指______。

①碘酸钾 ②碘元素 ③碘单质 ④碘分子

(4)由上述“文字说明”可推测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__。

21.(8分)实验室有100g废液,其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

现对废液进行处理,得到铜和硫酸锌溶液,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1)步骤

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2)滤液B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当观察到时,说明滤渣A中铁已经完全反应。

(4)步骤

中加入的X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2.(10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以用如下方法制备一些常见的气体,请用图1中字母编号填写下表空白。

制气方法

制取的气体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①加热高锰酸钾

O2

A

_____或F

②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

CO2

C

_____

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Cl2

_______

D

(2)用装置A制取O2时,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选用F装置收集O2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点燃酒精灯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加热时,当看到有气泡从导管口冒出,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口收集气体;

③集满气体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

(3)用上述方法②制取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图2的装置检验CO2气体,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4)用上述方法

制取并收集到的Cl2不够纯净,含有的杂质气体中除了少量空气和水蒸气外,还有(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