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5072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

朱槔①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释】①朱槔:

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

②睢阳:

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

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

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黄庭坚①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

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

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

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

(唐)白居易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疏傅②心情老,吴公③政化新。

三川④徒有主,风景属闲人。

【注】①李尹侍郎,即李绅,新任河南尹。

②疏傅:

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在任太子太傅、少傅时,称病引退后,用皇帝赐给的金银在家乡广设学馆,从不收取学子分文。

③吴公:

汉孝文帝时的河南太守,他能行善政,号称天下第一。

④三川:

指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欣赏着天津桥周围的景致,兴致来了就随口吟诗表达感受,心情澎湃就以饮酒来抒发情绪。

B.诗人在天津桥上时而伫立远眺,时而徘徊流连,水边巍峨耸立的高山好像和他在一起向前行走。

C.诗人分别使用“疏傅”和“吴公”的典故,将个人际遇和对李绅突出政绩的称赞巧妙表达出来。

D.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交际天津桥的美景,对仗工整,通过衬托、用典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2)本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作者在“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句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②,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③。

珠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本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

②瞿塘峡:

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

在长安南。

③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内。

唐玄宗为方便游赏,自兴庆宫筑夹城复道,直通曲江芙蓉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此诗是杜甫困居夔州时,对失陷之后的长安的追思,虽衰损颓唐,却语言浓丽。

B.颔联回忆玄宗当年的游宴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含蓄暗示了致乱的原因,语意含蓄。

C.颈联写楼亭富丽、游船往来、水鸟飞舞等奢华堂皇的实景,可见当年长安富奢。

D.尾联写对曲江歌舞地的回顾,表达对国事衰颓的痛惜,也是对兴亡盛衰的感叹。

(2)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论杜诗:

“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请谈谈你对此诗首联的理解。

6.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出嘉峪关①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②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嘉峪关:

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七十里。

②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1841年6月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征人驻马蹄”指明全诗的立足点,这首诗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

B.“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C.“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嘉峪关楼阁与古秦地。

树木相连,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

D.“缭垣斜压陇云低”“云烟”“绕垣”被压低“严关”又高出城墙,云烟绕垣烘托了严关高“百尺”。

(2)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释】顴(pīng)姿:

光润而美的样子。

端须:

只该。

燕:

通“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②皮里春秋:

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③空黑黄:

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坡杏花》)

(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

“寒”“阑”二字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

“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

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村童戏溪上①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跄冲淖②去,纸鸢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④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注释】①乾道元年(1165年),40岁的陆游被调任隆兴府通判,因谗言被罢免官职,闲居于山阴4年,此诗作于乾道三年春。

②冲,冲到泥沼里去。

③纸离,风筝。

④耦:

读“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观”字是统帅全诗的关键,前三联描写所观,最后一联抒发所观之感。

B.首联通过溪水堤平、村童谢晴等意象,描绘了祥和的画面,反衬尾联的不平心情。

C.“跋扈”一词变客为主,形象地描绘了风筝挟持风在空中飞扬跋扈发出声响的形象。

D.颈联由实转虚,展现了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农耕,冬闲则入塾学习的生活画面。

(2)人们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首联中的“闲”字最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

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