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德育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336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德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学德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学德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学德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学德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德育论文.docx

《数学德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德育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德育论文.docx

数学德育论文

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过: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数学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教育是一门极富学问的艺术,绝对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学会尊重学生,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

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点,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进行德育教育的:

  

一、利用数学典型素材、挖掘素材中的教育因素,循循善诱。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

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我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3.1415926<3.1415927,这项记录保持了近一千年之久,现称为“祖率”。

现代特别是解放以来,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和陈景润等对人类数学发展的贡献,都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以激励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

  

此外,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素材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四)”时,是学习如何求利息的,是有关储蓄的问题,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零花钱进行储蓄的教育,鼓励学生把零花钱存到银行里。

这样,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二、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课中的活动教学,它将自主权全部交还学生,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支求索,这样不仅活生生对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

数学活动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随外可见。

如我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口算420/3时,就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在板书这一例题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由于每个学生都只带了10捆小棒(即100根),所以无法独自一人完成。

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小组4个人的小棒合起来发现还不够,大多数同学都束手无策,这时,有一个同学灵机一动,他邀请旁边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组联合起来摆小棒,成  

功了。

其他各组的同学也都合作起来。

这样,就培养了小组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组与组之间也需要团结协作。

  

三、以学生为本,师生情感交融。

  

“感人新者,莫乎于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课堂中,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方法,通过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

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

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身为人师者爱斤斤计较,喜欢小题大做,你的学生又怎么会是一个宽容的人呢?

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纯真善良的人格是美好的,无私正直的道德是美好的。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每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掌声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最高奖赏;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宝,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需一句冷酷无情的话语,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

”  

新学期刚刚接了毕业班,就在报名的那天,我向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其中有一位学生叫丁XX,考试常常不及格,还经常与人打架。

开学后,我对他特别关爱,正所谓“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课堂上常走到他的旁边指导他;下课时常与他谈谈心,哪怕是一分钟。

他不会做的题目,我能及时给予引导;做错的题目,我能及时给他一些小提示,然后再让他自己去改正。

一个月下来,班上的同学都认为他进步了不少:

其一没有与他人发生打架的事情;其二考试也考了60多分,这让我倍感欣慰。

如果作为一个教师知道他的情况后,对他很平淡或是对他不闻不问,我想他是很难有这么大的改变。

所以,教师要满腔热情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撒下一颗颗关爱的种子,终有一天,它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

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学生的示范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

例如:

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例如:

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

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

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就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今天开始,以新的定位,新的德育观念来影响每一个学生。

把德育化成春雨,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从小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借助中国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祖国,是每个民族的灵魂。

爱社会主义祖国,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

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我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当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结合珠算教学,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它不仅具有计算功能,而且在启迪思维,开发右脑,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即使在当今计算机时代,它还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还有许多数学家,对世界数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如刘徽、祖冲之、陈景润……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让他们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博,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课中的活动教学,它将自主权全部交还学生,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支求索,这样不仅活生生对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

数学活动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随外可见。

如我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口算420/3时,就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在板书这一例题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由于每个学生都只带了10捆小棒(即100根),所以无法独自一人完成。

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小组4个人的小棒合起来发现还不够,大多数同学都束手无策,这时,有一个同学灵机一动,他邀请旁边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组联合起来摆小棒,成功了。

其他各组的同学也都合作起来。

这样,就培养了小组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组与组之间也需要团结协作。

三、沟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例如: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

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

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

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学生的示范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

例如:

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例如:

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

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

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老师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同样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作用。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识记在心,因此老师不但在课堂上应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谨言慎行,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在学生中潜移默化,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提出: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李连宁司长在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第十五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

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的渗透性,特别要注意把思想品德等内容真正渗透到各学科中去。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对于建立教书育人的系统工程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突出渗透的重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包括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献身祖国的建设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说服力教强的有关数据和引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数学、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近现代我国综合国力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从而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危机感,进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激励学生为富国强民而努力攀登数学高峰。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

数学本身充满着辩证因素。

它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想,提供了基础。

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定律的推导等,启发学生逐步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在变化发展之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观点,逐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抓主要矛盾等科学的思想方法。

  

  3、非智力因素教育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2000年3月)中提出发展性领域的一大目标为:

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目标等方面获得发展: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并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需要教师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学生,在信任、期望的情感基础上力求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其非智力因素和谐地发展。

   

二、探究渗透的方法

   

1、情感诱导法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2、背景介绍法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原理、数据都是我国劳动人们最先发现或计算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介绍。

如教圆周率时,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它是我国南朝时代祖冲之最早精确计算出来的,比欧洲早1100年。

通过教师简单的介绍,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课堂渗透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渗透点”进行教学。

这个“渗透点”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过程。

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

用一个或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割、拼的方法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

已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和原来的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样学生在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同时,也受到了联系、比较、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美感启迪法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如0.111……=0.1),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如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着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如巧用“变圆为方”的思想推出圆面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5、习题引伸法

   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

(1)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1991年达到7000万吨,1996年达1亿吨,1996年比1991年增产多少万吨?

1996年的钢产量是1949年的几倍?

(2)我国1996年:

钢产量达1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却处在世界第100位以后;煤产量是14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却处在世界第75位。

通过计算、对比,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强国间的差距。

  

 6、竞赛强化法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如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速算赛或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清楚等习惯,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认真”、“比谁回答问题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楚”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三、掌握渗透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

   情感是促使学生知识内化的催化剂。

教师要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之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广阔的心胸,和谐地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2、科学性原则

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说理明白。

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导向,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3、层次性原则

   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体现德育渗透的梯度。

如低年级引导学生认识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初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中年级则要有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有独立克服困难的愿望和体验。

高年级则要把数学和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猜测、探索、比较、概括、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随机性原则

   即教师要抓住时机,把握分寸,注意德育与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适时、适量地进行随机渗透,切忌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5、延伸性原则

   学生正确的道理思想、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单靠四十分钟的课堂是不够的,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渗透。

如开设数学活动课、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数学的大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只要教师做到了“渗透有心、渗透得法”,那一定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应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数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的工具”。

随着基础教育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以及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的强化等问题。

下面就来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培养的。

      

  1 提高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认识

        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

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范畴,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

数学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素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新的时期,应该倍加重视数学育人的作用。

     

   2 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策略

        2.1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数学史是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课本中直接介绍中算史的有多处,涉及数学家、数学发现、数学方法很多方面的内容,并以习题、注解、附录等多种形式出现。

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教师应当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我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数不尽的英雄人物民族典范,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优秀传统,这些都蕴含着极强的德育因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的素材。

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它们的榜样激励的正效应作用,有机地把这些素材融入其中、渗透其中。

例如: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利用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可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1 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全面看问题”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科学的思想方法。

使小学生从小受到这一观点和方法的熏陶,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创设全面看问题的数学教学情景。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让学生判断: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这句话的正确与否。

不少学生总是忽视这个相同的数也包括“0”,因而发现不了这句话的错误之处。

于是,我就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思辩:

问,这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不管是什么数都行吗?

这样不少学生立即意识到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除法里同乘以(或除以)0时,这个结论就不成立了。

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了这一性质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又使学生体会到考虑问题必须仔细、周详。

2.2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内在结构,即有内部联系。

凭借这一特点,不仅能充分发挥知识结构,对数学概念、规律、方法起促进作用,也能使学生逐步自悟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例如:

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先复习整数加减法,使学生对“计数单位相同,相加减”形成深刻的认识和有意注意,从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算法中去,即可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此外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又可联系到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可联系到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逐步使学生由数学知识间的普遍联系,从中意会到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2.3 矛盾是不断发展的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冲击,提高、升华时,学生的旧知不能适应新知识的需要而发生矛盾时,可适时进行矛盾转化思想的教育。

例如: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22÷14,学生很快地计算出结果,并说出了计算法则,然后教师再出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3.22÷0.14,这时学生原有的知识已不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新问题了。

此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当前问题,即把0.14转化为14来计算。

此外,教师还可联系列学习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来计算的方法,从而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

        3 数学教师要强化德育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