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722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

《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docx

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

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如下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1.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

分布及说明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

①大陆的低纬地区: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②大陆的高纬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但陆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受地形、洋流及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在个别地区呈现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例证及原因分析见下表: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东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位于西风带控制下的安第斯山的背风坡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有: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3.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热量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4.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5.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于北边(指赤道至回归线之间)或始终在南边(指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图所示:

6.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7.可根据不同山坡的自然带分布的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1、(2016·高考押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

辽河三角洲是植被类型保存完好、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

(1)分析图示芦苇分布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2)过去每年春节前后,当地会在收割后的苇塘里放火“炼塘”,以提高来年芦苇的产量。

分析这种做法对湿地、地下水、动物及土壤所造成的影响。

答案:

(1)处于河流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处沿海,湿地水位降低时,易引发海水入侵。

(2)对湿地:

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

对地下水:

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

对动物:

失去栖息地,动物种类减少。

对土壤:

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降低。

【变式探究】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C  

(2)D

特别提醒:

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

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体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

但二者存在差异。

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

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点拨:

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例2、【2017全国卷I】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

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

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变式探究】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答案:

1.C 2.D

【变式探究】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

答案:

(1)C  

(2)A

特别提醒:

本题组以历史时期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一小题关键是结合沿途地理事物判断迁移路线经过的地区,沿途的温度带;第二小题分析土楼独特房屋形态的主要原因,应从房屋结构着手,并结合历史时期,部落、聚落间为争夺粮食、资源等战争不断的现象。

考点三、垂直自然带差异

例3、  【2017北京卷】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第8题。

图5

8.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8.C

【变式探究】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4.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是(  )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山地南坡雪线分布的海拔较低,则南坡为迎风坡;同时南坡7月等温线分布海拔较高,则南坡为阳坡。

第4题,图中①处7月等温线为3℃,②处有雪线经过,则①②间分布的植被可能为雪线以下的高寒荒漠。

答案:

3.D 4.B

【变式探究】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海拔D.热量

答案:

(1)C  

(2)B

特别提醒:

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有较多了解。

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

根据雪线的高度,推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时浪费的时间,提高效率。

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

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

【2017全国卷I】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

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

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图3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7.D  8.C 9.A

【解析】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故选C.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

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1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D

  【2017北京卷】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第8题。

图5

8.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8.C

【2017全国卷I】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6分)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

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

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2017江苏地理卷】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图14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

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分异规律。

(3分)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

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4分)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

(3分)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温哥华属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

(4分)

【答案】

(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2)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4)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解析】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

(4)温哥华位于50°N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7、8图。

7.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8.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答案】7.C8.C

【考点】气温变化,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2016•江苏卷)图4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8.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

C.蒸腾D.地下径流

【答案】7.D  8.B

【解析】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

“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7~18题。

17.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

18.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17.B  18.D

【解析】

17.阿尔泰山的垂直带谱从下到上为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和冰雪带。

教授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这说明他位于高山草甸带。

18.阿尔泰山位于大陆的内部,东面与太平洋之间有重重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西面地形比较平坦,再加上西面大西洋的水汽通过阿拉山口可以到达,所以南坡降水多。

【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

(2016•新课标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6.C7.D8.C

8.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

【考点】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意在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带的影响。

(2016•新课标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