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378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

《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

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加法、减法笔算和加、减法的验算。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笔算加法和连续退位笔算减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1.使学生会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课时划分建议:

10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第二课时:

练习课

第三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第四课时:

练习课

第五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第六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

第七课时:

练习课

第八课时:

加、减法的验算

第九课时:

练习课

第十课时:

整理和复习

课题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例1通过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树统计图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理解笔算过程中“个位、十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做好铺垫。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善于交流表达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环节

层次

环节(层次)目标

问题设计

活动安排

 

学习准备

 

1

复习口算加法的方法和笔算加法的基本格式。

教师可呈现如26+31和29+36等题,安排口算和笔算活动。

重点就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提问,如:

你是怎么口算的?

笔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

通过观察统计表,培养学生捕捉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呈现统计信息:

(可对主题图进行适当调整或替换)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提问:

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通过独立尝试计算,让学生经历发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可先请学生估算,再独立列式计算。

在小组汇报时,重点讲清:

你是怎么计算的?

 

 

3

通过汇报交流,让算法个性化和算法优化相辅相成。

学生可能会出现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算法,应加强算法逐渐的联系,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你喜欢哪种算法?

为什么?

 

 

 

4

通过对比,归纳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可把课始的笔算题29+36与新学的98+25进行对比,可提问:

今天新学的笔算加法与我们二年级时所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计算笔法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5

通过尝试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的笔算加法。

教师可让学生独立计算统计表中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并让同桌说说笔算方法。

 

巩固内化

 

1

通过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可安排数学书上“做一做”中的第一题。

加强算法的口述。

 

 

 

 

 

2

通过针对性练习和改错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的建构。

教师可安排判断、填十位与百位上的数、连线和解决问题等形式的练习。

 

 

总结

回顾全课,突出重点。

运用回顾,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第三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一次进位加法笔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例2延续例1的统计表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笔算方法的同时,体会到估算可验证笔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笔算过程中“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

掌握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

能正确进行笔算。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环节

层次

环节(层次)目标

问题设计

活动安排

学习准备

 

1

通过笔算练习,复习笔算方法,为新课做知识上的铺垫。

教师可以安排98+36等笔算题,或安排340+570、158+734等一次进位的笔算题。

 

 

 

1

通过观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出示书P18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能根据信息提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

 

 

2

通过先估算、再准确计算,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的方法和价值。

教师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结果,然后在请学生准备计算。

计算完毕后还要注意和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

通过多个层次的笔算方法交流,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竖式提问:

谁能说说计算过程?

十位为什么是6?

百位的6是怎么来的?

之后安排指名介绍、同桌交流、小组竞赛等说理环节。

 

 

 

4

通过师生归纳,得出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笔算的一般方法。

尝试练习后,可让学生讨论:

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笔算?

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巩固内化

 

1

通过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可安排数学书上“做一做”中的第一题。

 

 

 

 

 

2

通过针对性练习和改错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的建构。

教师可安排判断、填十位或百位、千位上的数、连线和解决问题等形式的练习。

 

 

总结

回顾全课,突出重点。

运用回顾,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第五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一次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掌握了笔算减法的基本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

本课在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思维过程较为复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1.通过自主探究,迁移类推,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掌握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环节(层次)目标

 

问题设计

活动安排

 

学习准备

 

1

通过笔算练习,复习笔算方法,为新课做知识上的铺垫。

教师可安排570—480或619—243等一次退位的笔算题。

 

 

1

通过观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教师可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理解。

 

 

2

通过先估算、再准确计算,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的方法和价值。

教师可提问:

请你先估算一下结果会是多少?

 

 

3

通过独立计算,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加法。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尝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

通过多个层次的笔算方法交流,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减法笔算方法。

展示学生的各种算法,针对学生的竖式提问:

你认为哪种算法正确?

为什么?

谁能说说计算过程?

十位怎么算的?

百位怎么是1了呢?

在指名介绍后,再安排同桌交流、集体齐说等说理环节。

 

 

5

通过师生归纳,得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笔算的一般方法。

可让学生说说: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该怎样算?

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巩固内化

 

1

通过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可安排一组填和的十位、百位上的数等题,并让学生说理。

2.笔算尝试题。

 

 

 

2

通过针对性练习和改错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的建构。

可安排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的练习,针对学生容易错误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

 

 

总结

回顾全课,突出重点。

运用回顾,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第六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

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学习并掌握了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当“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退位问题。

由于被减数中间或末尾出现0时,学生无法一次退位成功,向百位借1后,十位上的0需要先变成10,再变成9,这两次变化过程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所以教材在学生能够熟练计算比较简单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单独设计例题进行教学。

1.理解被减数的中间和末尾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问题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环节

层次

环节(层次)目标

问题设计

活动安排

 

学习准备

 

1

通过笔算练习,复习笔算方法,为新课做知识上的铺垫。

教师可安排436—248等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题。

 

 

 

1

通过观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安排图书馆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并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能根据信息提数学问题吗?

怎样列式?

 

2

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计算,并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展开讨论。

如: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谁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3

借助计数器的直观形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教师可借助计数器提问: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可十位上是0,怎么办?

从百位借来的1给十位,相当于几个十?

那现在十位还剩几个十?

 

 

4

通过多个层次的笔算方法交流,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减法笔算方法。

教师可让学生评价:

根据刚才的操作,你觉得黑板上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你能学学他,再算一次吗?

在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可安排指名交流、同桌交流、男女生互说等环节。

 

4

通过对比观察,师生归纳得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笔算的一般方法。

继续尝试一题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交流后讨论:

今天学的退位减法和上一节课学过的退位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怎样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减法?

 

 

巩固内化

 

1

通过尝试练习,及时巩固新知并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出示500—185后,可让学生独立计算,借助计数器和算理的理解,理解被减数中两个0的不同?

 

 

2

通过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填差的十位或百位上的数。

2.计算702-564、800-295

 

 

 

 

2

通过针对性练习和改错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的建构。

教师可安排判断、解决问题等形式的练习。

 

 

总结

回顾全课,突出重点。

让学生说说怎样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末尾的0和中间的0有什么区别?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第八课时加、减法的验算

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购物情境图,用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由此引入验算的教学。

新教材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进而掌握验算方法。

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加、减法计算中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

根据一副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这些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自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重点是: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加、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理解验算的意义,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掌握加、减法验算方法。

3.培养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及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环节

层次

环节(层次)目标

问题设计

活动安排

 

学习准备

 

1

通过填写得数,复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唤醒学生的旧知。

教师可以安排根据一个算式填写其他三个算式得数的习题。

如:

45+56=10156+45=101-56=101-45=

 

 

 

1

通过观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

 

2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交流,得到加法验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要付的钱是不是183元呢?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算?

 

 

3

通过全班交流和反馈,总结加法验算的多种方法。

学生尝试验算,并交流各种验算方法,说明理由。

得出加法验算的一般方法。

 

 

 

4

通过迁移类推和自主探索,得出减法验算的方法。

出示主题图2:

营业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元呢?

学生列式计算。

找的钱对不对呢?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算呢?

 

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师可以安排全班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减法的验算方法,归纳小结。

 

巩固内化

 

1

通过基本练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可安排数学书上“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

 

 

 

 

 

2

通过趣味题练习,再次巩固验算方法,并提高计算技能。

教师可安排一组如“啄木鸟捉害虫”的笔算题,要求学生用验算的方法找出错题,再改正。

 

 

3

利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进行计算,扩大验算方法的应用。

可完成书P29练习七的第三题,让学生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求未知数。

总结

回顾全课,突出重点。

说说怎样验算加法和减法?

验算有什么作用?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整数加、减法笔算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材以“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引出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下面以小组讨论的画面提示了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形式。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分成笔算计算法则、验算方法和估算三大块作适当的板书。

之后安排了一道应用问题,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再计算。

教师要根据问题类型按用加法计算和用减法计算分类板书,并作适当归纳。

通过解答应用问题的巩固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中,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环节(层次)目标

问题设计

活动安排

回顾基本知识

 

 

1

在回忆旧知中初步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直接提问:

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你还记得吗?

 

2

通过计算一组笔算题,达到一题多练、综合训练的目的,并进一步归纳出笔算的基本法则。

可设计笔算题组,由估算到笔算,让学生分类归纳各题型的特点,如:

87+76

637+289

813-247

702-453

600-326

展示学生计算结果,同时与估算值进行比较。

讨论:

谁能给这五道题分类?

在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后,归纳笔算的计算方法。

 

强化实践应用

 

1

通过改错,归纳学生的一般错误,并把改错与验算结合起来,提高计算正确率。

可让学生完成练习八第一题,并搜集学生的计算错误,讨论:

你是怎样判断的?

(引导学生可用估算去判断,再用验算检查判断)

 

2

通过具体情境的运用,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掌握本单元知识的应用范围。

出示练习八的第二题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合适的问题,并进行独立解题计算。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信息编题,再次解答应用。

总结

回顾全课,突出重点。

再次回顾单元内容,说说笔算和验算方法,并交流易错点,形成单元知识网络。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