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21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docx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及解析

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生化与分子考试试题

2008中科院、2002同济大学等考博试题

2008年HK生化与分子考试试题考试大

生化与分子共七道题:

  1. 蛋白质的结构原则

  2. 进化中为什么选择蛋白和RNA作为酶

  3.关于盐浓度对蛋白与DNA结合能力的影响(具体的题太长,把考点给出来大家斟酌)

  4.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简述3类及原理

  5.真核与原核细胞的启动子的结构和功能及翻译起始的差异与共同点

  6.关于基因cDNA克隆和蛋白表达的方法的实验设计题!

有一植物中共有的基因与某重要功能有关。

请设计试验并叙述相关试验技术和方法, 在烟叶中克隆该基因的cDNA全长,并获得用于获取抗体的蛋白!

6’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可能的实验经验,研究一个新基因的生理功能(or生物学功能)。

  7.基因靶向技术的原理和意义

2008年中科院动物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 名词解释

密码子的变偶性

程序性死亡

冈崎片断

单克隆抗体

基因治疗

SD序列

移码突变

Z型DNA

蛋白质组学

反向PCR

二 问答题简述真核生物5’帽子结构和功能。

1简述NO作为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

2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可能的实验经验,研究一个新基因的生理功能(or生物学功能)。

3已知A和B蛋白质作用于同一生理功能,至少用三种方法证明A和B之间有无相互作用,并给出所用原理。

4结合当前科学前沿,阐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同济大学2002年生物化学专业考博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丙酮酸羧化支路

2、米氏常数

3、基因组

4、基因工程

5、顺式作用元件

二、问答题

1、DNA复制的高度保真性的机制

2、何谓基因治疗?

并述基因治疗的策略

3、蛋白质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4、Ox-LDL更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三、选答题

1、重要细胞凋亡因子有哪些?

作用机制如何?

2、举例说明操纵子的正负性调控。

同济大学2001年生物化学专业考博试题

1、如何理解TAC的生理意义?

2、试叙述PCR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用途

3、原癌基因的表达产物和功能有哪些?

 

4、膜受体信息转导系统有哪几种?

并扼要叙述其过程。

5、何谓酮体?

试述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6、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

7、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005年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考博试题

一选择题(原题全部是英文,30分,)

1、Ⅱ型核酸内切酶的产物是?

①5’粘末端②3’粘末端③平末端④以上都有

2、基因工程诞生的时间?

3、限制性内切酶产生5’PO4,3’OH

4、cDNA合成需要反转录酶

5、T4-DNA连接酶连接的最适温度是?

6、将TcR基因用pBR322运载,受体细胞将产生的基因型?

7、Cosmid怎么产生?

8、将phageDNA转入宿主的方法

9、DNA探针标记的方法

10、用杂交来筛选重组子的优点

11、蛋白质分泌的介导序列

12、Mini-Cell中含有:

DNA、RNA、蛋白质中的哪几种

13、酵母的4种载体

14、λphage基因表达的重要特征

15、纯化或抽提DNA时,DNA存在于哪一相中

16、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用什么染色

17、从乙醇中得到DNA,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18、用pUC19将克隆插入lacZ,选择克隆子时,要求宿主的基因型是什么

19、琼脂糖凝胶电泳中DNA被降解的特征

20、λphage的Cossite能被下列哪个基因的产物切割:

geneA,E,J,W

21、EMBL4载体是插入型还是取代型

22、酵母的哪个载体在非选择培养基上最稳定:

YIp,YEp,YCp,YRp

23、E.coli有哪三个天然质粒载体

24、哺乳动物基因组转移的方法

25、基于conjugativetransfer,质粒分为哪两类

26、植物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

27、plasmid中含有复制起始位点的是plasmid还是phage

28、质粒转化B.subtilis的要求

二、问答题(共70分)

1、Tat蛋白激活HIV表达的全过程

2、从分子水平上解释多抗、单抗的产生?

怎样理解产生抗体的多样性

3、(互补实验)根据两个图说明E.coli*纵子的二倍体表型,并解释原因

4、利用λphage A、B两个点突变株,证明E.coli中甲基介导的错配修复系统有存在

5、用实验证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差别

6、病毒感染引发的宿主细胞应答的有关基因或蛋白

7、基因A序列已知(其上游序列亦已知),在它上游(-370bp)存在-GGTCAT-的调控元件,证明该调控元件中每个碱基在调控中贡献可能不同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真题级解析

1.生物膜离子通道的概念及作用

  

概述

  ionchannelsofbiomembrane

  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

生物膜对无机离子的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顺离子浓度梯度)和主动运输(逆离子浓度梯度)两种方式。

被动运输的通路称离子通道,主动运输的离子载体称为离子泵。

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感受器电位的发生,神经兴奋与传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心脏搏动,平滑肌蠕动,骨骼肌收缩,激素分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跨膜质子梯度的形成等。

  活体细胞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就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就是这种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人们已经知道,大多数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都是水溶性的,如各种离子,糖类等,它们需要进入细胞,而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水溶性废物也要离开细胞,它们出入的通道就是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由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构成,它们聚集起来并镶嵌在细胞膜上,中间形成水分子占据的孔隙,这些孔隙就是水溶性物质快速进出细胞的通道.离子通道的活性,就是细胞通过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调节相应物质进出细胞速度的能力,对实现细胞各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两名德国科学家埃尔温·内尔和贝尔特·扎克曼即因发现细胞内离子通道并开创膜片钳技术而获得199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研究简史 

  在生物电产生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生物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1902年J.伯恩斯坦在他的膜学说中提出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有选择通透性。

1939年A.L.霍奇金与A.F.赫胥黎用微电极插入枪乌贼巨神经纤维中,直接测量到膜内外电位差。

1949年A.L.霍奇金和B.卡茨在一系列工作基础上提出膜电位离子假说,认为细胞膜动作电位的发生是膜对纳离子通透性快速而特异性地增加,称为“钠学说”。

尤其重要的是,1952年A.L.霍奇金和A.F.赫胥黎用电压钳技术在枪乌贼巨神经轴突上对细胞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进行了细致地定量研究,结果表明Na+和K+的电流和电导是膜电位和时间的函数,并首次提出了离子通道的概念。

他们的模型(H-H模型)认为,细胞膜的K+通道受膜上4个带电粒子的控制,当4个粒子在膜电场作用下同时移到某一位置时,K+才能穿过膜。

  另一方面,1955年,卡斯特罗和B.卡茨对神经-肌肉接头突触传递过程的研究发现:

突触后膜终板电位的发生,是由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作用于终板膜上受体的结果,从而确认了受化学递质调控的通道。

60年代,用各种生物材料对不同离子通透性的研究表明,各种离子在膜上各自有专一性的运输机构,曾经提出运输机构是载体、洞孔和离子交换等模型。

1973年和1974年,C.M.阿姆斯特朗、F.贝萨尼利亚及R.D.凯恩斯、E.罗贾斯两组分别在神经轴突上测量到与离子通道开放相关的膜内电荷的运动,称为门控电流,确认了离子通道的开放与膜中带电成分运动的依从性。

1976年E.内尔和B.萨克曼创立了离子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近年用这种技术发现了一些新型离子通道,为深入研究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80年代初,学者们先后从细胞膜上分离和纯化了一些运输离子的功能性蛋白质,并在人工膜上成功地重建了通道功能,从而肯定了离子通道实体就是膜上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或其复合物。

近年,科学家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研究离子通道的结构,1982和1984年,纽莫及合作者先后测定了N型Ach受体和Na+通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研究方法

  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需综合应用各种技术,包括:

电压和电流钳位技术、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通道蛋白分离、纯化等生化技术、人工膜离子通道重建技术、通道药物学、基因重组技术及一些物理和化学技术。

  ■电压钳位技术 

  一般而言,膜对某种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是膜电位和时间的函数。

用玻璃微电极插入细胞内,利用电子学技术施加一跨膜电压并把膜电位固定于某一数值,可以测定该膜电位条件下离子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利用药物或改变细胞内外的溶液成分,使其他离子通道失效,即可测定被研究的某种离子通道的功能性参量,分析离子电流的稳态和动力学与膜电位、离子浓度等之间的关系,可推断该种通道的电导、活化和失活速率、离子选择性等,并能测量和分析通道的门控电流的特性。

  ■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 

  又称膜片钳位技术,用特制的玻璃微吸管吸附于细胞表面,使之形成10~100GΩ的密封(giga-seal),被孤立的小膜片面积为μm2量级,内中仅有少数离子通道。

然后对该膜片实行电压钳位,可测量单个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pA(10-12安培)量级的电流,这种通道开放是一种随机过程。

通过观测单个通道开放和关闭的电流变化,可直接得到各种离子通道开放的电流幅值分布、开放几率、开放寿命分布等功能参量,并分析它们与膜电位、离子浓度等之间的关系。

还可把吸管吸附的膜片从细胞膜上分离出来,以膜的外侧向外或膜的内侧向外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

这种技术对小细胞的电压钳位、改变膜内外溶液成分以及施加药物都很方便。

  ■通道药物学研究 

  应用电压钳位或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可分别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膜内侧或外侧)施用各种浓度的药物,研究它们对通道各种功能的影响。

结合对药物分子结构的了解,不但可以深入了解药物和毒素对人和动物生理功能作用的机制,还可以从分子水平得到通道功能亚单位的类型和构象等信息。

  ■通道蛋白分离、通道重建和基因重组技术 

  利用与通道特异结合的毒剂标记,可把通道蛋白质从膜上分离下来,经过纯化,可以测定各亚单位多肽的分子量。

然后,把它们加入人工膜,可重新恢复通道功能。

用于确定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因重组技术的程序是:

从细胞中分离出含有与该种通道蛋白相关的mRNA,置入某种细胞(如大肠杆菌),经逆转录得到c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将cDNA切割成特定片段,再用核酸杂交方法钓出特定的DNA并克隆化。

通过测定阳性克隆DNA的核苷酸顺序,推断出相应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类型和功能特征 

  离子通道依据其活化的方式不同,可分两类:

一类是电压活化的通道,即通道的开放受膜电位的控制,如Na+、Ca+、Cl-和一些类型的K+通道;另一类是化学物活化的通道,即靠化学物与膜上受体相互作用而活化的通道,如Ach受体通道、氨基酸受体通道、Ca+活化的K+通道等。

  ■钠通道 

  各种生物材料中,与电兴奋相关的Na+通道有相似的基本特征。

通道活化时间常数小于1毫秒,失活时间常数为数毫秒,Na+电流的反转电位约+55毫伏。

单通道电流记录显示,Na+单通道电导为4~20pS,平均开放寿命数毫秒。

  根据一些药物和毒素对Na+通道功能的不同影响,可分为4种类型:

①通道阻断剂,如河豚毒素(TTX)、石房蛤毒素(STX)。

②通道活化增强剂,如β-蝎毒、箭毒蛙毒素(BTX)、藜芦碱毒素(VER)等。

③通道活化抑制剂,如一些局部麻醉剂及其衍生物。

④通道失活抑制剂,如链霉蛋白酶、N-溴乙酰胺(NBA)等。

  ■钾通道 

  根据功能特性的不同,K+通道可分为以下类型:

①慢(延迟)K+通道(K通道),也就是H-H模型中的K+通道。

单通道电流记录显示,单个K通道电导在2~20pS,通道平均开放寿命为数十毫秒。

该种通道可被四乙胺(TEA)等特异性阻断,通道对K+有高度选择性,但R姾和NH嬃亦能通过,这种通道在神经轴突和骨骼肌细胞膜中有较高密度。

②快(早期)K+通道(A通道),该种通道外向的K+流在膜去极化的早期就出现,表明通道的活化时间常数比慢K+通道小得多,但在-40毫伏以上该通道即关闭。

电压钳位实验表明,其宏观电流动力学与Na+电流相似。

较低浓度的4-氨基吡啶即能阻断该通道,它也可被四乙胺阻断。

③Ca2+活化的K+通道〔K(Ca)通道〕,该种通道的开放,不但与膜电位有关,而且依赖于细胞内Ca2+的浓度,每个通道需结合两个Ca2+才能活化。

单通道电导可高达300pS,并有较长的开放寿命,这种通道与Ca2+通道协同作用,对调节细胞膜电兴奋性的节律有重要意义。

它可被四乙胺、N'-四乙酸(EGTA)、奎尼丁和Ba2+阻断。

④内向整流的K+通道,其特征是:

在膜超极化时通道开放与膜电位和胞外K+浓度密切相关,通道开放时产生内向K+电流,单通道电导在5~10pS范围。

  ■钙通道

  Ca2+通道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组织的细胞膜中。

宏观的Ca2+电流动力学特征与Na2+电流相似,但峰值小且失活过程慢,可达数十到数百毫秒。

Ca2+通道对Ca2+、Ba2+、Sr2+都有高通透性,但Ni2+、Cd2+、Co2+、Mn2+等离子能有效地阻断Ca2+通道。

药物对Ca2+通道的作用可分为:

①通道阻断或抑制剂,可分为苯烷基胺类(如异博定、甲基异博定D600)、苯硫氮类、双氢吡啶类等类型。

②通道激活剂,一些双氢吡啶化合物如BayK8644等药物可活化Ca2+通道。

近年,对小鸡背根神经节细胞的研究发现有3种类型的Ca2+通道:

①L型,该种通道在膜电位大于-20毫伏时活化,电流失活缓慢。

单通道电导约25pS。

②T型,膜电位约-60毫伏时通道即活化,-10毫伏以上通道电流幅值反而下降,单通道电导约8pS。

③N型,该种通道在膜电位不小于-10毫伏才能活化,但又必须超极化到-80毫伏以下才能克服通道的失活。

电流动力学比L型快但比T型慢,单通道电导约13pS。

以上3类Ca2+通道在不同细胞膜上选择性分布及密度的差别,将影响各种细胞的生理功能。

Ca2+通道除了对细胞电兴奋性有贡献外,它通过调节细胞内Ca2+浓度,可进一步调节许多细胞功能。

  ■N型乙酰胆碱受体通道 

  它是由神经递质Ach活化的正离子通道。

当突触前膜一次量子化释放数千个Ach分子,它们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型受体时,受体通道开放,产生Na+和K+电流,引发突触后膜一个小终板电位(mEPP)。

N-AchR单通道电导在20~60pS范围,平均开放寿命数毫秒,通道电流反转电位约-10毫伏,近年发现该种通道有多种电导态(见图)。

通道的离子选择性较差,可允许数十种无机和有机正离子通过,许多毒素和有机物能阻断或抑制该种通道,α-银环蛇毒(α-BGTX)是N型Ach受体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

  80年代以来,已发现多种由神经递质和激素活化的受体通道,如谷氨酸受体通道、多巴胺受体通道、5-羟色胺受体通道、γ-氨基丁酸受体通道等。

  分子构象和门控动力学 

  离子通道研究的前沿是试图从分子水平揭示通道蛋白的空间构象、构象变化与通道门控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N-AchR通道 

  已测定了受体蛋白质分子量是250000,并测定了它的全部氨基酸序列,确证该受体通道由、α、γ和δ5个亚基组成,这4种亚基有相似的氨基酸顺序,但只有α亚基上有α-BGTX的特异结合位点。

一种构象模型是:

5个亚基各有若干个α螺旋跨膜排列,共同形成五瓣状的蛋白质复合物,两个α亚基间是亲水的离子通道,通道开口约25埃,中间是6~7埃的狭窄孔道,其中排列有负电性氨基酸残基侧链。

当两个Ach分子分别结合于两个α亚基特定位点后,引起局部构象变化,使通道开放。

  ■钠通道 

  从电鳗电板分离的钠通道蛋白质分子量是208321,是由18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序列,可分为4个相似的区段,每个区段中分别有较集中的正电性和负电性的氨基酸序列节段。

多种钠通道构象模型的共同特征是:

由多个α螺旋跨膜排列组成通道,通道内侧应富含极性的氨基酸残基侧链,每个通道的控制部分由离子选择性滤器、活化闸门和失活闸门3部分组成,其实体是氨基酸侧链的极性基团。

膜电位变化时,电场诱导极性基团运动,使通道局部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通道的开放、失活或关闭,并产生门控电流。

关于关闭、活化和失活3种状态之间的转化,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通道从关闭态必须经活化态才能转化为失活态(偶联方式),另一种认为从关闭态可以直接转化为失活态(非偶联方式),目前非偶联方式得到较多的实验事实支持。

扩展阅读:

1.

2.:

8080/cp/resource/articles/116/生物膜离�

通é?

“41419.html

3.B.Hille,IonicChannelsofExcitableMembranes,PlenumPress,NewYork,1984.

4.R.Lalorreed.,IonicChannelsinCellsandModelSystems,PlenumPress,NewYork,1986.

5.B.Sakmann,E.Neher,Sinle-ChannelRecordin,PlenumPress,NewYork,1983.

 

2.保存脐带血的作用和意义

婴儿出生时,还存留在脐带及胎盘中的血液即为脐带血;胎盘和脐带原是妈咪和胎儿在孕期的桥梁,它扮演着运输给胎儿养份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重要角色,当宝宝出生后,脐带和胎盘功成身退,但以前生产后就被当做医疗废弃物丢弃,现在却在医学科技的研究下,掀起「脐带血保存」的风潮;现在您胎儿身上的脐带可是无价之宝呢!

•        1988年,法国完成世界上首例脐带血移植成功案例,至今世界上已超过2000件脐带血移植案例,科学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不仅可以取代骨髓移植,更可利用干细胞的「再生」与「分化」能力,为医疗技术更上一层楼。

•        脐带血中富含「干细胞」(STEMCELL),干细胞在胚胎发育上属于较为原始阶段的细胞,就像初生婴儿般完全不受污染,也正因为干细胞这种易于雕塑的特性,近年被医界誉为人体组织再生之星,并被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选定为1999年的「年度突破」。

•          干细胞具两大特色~「自行再生能力」、「分化成各种细胞潜能」。

由于普通体细胞有固定生命周期,而干细胞的「自行再生能力」使其可以不断产生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后代。

而干细胞的「分化成各种细胞潜能」也使其像婴儿一样可接受环境各种讯息发育成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与细胞。

•          详细来说,脐带血干细胞,又可分为「全能性」、「多功能性」、及「多潜能性」等三种。

「全能干细胞」顾名思义即指具有完全能力发展成一个完整生物个体的细胞;而「多功能性干细胞」虽不能像全能干细胞那样可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体,但却可分化成人体特定组织,例如血液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单能干细胞则是可利用在发展成单独的部位,如皮肤、肠粘膜等。

•        干细胞既然有这么多的功能,又只在初生宝宝的脐带和胎盘上才有,如果在生产剎那迅速把脐带血储存下来就能保存这么珍贵的干细胞,是否以后就能运用的上呢?

•          脐带血是人体制造血液及免疫系统的主要来源,如红血球、白血球、淋巴球、杀手细胞等,可以治疗血液、免疫系统及代谢方面引起的疾病,像是一般所知的白血病、地中海贫血、淋巴瘤、泡泡儿、红斑性狼疮、粘多糖症等,都有其极大的救治疗效,而且还可以取代骨髓移植使用,这是因为它类似胚胎一般,是属于「年轻」而较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可以发展成不同型态之细胞或组织,并做为基因疗法及复制疗法之用。

•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脐带血曾经治愈罕见的基因异常疾病─「慢性肉芽肿疾症」,以及曾为患有急性淋巴球白血病的七岁病童,移植自其母亲腹中胎儿出生后保存下来的脐带血,手术十分成功,在台湾也有台大医院用以治疗粘多糖症宝宝林伯炽的成功案例,至今全球约有两千件使用脐带血移植成功的病例,其中还包括有运用非亲属间脐带血治疗血癌的实例。

•        虽然现在脐带血的研究大多以特殊疾病居多,您也许觉得脐带血储存似乎没什么迫切性,但是也许现在宝宝生下来健康无虞,但在其日后人生过程中,事先储存好属于孩子自己的脐带血将会成为孩子的生命保障。

而且医学研究和生物科技的发展可谓无远弗届、一日千里,未来10年、20年、50年的科技发展更为发达,干细胞研究将比现在更被深入广泛的运用。

脐带血有什么作用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

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祖细胞。

在特定的条件下,造血干细胞经刺激诱导,分化为特化的细胞,以替代细胞组织来源的更新,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淋巴瘤等)、血红蛋白病(如海洋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自身免疫性疾患、某些实体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

以及再生医学治疗医治由缺氧引起的脑损伤、脑瘫、I型糖尿病等。

 

 3.p53基因的相关功能

人体抑癌基因。

该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a的蛋白质,命名为P53。

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但是事物必然有它的两个方面,p53是一个重要的抗癌基因使癌细胞自杀,防止癌变;还具有帮助细胞基因修复缺陷的功能。

这种功能对于受化疗药物作用而受伤的癌细胞,则起修复作用,而不是使癌细胞自杀。

造成被修复的癌细胞在治疗后成为新的肿瘤。

  P53蛋白主要集中于核仁区,能与DNA特异结合,其活性受磷酸化调控。

正常P53的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组卫士(guardianofthegenome)”,在G1期检查DNA损伤点,监视基因组的完整性。

如有损伤,P53蛋白阻止DNA复制,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使损伤DNA修复;如果修复失败,P53蛋白则引发细胞凋亡;如果p53基因的两个拷贝都发生了突变,对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导致细胞癌变。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在短短的十多年里,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三个认识转变,现已认识到,引起肿瘤形成或细胞转化的P53蛋白是P53基因突变的产物,是一种肿瘤促进因子,它可以消除正常P53的功能,而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P53基因结构及表达

P53基因在人类、猴、鸡和鼠等动物中相继发现后,对其进行了基因定位,人类P53基因定位于17P13.1,鼠P53定位于11号染色体,并在14号染色体上发现无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