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999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毒隔离制度.docx

《消毒隔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隔离制度.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毒隔离制度.docx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一般消毒隔离制度

1.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和执行注射、采集标本,检验、制剂、介入治疗、检查,手术、接生等科室均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的措施。

2.医务人员上岗应穿工作服,无菌操作应戴帽子、口罩,禁止穿工作服、鞋、帽上街和去食堂,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应洗手。

3.传染病人污染的环境、设备、家具、用品、被服、餐具、便器等必须严格消毒,其排泄物、引流物必须经消毒、净化后倒入下水道。

4.接触传染病人应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禁止穿隔离衣、鞋等进入非隔离区。

5.凡接触血液、体液、组织、器官的器械、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应消毒,注射、针灸要一人一针一用一消毒。

6.凡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焚烧,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要采用清洁---消毒---灭菌的处理原则。

7.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等物品的处理,必须执行毁形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8.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齐、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9.治疗室、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二次,每周熏蒸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0.每次操作结束后必须用消毒液擦操作台、治疗车等,无菌柜、窗台等经常用消毒液擦拭。

11.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纱布、棉球等无杀菌能力的无菌物品应每天更换。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12.治疗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

13.无菌容器、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体温表用后要浸泡消毒。

14.治疗室的抹布、拖布等用具应专用,用后消毒悬挂。

15.换下污染被服,放指定的地点,不随便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16.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必须用后消毒再用。

病人被、褥、床单、被套定期更换。

17.病人出院后必须终末消毒,床、椅、桌等用物消毒液擦拭消毒,床垫必要时晒或更换。

死亡病人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18.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病人,应严格隔离。

病人用过的辅料、被褥、房间均严格消毒处理,辅料焚烧。

19.传染病病人俺病种分别隔离,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根据要求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

接触不同病种是应洗手,更换隔离衣或隔离衣后手消毒并洗手。

 

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新入院患者(除急、危重患者外),必须24小时呗完成卫生处理。

2.病房环境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应定时通风换气,床头桌、地面每日二次湿式擦拭,拖布要专用,定期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3.传染病患者不准和普通患者住在一个病室。

对已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4.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窜病室及外出。

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未经消毒不准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

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要熏蒸消毒后在进行清洗。

5.病人的被服应保持清洁。

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换下污衣被服严禁在病房、走廊抖动或清点,放于指定处,不得随地乱丢。

6.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房事先消毒。

7.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房间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熏蒸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立即焚烧,对其被、褥、衣服必须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没出入一次手消毒一次。

8.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二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不得少于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9.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服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每出院一个病人要更换一次。

10.病人出院、专科或死亡后,即使对床单进行彻底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床、桌、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11.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12.大、小便器没用一次消毒一次,病人用的大小便器由工勤人员放在含氯消毒剂塑料桶内浸泡30分钟后再用。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并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进入注射室的人员必须着工作服,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不得在注射室内闲谈、会客和做非治疗相关事情。

2.注射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

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柜内,不应有过期物品。

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去除中包装,分类放在柜内。

3.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

4.静脉输入药液必须现配先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液超过24h不得使用。

5.治疗车上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消毒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6.无菌物品不得放在污染区,如窗台等。

7.注射室无菌物品要定期消毒更换。

持物钳或持物镊与容器的尺寸应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使用中污染应及时更换。

浸泡持物钳的消毒溶液根据性质定期更换,浸泡深度在1/2~2/3或关节以上,容器和持物钳每周消毒更换二次。

8.注射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用具要专用,悬挂,每日通风,紫外线消毒二次,并记录消毒时间。

9.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枕头、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等分类收集,焚烧。

10.体温计应在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冲洗备用。

11.治疗室每月作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培养一次,工作人员手部细菌培养一次。

空气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是不得超过10个/m2,手部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个/m2。

12.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先处理一般病人,后处理特殊感染病人。

 

换药室(处理室)消毒隔离制度

在治疗室、注射室的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无菌伤口于污染伤口必须分室(区)换药。

2.换药器械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或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

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房)严格隔离,操作者必须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处置后敷料放入双层黄色收集袋内,即使焚烧处理,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4.使用无菌包时,必须严格检查消毒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套无菌包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5.换药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6.处置包用后清洗消毒后冲洗,擦干,立即打包,灭菌后存放。

打包处置包的包装物必须保持清洁,没戏用后送洗衣房清洗。

禁止在处置室内清洗、晾干。

 

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检查患者前后洗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是应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各种抢救、检查、治疗用的器械必须高压灭菌,超过一周重新灭菌方可使用。

3.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严格按《可重复使用医疗用品使用规范》消毒灭菌。

洗胃机等设备用2%戊二醛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备用。

4.各诊室每日湿式清扫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用消毒液消毒后清洗。

5.清洁用具各室分开使用,并有标记、悬挂。

6.一次性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院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分类、收集、集中焚烧。

7.留观室扫床一桌一块一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

8.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转诊,病人接触过的医疗器械必须彻底消毒后,方可第二人使用。

 

妇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合理分区,设预诊区、诊察室。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2.医务人员要在诊治传染病、性病病人是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

3.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毛巾专用或使用一次性纸巾。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程,诊治病人必须一人一单一窥阴器一手套;采集标本必须一人一部位一棉签一波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5.无菌物品如窥器、棉签、棉球、纱布等机器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起开后使用不得超过24h。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6.处理传染病病人后应及时进行床单位及房间消毒。

7.无菌柜内只放无菌物品,柜内保持清洁。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产房的衣、帽、鞋、口罩,非工作人员不许进入分娩室,非工作用品不许带入室内,不得在分娩室内闲谈、会客和做非工作相关事情。

2.产房每天湿式清扫二次,每次分娩结束后彻底消毒清扫,所有台面用消毒剂擦拭消毒。

3.产房无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设专人管理,每天进行检查是否过期。

无菌物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超过7天重新灭菌。

无菌持物钳干式使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无菌棉签等每天高压灭菌。

4.每个产妇分娩即使更换床单、橡胶单和气垫。

橡胶单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5.分娩用过的器械及时清洗、消毒、灭菌后备用,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先消毒后清洗。

6.产房每周大清扫一次,用高效消毒剂喷雾消毒一次,拖鞋一用一清洗消毒。

7.空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二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fy/m3。

8.传染病病人或感染病人分娩后所用物品均按传染病消毒处理,同时进行隔离,产房做终末处理。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达到以下要求: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诊疗室和清洗消毒室单独设立。

2.设专人负责清洗消毒,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工作台、诊椅、诊室进行清洁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3.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戴口罩、手套。

必要时戴护目镜。

手套一人一套一换,更换时洗手。

4.一个病人治疗结束后,必须充分冲洗痰盂池不得见血丝。

5.凡接触破损粘膜、血液、穿破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手机、车针、扩大针、牙钳、解剖刀、挺子、骨凿、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根管器械、银汞充填器)必须灭菌。

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6.与皮肤粘膜。

可能暴露在体液或唾液飞沫中的器械以及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的器械应当进行消毒。

7.不能高压的可采用2%戊二醛液浸泡消毒。

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口镜、探针、碗盘、漱口杯等,应高效消毒。

8.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备用或使用避污袋一次性使用。

9.修复用印膜、模型等接触血液、体液后送技工室钱必须进行消毒;蜡块、石膏及各种修复体使用中效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10.棉签、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1.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必须先去污染、加酶浸泡、清洗注油、干燥,然后再灭菌。

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按消毒、清洗、注油、干燥、灭菌。

12.医疗废物处理按医疗废物处理细则执行。

13.消毒锅每月做一次生物监测,合格方可使用。

清洗消毒每月一次做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含量监测,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不得超过10cfu/m3。

 

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在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还达到以下要求:

1.传染病病人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拖布等。

2.严格掌握并实施各种消毒隔离规范。

医务人员在侦查不同病种的病人之间严格手消毒。

传染病区使用检查单据、病历和其他物品及病人永无均要用0.2%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后才能送出病区。

3.各类病人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能请假外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4.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用84消毒液配制成2000mg/L浓度放置2小时后倒入下水道。

5.病人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