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769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贩(fàn)熹微(xī)弦乐(xuán)忌讳(wēi)

B.钳子(qián)隔阂(gāi)铁箍桶(gū)掠过(luè)

C.伶俐(líng)精彩(cǎi)夜宵(xiāo)龙吟凤哕(suì)

D.气氛(fēn)展销(xiāo)家醅(pēi)棱角(léng)

2.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作家

B.《吆喝》——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

C.《春酒》——沈从文——著名作家

D.《俗世奇人》——冯骥才——著名作家

3.选词填空。

(3分)

(1)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下一块泥巴。

A.伸;抠B.探;抠C.伸;取

(2)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美。

A.淳朴本色B.纯朴自然C.质朴纯正

(3)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A.情韵动人B.张弛不定C.婉转悠扬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C.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5.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沈从文的极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会》通过云南古老的歌会这一民俗风情,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及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B.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通过记叙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各种风俗,尤其是对其中最具特色的端午节鸭蛋的记述,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体味出故乡情,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眷恋、热爱,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

C.萧乾的《吆喝》通过对旧北京大街小巷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的记述,流露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讴歌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间蕴藏的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D.琦君的《春酒》通过记叙家乡喝春酒的习俗,特别是对母亲酿制八宝酒及家乡人会喝酒的美好回忆,表现了对母亲、对故乡浓浓的思恋之情,对故乡的醇厚的民风人情的浓浓的怀念。

6.综合性学习。

(10分)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个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

请以“民俗与文化”为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1)探究中国“龙”。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5分)

材料一:

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辞海》)

材料二:

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

“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

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

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的《柳毅传书》。

材料三:

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简直是“龙的世界”;人们生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谈话之间也离不开龙,如“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龙笛,等等;以龙为名的建筑、地名不胜枚举,如龙门、龙壁、龙亭,等等。

材料四:

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凝聚和积淀。

龙成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象征。

“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你对“龙”的认识。

(至少三点)(2分)

②相关链接:

最近有关媒体报道,有专家正在重新建构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龙可能不再是中国的形象标志,原因是“龙”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会让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片面、武断的联想。

互联网上展开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中国的形象标志——龙”的调查和讨论。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3分)

(2)积累“民俗”诗。

请写出一首含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2分)

(3)写出三个与“龙”有关的成语。

(3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C.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7.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2分)

8.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3分)

A处:

B处:

C处:

9.“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3分)

10.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3分)

11.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1分)

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

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

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

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

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

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

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

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

那就唱戏。

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

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述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

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

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

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

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

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

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剧。

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

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本文有改动)

12.给第①段横线处填入一词(滋润、滋养、浸润)。

(2分)

13.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拿堂:

14.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戏?

列举出三种剧种。

(3分)

15.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文中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6.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3分)

17.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3分)

18.读了本文,联系当前社会中崇洋媚外的现象,说一说如何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戏曲和戏曲文化。

(5分)

三、写作(40分)

19.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以“我家乡的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D(A.“弦”念xián,“讳”念huì;B.“阂”念hè,“掠”念lǜè;C.“哕”念huì。

2.C(《春酒》应该是琦君写的,琦君是台湾作家。

3.⑴A⑵A⑶B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只要熟读本单元课文即可选出。

4.D(“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紊乱空洞。

此句指听话人听不懂。

A.“叹为观止”指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B.“体无完肤”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C.“妄自菲薄”指过分轻视自己,不能带宾语。

5.D(“会喝酒”应为“喝会酒”。

6.

(1)①第一点:

中国人对龙的认识起源很早。

第二点:

古代帝王以“真龙天子”自称,以达到统治天下的目的。

第三点:

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成为凝聚民族的象征。

第四点:

与龙有关的文化丰富多彩。

解析:

概述对“龙”的认识,可从四则材料中分别概括。

②示例:

我觉得,龙作为中国的形象,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翻。

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的无形资产,也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无价遗产。

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轰动效应的目的,异想天开,妄图对几千年的民族精神遗产进行封毁,这是典型的数典忘祖!

 当然,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可以赋予中华民族新的形象。

但也应是积极的、求实的、亲本的。

而那些受不了考验的、可笑的、莫名其妙的形象是不可能被人接受的。

解析:

可结合自己所学及认识谈,理由要充分。

(2)示例: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除夕)》]解析:

从自己所学的古诗和课外积累的古诗中选择一首写出即可。

(3)示例:

龙飞凤舞、虎踞龙盘、老态龙钟。

解析:

含有“龙”的成语有许多,写出三个即可。

7.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解析:

咸鸭蛋是家乡的咸鸭蛋,对咸鸭蛋的念念不忘其实是对家乡的怀念。

8.A处:

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

淡淡的幽默。

C处:

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解析:

A处是平白浅易的口语,B处“曾经沧海难为水”具有淡淡的幽默,C处“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是文言性质的语言,与前面的口语相映成趣。

9.不可以。

“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其特色与神韵。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词作用的理解。

10.清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

解析:

通过所学可知袁枚是清代人。

连清代著名的诗人、诗论家的文章里都有有关高邮鸭蛋的记载,说明高邮鸭蛋很有名气。

11.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解析:

文段中处处可见作者对家乡流露出的自豪之情,对家乡咸鸭蛋的描写与赞美其实就是对家乡的赞美。

12.浸润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这里是在文章语境中考查词语的运用。

做此题,首先要弄明白所给的三个词语的意义,分析三个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分析所在的句子的意思,最后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13.摆谱,摆架子。

解析:

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

“拿堂”一词属于方言,同学们一般不知道,因此这就需要结合前后语境来揣摩。

14.如昆剧、吕剧、黄梅戏等。

解析:

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把自己所知道的地方戏名称写出来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5.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解析:

这句话在第⑤段,观察前后文可以发现,这句话是一句总结性的话语,因此答案应该从前文中找,第④段中段首句“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很明显可以诠释这句话,因此是答案。

16.作用是证明戏曲能够唤起浓浓乡情。

解析:

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都是因为在他乡听到了自己的家乡的戏曲从而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故土而无比激动,所以说戏曲能唤起浓浓的乡情。

17.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

解析:

着重从“乡亲们热爱戏,戏曲成了乡亲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和“戏曲也给乡亲们以无尽的滋养和影响”两个角度回答。

18.示例:

对于优秀的戏曲和戏曲文化,应该大力扶持,国家投入基金;要培养储备人才,提高青少年学习戏曲的兴趣;要宣传戏曲和戏曲文化,在中小学课程中可以增加戏曲课程。

解析:

从不同方面举出可以提高人们对戏曲和戏曲文化的认识途径即可。

19.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要注意是“我家乡”,不是普通的或是别的地方,要写出自己家乡的节日的与众不同。

写这篇作文,宜写成记叙文或抒情散文。

写节日时可尽情描绘节日的场景,但不能过于繁琐。

注意引用材料时要准确。

例文:

我家乡的节日

在我的家乡,最热闹的节日要数元宵节了。

说起元宵节,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它的历史吧。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铲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设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年的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天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

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到郊外,目的是祛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几千年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依然保留着它古老的文化内涵。

虽然在今天,生活日益变化,但它依然焕发着千年的光彩。

点评:

本文写了自己的家乡最重视的元宵节,从元宵节的起源到各朝各代的沿革,无不详尽地叙述,将元宵节的各种风俗习惯详细地介绍给了大家。

文章中引用了各种典故与传说,还引用了古诗等,使在叙述中平添趣味与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