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505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社会研究方法总复习整理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重点章)

1、社会研究的特征: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

2、:

社会研究的主体:

A、社会研究的组织者:

这类组织大到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大型的国际组织,小到一些小型的民间研究机构,同时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包括政治组织(政府或政党)、学术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一般的公司和经营性调查研究机构)以及一些民间非营利性组织。

B、社会研究的委托者:

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各类需要大量信息及其分析结论的组织。

C、社会研究的承担者:

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研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

D、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各国,政府、一些民间基金会和企业经常资助社会研究项目。

2、所谓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和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如老年人,残疾人)

3、所谓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

(如组织、社区、国家、社会,集合最大的特征是: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4、所谓“以偏概全”是指从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中得到的资料去简单推论高层次社会单位的情况。

5、所谓“简单还原”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到其中每个成员。

6、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B、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C、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D,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重点章)

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会研究进行不同的分类:

A、从社会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

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B、从社会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C、从社会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以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D、从社会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E、按照社会研究的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

普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

2、理论性研究:

指的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研究。

3、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4、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

5、描述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即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如何发展的,其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6、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的差别?

首先,描述性研究在研究的时间地点、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比探索性研究更明确具体。

其次,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与探索性研究有较大的差别。

描述性研究是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即用样本资料来描述总体面貌。

最后,如果说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初步的“探测”的话,那描述性研究则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如果说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只是某种“提示”、某种“印象”的话,那么描述性研究所得到的则应该是有关这一现象的“整体照片”或者说是一幅缩小了的“总体模型”。

7、解释性研究就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

由于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8、解释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的差别?

首先,描述性研究既要描述总体的一般状况,也要描述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状况。

而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针对具体问题。

其次,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相关回归、对数线性模型等高级方法来分析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模型的目的。

再其次,在研究假设上描述性研究一般不需要假设,而解释性研究需要有明确的假设。

最后,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9、普查的特点:

A、结论确定;B、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C、调查项目少;D、工作量大;

10、抽样调查的特点:

A、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因此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B、由于调查规模有限,困此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

C、由于采用了科学抽样方法,研究者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

D、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普高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社会研究的各个领域。

11、研究者往往依照主观判断来选取一些特殊个案,以提高个案调查结果对总体的代表性。

在此方面主要有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方法。

12、所谓典型个案,是指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

13、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

14、定性研究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矛盾分析等方法

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面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

(是对文字的研究)

15、社会研究中的统计调查和实验研究属于定量研究(对数字的研究)

16、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论述)

首先,定性研究侧重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而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其次,方法论上说,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属于实证主义范式,其研究方法更接近于科学。

再其次,从研究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

最后,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是定性研究中主要的资料收集技术;定量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抽样调查、内容分析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式。

17、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段)又称横剖研究,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研究。

(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是横向研究的例子)

18、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A、趋势研究(比如,通过对我国每个五年计划中GDP的数据的比较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能过对每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来分析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B、同期群研究(1968—1970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不同年代的思想发展过程)研究的是某一类型。

C、同组研究(从一个大学班里挑选一批学习成绩各异的人来做同组研究。

每隔几年(例如5年或10年)就对他们的职业成就做一次调查)

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1、所谓选题,是指社会研究者根据客观需要和自身的研究兴趣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

2、选题的标准:

A、选题的客观标准(a、重要性;b、新颖性;c、可行性;)B、选题的主观标准(所谓选题的主观标准是指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自身的条件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的标准。

3、题目的来源:

A、社会实践是研究题目的主要来源;B、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发展也是社会研究题目的重要来源;C、国家政府部门、研究者兴趣、学界热门;

4、研究者选题分为“纯自主选题”和“申报研究课题”两种不同的方式。

纯自方选题一般只用于一些教学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学术兴趣出发的项目。

在研究课题申报的方式中,研究基金组织或实际工作部门一般会以“申请课题指南”等方式对申请者的选题范围做出一定的限定。

5、上级定题是指由研究组织的领导或其上级组织拟定研究题目。

6、学术界选题是指通过学术界有关学科领域中学者们的共同商讨来确定研究题目。

7、研究设计:

A、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a、确定研究目的b、确定研究性质)B、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C、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和研究方法(a、调查研究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获得标准化的数据资料;b、实验研究最突出特点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进行研究;c、文献研究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而进行研究;d、实地研究是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通过与他们的密切接触;)

 

第四章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

1、社会理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A、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B、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C、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2、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3、社会理论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研究者可能会发现有些新发生的社会现象很难用已有的理论去解释。

4、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次,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再次,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

最后,社会理论可以分析资料提供解释。

5、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概念、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

6、所谓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

7、所谓变量,就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

8、研究者最关注的是所研究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力图通过在理论上建立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反映现实社会中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在系。

9、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A、其概率性特点;B、社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

10、

命题类型

所包含的概念或反映的现象

概念之间的关系

研究层次

简单描述性命题

单一概念或单一现象

描述性研究

比较性命题

多个概念或多个现象

平行比较

比较性研究

解释性命题

多个概念或多个现象

因果关系

解释性研究

预测性命题

多个概念或多个现象

预测关系

预测性研究

11、理论模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常用的有变量结构图示法、坐标图示法和公式法。

12、论述理论模型的变量结构图示法?

变量结构图示法是首先找出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各种概念或变量,并用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表述它们。

然后按照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而将各个变量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

最后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而将各个概念或变量排列起来,从而形成理论模型图。

这种理论模型图的基本形式如图所示:

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

变量A变量C

变量E

变量B变量D

13、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

(简答)

所谓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是指社会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认识论原则,包括经验归纳原则、演绎推理原则、假设—检验原则、统计性原则、抽样—推论原则。

(1)所谓“经验归纳”,是指人们通过对特定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大量经验观察的资料累积中总结出关于该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例如人们从每天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中总结出“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普遍性命题。

(2)演绎推理是指按照人们的思维逻辑从一个(或多个)命题推导出另一个新的命题。

例如,我们可以从“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真实的合命题来推导出“张三会死”的新命题。

(3)所谓“假设—检验方法”是指研究者先通过有限的前期调查研究而提出关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相关的经验资料去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从而得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

例如:

在关于收入差别的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人们的教育程度对收入水平有正向的影响”的理论假设,采用证实的逻辑,研究者将根据在实际调查资料中是否有足够大比例的人符合这种情况,从而决定能否证实这一理论假设。

(4)所谓“统计性规律”,是指某类现象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概率度。

(5)社会研究中的抽样—推论原则是指在社会研究中要通过对部分成员的调查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

例如:

我们要研究我国家庭中夫妻关系的情况,由于条件的限制,研究者往往不能将我国所有的家庭都加以调查,而只能从中选取部分家庭加以调查,然后用这些被调查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情况去推论我国家庭中夫妻关系中的总体情况。

14、理论检验(简答)

理论检验一般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进行命题推演;第二步是对理论假设命题进行经验检验。

命题推演:

对假设加以检验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将理论假设的内容与真实的经验数据加以比较,看理论假设的陈述是否符合经验资料。

命题推演包括:

逻辑推演和操作化推演两种类型。

命题的逻辑推演:

研究者可以借助一个已经得到验证的理论命题(或一个不需要验证的常识性命题)来建立三段式逻辑推论,以得到一个新的命题:

命题一:

“增加社区卫生投入有助于降低居民的发病率。

命题二:

“居民发病率的降低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命题三:

“因此,增加社区卫生投入有助于提高社区的工作和学习率。

命题的操作化推演是指:

按照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的方式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验测量的变量。

抽象的概念:

失业问题犯罪问题

命题的操作化推演图示

操作化的变量:

失业率犯罪率

(3)所谓经验检验,是指研究者按照理论假设中的内容去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以确定理论假设能否被经验资料所支持。

第五章抽样

1、抽样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是非概率抽样,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选取对象;二是概率抽样,不带有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2、总体、样本和元素

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取一组元素的过程,产生的元素集合称为样本,在抽样的专业化表述中,每一个具体的调查对象被称为元素,全体研究对象被称为总体,样本则代表一组元素,即一部分研究对象;

3、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分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中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单被称为抽样框。

4、抽样框中的总体元素又被称为抽样单元,有时抽样单元与分析单位是相同的。

5、抽样的步骤?

(论述)

抽样步骤有:

设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和评估样本。

(1)设计抽样方案;首先,要界定总体,即对抽样总体范围和特征加以明确的说明,特别是要明确目标总体的范围和特征。

其次,介绍抽样框的具体内容,全目标总体下一个操作化的定义。

再次,要确定样本所含个体数目,即样本规模的大小。

最后,要根据不同的目标总体,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2)抽取样本;抽取样本是指抽样人员按照抽样方案中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实际抽取总体元素,构成样本的过程。

(3)评估样本;评估样本是指样本抽出后,对样本的代表性和各类误差情况的检验和评估,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样本偏差过大面导致对总体推断的失败。

6、方便抽样、配额抽样、判断抽样和雪球抽样等几种常见的非概率抽样方法。

7、方便抽样又称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

(如记者“街头拦人”调查,另一个例子是报社要求读者剪下报纸刊登的问卷,填完后寄回去。

8、配额抽样首先要根据某些参数值,确定不同总体类别中的样本配额比例,然后按比例在各类别中进行方便抽样。

(例:

盖洛普采用配额抽样,在1936年、1940年、1944年,成功地预测了美国总统选举结果,但在1948年,他没能正确地预测出杜鲁门会当选总统。

9、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

10、雪球抽样也称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己有研究对象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

(例:

城市中的散工,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吸毒者,高收入者)

11、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多阶段整群抽样等几种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

12、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指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

13、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数,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论述)

第一,确定选出的随机数的位数;第二,决定从几位数中选择哪几们数字;第三,确定在表中选择数字的顺序。

第四,确定开始选择的几位数组起点。

第五,处理大于总体规模或重复的随机数。

14、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又称等距抽样。

15、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次级总体),然后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

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层抽样采用等比例方式进行,即要求从各层抽取元素的数量在样本中的比例,与该层在总体中的比例相等。

16、实际进行多段整群抽样,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A、首先,要决定是多抽群,还是多抽群中的元素;B、当样本规模给定后,抽取的群的数量增加了,每个群中被抽取的元素的数量就一定会减少;C、处理群大小不等的情况。

17、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1)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2)样本规模越小,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差异就可能越大,因此,误差也越大;抽样误差越小,即要求的抽样精度越高,则样本规模也应该越大,反之亦然。

(3)在一定精确度要求下,总体越大,则样本也要越大,抽样精度并不按比例地随着样本规模的增大而提高。

(4)对于较大的总体,在确定精度的条件下,总体规模与样本规模之间应该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即样本并不按比例地随着总体增大而增大。

(5)总体规模继续增加,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与抽样精度之间并不是一种正向的线性关系,样本增大并不会带来精度的线性增长。

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1、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化形式表示出来,或者说对测量对象形成概念化认识,这就是“概念化”过程;其次,针对需要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

最后,用测量工具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2、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即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

3、要想具体测量这个概念,需要把概念抽象的名义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使其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和指标,这个过程通常称为操作化。

4、按精确度由低到高,测量分为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四个不同的测量层次。

5、定距测量是以相等的固定间距(标准间距)来确定属性强度的实际距离。

(零点不是起点)

6、定比测量是在确定了间距数字后,通过确定有实际意义的零点,将属于强度间的比例关系用间距数字间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

(零点是起点)

7、几种测量尺度的比较:

尺度特征

定类测量

定序测量

定距测量

定比测量

分类(=,≠)

次序(>,<)

距离(+,-)

比率(×÷)

8、量表是一种将所测量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都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的测量工具。

量表测量人们某种社会现象的态度、意愿以及某种社会特征存在的程度。

9、指数是指多个指标整合为一个单一的分数,测量个人和社会的某种特征。

10、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

(可信度)

11、信度:

A、再测信度;B、复本信度;C、折半信度;

12、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

(精确度)——研究中常用的A、表面效度;B、内容效度;C、效标效度;

13、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

换句话说,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必要条件),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非充分条件)。

第七章问卷设计

1、问卷的基本类型:

A、自填式问卷;B、访问式问卷;

2、问卷的基本内容:

封面、致被调查者信、填答指南、问题、答案(选项)、编位码、访问记录、结束语。

3、填答指南是关于如何填答问卷的说明。

4、每一个问题究竟预留多少个编码框,主要视答案的数量而定。

5、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A、满足研究需要原则【(首要原则)a、要求设计者全面考虑研究目的;b、理解研究目的;】B、考虑被调查者原则;C、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

6、提问技术:

第一,提问应当尽可能简短;第二,提问应当力求明确;第三,要避免一题两问或者多问;第四,应当避免使用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进行提问。

(错例:

您的家庭类型昌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还是联合家庭?

)第五,应当中性提问,避免暗示和诱导。

第六,不要使用否定形式提问(“您是否赞成物价不改革?

”——错)。

第七,提问要使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

第八,尊重被调查者,避免询问他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第九,尽量避免设计某种情境进行提问。

第十,尽量使用第二人称提问,在必要时使用第三人称陈述。

7、问题的排序设计遵循以下一些规则:

第一,把内容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避免问卷显得杂乱。

第二,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不至于被调查者一开始就产生畏难、厌烦情绪,从而不愿继续填答问卷;

第三,把容易引起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而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第四,把了解现状的问题放在前面,而把需要被调查者回忆的问题放在后面;

第五,在派访问员面访的情况下,可以先问一些个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而把其他问题放在后面;应将容易引起他们关注的问题放在问卷的前面。

第六,如果设计了开放题,一般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8、排序设计也会产生一定的顺序效应。

第八章访谈法

1、根据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法与无结构式访谈法;根据访谈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交流方式分为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根据一次被访谈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法和集体访谈法;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可以分为一般访谈法和特殊访谈法。

2、间接访谈法:

例A、通过翻译进行不同语言的交谈;B、电话访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间接访谈方法。

3、访谈的准备(简答)

1、熟悉调查内容;2、了解被访问者的社区特征;3、确定并了解访谈对象;4、拟定实施访谈的工作计划;5、准备工具;

4、访谈控制:

A、提问控制;B、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技巧也包括运作与表情的技巧)

5、提问控制:

(简答)

(1)恰当的提问方式(保持中立态度)

(2)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转变题目时应不露痕迹,为此通常使用一些工能性问题。

(3)控制跑题;

(4)对问题的追问(应当尽量采取中立追问)

中立追问方式包括:

第一,复述问题;第二,复述回答;第三,表示理解和关心。

(5)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6、访谈结束应掌握两个原则:

第一,适可而止(不要超过2时);

第二,要把握住结束谈话的时机;

7、访谈过程的指导与控制?

(论述)P186

小组访谈的主持人对小组访谈过程的正确指导和有效控制,是做好小组访谈的关键因素。

(1)打破短暂的沉默;

(2)创造良好的访谈气氛;

(3)开展民主、平等的讨论。

(4)把握访谈主题;

(5)做一个谦逊、客观的主持人;

(6)做好被调查者之间的协调工作;

(7)应当做好访谈记录;

第九章观察法

1、观察法具有三大优点:

A、观察法可以实时实地观察;B、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C、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如单面透视镜)或特殊的方式(如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中的一员),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

观察法的基本类型:

2、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观察和实地观察。

3、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4、根据观察过程的控制程度和观察内容的标准化程度,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5、根据观察的对象是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还是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发生后所留下的痕迹,观察法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6、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一般都是直接观察。

7、根据观察内容性质的不同,间接观察又可分为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8、根据物质痕迹的不同性质,美国社会学家韦布将物质痕迹观察分为磨损测量(例:

通过观察图书的摩损程度可以推断哪些图书或一本书的哪一部分内容更受读者的欢迎,这反映了人们的某种阅读倾向)和累计物测量(例:

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古人的遗留物可以研究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生活变迁,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课桌上的文字和图画推断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倾向)。

9、观察的准备主要包括:

明确观察的目的,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