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959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2013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明的临》复习提纲

第一工商业的兴起一、工厂从这时发展而1、时间:

14世纪地点:

意大利(西欧)

2、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有哪些不同?

所有者劳动者生产方式场地

与规模相互关系效率

手工作坊作坊主作坊主与家人、帮工封建主义小作坊主与学徒、帮工的关系低

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主手工工场工人资本主义大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高

最根本的不同:

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

3、作用:

(1)提高了生产效率;

(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4)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二、商人的地位变了

1、商人的变化:

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

(1)经营方式:

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经济地位:

实力超过王公贵族。

(2)政治地位:

甚至可担任市长。

(3)变化原因:

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

如英国的伊丽丽莎白女王,采取的利商政策,见P7

2、贵族的变化:

经济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没落

3、农民的变化:

一部分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

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4、其它知识点:

(1)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2)中世纪晚期,西欧手工工场得到发展,但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3)中国明清的江南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如清代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

第二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艺复兴运动)

1、时间:

14世纪---16世纪地点:

意大利,后影响西欧对象:

天主教会

2、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是“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艺复兴时期的人精神(是核心思想):

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化,通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艺复兴时期的人精神。

4、性质、意义: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

、中国同主题的艺作品:

汤显祖《牡丹亭》

二、“教皇奶牛”(德国)的解放(宗教改革)

1、领导人:

马丁路德兴起国家:

德国时间:

16世纪对象:

天主教会

2、主张:

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3、结果:

、宗教改革运动使得德国等西欧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4、影响:

对内是新教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整个德国,各地教会纷纷独立;对外是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三、近代科学的诞生

1、时间:

1、16世纪。

2、代表人物:

(1)英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波兰——哥白尼——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3)意大利——布鲁诺——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4)英国——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3、科学的作用: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发的态度看待世界。

4、对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科教兴国重视知识的作用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

四、理性之光(启蒙运动)

1、时间:

17、18世纪国家:

法国等西欧国家,到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顶峰。

2、含义:

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3、代表人物:

(1)法国——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旗手)——天赋人权,认为人生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政治自由)

(2)法国——卢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

(在法国大革命中体现。

《人权宣言》)

(3)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在美国建立的共和政体中体现)

(4)法国——百科全书派(狄德罗)——科学和理性

事首先兴起主张代表斗争对象

艺复兴意大利等以人为中心(人精神)学三杰、艺术三杰封建神权

宗教改革德国等信仰上人人平等马丁路德等

启蒙运动法等理性、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伏尔泰卢梭等

自然科学意大利等知识就是力量哥白尼牛顿等

第三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具体:

(1)对东方商品的需求,东方的丝绸、瓷器、宝石和香料等奢侈品辗转运往欧洲,在欧洲人看,东方非常富裕。

(2)在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对货币需求量增加,“拜金狂“们希望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能够攫取黄金。

《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广为流传后,更激起了人们对东方的向往。

(3)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通商道路,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2、条:

(1)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亲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

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自各国的船员。

(2)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并在这个时候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

地球仪、航海地图、以及与航海有关的图书为航海准备了技术条。

(3)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4)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的支持。

()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3、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4、人物与事

时间1487-148814921497――1498119――122

人物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国别葡萄牙意大利葡萄牙葡萄牙

航线西欧-好望角西欧-美洲西欧-好望角-印度环球航行

支持者葡萄牙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

其中:

哥伦布到达美洲被欧洲人称为“发现新大陆”

(1)时间:

1492年

(2)意义:

人们深受鼓舞,越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险的先烈,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促成美国等“移民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又使印第安明遭到毁灭。

、作用:

欧洲航海家的这些活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明的传播与交融。

二、全球联系的加强、三、黑人是怎样到美洲的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或新航路开辟的评价)(如何评价哥伦布)

积极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欧洲人到美洲)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流动(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美洲)――亚欧)

(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荷兰――海上马车夫)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明的交融()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传播(佛郎机和鸟嘴铳)

消极影响:

掠夺土地和财富;屠杀土著人,毁灭印第安明;贩卖黑奴。

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其它知识点: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属拉丁语系。

第四资产阶级革命:

新体制的创立(英国、法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

1640――1688年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过程:

(1)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标志)。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

(4)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作用:

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

4、领导人物:

克伦威尔、革命意义:

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

1773年――1781年2、领导人:

华盛顿

3、根本原因:

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4、过程:

(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导火线)。

(2)177年,克星顿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4)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

、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定了共和政体,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6、美国国旗、版图的变化说明:

独立后的美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三、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背景:

大革命前法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国王拥有最高的权力。

而且存在等级制度:

第一等级:

教士。

第二等级:

贵族(第一二等级被称为是特权等级)。

第三等级:

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

2、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3、导火线:

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4、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标志、国庆纪念日),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法国国歌诞生《莱茵军战歌》――《马赛曲》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罗伯斯庇尔掌权,实施革命政策――革命达到顶峰

、意义:

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了,并延续至今。

三次革命中都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次革命后都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这也是西方先进的原因之一

第五面临挑战的中国

一、最后的盛世(经济)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清朝的建立:

1636年皇太极,1644年清军入关

2、盛世的表现:

(1)人口众多: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2)商品经济发达:

江南农民种桑养蚕,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明清时“湖广熟,天下足”)

(3)手工业繁荣促进了商业的发达:

徽商、晋商商帮、工商业市镇的出现(农村――城市)

(4)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出口丝绸、茶叶、瓷器)

()经济的繁荣带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服务性行业、茶馆、酒楼、戏院等

总之,这一时期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可以用这样一句话形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

1、明清民族政策:

明修长城(今天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清修庙

(明:

以防为主,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清:

积极主动,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2、清民族政策:

(1)与蒙古族:

在河北省承德市修建避暑庄,(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他们实行“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接见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平定了准噶尔部落的叛乱

(2)与藏族:

赐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后设驻藏大臣(18世纪前期),实行“金瓶掣签制”,(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制造分裂,使x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越越密切。

(3)与西南少数民族:

改土归流,从中央派遣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改土归流

(4)雅克萨之战(康熙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3、意义:

这些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清代疆域版图基本与现在相似

三、专制帝国

1、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表现:

(1)明:

朱元璋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2)明:

设特务机构:

东厂和西厂、锦衣卫,合称“厂卫”

(3)清:

设军机处(雍正)(4)清:

兴字狱()明清:

八股取士(禁锢人心,科举制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6)明清:

修建贞节牌坊(7)明清:

禁止世俗生活

2、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

黄宗羲(批判君权神授)——同时期的为西方的启蒙运动

四、自海上的挑战

1、郑和七下西洋(200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1)时间:

140――1433明成祖郑和

(2)目的:

不是发展海外贸易,而是为了宣扬国威

(3)意义:

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船队的规模也大得多,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4)结果:

劳命伤财,遭到官员们的反对,被禁止。

2、天主教传入:

(1)明:

意大利利玛窦(学习汉语,熟悉儒家经典,带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机械制品,翻译了《几何原本》介绍欧洲流行的数学理论,绘制世界地图)

(2)清:

德国修改中国历法,医学意大利郎士宁宫廷画家,参与了圆明园西洋风格建筑的设计(康熙帝)

(3)带了西方明,也预示着西方的商船和炮艇即将接踵而。

3、葡萄牙人侵占澳门:

时间:

13年

4、荷兰人侵占台湾:

(1)时间:

17世纪初

(2)台湾历史:

230年,三国的吴国孙权派遣卫温将军到夷洲。

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

1661年,明朝时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台湾省。

说明:

台湾自古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闭关自守政策:

原因:

西方国家的侵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的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的交流会引起统治的不稳

政策:

减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广州一处

总结: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西方比较:

明清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西方国家则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中国的思想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字狱,加强思想控制,西方国家则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从而引起思想化领域的变化,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启蒙运动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闭关自守,西方不断向海外探索,开拓海外的殖民地。

19世纪以后,中国这个古老的明国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可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置身于世界的大潮,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规模目的手段部分结果

郑和下西洋航空

母舰宣传国威,

厚往薄和平亲善造福亚非,促进亚非人民的往

哥伦布航海渔船东方金梦殖民扩张祸殃美洲,对印第安人进行殖民统治,实行种族灭绝。

但哥伦布航海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区民族的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明浪潮(复习要点)

第一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早期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

1、开始行业:

棉纺织业开始国家:

英国特征: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时代

2、条: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出现)

(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前提条:

制度保障

(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条、、原料条

(4)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

3、代表人物及发明

(1)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优点:

用煤和木柴做燃料,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限制。

(2)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3)水力纺纱机(4)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交通运输行业)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6、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带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

(2)充分显示了与封建制度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3)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惟一的工业国

(4)既是生产技术的革新,由于大机器工业的建立,资本主义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

又是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6)开始城市化的过程。

总之,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7、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美国、法国等。

19世纪4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二、科学的世纪――19世纪

1、表现:

(1)鼓励科学研究――拿破仑

(2)大学已成为科学研究重地(德国政府将柏林科学院并入柏林大学)(3)大学增设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程,一些专门培养理工科人才的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4)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学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动实践(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2、《物种起》――达尔生物进化学说“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三、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时间: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1、兴起国家:

德国、美国特点:

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2、代表人物及重要发明:

时间姓名国家发明意义

1831年法拉第英国磁铁产生电的实验

1866年西门子德国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比利时电动机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在工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开

1879年爱迪生美国电灯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

1882年电力铁路

1882年爱迪生美国小型发电厂远距离的输电网络建立起

1893年卡尔•本茨美国汽车

1903年莱特兄弟美国飞机

1876年贝尔德国电话

3、电能与蒸汽能比较有哪些优点?

电能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电站可建在水、燃料、交通各方面条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电能无污染。

4、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见教材P7表格

、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

(1)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走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3)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四、人在工厂

1、1771年英国出现第一家纺纱工厂

2、工厂与手工工场的比较

工厂手工工场

生产规模大小

生产技术采用大机器生产,劳动效率提高以手工劳动为主

生产方法逐步创造了标准化(美国)和流水线生产方式(亨利•福特)有简单的分工合作

管理制度有严格的劳动纪律,远离农村,集中生活比较自由,受农时影响大

3、流水线生产方法:

优点——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者的技术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缺点——劳动强度增强,对工人的健康有一定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