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988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docx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概述

导读:

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精准农业也叫精细农业或精确农业,有时也被称作数字农业,通俗地讲就是综合应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以获得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

精准农业的战略目标是:

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达到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

本章分三节,分别介绍现代农业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基础理论、技术支撑与战略目标。

第三节现代农业与精准农业

1.1.1农业的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基础部分和最早出现的产业。

“民以食为天”,所以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就有了农业。

那时工业尚未出现。

即使手工业也是在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所以那时的社会称为农业社会。

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或生产要素就会发现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生产要素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不同的。

在农业社会,生产的发展,主要是农牧业的发展,主要靠两要素即资源与劳动力。

资源是指土地资源和牲口资源。

劳动力是指体力较强的人口。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拥有的资源量和劳动力的多少来决定的。

在工业社会中,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依靠资源和劳动力两要素外,还增加了资金要素,所以称为“生产三要素”或经济发展“三要素”。

资源除了土地资源外,还包括机器和厂房等,劳动力除了农民外,主要还包括工人。

资金在工业社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资金(本)就可以买到资源和雇佣劳动力,到了工业社会的中后期,又称为资本主义社会。

在工业社会中,农业生产也受“三要素”的影响,资金在农业生产中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有了资金也就有了土地和劳动力。

在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中,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三要素”是必要的保障,还主要依靠知识和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在农业社会主要依靠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在工业社会主要依靠资源、劳动力和资金;在知识经济或信息社会,主要靠知识和科技,尤其是靠信息技术。

所以农业生产发展的驱动力,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当前人类社会正进入知识经济社会或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或生产要靠科学技术,要靠信息。

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虽然仍离不开土地资源、资金和劳动力,即原来的“生产三要素”仍然是今天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但主要还是要靠科技和信息,而不再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作为首要条件。

虽然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但资金主要用于开发农业科技和信息,而不是用于开垦荒地或扩大耕地面积。

劳动力也十分重要,但主要是指有知识的农民和技术人员。

把发展农业生产的驱动力重点放在依靠科技和信息,不仅是科学的、符合时代特点和当前的大趋势,而且也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10年来,我国无论在信息传播硬件建设,还是在农业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科技日报,2002)。

目前,我国拥有涉农网站2600多个;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展了“农业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研究”、“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863计划”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在全国建立了20个示范区。

“网络农业”、“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探索研究也应运而生。

在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科技基础数据库、小麦一玉米连作智能决策系统、农业词表和机器翻译系统、多媒体光盘应用系统、农场管理系统、畜牧营养数据库、土肥信息管理系统、草地信息系统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农业现代化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但对于“现代农业”的理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在20世纪的70年代,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

到了90年代,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指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和集约农业。

《百科全书》对农业现代化的注释是:

“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改造农业的过程”。

江泽民在20世纪90年代指出:

“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

他又说:

“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正在对农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使农业由定性到量化,由经验到科学;网络技术使农业由分散封闭到信息灵通;精准农业技术使农业由粗放到精准;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使农业管理由宏观到微观。

信息技术正在大大改善农业的分散性、区域性、时空多变性、经验性以及不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的行业弱势,使农业登上信息化的历史巨轮。

在世界人口激增和工业革命的双重压力下,科技和工业革命大潮激发了农业科技革命,出现了化学肥料、合成农药、育种技术、拖拉机和农用电力,外源的物质和能量打破了古代农业封闭式的循环,带来了20世纪农业的高速发展。

高投入,高产出,也付出了高代价,化学物质的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能源的高消耗,深深地困扰着当今社会,近代农业陷入困境,人们又在求索新的出路。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将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断发展和发展的阶段性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精细化工、新型材料、自动控制、航空航天等现代工程技术也加速了对农业的武装。

紧密贴近作物营养需求,工业与农业相结合以及高效、多元、无公害的肥料生产和施肥技术体系正在形成;灌溉正由传统的沟输畦灌向着激光平地与低压管道输水、精细灌溉与水肥药联用相结合的节水农业方向发展;工厂化种植和养殖,是工程设计、新型材料、自动控制、专用品种、专门栽培饲养和植保防疫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先进生产和管理方式。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不是常规农业技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在分子和信息化层次上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一个崭新的现代农业技术平台。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将逐渐完善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1.1.2农业技术革命

农业技术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木犁一铁犁”,从单靠人力劳动到畜力支持劳动,尔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又出现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大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智力劳动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

资金也主要用于农业科技开发上,于是在20世纪中叶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革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革命

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绿色革命”。

1967~1968年印度开始了靠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一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

广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环境,与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绿色革命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开花结果。

可以说发达国家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从绿色革命所提供的新品种获益的。

由于对高肥土壤和水分反应良好的矮秆、半矮秆小麦和水稻品种的使用和推广,全世界粮食产量增加了2倍多,有18个粮食长期匮乏的国家改善了粮食的供应状况或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

我国也从这场绿色革命中受益,依靠传统的精耕细作和现代科技产品相结合,让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此后不久,绿色革命就逐渐暴露其局限性。

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必然要增加大量投资,不仅生产成本高,还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由于大量灌溉,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板结和盐碱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90年代初,又发现其高产谷物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低,用作粮食常因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不良而削弱了人们抵御传染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最终使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的持续发展受阻。

2)白色革命

1828年法国人莱达诺发明聚氯乙烯,此后德国人又对聚氯乙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38年,美国开始进行聚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

1951年,日本开始试验用塑料薄膜代替油纸和玻璃,此后塑料薄膜在农业上的应用迅速发展起来。

50年代初期,美国在夏威夷将薄膜用于地面覆盖。

1976年日本地面用塑料薄膜覆盖面积已达20万hm2以上.也正是这一项新技术,在人类农业生产史上掀起了一场以大幅度增产为目的的“白色革命”。

随着世界各国用于地面覆盖的塑料薄膜种类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目前,“白色革命”仍在持续和发展。

市场前景好,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奶品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加。

特别是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民族强盛,我国将积极实施“奶类行动计划”。

显然,奶业在我国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

3)蓝色革命

“蓝色革命”是相对于“绿色革命”与“白色革命”而提出的,被称为当代农业上的三大技术革命之一。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最初,人们用蓝色的大海形象地把这次革命称作“蓝色革命”,后来延伸到包括海洋和内陆水域,把人类向水域索取食物的重大技术革命,统称为“蓝色革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蓝色革命”越来越成为各界探索关心的热点。

“蓝色革命”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急剧增长的人口对陆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

我国海岸线长,水面辽阔,湖泊星罗棋布,具有发展“蓝色革命”的优越条件。

工业生产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对渔业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酷渔滥捕,过度捕捞,也会破坏水域生态平衡,同样影响渔业生物资源的繁衍,危害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

放养密度、品种结构、管理手段和养殖工艺等,都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因子,如操作不当,同样可以引起环境恶化、病菌孳生、自相残食而危害水产养殖。

高度重视水生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使渔业资源得到繁衍、增殖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实施渔业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

4)白色农业

近几年来,以高科技手段开发微生物资源的白色农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

白色农业的崛起将改变传统的以动植物生产为主的“二维农业结构”,从而构建起以动物、植物、微生物3者生产并重的“三维农业结构”。

白色农业又称微生物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运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组建的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

白色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它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生产者穿着白色工作服,在洁净的厂房里工作,不污染环境,故称“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运用高科技手段,通过优化配置微生物自然资源,利用微生物惊人的繁殖生产能力,生产人类及动植物所需的营养品、保健品、饲料、肥料等。

它的生产过程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得到稳定的保证,而且节水、节土、节能、不污染环境,可常年大规模生产。

白色农业有着极其巨大的生产潜力,微生物是目前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新蛋白质资源,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0%~50%之间。

利用单细胞早白资源,生产高蛋白质新型人造食品饲料,前景十分广阔。

如用世界石油产品产量的1%,利用微生物工程来生产单细胞蛋白质,可供10亿人吃一年。

利用作物秸秆、谷壳,以及工农业废液、废渣、废气在微生物发酵作用下,均可生产微生物蛋白饲料。

我国每年有5亿t作物秸秆,若将其中20%通过微生物发酵,就可获得相当于400亿kg饲料粮的饲料,相当于我国目前全国饲料粮的1/3。

白色农业可有效解决“人畜争粮”问题,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并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

5)农业园艺化

农业园艺化或农业田园化,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农业技术革命。

由于它大多分布在离城市不远的地方,所以又称“都市农业”和“观赏农业”。

除了采用精耕细作以外,还特别重视“园艺化”和“田园化”,既增加了产量,又增加了经济上的收入,而且还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农业的样板之一。

农业园艺化既重视了经济效益,也重视了生态效益,同时也注意了社会效益,如休闲、观赏等。

6)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采用一定设施和工程技术手段,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并在必要时辅以其他能源,通过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的有效生产的农业。

设施农业是农业工程学科最具典型的分支学科领域,是依靠科技进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用以提供新鲜农产品的主要技术措施。

设施农业主要包括(冯广和,2000):

(1)设施栽培:

目前主要指蔬菜、花卉、瓜果类的设施栽培,设施有各类塑料棚、各类温室、人工气候及配套设备。

(2)设施养殖:

目前主要指畜禽、水产品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设施有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饲养的畜禽舍及配套设施设备。

我国发展设施农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相当的成绩。

目前,国内大型温室面积已超过700hrn2,而且每年都以超过100hm2的速度增长。

7)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农业”概念是1994年原国家科委启动“工厂化高效农业”重大科技产业工程立项工作时首次提出的,是我国对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具有创新意义的一种提法,在此之前,农业专家通常称为“设施农业”。

工厂化农业与设施农业在概念上没有根本性的不同,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应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农业,在可控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集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与管理体系。

主要是利用成套设施或综合技术使种养业生产摆脱自然环境的束缚,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赵冬梅,2002)。

工厂化农业涉及到生物学、园艺栽培学、微气象与生态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土木工程学、测试技术与自动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市场营销与经济等学科,工厂化农业是高度集约化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将实现从温饱向小康和富裕的过渡,对工厂化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着重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实现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系列化(闫世霞,2002)。

8)现代节水农业

现代节水农业也是属于农业技术的重要分支,尤其对于我国缺水的西部和北部地区来说非常重要,它已列入“十五”重大科技项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左右,其中灌溉用水又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0%以上,每年高达3600亿~3800亿m3,但利用率却很低,仅为40%~45%,而发达国家的标准为70%,差距很大。

同时,目前我国现代节水农业领域的技术储备还很薄弱,缺乏适合国情的现代节水农业新技术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设备,没有建立起适于不同农业类型区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应用推广模式。

国外的喷灌、滴灌技术投资较大,要大面积推广在资金上有困难。

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的重点应放在以下4个方面。

(1)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农田利用率、渠系利用率、水源再生利用率的技术研究。

要求灌溉利用率达到70%以上。

(2)筛选抗旱节水农作物新品种开发研究。

(3)在不同类型区建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区。

(4)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产业化基地。

1.1.3农业信息化

农业技术革命是从工业社会中后期就开始的,而农业信息革命则是从工业社会后期,或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开始,现在还处于方兴未艾之际。

农业信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农业信息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洪流也冲击到了农业生产,农业既要吸收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农产品市场也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因此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基因农业

基因是指生物的遗传信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农作物的基因图谱绘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水稻基因图谱已由我国科学家完成。

多种抗病、抗旱、抗低温的转基因农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具有人类所喜爱的食用特性,例如可以使粮食作物带有牛肉、鸡肉、鱼肉的味道和各种很好的口感,前途无量。

以色列培育的可用海水灌溉的抗盐碱转基因农作物就很引人关注。

动植物品种是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原始农业的动植物驯化、古代农业的人工选择、近代农业的杂交育种,都处在农业技术体系的中心位置。

生物技术的出现,首先引发的也是育种技术上的革命。

近代的常规育种技术主要是依靠育种家的经验,在田间对育种对象作表型性状的选择,只能利用有限的种内杂交优势,而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生物技术,则可以对生物的遗传信息作实验室操作,可以在动物、植物、微生物,即所有物种间作基因转移和重组,可以作遗传改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因而极大地扩展了生物种质资源和杂种优势的利用。

通过生物技术,可以注入作物某些新的特性,显著提高其耐旱、耐涝、耐低温、耐盐碱、耐瘠薄、耐储运和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抗逆的性能。

也可以产出某些新的特性,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料、富含抗癌蛋白的大豆、富含蹂花酸的草莓、可食性疫苗等等。

通过遗传改良的猪,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等指标可较普通猪种提高一倍,动物的体外受精、胚胎分割、性别控制、核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和克隆技术已成熟和实现商业化。

生物反应器技术可以通过动植物体生产昂贵的蛋白质药物、新能源和新材料。

动植物品种成为现代技术的重要载体和橱窗。

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掀起了农用生物制剂产业的革命,新一代生物农药、动物疫苗、生物肥料、生长调节剂等的出现将如雨后春笋。

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等也将为农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基因农业的迅速发展,使转基因食品、生物等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蕴含着相当的潜在危险。

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田间试验和种植,会不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

如破坏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等,转基因食品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注重安全,防患于未然”将是人们在发展基因农业过程中首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信息农业/数字农业

目前,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已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整个过程。

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及信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是信息农业的重大措施。

信息农业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为信息技术;二为信息或数据。

(1)信息技术:

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在内。

而数字化是基础,因为只有经过数字化之后,才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传输,才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种种处理和实现智能化,进行虚拟实验和可视化,所以首先要进行数字化。

因此,信息农业又可称为数字农业,它包括了空间信息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网络)及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的功能是确保信息快速准确获取、处理、传递和共享等。

(2)信息数据:

仅有信息技术而没有信息或数据是不行的。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没有信息和数据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没有车也没有货。

信息技术好比是工具,信息或数据好比是工作对象,如果只有工具而没有工作对象,再好的工具也形同虚设。

信息农业所需的信息和数据主要包括:

农作区的基础地理数据、农作区的基础设施数据、农业技术数据、农业市场数据、农业管理数据、农业环境数据、农作生长状况数据、农业产量数据等。

信息农业是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关农业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及生产、管理和经营的技术系统,它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过程。

信息农业技术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生产性技术,它包括了两大方面:

①农业生产技术:

生物基因工程、农业生态生产及经营管理、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等。

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信息技术:

数据库和数据仓库(database&datawarehouse)、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MIS)、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AI&ES)、决策支持系统(D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NSS)、多媒体(MM)、自动控制(ACT)及数字化(DT)等。

信息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系统,是由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共同组成,包括技术与数据两个方面。

信息农业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和经营3个方面,三者缺一不可。

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之后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而我国工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我们不可能等到全部实现工业化后再发展农业信息化,必须采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进的模式,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3)电脑农业

电脑农业是以农业专家系统为基础,集成和应用多媒体模拟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并与有线和无线网络结合,形成具有实用价值的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

农业专家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把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农业专家经验组装配套,再与当地的土壤、气候、作物品种等生产条件紧密结合,生成最佳种植方案的技术系统。

(1)电脑农业的战略目标:

定位在“服务农业、农林和农民致富”上,重点解决农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点问题。

实行“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为指导思想,加强组织,统一规划,优势集成,克服低水平重复,重点突破智能化农业信息平台。

(2)主要措施:

-与当地政府的实际工作密切相结合;

·建立规范化的组织管理与实施体系;

·高技术要平民化、“傻瓜化”;

·集成有关的先进技术;

·与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密切相结合。

(3)电脑农业的方针与政策:

政府引导、施政推动;示范样板、辐射带动;企业参与、市场推动。

(4)3种推广应用模式:

·经济发达地区:

依托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开发智能农业专家系统并实现网络传输和远程服务;

·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根据当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网络版农业专家系统,通过拨号上网或局域网实现网络传输和远程服务;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开发和示范,使用单机版农业专家系统进行技术咨询与服务。

(5)电脑农业的示范工程的重点:

“傻瓜化”是关键,标准化是重点,同时还要综合化、多功能化、网络化、基地化、产业化。

20世纪70年代,美国Illinois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共同开发了大豆病害诊断专家系统(PL,ANl、/DS)。

一个未经训练的普通人使用该系统能够识别大豆病!

善症状,并提出管理方案。

以后,美国、日本、英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相继开发了其他一些农业专家系统。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要数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作物模拟研究所于1985年研究的棉花管理专家系统C()MAX—G()SSYM。

C()MAX能在农场内为棉花管理提供咨询,用于确定灌溉、施肥、施用脱叶剂和棉桃开裂的最佳方案。

4)虚拟农业

虚拟农业试验田,又叫Cyber农业试验田,一种模拟植物生长的早已商品化的计算机软件。

美国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两城市的城市改造虚拟实验表明,街道树品种选择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是成功的。

它可以模拟不同类型树种10年、20年等的生长状况及绿化和美化效果。

由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诸叶平研究员开发的“小麦一玉米连作智能决策系统”,2002年1月正式通过了鉴定(安飞,2002)。

该系统能模拟、监测、预测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品质、产量等全部生产过程,该系统输入给定的小麦、玉米品种、土壤、天气资料及经验水肥数据,选定管理方式后,运行单作或连作模型,即可得到性状和植株、土壤、气候状况的逐日值及直观曲线图,以及水分、氮肥的利用情况;输入相关系数后,可得到有限灌水量、灌水日期及有限施肥量和施肥日期;系统可对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动态进行监测,选定最高产量、最大净收益和最高投入产出比等决策目标后,依据不同品种和肥料,可获得连作种植的最佳品种搭配和种植方案,实现科学决策。

该系统运用系统动态原理和模拟/虚拟技术,可在计算机和网络上看到仿真的或虚拟的作业环境及状态,并可远程应用。

系统集成应用模糊逻辑、遗传算法、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开发的数据建模工具,可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及预测产量。

该系统已经在北京、河北等省(市)应用,效果良好。

该系统的英文版已出口到纳米比亚。

,虚拟农业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野外真实实验田进行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