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840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docx

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节教学内容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为: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从教材的内容上看,本课从观察宠物入手,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有关问题,提高认识,促进今后的学习。

因此,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尝试编写探究实验报告。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问题探讨中,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探究实验的实施。

难点:

探究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动物世界》节目片段;经过整理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及关键图片,并制作成课件;教材中“资料分析”中的图文制成的课件;动物行为相关资料课件;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关键步骤制成的课件,及采集和饲养资料;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布置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整理过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及记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查找有关菜青虫的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思路

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通过课前一个月时间的观察和《动物世界》节目片段的精彩回放,增强了感性认识。

因此从叙述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入手,区分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再看资料分析材料,进一步学会区分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然后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加深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最后播放《动物世界》精彩片段,拓宽视野,增强趣味性,收到课虽尽意未止的效果。

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动,倡导创新,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只是引导、点拨、协助、积极参与的旁观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动获取,积极探索,提高能力。

课堂实录

主讲教师:

齐素杰

学   校:

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

授课班级:

八年六班

授课时间:

2005年9月

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导入新课。

师:

你喜欢这个片段吗?

在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的什么行为?

同学们可以随便议论一分钟。

生:

议论。

师:

这些动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见到,我们非常感谢这个电视栏目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动物朋友,感谢那些科学工作者们,为我们大开了眼界,一饱眼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小动物,一个月前我们已经约定好,和这些小动物近距离接触,并把你观察到的小动物活动情况记录下来,进一步整理,做了这件事的同学请举手。

生:

几乎全部参加了这项活动,很兴奋地举起手来。

师:

很好。

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我也同样写了观察日记。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你的观察所得,让你编制的“动物世界”回放给大家,好吗?

生:

好。

师: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注意评判,谁的更细致,更生动,全班推选两名同学在班级交流。

(孩子们讲得更起劲了,惟恐不被推举出来,因为日记里凝聚了孩子们辛勤的汗水与欢乐。

几分钟后孩子们停了下来,表明交流完成,推举结束。

师:

两名代表将你们的观察所得呈现给大家,语言尽量生动些,好吗?

生:

我观察的是奶奶家刚出生的三只小猫,它们全都是一身黑白相间的毛,那毛柔柔的,很可爱。

刚出生的四五天,它们眼睛一直不能睁开,我想去帮它们把眼睛扒开,奶奶说不可以,要等它自己睁开才行。

在这些天里,小猫几乎就知道吃、睡,一直不离开猫妈妈,把它从猫妈妈身边拿开,它就叫个不停,直到放回猫妈妈身边她才安静下来。

猫妈妈的身体对它们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妥的避风港。

此时它们的活动空间就是这个窝,在妈妈身边钻来钻去的。

猫妈妈经常用舌头舔小猫的全身,为它们梳洗打扮,希望它的孩子们漂亮,惹人喜爱。

小猫吃奶的时候很不情愿让人靠近,猫妈妈会发出警告,那声音好有威严,令人生畏。

五天后,三只小猫陆续睁开了眼睛,它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随着视力的发育,四肢力量的加强,他们的活动空间加大了,试着到处观光,不放过任何一个“景点”。

除了吃奶,还能吃烂粥,精力充沛起来,更活泼可爱了。

近几天,我一到那里,叫它们三个的名字,它们就向我走来,象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一样。

汇报完毕。

师:

细心的观察,爱心的融入,使你多了三个猫朋友,恭喜你!

生:

我观察的是小鸡。

我很幸运,两个月前邻居李奶奶家母鸡正在孵蛋,二十一天后我听到了小鸡的叫声,我赶紧过去看,窝里已经有七、八只小鸡了。

这时刚好有一只蛋被啄开一个口,口越来越大,小鸡的头从里面探出来,它身上湿漉漉的,紧接着两只翅膀也出来了,后面的蛋壳对此时的它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了。

它用翅膀和头部与束缚它的半截蛋壳抗争着,但仅仅几分钟它就成了胜利者,它试着站起来,抖了抖潮湿略显光秃的身体,可动作刚进行了一半就摔了一跤,它勇敢地站起来试着迈步,刚走两步又摔了一跤,看来要站稳、走路对它目前来说还真不容易,但它学得很快,一会的工夫就能走很快了。

它从啄开蛋壳的那时起就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宣布它的出世。

因为它的出世过程被我一览无余,很巧,所以我叫它“巧巧”,在它翅膀上系条彩线便于和其他小鸡区别。

鸡妈妈从窝里出来吃食了,咯咯地叫着,巧巧听了赶紧跟过去,啄食小米,喝水,仰脖咽下去,俨然象个吃喝老手。

几天后,小鸡们已经能从窝里跳上跳下了,也能到院子里活动了,但是一听到大的响动就逃向妈妈身边。

会被淘气的小猫追得落慌而逃;会从别的小鸡嘴里抢吃同一条虫子;会在吃的时候防着人家来抢。

有一次巧巧在聚精会神地吃东西,我大声一喊,它被吓得打个趔趄,然后冲着我叫个不停,好象在和我理论。

它们长得很快,现在羽毛丰满多了,每次我去看它们,都被它们围起来,尤其是巧巧,不知道它把我当成了妈妈还是食源了,紧跟在我身边,有时我突然停下,它煞不住脚,或撞我腿上或向后坐在地上。

我先说到这吧。

(孩子们已经笑得不行了,我被他们同化了,呵呵。

师:

好乖巧的巧巧,好顽皮的你,谢谢你带给我们的精彩回放。

(看得出孩子们意犹未尽,但是时间关系只能到此为止了。

师:

现在老师把观察过程中拍摄下来的一组图片奉献给大家,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

我们观察到了动物的哪些行为?

这些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会的吗?

生1:

摄食行为,如鸡吃米。

生2:

运动行为,如跑、走、跳、爬等。

生3:

防御行为,如斑马看到狮子就跑掉。

生4:

繁殖行为,如母鸡孵蛋。

生5:

贮食行为,如蚂蚁将食物搬入洞中。

生6:

攻击行为,如雄象海豹为争夺领域而战斗。

师:

说得都很准确。

哪些是一出生就会的呢?

生1:

小猫吃奶,小鸡啄食,睡觉等,是一出生就会的。

生2:

母鸡孵蛋好象也是生来就会的。

生3:

老师,母鸡孵蛋不是生来就会的吧,应该是和其他孵蛋的母鸡学的。

生4:

不对,单独养的母鸡也会孵蛋呢,我家养的那只母鸡已经孵过一次蛋了,它不曾和任何孵蛋的母鸡接触过,这说明母鸡孵蛋的行为是生来就会的。

(通过这场争辩,母鸡孵蛋是否是先天性行为已然明了。

师:

这是一场有价值的争辩,在争辩中我们找到了可信赖的答案,在学习方面我们需要这种探索精神。

(既学到了知识,又鼓舞了士气,端正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更浓,自主性更强了。

师:

生来就有的行为我们称它是什么行为?

而由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叫什么行为?

生:

前者为先天性行为,后者为学习行为。

师: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有了先天性行为了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三十二页寻找答案。

生:

因为动物体内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决定了动物生来就有这些行为。

师:

没有这些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否能建立起来呢?

生:

不能。

学习行为要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师:

回答得很好。

请同学们在书中概念处做好标记。

下面我们共同看一组资料片,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区分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2.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对比分析资料3和资料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学生观看资料片,思考,想好就可以回答问题了。

生:

第一题,资料1和3是先天性行为,资料2、4、5是学习行为。

资料1和3中小袋鼠和小鸟的行为都是不用学习就会的,是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和摘取食物,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师:

回答正确。

生:

第二题,资料1和2的动物行为都对动物自身的生存有好处,资料1中刚出生的小袋鼠如果爬不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就很难存活,所以幼袋鼠的这种行为是它存活的基础;资料2中的蚯蚓经过多次的尝试和错误后,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是对环境的适应,使它能更好地生活。

生:

老师,是不是学习行为越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呢?

师:

你想的很有深度,很好。

谁能回答这名同学提出的问题呢?

生:

我想一定是的。

比如说小松鼠学会爬树,在树上吃东西,做窝。

这样就逃避了比它强大的动物捕获,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再比如说,猫学会用尾巴放到水边钓鱼,使它的食物来源更广泛。

再比如说,刚才的资料片中大山雀学会偷喝牛奶,使它能轻易获得大量的、优质的食物,对大山雀们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得更好。

生:

老鼠吃东西时戒备心很强的,它的一对鼠目不停的转,耳廓张开,随时准备逃离,它之所以有这些行为,也是它对环境的适应啊,因为以它为食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实在可观啊。

生:

还有,我们的祖先学会了钻木取火,少挨冻,多吃熟的食物,生活质量有了提高,比从前更适应环境了。

生:

我们的祖先还制造了火药,抵御侵略的能力增强。

生:

通过学习,科学家还发明了蒸汽机,利用产生的能量做好多事情。

生:

通过研究,人类利用仿生学制成了飞机,拓宽了活动的空间。

生:

在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也成功地发射了宇宙飞船,更深入地向未知领域迈进。

师:

对呀,你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把人类──高等动物的学习史、发展史展现给了大家。

人类同动物一样,正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不断探索中前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凝聚了前辈们辛勤的汗水,印上了他们奋斗的足迹,做为青少年的我们,现在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呢?

生:

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

努力学好每一科课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技能,争取将来有大作为。

生:

我们不但要搞好学习,还要有一颗爱心,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

师:

是的,学习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们会实现你们的理想的。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

如果没有这些学习行为又将如何呢?

我们继续答题吧。

生:

第三题,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保证。

但是资料3中小鸟喂鱼的行为对小鸟本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并没有什么益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浪费。

师:

有道理。

生:

象这种哺育后代的繁殖行为是有阶段性的,到一定时期就会消失。

如果动物没有学习行为,一旦亲体的繁殖行为消失了,就要忍受饥饿,生命将结束,物种将灭绝。

所以只有先天性行为是不行的。

生:

要想生存,就得象大山雀那样,自己奋斗,寻找出路,才能不被淘汰掉。

师:

那我们就做个不偷东西的大山雀吧。

(孩子们都笑了。

)接着看第四题。

生:

蚯蚓、大山雀、黑猩猩比较起来黑猩猩更聪明,思维更复杂,所以学习能力更强。

师:

在同样条件下培养黑猩猩钓取食物,它们的学习速度是否相同呢?

生:

不可能相同。

师:

对,不同种动物或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能说一说差别的原因吗?

比如说:

结构因素、形态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生:

遗传因素。

师:

具有了遗传因素,子代就一定能象亲代那样吗?

留做课后思考吧。

回想本节内容,我们学到了什么?

请总结。

生:

(三名同学)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及两者的区别。

通过比较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必要条件,而后天的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人类要认识世界,就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师:

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很透彻。

今天的课结束了。

生:

作业。

第二课时

探究实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师:

一起回忆探究实验有哪几个环节。

生: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师:

今天我们以菜青虫为例,探究动物的行为。

我们先来熟悉我们的探究对象。

生;(介绍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卵经过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发育成的幼虫,它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食,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长大后变为蛹,最终羽化成菜粉蝶。

师:

展示学生采集和饲养虫卵的录象片段。

生:

对照屏幕介绍采集和饲养过程。

在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背面找到的虫卵,连同叶片一起采集回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饲养,4~5天相继发育成了幼虫。

师:

万事具备,开始分组实验。

生;逐个环节进行。

师:

巡查。

(掌握实验进行情况,对共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在“讨论和完善计划”这个步骤,同学们的疑问比较多,有必要提请全班讨论,迅速解决。

师:

出示讨论题。

讨论题1:

为什么要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

直接从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上采集幼虫做实验不可以吗?

生:

不可以。

因为我们探究的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性的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如果直接用菜青虫做实验,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学的就不能确定,实验的可信度降低。

师:

有道理。

讨论题2:

怎样对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

生:

要模仿它自然生活环境条件饲养,如光照、温度、湿度、充足新鲜的食物等。

生:

要多取些卵,保证幼虫的数量。

师:

想得很全面。

讨论题3:

选择哪些种类的叶片较好?

生:

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师:

只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可以不?

生:

不可以,要用其他植物的叶片做对照才能说明问题。

师:

选上面带毛或刺的叶片可以不可以?

生:

不可以,这样不能确定是毛或刺影响了菜青虫取食还是菜青虫根本就不取食这类植物的叶片,所取的叶片要和十字花科的叶片相似,软、光滑、阔叶等。

师:

讨论题4: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吗?

生:

要一样大,不要因为叶片的大小不同影响菜青虫的选择。

师:

讨论题5: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一样吗?

生:

象上一个问题一样,要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问题的影响。

师:

讨论题6:

用什么方式让菜青虫对不同的叶子或滤纸进行积极选择?

生:

要在菜青虫饥饿状态下实验,这时它会积极地去找食物,效果要好些。

生:

真叶和假叶与菜青虫的距离要相同。

生:

叶片还不能离菜青虫太远,要让菜青虫容易找到。

师:

很对。

讨论题7: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吗?

生:

是的,要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保证实验的严谨有效,更有说服力。

师: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实验计划,让大家参考一下,好吗?

生:

1、挑选20条肥壮的菜青虫。

2、准备大一些的培养皿。

3、两片小白菜叶,两片菠菜叶,两片莴笋叶。

4、将选好的叶片摆在培养皿的边缘,将20条菜青虫放在培养皿的中央,距叶片大致1cm。

5、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师:

大家认为他们的计划如何,可行吗?

生:

可行。

也可以把小白菜叶、菠菜叶、莴笋叶换成浸有十字花科植物叶汁液的滤纸和没浸汁液的滤纸。

师:

当然可以,请继续实验。

生:

开始实验操作。

师:

巡视,以积极态度旁观。

生:

观察很认真,记录很详尽。

(实验结束了,结果已经出来。

师:

针对实验现象,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生:

菜青虫的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师: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

实验用的菜青虫从出生就没和外界接触过,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它出生后就会的,而不是根据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师:

各小组表达交流实验中成败之处,互相借鉴。

先谈失败。

生:

实验用时较长,可能是叶片不很新鲜,不很吸引菜青虫吧。

生:

我们用时也长了些,可能是滤纸浸得太湿了,叶的气味小了吧。

生:

我们开始时不小心,培养皿中滴上了水,菜青虫在里面爬行得很慢,也影响了实验速度。

生:

我们的20条菜青虫可能不饿,有12条在菠菜叶和芹菜叶那边呆了半天,不过没有取食行为,后来才慢慢爬向白菜叶那边,影响了我们实验的速度。

生:

我们取菜青虫时,可能拿捏得紧了一点,有几条直到现在也没爬向任何叶片取食。

师:

虽然我们有失败,但可贵的是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这次失败是我们下次成功的基础,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哪些成功之处呢?

生:

所用的菜青虫数量比较适合,能说明问题。

生:

我们把小白菜叶、菠菜叶、莴笋叶做了修剪,形状、大小相同,但是并没混淆菜青虫的“视听”,最终它们各个都找到了小白菜叶,象做游戏一样,很有趣的。

生:

我们组是这样做的,选用了小白菜叶、菠菜叶、莴笋叶、芹菜叶还有浸入大白菜叶汁液的滤纸和被染料染成绿色的滤纸,为菜青虫设置了“迷魂阵”,可它们寻寻觅觅,最终还是找到了小白菜叶和浸有大白菜叶汁液的滤纸,边休息边香甜的吃起来。

生:

我们把菜青虫编为两组进行实验的,一组是比较大的菜青虫,一组是比较小的,把它们分别放入并排的两个培养皿,我们除了观察它取食哪类植物的叶,还比较了它们寻找食物的速度,大菜青虫爬行很快,找到食物也快,取食速度也快。

由此我们想到:

一定要让自己快些成长起来,让国家强大起来,否则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师:

这么多的优点足可以使我们再做这个实验时锦上添花,并且有了这么深刻的认识。

万物皆思均有得。

我们要象刚才这名同学一样,做个有心人,善于思考的人。

(播放《动物世界》精彩片段,结束课。

生:

整理实验材料,填写探究报告。

案例评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应该让学生多观察,有了感性材料,才能构建出理性的认识,才能将知识更好地内化。

遗传物质的基础知识在前面已经有过介绍,因此本节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

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提出、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都努力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驰骋的空间,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是享受,乐学亲师。

而教师则以引导、点拨、协助学生为主。

在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时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积极的评价和引导,或语言,或目光,或肢体动作,使孩子们有勇气说,表现欲更强,更积极思考,更主动求知探索,这样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课堂节奏上再快一些,资料再精一些,课上时间会更充分,这是本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改进。

齐素杰老师的这节课很融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盘锦市的“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的教学模式及魏书生的“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

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教师创造了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使学生能够提出“是不是学习行为越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呢?

”等有很高思维价值的问题。

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欲望才会如此强烈,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在进行心智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