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9933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长春市第五中学

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是水稻种子成熟时期的不同表现,是相对性状,A正确。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是豌豆花色的不同表现,是相对性状,B正确。

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是水稻抗病的不同表现,是相对性状,C正确。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是绵羊的不同性状表现,不是相对性状,长毛和短毛,粗毛和细毛才是相对性状,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家兔皮下脂肪,白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仔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否则仔兔的皮下脂肪为白色。

这种现象说明()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相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表现型受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将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所得的仔兔基因型相同,饲料属于环境因素,相同基因型的个体,饲料不同则表现型不同,说明表现型受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D正确,A、B、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观点,通过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纯合子交配,产生的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B.两个杂合子交配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C.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在形成配子时不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两个纯合子交配,产生的后代可能是纯合子,如AA×AA,子代为AA,也可能是杂合子,如AA×BB,子代为AB,A错。

两个杂合子交配后代有杂合子和纯合子,如Aa×Aa,子代为1AA:

2Aa:

1aa,B错。

纯合子由于只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如AA自交子代都是AA,C正确。

纯合子由于成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成对相同基因,在形成配子相同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不同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组合而组合,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BB形成AB配子,仍然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遗传)。

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

这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B.TTss×ttss

C.TTSs×ttssD.TTss×ttSS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F2高:

矮=(120+128):

(42+38)=3:

1,圆:

梨=(120+42):

(128+38)=1:

1,则亲本相关基因型为TtSs×Ttss,即F1为TtSs,A选项得到F1为TtSS,错。

B选项得到F1为Ttss,错。

C选项得到F1为TtSs和Ttss,错。

D选项得到F1为TtSs,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5.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两种碗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1/4B.1/8C.1/16D.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aa×AA,子代都是Aa,只有有一对基因杂合,子代一定都是杂合子,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6.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中,最成功的是豌豆的杂交实验。

选用豌豆主要的原因是()

A.有多对相对性状B.进行异花传粉

C.有显性性状D.进行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答案】D

【解析】

7.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所示。

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表现型比例为()

A.9:

3:

3:

1B.2:

2:

1:

1

C.1:

1:

1:

1D.3:

3:

1:

1

【答案】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能根据子代表现型以及比例,推算出亲本的基因型,才能解答本题。

8.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

Aa:

aa的比是()

A.3:

2:

3B.3:

4:

3C.5:

2:

5D.1:

2:

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F1为Aa,自交得F2为1AA:

2Aa:

1aa,F2自交得F3,只有Aa(1/2)自交会得到Aa,比例为1/2×1/2=1/4,而AA和aa比例相等,为(1-1/4)/2=3/8,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9.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

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

①雄性黑马是杂合子

②雄性黑马是纯合体

③枣红色是显性性状

④枣红色是隐性性状

A.①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②D.③和④...

【答案】A

【解析】黑色和枣红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用A、a表示。

已知若干雌性枣红马是纯种,若枣红是显性性状,则它们(AA)与黑色雄马(aa)杂交,子代应全为枣红(Aa),这与题意不符,所以枣红色是隐性性状,黑色是显性性状;如果黑马是纯合子(AA),则其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这与题意不符,所以黑色雄马是杂合子。

综上所述,选A。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时能紧扣题干中关键词“纯种”和关键信息“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作出准确的判断。

10.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

1:

1:

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是1:

1:

1:

1,①正确;F2表现型的比例为9:

3:

3:

1,②错误;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是1:

1:

1:

1,③正确;F1的表现型只有一种表型,④错误;F2基因型的比例为为1:

2:

2:

4:

1:

2:

2:

1:

1,⑤错误。

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如何移向细胞两极( )

A.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

B.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C.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

D.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A正确;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B错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C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已经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D错误。

考点:

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12.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CcB.AAbbccC.aaBbccD.aaBBCc

【答案】B

【解析】A、YyRrCc由三对杂合基因组成,属于杂合体,A错误;

B、AAbbcc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属于纯合体,B正确;

C、aaBbcc由一对杂合基因和两对纯合基因组成,仍属于杂合体,C错误;

D、aaBBCc由一对杂合基因和两对纯合基因组成,仍属于杂合体,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纯合体是指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AABB、AAbb、aaBB、AABBcc、aaBBcc等等,具有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这些成对的基因来说,都是纯合体.在它们的自交后代中,这几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13.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子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③B.②⑤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精子时,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平分到两个精细胞中,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因此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父亲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该儿子多出的X染色体来自()

A.卵细胞B.精子C.精子或卵细胞D.精子和卵细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XBY和XbXb,生出一个XXY正常的孩子,即两条X染色体中一定有一个XB,由于母亲不能产生XB的卵细胞,因此父亲产生了XBY的精子,即异常发生在精子中,故B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

15.某男孩色盲,他的祖父和父亲均色盲,祖母、母亲和外祖父均色觉正常,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A.外祖母→母亲→男孩B.祖父→父亲→男孩

C.祖母→父亲→男孩D.外祖父→母亲→男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Y,男孩的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母亲没有色盲,可推出母亲为XBXb,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由外祖父供应一条,外祖母供应一条,而外祖父色觉正常,可推断,母亲所携带的色盲基因由外祖母遗传。

考点:

伴X隐性遗传。

点评: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16.色盲基因与它的等位基因(正常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下列几组婚配方式中,只要知道子代的性别,就可知道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是()

①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②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③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女性正常,男性色盲在后代中男女都表现型正常,但女性的基因型是携带者,男性是正常,故1正确。

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子代女性中有携带者有正常,男性有色盲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可以根据表现型知道,但女性不知道,故2错误,故B、C、D错误。

女性色盲,男性正常,子代中男性都色盲,女都是携带者,故3正确,A正确。

女性携带者和男性色盲,子代的中女性有色盲患者,有携带者,男性有患者也有正常,当知道子代的性别后不能确定表现型和基因型,故4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

17.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如何处理,原因是()

A.重新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B.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

C.不得放回,避免实现结果出现误差

D.不得放回,避免出现重复计数现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重复抓取50-100次,减少实验的误差,故选B。

考点: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名师点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

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8.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F2性状分离比是3:

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分离,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所以C正确;ABD选项均为分离定律实质的表现形式,都是由分离定律的实质决定的,但其本身不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考点: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9.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

1,与分离定律相符

C.F2出现四种基因型的个体

D.F2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

3:

3:

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是YyRr,F1经减数分裂可形成YR、Yr、yR和yr4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A项正确;若单独考虑粒形,F1的基因型是Rr,其自交得到的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

1,与分离定律相符,B项正确;F1自交得到的F2中有9种基因型,C项错误;F2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

3:

3:

1,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能证实的DNA是遗传物质的特点是()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③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此实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相似,无可遗传变异产生,同时也证明DN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完成DNA复制、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形成等过程都是亲代噬菌体DNA分子的作用。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能证实的DNA是遗传物质的特点,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21.如图是某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请推测Ⅱ—2与Ⅱ—3这对夫妇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A.1/9B.1/4C.1/36D.1/18

【答案】A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一对夫妇,其后代仅考虑甲病,则得病的可能性为p,正常的可能性为q,若仅考虑乙病,则得病的可能性为m,正常的可能为n,则这对夫妻结婚后,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为()

①pn+qm

②1-pm-qn

③p+m-2pm

④q+n-2nq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

【答案】A

【解析】A是正常计算,B意思是两种都得为pm;两种都不得为qn;则只得一种1-pm-qn。

C意思是得了1概率加得了2概率,再减两病都得概率,即只得一种概率。

D意思是不得1概率加不得2概率减两个都不得概率,即只得一种概率。

2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的是()

A.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B.多糖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菌活细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R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D正确。

24.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9/16B.3/4C.3/16D.1/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依题意可知,人的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H、h表示与血友病相关的基因,用P、p表示与苯丙酮尿症相关的基因,则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的基因型为ppXhY,该男孩的父母,即题干中的“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PpXHXh、PpXHY。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因父亲的X染色体只能遗传给女儿,所以该女孩肯定不会患血友病,但会有1/4pp

的概率患苯丙酮尿症,即该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1/4=3/4。

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25.肺炎双球菌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答案】A

【解析】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是转化因子,不能促使R型菌发生S型菌的转化,A错误;只有S型菌的DNA才是转化因子,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才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其他物质均不能实现转化,B、C、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名师点睛】从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考点主要有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分析、改进及拓展应用。

对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进行改进,更能充分地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此类试题综合性强、试题背景多样,但其考查点仍然落在课本经典实验上。

26.生物体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以下关于图示叙说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均表示细胞处于分裂的后期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和乙

C.在该生物的精巢里可以同时发现这3种细胞D.丙可以产生卵细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图甲进行均等分裂,据此可判断该生物为雄性生物。

图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

着丝点分裂变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综上分析,甲、乙、丙均表示细胞处于分裂的后期,A项正确;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和乙,B项正确;在该生物的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也可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精子,所以可同时发现这3种细胞,C项正确;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7.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有些生物没有X、Y染色体

B.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就不会产生XbY的个体

C.伴性遗传都表现交叉遗传的特点

D.X、Y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X、Y染色体是雌雄异体、性别决定是XY型的生物体的性染色体,雌雄同体生物及性别决定是ZW型的雌雄异体生物不含有X、Y染色体,故A正确;若X上含有b使雄配子致死,后代XbY的个体中的Xb基因来自其母亲,故B错误;伴X染色体遗传病往往表现为交叉遗传,Y染色体上的遗传不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故C错误;X、Y染色体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②四分体就是四条染色单体

③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④只有减Ⅰ时期形成四分体

⑤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现象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类型...

⑥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联会

⑦细胞中有几个四分体,就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④⑤⑥⑦D.③④⑤⑦

【答案】A

【解析】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①正确;四分体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染色单体,②错误;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可形成四分体,③错误;只有减Ⅰ时期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④正确;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现象,使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因而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类型,⑤正确;四分体是联会后形成的,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⑥错误;由于四分体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有几个四分体,就有几对同源染色体,⑦正确,故A正确。

29.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基因AA、Aa、aa的分开发生在()

①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中

②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卵母细胞的过程中

③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

④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的过程中

A.①②③B.③④②C.④②④D.③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因为亲本基因型是Aa,所以AA和aa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他们的分开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而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应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卵母细胞的过程中,故应是③②③,故D正确。

雌性不会形成精细胞,故由4的都错误,故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