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309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西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区上下经受奥运安保维稳、市容环境整治、支援地震灾区、应对金融危机等重大课题考验,坚定不移、迎难而上,奋力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区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荣获国家卫生区等40项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

一、坚持科学发展,区域经济较快增长

按照"保住现量、整合存量、蓄积流量、引进新量、放大增量"的经济工作思路,更加注重功能区的集聚效应,更加注重大项目好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经济功能区为载体,以楼宇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年预计实现区域生产总值400亿元,同比增长15.5%,区属生产总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三级财政收入48亿元,同口径增长2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3亿元,同口径增长21%,位居区县前列。

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东亚银行等7家金融保险机构、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落户我区,使银行分行、保险公司、证券营业部及其他金融企业达69家,其中集聚了全市88.9%的内资银行分行。

与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等3家银行签订了全面合作战略协议。

整合楼宇资源,培育金融产业等7座特色楼宇,全区80座商务楼宇的综合出售出租率达85%以上。

新增民营企业1338户,嘉茂购物中心等35个重点项目得到落实。

成功举办第六届商务商贸节。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制定了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8条措施。

实行街域经济统计考核,经济工作责任从委、办、局延伸到街道,激发了街道系统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

实现招商引资内资到位额74.8亿元,同比增长31.2%;外资到位额1.06亿美元,同比增长92%。

陈塘科技文化园土地平衡试点项目实现新突破,已经收购土地785亩,占一期土地收购总量的78.7%,完成了陈塘科技文化园规划设计。

积极推动商贸旅游业发展,打造桂发祥工业旅游品牌。

试行部门预算,预算约束力逐步增强。

财政资金等专项审计监督全程跟进。

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关系逐步理顺。

房建公司等6家企业退市的主要手续已完成。

第二次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些工作的推进,进一步优化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蓄积了持续发展的后劲,增强了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坚持建管并重,创卫目标圆满实现

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全力冲刺国家卫生区目标,奋战150天,开展迎奥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135"市容环境整治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效果显现,城区面貌彰显清新靓丽、大气洋气的特色。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河西区整体城市设计和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较为完善的城区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提升改造了友谊路、学苑路等24条主次干道路。

完成了柳江里等21片、66.2万平方米成片旧楼区综合整修和天资里等93片小区路灯补建。

全区257片、861.8万平方米旧楼区整修任务全部完成。

107栋楼房平改坡工程竣工。

融资贷款1600万元,并网小锅炉24台,并网面积达79.25万平方米。

集中开展了街景立面整修、重点地区、重点道路和居民区环境治理、"五小"单位治理等10余项专项行动,垃圾袋装率达92%,道路机扫率达70%,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工程,新建绿地53.51万平方米,改造绿地74万平方米,净增绿地35万平方米,建成友谊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绿地率达31.82%、人均公共绿地达7.51平方米。

积极推进生态城区建设,全区空气环境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标率达84.5%。

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

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攻坚克难,一举荣获国家卫生区称号,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推进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区财政投入1.77亿元,用于发展社会事业,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得到较大改善。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河西青少年宫、四十一中、泗水道国际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

"512"市民教育工程品牌、居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等经验在全国推广,我区成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提高科技创新成效,通过天津市区县科技进步考核。

繁荣活跃文化事业,第五届文化博览节、第二届银河书市、奥运文化广场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我区被评为全国文化产业先进单位。

河西有线电视台实现采编制作、硬盘播出的数字化。

推进社区卫生综合配套改革,打造15分钟服务圈,全区已建立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向全区居民提供22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达94.5%。

加强体育工作,实现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十八连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险"参保受益人群不断扩大,低保救助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创岗安置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逐步形成。

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邻居节"等活动成为社区建设特色品牌。

改造秀峰里等21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及公益性服务设施。

完成了21片、27.5万平方米老住宅供热补建,供热总面积达2202万平方米,覆盖率达98.5%。

新建宾西路等4个社区商业中心、友华等4个菜市场。

采取政府补贴等有力措施稳控物价。

推进便民早点工程,13个街配置了321辆便民早点流动车,知名正餐企业增设早餐、便利连锁店开设早点经营、便民早点流动车进社区的早点经营格局基本形成,有效解决了居民群众吃早点难问题。

发展红十字和慈善事业,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募集2754万元善款和价值1033.31万元的物资,为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灾区奉献爱心。

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工作,新建河西清真寺。

妇女儿童、残联、人防、档案、保密、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坚持依法行政,社会治安平安稳定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按时向区人大报告、区政协通报区政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坚持与区人大、区政协的沟通联系等工作制度,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重点工作,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

狠抓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开通联系代表、委员的区政府服务"直通车",受理办结代表建议125件,解决率达87.2%;政协提案158件,解决率达86.71%,解决率、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五五"普法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国防动员、民兵训练和征兵工作不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了新进步。

围绕"平安河西"、"平安奥运",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完善"棋格化"大巡控机制,加强警防、民防、技防网建设,开展打造维稳工作"环京护城河"、人员聚集场所整治等10多个专项行动。

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坚持领导、部门每周二维稳工作例会、奥运期间每日例会等制度。

食品卫生监管和生产、消防、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圆满完成涉奥场馆、运动员驻地、奥运文化广场及火炬传递路线的安全保障任务。

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明显成效。

公安河西分局荣获全国奥运安保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区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坚持管理创新,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加强政府督查工作,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对创建国家卫生区等7项重点工作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促进了工作的落实。

完善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为窗口的为企业服务平台,实行区领导领衔服务、区长接待企业服务日等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完善为民服务网络专线电话、区长信箱、民生信箱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筹建河西区市民中心,进一步畅通了为民办实事渠道。

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设立公开查阅点,公开政府信息1054条。

推进"数字河西"工程,与移动、网通(天津)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等10大项目,启动数字城管建设,建成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呼叫中心、会商中心,90个监控点位和监控设备投入使用。

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引进包括4名清华大学博士后在内的各类人才1384名。

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和管理,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群策群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河西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坚定信心,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宜居城区的奋斗目标,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形成持续发展的后劲;必须超前谋划,规划引领,把未来发展思路与近期工作目标相结合,既要完成预期任务,又要为长期发展创造条件,不断实现工作的新突破;必须执政为民,改善民生,把更多的财力用在公共服务上,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便民早点、数字河西、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等民心工程,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区人民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真抓实干,争创一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旺盛的斗志、昂扬的士气、必胜的信念,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创造优势,保持优势,发展优势;必须加强团结,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必须永不止步,自加压力,在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城区面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基础上,树立更高标准、瞄准更高目标,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在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规模还不够大,区属国有资产分散弱小,民营经济结构还需优化,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研发的集聚优势没有形成,拉动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群众收入等重点民生问题仍需进一步体现普惠性,社区居委会硬件建设还需进一步改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关注民生、维护稳定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政府部门少数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执行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9年是我们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经受新考验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一年。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经济衰退使市场需求下降、外贸出口放缓,给我区部分企业经营带来困难,就业安置难度加大;企业减少和放缓投资,使重点项目建设受到制约;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价格相对较高,加大了我区招商引资成本和难度;增值税转型及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和房地产税、建筑税征管原则的调整,使财政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求政府履行好职责,更加关注民计民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政策性刚性支出,以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又要看到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和区内金融业相对集聚的优势,为我们利用原材料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债资金、低息贷款发展民计民生项目,加快事关河西发展后劲的陈塘科技文化园开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低成本扩张的空间;津台海上直航、客运包机直航、高速铁路开通形成的京津半小时经济圈和市委、市政府加快提升商贸旅游业的战略部署,加上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使河西具备的整体区位优势,将为我区招商引资,繁荣第三产业,引进高端现代服务业,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带来机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我区不断壮大的金融产业规模,将使金融业的税收贡献进一步加大;税收属地征管和清理异地经营措施的落实,将会增加新的税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医疗卫生资源高度聚集,为我区发展科技文化产业、解决民计民生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高端人才快速流动,为我们引进各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创造了机会;特别是最近市委、市政府对河西"市级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创意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区"的功能定位,将对我区未来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坚信,河西区有多年形成的团结和谐的政治氛围,有多年拼搏奋斗积蓄的坚实基础,有"科学决策,真抓实干,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甘于奉献,造福人民"的创卫精神,一定会激励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应对新考验,再创新业绩!

新的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要求和区委九届七次全会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立区、环境兴区、服务强区"的工作思路,坚持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宜居城区的奋斗目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善民计民生,使全区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繁荣稳定。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实现区域生产总值增长10%,区属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区级财政收入计划增长12%左右;区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70%提高到73%;商贸旅游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同比增长10%,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同比增长20%;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重点工作任务是:

一、着力发展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加快经济功能区建设。

抓住市委、市政府对河西功能定位的机遇,按照中心城区总体布局规划,配合市行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超前谋划,吸引国际城市交流中心、外省市驻津办事处、各地商会聚集,使这一地区形成未来天津市政治活动、国际国内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楼宇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地区总部经济,把陈塘地区打造成城市副中心。

推进小白楼商务中心区建设,吸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和国内外500强企业设立地区总部。

推动友谊路现代商务金融服务区建设,规划友谊路及佟楼周边商务、金融和办公综合服务区,发展高档休闲娱乐、酒店餐饮等配套产业。

推进海河沿线旅游景观带、梅江、梅江东国际社区等功能区建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举措,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用足用好中央和市有关政策,主动对接社会事业、民计民生、服务业、节能减排等国债项目。

编制河西区产业优先发展目录,调整丰富项目资源库,筛选、优化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天津湾二期、富力中心等15个重点项目搞好服务。

高水平办好2009天津·河西商务商贸节。

完善目标管理和奖励政策,落实项目跟踪责任制,营造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招商引资格局,实现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投产达标一批,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完善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

继续引进金融保险证券等企业,壮大金融产业规模。

建立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区域金融服务功能,使金融集聚优势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中介咨询服务业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引进律师、会计师、评估师、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

为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和第三届"融洽会"做好服务。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打造特色楼宇和专业楼宇,整合22座重点楼宇资源,力争同类企业聚集度达到30%以上。

鼓励发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市场化的教育培训项目。

策划、举办地区性和全国性的综合及专业会展活动。

全面提升商贸旅游业。

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吸引世界一线品牌,巩固高端百货业,提升餐饮酒店服务等传统业态;引进名品折扣、超市连锁、大型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

整合商业载体,做优做大解放南路综合商贸带。

发展夜市经济,结合人民公园改造,规划建设周边影视娱乐休闲设施,打造永安道美食一条街,提升大沽南路商业街、友谊路酒吧街、梅江新海湾餐饮旅游休闲特色街,培育独具特色的绿色安全副食品商店、早茶夜宵和24小时餐饮,满足消费需求。

深度开发旅游产业,抓住全市"旅游宣传推介年"的契机,大力培育我区商贸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开发挂甲寺旅游资源和桂发祥工业旅游项目,做大旅游市场,提高旅游经济贡献率。

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落实《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国资监管机构职责,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产权处置和投融资担保等重大决策的监管力度,全面完成区属困难企业退市工作,优化整合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和收益的集中管理。

进一步加快国有、集体企业的调整重组,实现集聚化发展和公司制改造。

发挥国投公司投融资作用,明晰国有资本投资收益和权属,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

积极搭建产业引导、信息传递、项目支撑、政策激励、融资担保、科技创新、人才保证、环境保障等服务平台。

发挥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组织区内民营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项目洽谈和技术对接,定期举办服务民营企业对话会、银企合作洽谈会、科技成果展示会,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扩大就业空间。

加强财税征管工作。

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属地征管。

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建立财政收入运行月分析、季调度会议制度。

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服务环境,巩固既有税源,积极涵养税源,扩大新增税源,做到应收尽收。

严格预算制度,规范部门预算管理。

树立节俭意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紧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

加强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深化国库统一支付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加强区域经济预警预测分析,深化街域经济统计考核。

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等工作。

二、着力改善民计民生,构建文明和谐城区

加快和谐社区建设。

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和谐楼栋、和谐家庭建设。

不断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组织好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协会作用,发展壮大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

加快社区居委会办公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全区1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居委会达到70%,新建5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办公用房和综合服务设施,同时增加办公经费。

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各类社区服务,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增加社区日间照料站和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提升社区商业网点档次。

落实《河西区实施〈天津市菜市场管理办法〉的意见》,规范菜市场建设和管理。

高质量完成15片老住宅居民区的供热补建工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大力开发服务性、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对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进行托底安置。

加强三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大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能力。

积极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工作,不断扩大参保受益人群。

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继续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扶贫助困长效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推进科教兴区战略。

充分发挥区域科技资源优势,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加速实施市、区共建项目,扩大数码影像产业孵化器规模,培育1至2个市级专业化工程中心。

新建综合性科技孵化器,发展科技研发、服务外包为主的科技创新产业,促进科技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

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落实《义务教育法》,高水平均衡化发展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注特殊教育。

深化校际合作机制,推广教育发展联合学区管理模式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项目,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

落实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打造教育人才高地。

扩大"512"市民教育网络,在基础设施达标的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打造社区终身教育平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完成河西青少年宫、河西社区学院、泗水道国际学校、四十一中历史名校和四十二中示范校建设,启动海河中学示范高中建设,发挥示范校引领作用。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植公益性文化事业,举办天津市第十五届乐园彩灯庙会、河西区第三届银河书市和第六届文化旅游博览节,继续办好"打开音乐之门"暑期系列演出、"相约环渤海"和"天津之春"等高雅艺术演出活动。

加强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基本覆盖区、街的基础上,向社区居委会延伸。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筹措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筹建西岸电影娱乐城。

加强文化监管,创造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继续做好有线电视台数字化采编制作和硬盘播出工作。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迷信,摒弃陋习,不断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奠定基础。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深化社区卫生综合配套改革,实行药品集中采购与零差率销售,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探索多种办医模式,筹建国际医院,满足高端医疗服务需求。

整合区域卫生资源,调整卫生布局,做好公共卫生大厦规划选址工作,再建2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完善社区居民15分钟就医服务圈,建立驻区市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打造社区医疗康复基地,健全社区肿瘤防治协作网络,启动心脑血管病防治进社区。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举办第二届"百姓信赖的社区医生、社区护士"评选活动。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全区人民健康水平。

要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推进全民健身工程。

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民族、宗教、人防、保密、对台、档案、双拥、红十字等各项工作都要适应新形势,再上新水平。

三、着力提升城建城管水平,创建生态宜居城区

高水平实施城市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重点工程完成地铁3号线、财经大学扩建、国泰桥建设拆迁和危陋平房拆迁改造工作,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

高质量完成"一园一区四路六点"的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体现文脉传承,注重街景创新,彰显河西特色。

推进路灯补建,搞好房屋修缮。

开工415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竣工80万平方米。

完成全区71台10吨以下小锅炉并网工作。

重点抓好陈塘科技文化园服务中心、区市民中心等九大亮点工程,提升城市品位。

高效能推进城市管理。

抓住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巩固创卫成果,完善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规范道路和市容环境秩序。

大力推进夜景灯光精品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街景立面整修水平。

不断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和清扫保洁质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和道路清扫承包制。

加强居民区垃圾袋装序化管理,扩大社区物业和准物业服务范围。

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事企分开、建养管分离、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高标准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认真落实《河西区生态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