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21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docx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练习题

解析几何单元易错题练习

一.考试内容: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二.考试要求:

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注意】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点,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高考中主要出现三种类型的试题:

①考查圆锥曲线的概念与性质;②求曲线方程和轨迹;③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问题.

三.基础知识: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

椭圆的定义中,平面内动点与两定点、的距离的和大于||这个条件不可忽视.若这个距离之和小于||,则这样的点不存在;若距离之和等于||,则动点的轨迹是线段.

2.椭圆的标准方程:

(>>0),(>>0).

3.椭圆的标准方程判别方法:

判别焦点在哪个轴只要看分母的大小:

如果项的分母大于项的分母,则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反之,焦点在y轴上.

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⑴正确判断焦点的位置;⑵设出标准方程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几何性质:

设椭圆方程为(>>0).

⑴范围:

-a≤x≤a,-b≤x≤b,所以椭圆位于直线x和y所围成的矩形里.⑵对称性:

分别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⑶顶点:

有四个(-a,0)、(a,0)(0,-b)、(0,b).

线段、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所以椭圆和它的对称轴有四个交点,称为椭圆的顶点.

⑷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它的值表示椭圆的扁平程度.0

2.椭圆的第二定义

⑴定义:

平面内动点M与一个顶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⑵准线:

根据椭圆的对称性,(>>0)的准线有两条,它们的方程为.对于椭圆(>>0)的准线方程,只要把x换成y就可以了,即.

3.椭圆的焦半径:

由椭圆上任意一点与其焦点所连的线段叫做这点的焦半径.

设(-c,0),(c,0)分别为椭圆(>>0)的左、右两焦点,M(x,y)是椭圆上任一点,则两条焦半径长分别为,.

椭圆中涉及焦半径时运用焦半径知识解题往往比较简便.

椭圆的四个主要元素a、b、c、e中有+、两个关系,因此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只需两个独立条件.

4.椭圆的参数方程

椭圆(>>0)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

说明⑴这里参数θ叫做椭圆的离心角.椭圆上点P的离心角θ与直线OP的倾斜角α不同:

;

⑵椭圆的参数方程可以由方程与三角恒等式相比较而得到,所以椭圆的参数方程的实质是三角代换.92.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5.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在椭圆的内部.

(2)点在椭圆的外部.

6.椭圆的切线方程

椭圆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椭圆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小于||)的动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在这个定义中,要注意条件2a<||,这一条件可以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加以理解.若2a||,则动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若2a>||,则无轨迹.

若<时,动点的轨迹仅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又若>时,轨迹为双曲线的另一支.而双曲线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故在定义中应为“差的绝对值”.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和(a>0,b>0).这里,其中||2c.要注意这里的a、b、c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椭圆中的异同.

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判别方法是:

如果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x轴上;如果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y轴上.对于双曲线,a不一定大于b,因此不能像椭圆那样,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焦点在哪一条坐标轴上.

4.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应注意两个问题:

⑴正确判断焦点的位置;⑵设出标准方程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双曲线的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离心率>1,离心率e越大,双曲线的开口越大.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或表示为.若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即,那么双曲线的方程具有以下形式:

其中k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定点(焦点)与到定直线(准线)距离的比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离心率)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对于双曲线,它的焦点坐标是(-c,0)和(c,0),与它们对应的准线方程分别是和.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

双曲线的内外部

点在双曲线的内部.

点在双曲线的外部.

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

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双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双曲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1.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

这个定点F叫抛物线的焦点,这条定直线l叫抛物线的准线。

需强调的是,点F不在直线l上,否则轨迹是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而不是抛物线。

2.抛物线的方程有四种类型:

、、、.

对于以上四种方程:

应注意掌握它们的规律:

曲线的对称轴是哪个轴,方程中的该项即为一次项;一次项前面是正号则曲线的开口方向向x轴或y轴的正方向;一次项前面是负号则曲线的开口方向向x轴或y轴的负方向。

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以标准方程y22px为例

(1)范围:

x≥0;

(2)对称轴:

对称轴为y0,由方程和图像均可以看出;

(3)顶点:

O(0,0),注:

抛物线亦叫无心圆锥曲线(因为无中心);

(4)离心率:

e1,由于e是常数,所以抛物线的形状变化是由方程中的p决定的;

(5)准线方程;

(6)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上一点P(x1,y1),F为抛物线的焦点,对于四种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分别为(p>0):

(7)焦点弦长公式:

对于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可以用焦半径公式推导出弦长公式。

设过抛物线y22px(p>O)的焦点F的弦为AB,A(x1,y1),B(x2,y2),AB的倾斜角为α,则有①|AB|x+x+p

以上两公式只适合过焦点的弦长的求法,对于其它的弦,只能用“弦长公式”来求。

(8)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

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联立之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x+bx+c0,当a≠0时,两者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椭圆、双曲线相同,用判别式法即可;但如果a0,则直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或是和对称轴平行的直线,此时,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但只有一个公共点。

4.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或P,其中5.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

(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3)准线方程是.

6.抛物线的内外部

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点在抛物线的外部.

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点在抛物线的外部.

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点在抛物线的外部.

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点在抛物线的外部.

7.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抛物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抛物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3)抛物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六.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

过曲线,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

为参数.

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其中.当时,表示椭圆;当时,表示双曲线.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或

(弦端点A,由方程消去y得到,,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斜率)八.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

(1)曲线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

(2)曲线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曲线是四.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

椭圆焦半径公式:

设P(x0,y0)为椭圆(ab0)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F2c,0,则(e为离心率);

双曲线焦半径公式:

设P(x0,y0)为双曲线(a0,b0)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F2c,0,则:

(1)当P点在右支上时,;

(2)当P点在左支上时,;(e为离心率);

另:

双曲线(a0,b0)的渐进线方程为;

抛物线焦半径公式:

设P(x0,y0)为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

涉及圆锥曲线的问题勿忘用定义解题;

共渐进线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为参数,≠0);

计算焦点弦长可利用上面的焦半径公式,

一般地,若斜率为k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AB,A、B两点分别为Ax1,y1、Bx2,y2,则弦长

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

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焦准距为p,抛物线的通径为2p,焦准距为p;双曲线(a0,b0)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b;

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2+Bx2=1;

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A(x1,y1)、Bx2,y2,则有如下结论:

(1)=x1+x2+p;

(2)y1y2-p2,x1x2;

过椭圆(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则,过右焦点的弦;

对于y22pxp≠0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y0),以简化计算;

处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中点问题常用代点相减法,设Ax1,y1、Bx2,y2为椭圆(ab0)上不同的两点,Mx0,y0是AB的中点,则KABKOM;对于双曲线(a0,b0),类似可得:

KAB.KOM;对于y22pxp≠0抛物线有KAB=

求轨迹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

直接通过建立x、y之间的关系,构成Fx,y=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

(2)待定系数法:

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

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

(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

若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1,y1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1,y1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y的代数式表示x1、y1,再将x1、y1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4)定义法:

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5)参数法:

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例题1求过点(2,1)且与两坐标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的直线方程。

错解: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2,1)在直线上,∴,①

又,即ab8,②

由①、②得a4,b2。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2y4。

剖析:

本题的“陷阱”是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表示。

上述解法中,由于对截距概念模糊不清,误将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作距离使用而掉入“陷阱”。

事实上,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而不是ab。

故所求直线方程应为:

x+2y4,或(+1)x-2(-1)y?

40,或(-1)x-2(+1)y+40。

例题2求过点A(-4,2)且与x轴的交点到(1,0)的距离是5的直线方程。

错解:

设直线斜率为k,其方程为y?

2k(x+4),则与x轴的交点为(-4-,0),

∴,解得k-。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5y?

60。

剖析:

题中仅考虑了斜率存在的情况,忽视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即经过A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落入“陷阱”。

其实x-4也符合题意。

例题3求过点(1,1)且横、纵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错解:

设所求方程为,将(1,1)代入得a2,

从而得所求直线方程为x+y?

20。

剖析:

上述错解所设方程为,其中不含横、纵截距为0的特殊情形,事实上,横、纵截距为0且过点(1,1)的直线yx也符合条件。

例题4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ax+2y+a20,一定点为A(1,2),要使过A点作圆的切线有两条,求a的取值范围。

错解:

将圆的方程配方得:

x+2+y+12。

∵其圆心坐标为C(-,-1),半径r=。

当点A在圆外时,过点A可作圆的两条切线,则>r。

即>。

即a2+a+9>0,解得a∈R。

剖析:

本题的“陷阱”是方程x2+y2+ax+2y+a2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上述解法仅由条件得出>r,即a2+a+9>0,却忽视了a的另一制约条件4?

3a2>0。

事实上,由a2+a+9>0及4?

3a2>0可得a的取值范围是()。

例题5已知直线L:

yx+b与曲线C:

y有两个公共点,求实线b的取值范围。

错解:

由消去x得:

2y2-2by+b2?

10。

(*)

∵L与曲线C有两个公共点,∴4b2?

8b2-10,解得-

剖析:

上述解法忽视了方程y中y≥0,-1≤x≤1这一限制条件,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事实上,曲线C和直线L有两个公共点等价于方程(*)有两个不等的非负实根。

解得1≤b≤。

例题6等腰三角形顶点是A(4,2),底边的一个端点是B(3,5),求另一个端点C的轨迹方程。

错解:

设另一个端点的坐标为(x,y),依题意有:

即:

∴(x-4)2+y-2210即为C点的轨迹方程。

这是以A(4,2)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剖析:

因为A、B、C三点为三角形三个顶点,所以A、B、C三点不共线,即B、C不能重合,且不能为圆A一直径的两个端点,这正是解题后没有对轨迹进行检验,出现增解,造成的解题错误。

事实上,C点的坐标须满足,且,

故端点C的轨迹方程应为(x-4)2+y-2210x3,y5;x5,y-1。

它表示以(4,2)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除去(3,5)(5,-1)两点。

例题7求z3x+5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x,y满足约束条件:

错解:

作出可行域如图1所示,过原点作直线L0:

3x+5y0。

由于经过B点且与L0平行的直线与原点的距离最近,

故z3x+5y在B点取得最小值。

解方程组,得B点坐标为(3,0),∴z最小=33+509。

由于经过A点且与L0平行的直线与原点的距离最大,

故z3x+5y在A点取得最大值。

解方程组,得A点坐标为(,)。

∴z最大=3+517。

剖析:

上述解法中,受课本例题的影响,误认为在对过原点的直线L0的平行移动中,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所经过的可行域上的点,即为目标函数Z取得最大值的点。

反之,即为Z取得最小值的点,并把这一认识移到不同情况中加以应用,由此造成了解题失误。

事实上,过原点作直线L0:

3x+5y0,由于使z3x+5y>0的区域为直线L0的

右上方,而使z3x+5y<0的区域为L0的

左下方。

由图知:

z3x+5y应在A点取得最大值,在C点取得最小值。

解方程组,得C(-2,-1)。

∴z最小=3(-2)+5(-1)-11。

例题8已知正方形ABCD对角线AC所在直线方程为.抛物线过B,D两点

(1)若正方形中心M为(2,2)时,求点Nb,c的轨迹方程。

(2)求证方程的两实根,满足

解答:

(1)设

因为B,D在抛物线上所以两式相减得则代入

(1)

故点的方程是一条射线。

(2)设

同上

(1)-

(2)得

(1)+

(2)得

(3)代入(4)消去得

得又即的两根满足

故。

易错原因:

审题不清,忽略所求轨迹方程的范围。

例题9已知双曲线两焦点,其中为的焦点,两点A-3,2B1,2都在双曲线上,

(1)求点的坐标;

(2)求点的轨迹方程,并画出轨迹的草图;(3)若直线与的轨迹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解答:

(1)由得:

(2)设点,则又双曲线的定义得

又或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

除去点或除去点图略。

(3)联列:

消去得整理得:

当时得从图可知:

又因为轨迹除去点所以当直线过点时也只有一个交点,即或5

易错原因:

(1)非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时计算易错;

(2)求点的轨迹时易少一种情况;(3)对有且仅有一个交点误认为方程只有一解。

例题10已知圆,圆都内切于动圆,试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错解:

圆O2:

即为

所以圆O2的圆心为,半径,

而圆的圆心为,半径,

设所求动圆圆心M的坐标为x,y,半径为r

则且,所以

即,化简得

即为所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剖析:

上述解法将3看成,误认为动圆圆心的轨迹为双曲线,这是双曲线的概念不清所致。

事实上,|表示动点M到定点及的距离差为一常数3。

且,点M的轨迹为双曲线右支,方程为

例题11点P与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x8的距离比是1:

3,求动点P与定点距离的最值。

错解:

设动点Px,y到直线x8的距离为d,则

两边平方、整理得1

(1)

由此式可得:

因为

所以

剖析由上述解题过程知,动点Px,y在一椭圆上,由椭圆性质知,椭圆上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有限制的,上述错解在于忽视了这一取值范围,由以上解题过程知,的最值可由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给予解决

即:

当时,

例题12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e,过点A()和Ba,0的直线与原点的距离为,直线ykx+m与该双曲线交于不同两点C、D,且C、D两点都在以A为圆心的同一圆上,求m的取值范围。

错解由已知,有解之得: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把直线ykx+m代入双曲线方程,并整理得:

所以1

设CD中点为,则APCD,且易知:

所以2

将2式代入1式得解得m4或

故所求m的范围是

剖析上述错解,在于在减元过程中,忽视了元素之间的制约关系,

将代入1式时,m受k的制约。

因为所以故所求m的范围应为m4或

例题13椭圆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已知点P()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是,求这个椭圆的方程。

错解设所求椭圆方程为

因为,所以a2b

于是椭圆方程为

设椭圆上点M(x,y)到点P的距离为d,

则:

所以当时,有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

剖析由椭圆方程得

由1式知是y的二次函数,其对称轴为

上述错解在于没有就对称轴在区间内或外进行分类,

其正解应对fy的最值情况进行讨论:

(1)当,即时

7,方程为

(2)当,即时,

与矛盾。

综上所述,所求椭圆方程为

例题15已知双曲线,问过点A(1,1)能否作直线,使与双曲线交于P、Q两点,并且A为线段PQ的中点?

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错解设符合题意的直线存在,并设、

(1)得

因为A(1,1)为线段PQ的中点,所以

将4、5代入(3)得

若,则直线的斜率

所以符合题设条件的直线存在。

其方程为

剖析在(3)式成立的前提下,由4、(5)两式可推出6式,但由6式不能推出45两式,故应对所求直线进行检验,上述错解没有做到这一点,故是错误的。

应在上述解题的基础上,再由得

根据,说明所求直线不存在。

例题15已知椭圆,F为它的右焦点,直线过原点交椭圆C于A、B两点。

求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错解设A、B两点坐标分别为、

因为,所以,

又椭圆中心为(1,0),右准线方程为x5,所以

即,同理

所以

设直线的方程为ykx,代入椭圆方程得

所以

代入1式得

所以,所以|有最小值3,无最大值。

剖析上述错解过程忽视了过原点斜率不存在的直线,当的斜率不存在时,

所以有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25/4

课后练习题

1、圆x2+2x+y2+4y?

30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等于的点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分析:

这里直线和圆相交,很多同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圆在此直线的两侧各有两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导致错选(D)。

事实上,已知圆的方程为:

(x+1)2+y+228,这是一个

以(-1,-2)为圆心,以2为

半径的圆,圆的圆心到直线

x+y+10的距离

为d,

这样只需画出(x+1)2+y+228

和直线x+y+10以及和x+y+10的距离为的平行直线即可。

如图2所示,图中三个点A、B、C为所求,故应选(C)。

2、过定点(1,2)作两直线与圆相切,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2B-3k2Ck-3或k2D以上皆不对

解答:

D

易错原因:

忽略题中方程必须是圆的方程,有些学生不考虑

3、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C,直线L过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B2或CD

解答:

D

易错原因:

忽略条件对离心率范围的限制。

4、已知二面角的平面角为,PA,PB,A,B为垂足,且PA4,PB5,设A、B到二面角的棱的距离为别为,当变化时,点的轨迹是下列图形中的ABCD

解答:

D

易错原因:

只注意寻找的关系式,而未考虑实际问题中的范围。

5、若曲线与直线+3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ABCD

解答:

C

易错原因:

将曲线转化为时不考虑纵坐标的范围;另外没有看清过点2,-3且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6、已知圆+y4和直线ymx的交点分别为P、Q两点,O为坐标原点,

则?

OP?

?

?

OQ?

A1+mBC5D10

正确答案:

C错因:

学生不能结合初中学过的切割线定?

OP?

?

?

OQ?

等于切线长的平方来解题。

7、双曲线-=1中,被点P2,1平分的弦所在直线方程是()

A8x-9y7B8x+9y25C4x-9y16D不存在

正确答案:

D错因:

学生用“点差法”求出直线方程没有用“△”验证直线的存在性。

8、已知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sin+cos则方程xsin-ycos1表示()

A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B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C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D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正确答案:

D错因:

学生不能由sin+cos判断角为钝角。

9、过抛物线的焦点F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分别交准线于P、Q两点,又过P、Q分别作抛物线对称轴OF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M?

N两点,则M?

N?

F三点

A共圆B共线C在另一条抛物线上D分布无规律

正确答案:

B错因:

学生不能结合图形灵活应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分析问题。

10、已知实数x,y满足3x2+2y26x,则x2+y2的最大值是

A、B、4C、5D、2

正确答案:

B

错误原因:

忽视了条件中x的取值范围而导致出错。

11、过点0,1作直线,使它与抛物线仅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有()

A.1条B.2条C.3条D.0条

正确答案:

C

错解:

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得,

即:

再由Δ=0,得k1,得答案A.

剖析:

本题的解法有两个问题,一是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考虑漏掉了,另外又将斜率k0的情形丢掉了,故本题应有三解,即直线有三条。

12、已知动点P(x,y)满足,则P点的轨迹是()

A、直线B、抛物线C、双曲线D、椭圆

正确答案:

A

错因: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