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27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教材第74~99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用估算解决问题。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馆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

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同时,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4.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形成数感。

5.使学生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在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6.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感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制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性。

同时,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4.突出教学的重点,切实解决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

共计10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5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数数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体会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数小立方体的活动,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3.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积累对较大数的感性经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数数的方法和规律,能够熟练地数1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准确数出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复习100以内的数。

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以下数数任务:

(1)两个两个地数,从26数到48。

(2)五个五个地数,从40数到80。

(3)十个十个地数,从20数到100。

2.课件呈现生活中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师:

你们知道这是多少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些数。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师:

1000有多大?

生估一估、说一说、数一数。

汇报展示,集体交流: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边演示边数,说怎么数的。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边演示边数,说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一千)。

2.升华感知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

观察后小组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任务。

(1)课件展示1000粒黄豆。

比一比,进一步感受1000和100的关系。

(2)估一估,感受生活中的1000。

1000个人;1000只鸟;1000张纸。

师生总结。

三、动手拨珠,感受位值

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认识“千位”。

小组合作,一百一百地拨出1000。

四、数数交流,边拨边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489数到507。

一个一个地数,从986数到1000。

一十一十地数,从890数到540。

师:

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汇报小结。

2.完成75页“做一做”。

五、全课总结

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哪些特别的感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大数的组成。

2.通过数位,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数位,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几个数吗?

一年有365天;二年级有782人;一台电视机909元。

2.57是()位数,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读写两位数。

读作:

()读作:

()读作:

()

写作:

()写作:

()写作: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有多少圆点?

师:

怎么数?

生讨论数数的方法。

交流展示:

先10个10个地数,数到100,再100个100个地数,最后数剩余的。

学生自主数数并汇报:

235

2.数的组成。

师:

如果用小棒怎么表示235?

100根的有几捆?

10根的有几捆?

有几根1根的?

生交流展示。

课件动态演示:

师生小结:

235是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的。

3.数的读写。

师:

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35?

同桌交流。

师:

谁能读出这个数?

注意读数的时候应该从高位读起。

生汇报:

二百三十五。

师:

谁能把这个数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师生小结:

写数时也从高位写起,2个百就是在百位上写2,3个十就是在十位上写3,5个一就是在个位上写5。

(235)

三、加深对1000的认识

课件出示:

有多少个彩点?

生;10排彩点有100个。

生:

一百一百地圈,看有多少个100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个了。

课件动态演示:

师:

你发现了什么?

生:

1000里面有10个100。

师:

1000里面有几个10?

生;100个十。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

第1题,引导学生先看图说数的组成,再说出这个数。

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

第2题,引导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来写数。

五、全课总结

我们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啦,请你给同桌说几个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4认识算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谜语引入算盘,课件出示谜语:

一座城,四面墙,

一群珠宝里面藏。

如用小手拨一拨,

噼里啪啦连声向。

学生猜谜底,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

算盘。

出示教材第74页“你知道吗?

”介绍算盘的历史。

二、认识算盘

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

1.观察算盘,了解算盘结构,小精灵介绍算盘的框、樑、档、算珠。

生相互指一指、说一说各个名称。

2.认识上珠和下珠。

小精灵介绍什么是上珠和下珠。

分别表示1和5。

3.课件出示“算盘歌”。

算盘四周叫做框,

根根小棒叫做档,

一根横梁分上下;

梁的上面是上珠,

梁的下面是下珠;

一个上珠表示5,

一个下珠表示1。

三、用算盘数数、记数

1.在算盘上表示1~10各数。

师:

你们知道了上珠和下珠表示的意思了,你们能用它们表示1~9各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拨珠。

汇报展示。

师小结: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

6、7、8、9依次在5的基础上,即1颗上珠的基础上添上1、2、3、4个下珠。

师:

我想在算盘上表示10,应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尝试拨珠。

2.了解如何定位。

师说明:

10一般不用个位上1个上珠和5个下珠或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

师:

怎么在算盘上确定哪个是十位呢?

学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

在算盘上计数,首先要确定某一档作个位并做上记号,再从个位向左数,依次是十位、百位……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而我们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做个位。

师:

请你说一说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生:

方便,不用做记号,很好记。

3.用算珠表示数。

课件呈现:

6563808

生独立拨珠,然后交流。

师小结:

用算盘上的算珠表示数时要先确定个位,个位上拨几就表示几个,十位上拨几就表示几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用空挡表示。

4.拨珠指法。

教师示范。

(1)规范坐姿。

(2)指法。

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协同拨珠,拇指把下珠向上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中指把上珠向下拨和向上拨。

学生模仿动作拨珠。

四、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17、254、180、609、800、1000

2.说一说在算盘上拨数和在计数器上拨数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算盘,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查找一些资料,发现更多的知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4页例5、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知道数的组成。

2.通过整理数位顺序表活动,进一步明确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深入理解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南京长江大桥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的长度(6772米)。

板书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认识计数单位“万”

教学例5。

1.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

课件动态演示数数过程。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呢?

小组合作数一数,然后交流展示。

师动态演示和学生共同数数。

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2.在计数器上表示数。

(1)认识万位。

师:

十个千,我们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生:

在计数器上拨十个珠子。

师:

我们一起学过,计数器上满十个就怎么样?

生:

向前一个数位进一。

在前一位上拨一个珠子,原先数位上的珠子退10个。

师追问:

我们在千位上拨了一个珠,这个数是什么?

教师再一千一千地拨,学生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2)教师拨出2356。

师:

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师:

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数等。

3.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

到今天为止,我们认识了几个数位?

生: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5位。

师:

和我们的座位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位置,你们能排一排它们的位置吗?

学生独立做数位顺序表。

投影展示,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数位顺序表

万位

千万

百位

十位

个位

看数位顺序表明确,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熟记表格,同桌互说。

三、深入学习,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彩星图。

师:

有多少颗星星?

引导学生数一数,汇报自己的数数方法。

生:

先圈出1000,有二千四百五十八颗星星。

2.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上图,演示用正方体表示二千四百五十八。

让学生说一说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生小结:

这个数是由

(2)个千、(4)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丰富学生数数经验。

2.完成第84页做一做。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五、课堂小结

数的产生离不开现实生活,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搜集生活中的数在小组里说一说。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

掌握读法法则,会读万以内的数。

2.经历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学生在学习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读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想想我们在读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三位数的数字情景,你们会读它吗?

二、复习准备、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同桌互相说一说数的组成,再指名汇报。

师:

我们已经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那么10000以内的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7。

1.师: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

拨数。

教师引导学生按要求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3745、2080、6009。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各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

师:

这三个数怎么读?

引导学生先自己尝试读一读,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评议。

教师指名说说读法,学生汇报。

2.比较3745和2080、6009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不同,领会有零的数的读法。

教师小结: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读几千……。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3.教师接着出示10000以内的数的卡片指名读。

5028800540209800300410002009

有0的10000以内的数应怎样读?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分组汇报补充。

四、拓宽知识、练习延伸

1.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

2.教师报数,学生读数,同桌互相检查。

3.延伸练习。

用5、6、0、0组成不同的四位数:

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

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两个0都不读出来的四位数是()、(  )。

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是(  )、(  )、(  )、(  )。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什么新知识?

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伙伴听。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例8。

教学目标

1.熟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2.对照计数器写数,结合具体例子总结万以内数的写法。

3.在学生初步掌握写数方法的基础上,理解“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必须用0占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熟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1)一个四位数,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3)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位数。

(4)万以内数的读法是()。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八十五六百零七八百七百八十

二、学习新知

教学例8。

师:

今天我继续学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揭示课题:

万以内数的写法。

1.教师出示:

一千三百四十二。

(1)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教师提问:

这个数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这个数怎么写?

(2)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写下这个数。

学生注意观察:

从高位写起,一千就在千位上写1,三百就在百位上写3,四十就在十位上写4,二就在个位上写2。

2.出示三千零六十九。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说说这个数的组成,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出这个数。

指名回答是怎样写的?

教师指出:

百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教师强调:

写数时,要先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几位数,再写,哪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在那个数位上写几,如果哪个数位上没有数字就写0占位,写完后,要对照数位检查。

进一步说明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没有的数,要在这些数位上写0。

3.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写出七千零一、二千七百和一万等三个数。

小组汇报,交流。

4.根据写法过程总结万以内数的写法。

阅读教材例8,齐读写数的法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86页“做一做”。

第1题,要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应当注意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七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检查各数写得对不对,把错的改正过来,再指名说出错在哪里。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应注意什么?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9(比较数的大小)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使学生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4398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4在()位上,表示()个(),9在()位上,表示()个()。

一千七百六十九写作(),它的百位上是()。

9999再添1就是()。

2.比一比。

100○99510○965315○1000769○369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下图:

师:

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家电,妈妈看中了一款电视机。

想知道她买的是哪种电视机吗?

就是液晶电视,而且是这两种液晶电视中比较便宜的那种,你猜到了吗?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三、探究规律,总结方法

1.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师:

怎么比较电视价格1899和940,哪种贵呢?

师:

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

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是怎么比的?

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生:

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

师:

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师:

同学们真棒!

自己找出了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好办法。

小组汇报:

940<1899。

因为1899是四位数,而940是三位数。

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

2.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

师:

这两款液晶电视哪一种贵一些?

小组尝试比较。

师:

1350和2365都是几位数?

小组汇报:

比较最高位,因为1350比一千多一些,2365比两千多一些,一千比两千小,所以1350<2365。

师生总结:

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小组进行讨论比较:

师:

怎样比较1350和1899的大小?

生:

从高位比起。

师:

高位怎么样?

生:

都是1,看不出哪个大。

师;该怎么办?

生:

可以比千位。

汇报得出:

1350小于1899。

是先比较千位一样大,所以比较百位,1350的百位是3比1899的百位8小,1899>1350。

师生总结:

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最高位不同,要看次高位,直到比出大小。

四、自由时空,练习提升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28677□00>7240646>6□2

□49>413□21>2014293>4□63

答案:

733430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答案:

(1)598599600

(2)174017501760

(3)520053005400

(4)336043606360

(5)435054607680

(6)777766664444

五、全课总结,评价理解

小组互相出几个数,然后进行比较。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例10(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对比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两种不同说法,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3.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找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记忆大比拼,读出下面各数。

16582984701220989805

250030001000040007400

2.数一数。

(1)29982999()()()

(2)60976098()()()

(3)()90009001()()

师:

数字很奇妙,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妙的数字。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10。

课件出示例10图。

1.观察数据、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师:

参加本届全运会的有多少运动员?

生1:

9985名。

生2:

将近10000人。

师:

你发现这两个数怎么样?

学生回答:

这两个数据很接近。

师:

“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

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独立思考后,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据,交流自己的发现。

发现1:

将近10000人就是大概10000人的意思,而实际上没有10000人。

发现2:

一种说法9985人,告诉我们全运会人数就是9985名运动员,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9985是具体的数字。

另一种说法是将近10000人,就是说运动员的人数和10000人差不多。

师小结:

我们把9985这个很具体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0000这个和9985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

(板书:

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师:

看来数字里面还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近似数。

2.深入理解近似数。

(1)师:

说一说下面哪是准确数,哪是近似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