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448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6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及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学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字典、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学期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2、本学期还要重点培养两个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为勤查字典(板书)。

二、指导看图

1、看第一页上面的插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师述:

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知道了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

怎么办呢?

3、仔细看上面的小图:

图上的老师在向我们推荐什么?

()

4、看下面两副图上画了什么?

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典呢?

5、从整体入手,仔细看下面的小图,完整地说说图上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

6、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

7、看第二页图,说说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字典的?

8、谈谈你平时是如何使用字典的?

三、总结板书,进行练习

1、说说新学期里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自己勤于查字典的习惯?

(小组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简介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

他曾经给一位小学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部分内容就让他多读书。

读书就如同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师述: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乐于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我们的字典朋友,可是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的话,那就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了。

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第一幅图,从照片上你看出了什么?

2、第2、3幅图画了什么?

3、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识字呢?

4、看下面第一幅图,同学们在干什么?

(津津有味地聚在一起看图识字)

5、看下面第二幅图,两位同学在干什么?

(津津有味地在大街上看铺名识字)

三、小结:

图上的同学挑选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

字识的多了,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也就方便多了,这样就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

四、讨论

1、你想读课外书吗,有什么困难?

(大家交流解决。

2、谈谈你平常读了哪些课外书?

有什么收获?

3、今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主动识字?

4、布置一个月后进行识字比赛。

(分“个人奖”和“小组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1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人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

[相机出示词卡:

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

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

扫墓。

[相机出示词卡]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相机出示词卡]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如:

“扫”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2.用“饺、扫、墓”扩词。

  七、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

()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

()清明节呢?

()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

“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

()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呢?

()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旅游胜地的材料,一组一张小情境图和一套生字卡片。

2.教师准备大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你想向小朋友们推荐哪一个旅游胜地呢?

为什么?

请说一说。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

三、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1.学习第一组词串。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

(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

  2.学习第二组词串。

(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

听,远处传来了什么?

(2)我们循声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3)出示“对歌”、“椿树”、“壮乡”等词语。

 3.学习第三组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

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

为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

 4.学习第四组词串。

(1)(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

)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

5.回归整体。

  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

)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

(出示“画廊”,学生读。

齐读韵文,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

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

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碧、峰、影、鼻、骆、驼、架、廊。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

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

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鼻”这个字指导。

)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

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3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

1.学会奉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

3.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

4.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

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

5.“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

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

()为什么都是竹字头?

()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

()为什么都是草字头?

()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2.多种形式练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歌诀:

“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

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

”“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

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4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的好习惯。

智育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日目”、“冫氵”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井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向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板书课题。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一),复习“日字旁”、“目字旁”

    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正音:

”晒、准”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出示表

(二),复习“两点水”、“三点水

  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三、出示挂图,继续学习生字词

   1.企鹅生活在南极,你们知道那儿的天气怎样?

   2.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南极非常寒冷?

   3.南京有一座大桥在全国都非常有名,这就是南京长江大桥,你们知道长江大桥横跨在什么上面吗

   4.长江是我国第—大河,那我国第二大河是什么河呢?

   5.长江的水最后流人哪个海?

教师简介“东海”。

  五、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生字,第一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两点水旁?

()第二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三点水旁?

()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及时反馈。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与太阳有关?

    

(2)哪些词语与眼睛有关?

    (3)哪些词语与冰有关?

    (4)哪些词语与水有关?

   

2.多种形式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歇诀:

    “目字旁表示眼睛,目字旁与太阳有关。

瞄准射击要用眼睛,晾晒衣服要在晴天。

”“三点水是水的变形,两点水与冰冻有关:

江河湖海离不开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部首查字法,掌握根据不同情况提取部首的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能通过查字典来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部首查字法,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难点:

会从一个字的多个义项中选择正确的义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⒈多媒体课件。

   ⒉每组一张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二、学习新知

  1.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汉字。

  3.学习选择正确义项。

 三、巩固拓展

  1.小组合作填写作业纸。

  2.全班交流。

  3.评出优胜小组。

 四、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

春雨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原诗有八句,这里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

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

n6i,鼻音。

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撇”。

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第二笔是

  随:

su[,平舌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l”。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

ron,翘舌音,前鼻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

“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

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

  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

(“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I,知I时节。

  当春,I乃I发生。

  随风II潜入I夜,

  润物ll细I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l”

  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

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

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

春晓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

“晓”xiO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

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画面上是个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

midn。

前鼻音,三拼音。

左右结构,左部是“目字旁”,右部是“民”。

“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

jue。

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下部是“见”。

“觉’’是个多音字,读山6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

(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

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

(“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

(自答:

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

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

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

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不可写成““”’,第四、五两笔写成的“一”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n”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第八、九两笔写成的“九”底部齐平。

  晓:

左部“日字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戈”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兀”,“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