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049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

《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docx

科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精讲课件+精练

第二讲 化学方程式计算

1.下列有关“2CO+O2

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D )

A.若56g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g

B.若16g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C.若10gCO2生成,则消耗的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

D.若5gCO与2gO2混合点燃,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是7g

2.有反应:

8A+3B2===C2+6D(其中A、D是化合物,B2、C2是单质)。

若13.6gA与21.3g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1gD,已知C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 )

A.14B.16C.32D.35.5

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4.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下列实验现象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D )

A.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B.只有铁粉有剩余

C.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锌粉的烧杯一边D.只有锌粉有剩余

5.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

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图1中c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6.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

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 AC )

A.8.4g铝B.8.4g氧化钙C.8.4g镁D.8.4g碳酸镁

7.某合金由两种金属元素组成,取该合金60g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反应完全后,测得生成H23g,则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 A )

A.Fe与ZnB.Mg与CuC.Na与AlD.Al与Fe

8.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C )

A.14.5gB.15.5gC.16.1gD.18.1g

9.已知碳酸钠稳定而碳酸氢钠(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H2O。

现取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10g,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固体质量为6.9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3.1g

B.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4.2g

C.反应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是22∶9

D.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6%

10.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则得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混合物的质量为( B )

A.13.6gB.13.4gC.12gD.11g

11.某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

则生成CO2的质量为( B )

A.66gB.36gC.37gD.120g

12.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20g49%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C )

A.6.4gB.3.2gC.1.6gD.0.8g

13.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B )

甲乙丙丁

A.甲图:

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B.乙图:

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

C.丙图: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D.丁图: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

14.某K2CO3样品,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几种杂质。

取该样品6.9g,加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2.2g气体。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 )

A.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B.NaCl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

C.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D.Na2CO3和MgCO3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

15.“氯碱工业”是我国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主要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xNaCl+2H2O

xNaOH+H2↑+Cl2↑。

在20℃时,取100g饱和NaCl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产生氯气(Cl2)的质量为7.1g。

已知: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请分析并计算回答: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上述反应中x等于________。

(2)通过计算,上述过程中同时产生H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计算电解后剩余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2 

(2)0.2 (3)16.0%

16.为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取该合金放入如图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发生反应:

Zn+H2SO4===ZnSO4+H2↑。

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若不考虑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1)解:

氢气的质量=342.10g+16.00g-357.70g=0.4g

(2)解:

设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16.00g×x      0.4g    x=81.25%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

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

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

请计算:

(1)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1)8

(2)解:

设生成的FeCl2和H2质量分别为x、y。

Fe+2HCl===FeCl2+H2↑

56      127  2

11.2g     x  y

x=25.4g    y=0.4g

所得溶液中溶质(FeCl2)的质量分数为=

×100%=22.9%

18.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MgCO3,为了分析某菱镁矿中镁元素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

取10g菱镁矿,逐渐加入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生成的气体全部用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记录如下表:

加入H2SO4溶液的质量/g

50

100

150

200

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g

2.2

4.4

4.4

4.4

  说明:

菱镁矿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酸发生反应。

(1)10g菱镁矿与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该菱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研究中所用H2SO4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避免溶液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某同学对上述反应后溶液进行了过滤,并在滤液中加入了l.71%的Ba(OH)2溶液。

请你画出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在坐标中作图,并标出曲线折点的坐标)。

(1)4.4g 

(2)菱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过程略 (3)9.8%

(4)作图见右图曲线

19.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实验表明硫酸铜溶液在该反应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锰的作用。

若用5.6g无水硫酸铜代替二氧化锰进行本实验,计算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硫酸铜全部溶于水,最后结果精确到0.1%)。

(1)1.0 1.6

(2)设:

过氧化氢溶液68.0g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x         1.6g

68∶32=x∶4.6g    x=3.4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4g/68.0g×100%=5%

(3)完全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6g/(67.4g-1.0g+5.6g)×100%=7.8%

20.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0g于烧杯中,在

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

(2)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通过计算回答)

(1)HCl、CaCl2

(2)解:

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x,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y。

Na2CO3+2HCl===2NaCl+CO2↑+2H2O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7   106   117

10.6%×5g  x 10.6%×15gy

106∶117=10.6%×5g∶x 

106∶117=10.6%×15g∶y

x=0.585g  y=1.755g

故A点处废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

0.585g+1.755g=2.34g

21.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2H6O+3O2

2CO2+3H2O。

(1)23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克氧气?

(2)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4.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5.4

a

①表中a的值为________;

②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2H6O+11O2

______CO2+______H2O+______CO。

(1)解:

设生成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C2H6O+3O2

2CO2+3H2O

46   3×32

23g   x

46∶96=23g∶x    x=48g

(2)①1.4 ②6 12 2

22.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钙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进行实验: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若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小,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若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设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

由CaCO3+2HCl===CaCl2+H2O+CO2↑和Ba(OH)2+CO2===BaCO3↓+H2O

可知:

CaCO3~BaCO3

   100  197

   x  3.94g

100∶197=x∶3.94g

解得:

x=2g    2g÷8g×100%=25%

(2)反应生成的CO2没有被Ba(OH)2溶液全部吸收(锥形瓶中残留) 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B装置右侧的导管进入装置B中,被Ba(OH)2溶液吸收 在B装置右侧再连接一个吸收CO2的装置

23.某化学兴趣小组使用右图所示装置,对某种铁铜合金的成分进行测量。

先取足量稀硫酸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14.0g合金样品开始计时,并将电子天平的读数记录在下表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电子天平读数和时间的关系分析,该反应进行过程中,氢气的产生速度有什么特点?

(2)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盐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用百分数表示)?

(3)合金中铁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多少?

空烧杯

加入硫

酸后

加入铁粉后5min

加入铁粉后

12min

加入铁粉后21min

加入铁粉后40min

加入铁粉后3h

读数(g)

28.5

169.7

183.6

183.5

183.4

183.3

183.3

(1)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产生速度由快变慢。

(2)解:

设合金中Fe的质量为x,生成的FeSO4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x       y  (169.7+14-183.3)g

x=11.2g  y=30.4g

铜的质量为14g-x=2.8g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83.3g-2.8g-28.5g=152g

烧杯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3)铁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100%=80%

24.已知Na2CO3受热不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

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华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样品10.0g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至无气体放出,共产生CO2气体224mL(该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g/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克(精确到0.01g)。

(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若将ag该纯碱样品充分加热至无气体放出,冷却后称得剩余干燥固体的质量为bg(b<a)。

则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生成CO2的质量为:

0.224L×1.964g/L≈0.44g

(2)设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168             44

10.0g×(1-x)       0.44g

   x=83.2%

(3)设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y。

2NaHCO3

Na2CO3+H2O+CO2↑减少的质量;ag-bg

168          18+44=62

ag×(1-y)      ag-bg

   y=

×100%

1.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18g,完全燃烧后得到22gCO2,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 A )

A.7gB.11gC.6gD.10g

2.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各放一个烧杯,两烧杯中盛有等质量的过量盐酸,天平两边保持平衡。

此时向左烧杯中加入11.2gCaO,若要使天平两边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CaCO3的质量是( C )

A.11.2gB.17.6gC.20gD.22.4g

3.在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现象是先产生沉淀,后沉淀逐渐消失。

反应过程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现取13.35%的AlCl3溶液100g,在其中加入15%的NaOH溶液100g,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 BC )

A.AlCl3B.NaClC.NaAlO2D.NaOH

4.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BC )

A.增重30%B.增重10%C.不变D.减轻30%

5.某无色气体由H2、CO、CH4中的两种或三种物质组成,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

Ⅰ.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Ⅱ.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装置的质量增加5.4g

Ⅲ.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装置的质量增加6.6g

则关于气体成分的推断一定错误的是( AC )

A.H2和CH4B.H2、CO、CH4

C.CO和CH4D.H2和CO

6.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后得到的Cu中常常混有少量Cu2O。

Cu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SO4===CuSO4+Cu+H2O。

现将5gCu与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4.8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单质铜的质量为( C )

A.4.8gB.4.72gC.4.64gD.4.6g

7.铜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固体的质量没有改变,则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分数为( B )

A.15.8%B.20%C.80%D.84.2%

8.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

在1体积空气中混入1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百分含量约是( D )

A.33.3%B.50%C.67%D.75%

9.金属钨用途广泛,H2还原WO3可得到钨,其总反应为:

WO3+3H2

W+3H2O,该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25℃~550℃~600℃~700℃

主要成分WO3 W2O5 WO2 W

假设WO3完全转化为W,则三个阶段消耗H2质量之比为( A )

A.1∶1∶4B.1∶1∶3C.1∶1∶2D.1∶1∶1

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H2O]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材料。

它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以确定其化学式。

完成10~14题。

10.若只通过测定装置中C、D的增重来确定x,则装置按气流方向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C )

A.a→b→c→eB.a→c→b→d

C.a→e→d→bD.a→d→e→c

11.加热前通N2,称取C、D的初始质量后,再持续通N2。

对通N2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D )

A.加热前通N2,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持续通N2,为将产生的气体被C、D完全吸收

C.持续通N2,为防止倒吸

D.持续通N2,为防止MgO、Al2O3和氧气反应

12.完全分解后测得C增重3.65g、D增重9.90g,则x的值是( B )

A.2B.3C.4D.5

13.若气体温度过高,则不易被液体充分吸收,冷却玻璃管B能降低气体的温度,但不能液化水蒸气。

若取消B后进行实验,测定的x值将( A )

A.偏低B.偏高C.无影响D无法确定

14.上述镁铝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时易发生反应生成Mg2Al(OH)6Cl1-2y(CO3)y·zH2O,该生成物也能发生类似的热分解反应,现以此物为样品,用上述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测定z,除测定D的增重外,至少还需测定( C )

A.样品的质量

B.装置C的增重

C.样品的质量和装置C的增重

D.样品分解后残余物的质量

1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组成的混合气体。

通过电火花引爆后,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经充分冷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4%,则原混合气体中H2、O2、Cl2分子数目简单整数比是( D )

A.1∶1∶1B.3∶2∶1C.1∶2∶3D.9∶4∶1

16.为测定某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取稀硫酸20g,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30g,同时用仪器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过滤后得滤液47.67g,则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C )

A.5.7%B.6%C.6.84%D.0.855%

17.把绿矾(FeSO4·7H2O)和足量的KOH溶液加入到含K2Cr2O7的废水中,可得KOH和K2SO4的混合溶液以及磁性材料Cr0.5Fe1.5Fe0.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价),处理含K2Cr2O75.00×10-3mol的废水,需要绿矾的质量是( B )

A.6.95gB.13.9gC.11.12gD.8.34g

18.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SO2、SO3和O2。

已知:

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g,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

A(试管+粉末)

B

C

反应前

42.0g

75.0g

140.0g

反应后

37.0g

79.5g

140.0g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B )

A.3CuSO4

3CuO+SO3↑+2SO2↑+O2↑

B.4CuSO4

4CuO+2SO3↑+2SO2↑+O2↑

C.5CuSO4

5CuO+SO3↑+4SO2↑+2O2↑

D.6CuSO4

6CuO+4SO3↑+2SO2+O2↑

19.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

设固体的组成为aCu(OH)2·bCuCO3。

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________________;CD段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___。

(3)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