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090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湖南省娄底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50分)

1.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都不会污染空气;燃烧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乙醇可以通过粮食、秸杆发酵生成,也可以通过乙烯和水合成,因此酒精是可再生资源.

解答:

解:

本题采用排除法最合适,①中燃烧是氧化反应,这是燃烧的一个共同性质,不能作为酒精燃烧的优点.例如硫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这也是一个氧化反应,并且污染空气.因为①不符合条件,所以就排除A、B、C,故选D.

点评:

做这种组合性题目的最好方法是排除法,即快又正确.掌握酒精的性质和应用.

 

2.(2分)为减少汽车对城市大气的污染,近年来中国成功开发出了以新燃料作能源的“绿色汽车”.这种汽车可避免有毒的有机铅、苯和苯的同系物及多环芳烃的排放,保护环境.该“绿色汽车”的燃料是(  )

 

A.

甲醇

B.

汽油

C.

柴油

D.

重油

考点: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根据新燃料绿色能源的概念分析即可:

汽油、柴油、重油属于化石燃料中的石油,汽油常添加有机铅,柴油常导致苯和苯的同系物及多环芳烃的排放,重油一般不用作汽车燃料,甲醇能完全燃烧,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

解:

绿色能源的概念:

原料广泛、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应用范围广、不污染环境的燃料,

汽油常添加有机铅,燃烧时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柴油常导致苯和苯的同系物及多环芳烃的排放,重油一般不用作汽车燃料,而甲醇燃烧的产物只有CO2和H2O,不会造成污染,安全、应用范围广,是绿色新能源,可作绿色汽车的燃料,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绿色能源,理解各种能源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产生哪些物质,并且对这些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3.(2分)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

 

A.

判断过程的方向

B.

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

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

D.

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考点:

焓变和熵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也无法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

解答:

解: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也无法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的自发性,需要注意的是自发反应不一定会发生.

 

4.(2分)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食物腐败.

 

A.

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③⑤

考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解答:

解: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故①错误;

②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②正确;

③浓H2SO4稀释是物理变化,故③错误;

④固体NaOH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故④错误;

⑤H2在Cl2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故⑤正确;

⑥食物腐败是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故⑥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5.(2分)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

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

1.6mol

B.

2.8mol

C.

2.4mol

D.

1.2mol

考点: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利用△c=v△t计算△c(B),△n(B)=△c(B)•V,B的起始物质的量减△n(B)为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L•s)=0.06mol/(L•s),

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

所以△n(B)=0.6mol/L×2L=1.2mol,

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反应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

 

6.(2分)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3nmolA2,同时消耗2nmolAB

 

B.

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

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

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

解: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molA2,相当于消耗6nmolAB,同时消耗2nmolAB,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未平衡时也是三者共存的体系,故B错误;

C、AB的消耗速率,相当于一半A2的生成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故C错误;

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7.(2分)在25°C时,0.1mol/L的HNO2、HCOOH、HCN、H2CO3的溶液,它们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4.6×10﹣4、1.8×10﹣4、4.9×10﹣10、K1=4.3×10﹣7和K2=5.6×10﹣11,其中氢离子浓度最小的是(  )

 

A.

HNO2

B.

HCOOH

C.

HCN

D.

H2CO3

考点: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酸溶液中,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则该酸的酸性越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

解答:

解:

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酸溶液中,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则该酸的酸性越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NO2>HCOOH>H2CO3>HCN>HCO3﹣,酸的电离常数越小,则酸中氢离子浓度越小,所以氢离子浓度最小的酸是HCN,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性强弱的判断,明确酸性强弱与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酸性越弱的酸其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为易错点.

 

8.(2分)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

 

B.

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H3OH(g)+

O2(g)═CO2(g)+2H2(g)△H=﹣192.9kJ•mol﹣1

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C.

H2(g)的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O(g)═2H2(g)+O2(g)△H=+571.6kJ•mol﹣1

 

D.

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mol﹣1,则

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kJ•mol﹣1

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反应过程中除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放热,硫酸钡沉淀的生成也伴随有沉淀热的变化;

B、1mol甲醇蒸气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称为甲醇的燃烧热;

C、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D、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解答:

解:

A、反应过程中除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放热,硫酸钡沉淀的生成也伴随有沉淀热的变化,即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故A错误;

B、CH3OH(g)的燃烧热为1mol甲醇蒸气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不能生成氢气,故B错误;

C、H2(g)的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g)+O2(g)=2H2O(l)△H=﹣571.6kJ/mol,2H2O(l)═2H2(g)+O2(g)△H=+571.6kJ•mol﹣1,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是吸热的,故C错误;

D、由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mol﹣1,可知0.5mol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1400KJ,即

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kJ•mol﹣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设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含义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难度不大.

 

9.(2分)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υ(D)=0.4mol/(L•s)

B.

υ(C)=0.5mol/(L•s)

C.

υ(B)=0.6mol/(L•s)

D.

υ(A)=0.15mol/(L•s)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解答:

解:

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A、υ(D)/2=0.2mol/(L•s)

B、v(C)/2=0.25mol/(L•s),

C、v(B)/3=0.2mol/(L•s),

D、v(A)/1=0.15mol/(L•s),

所以反应速率v(C)>v(B)v(D)>v(A).

故选:

B.

点评:

比较反应速率常用的两种方法:

(1)归一法:

将同一反应中的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再较小比较.

(2)比值法:

用各物质的量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比较反应速率时注意

(1)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相同

(2)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大,反应速率不一定快,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的.

 

10.(2分)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1mol/L甲酸溶液中c(H+)约为1×10﹣2mol/L

 

B.

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

10mL1mol/L甲酸恰好跟10m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

 

D.

甲酸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导电性弱

考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A、根据氢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是否完全电离,若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反之是弱电解质;

B、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的大小无关;

C、酸碱是否完全反应取决于二者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与是否强弱电解质无关.

D、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成正比.

解答:

解:

A、如果是强电解质应该完全电离,那么H+浓度应该是1mol/L而不是约为1×10﹣2mol/L说明甲酸不能完全电离,肯定是弱电解质,故A正确;

B、溶解性与电解质强弱无关,故B错误;

C、完全反应与强弱无关,故C错误;

D、没指明强酸为几元酸以及酸的浓度,通过导电性无法比较电解质的强弱,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难度不大,明确弱电解质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11.(2分)以下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

 

A.

BaSO4

B.

浓H2SO4

C.

盐酸

D.

NH3

考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

解答:

解:

A.熔融态硫酸钡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故A正确;

B.浓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氨气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注意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有关,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关,电解质必需是化合物,为易错点.

 

12.(2分)如图显示了人类发展史上经济发展阶段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产生污染的工业设施

 

D.

应当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人类发展史上经济发展阶段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解答:

解: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可以采取“边污染,边治理”的策略,故A错误;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也需要治理;故B错误;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但是工业可以环境协调发展,故C错误;

D.应当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反映了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人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3.(2分)对于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H=﹣444.3kJ/mol,且熵减小,在常温常压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焓变

B.

温度

C.

压强

D.

熵变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反应放热,且熵值减小,根据△G=△H﹣T•△S判断影响因素.

解答:

解:

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H=﹣444.3kJ/mol,△H<0,且△S<0,

而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H﹣T•△S<0,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焓变和熵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注意△G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14.(2分)下列反应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一个反应过程,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由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

解答:

解:

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

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C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度不大,明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

 

15.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化学反应COCl2(g)⇌CO(g)+Cl2(g)△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①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

③增加CO的浓度,平衡逆向进行;

④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

⑤加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为保持恒压,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正向进行.

解答:

解:

化学反应COCl2(g)⇌CO(g)+Cl2(g)△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①升温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故①符合;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OCl2转化率不变,故②不符合;

③增加CO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Cl2转化率减小故③不符合;

④减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故④符合;

⑤加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COCl2转化率不变,故⑤不符合;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为保持恒压,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正向进行,COCl2转化率增大,故⑥符合,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注意理解通入惰性气体对平衡移动影响,题目难度中等.

 

16.(2分)已知:

2Zn(s)+O2(g)=2ZnO(s)△H=﹣701.0kJ•mol﹣1

2Hg(l)+O2(g)=2HgO(s)△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H为(  )

 

A.

+519.4kJ•mol﹣1

B.

﹣259.7kJ•mol﹣1

C.

+259.7kJ•mol﹣1

D.

﹣519.4kJ•mol﹣1

考点: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通过改变系数、方向进行合并得到所需要的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

解答:

解:

①2Zn(s)+O2(g)=2ZnO(s)△H=﹣701.0kJ•mol﹣1

②2Hg(l)+O2(g)=2HgO(s)△H=﹣181.6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①﹣②得到:

2Zn(s)+2HgO(s)=2ZnO(s)+2Hg(l)△H=﹣519.4KJ/mol;

则反应:

Zn(s)+HgO(s)=ZnO(s)+Hg(l)△H=﹣259.7KJ/mo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注意热化学方程式在金属应用过程中,系数改变焓变同等改变,方向改变焓变符号改变,题目较简单.

 

17.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考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依据图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大小比较判断;

B、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

C、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图象中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图象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故C正确;

D、图象分析逆反应的活化能E2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E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催化剂的作用实质,图象识别和理解含义是解题关键.

 

18.(2分)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2(g)═CO2(g);△H1C(s)+

O2(g)═CO(g);△H2

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

③H2(g)+

O2(g)═H2O(l);△H5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

 

A.

B.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考点: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