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772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docx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

辩证法的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根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可以大致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远古到夏、商、西周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770)

中国古代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

第二阶段:

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

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形成时期

第四阶段:

隋唐、宋、金、元时期(581——1368)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第五阶段:

明清时期(1368——1840)

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停滞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时期

◆特征: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和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

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

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

而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

(1)“阴阳学说”

(2)“五行说”

(3)“八卦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

二、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

数学方面;毕达哥拉斯、欧几立得

天文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球中心说”)

静力学方面:

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演进和基本内容

1、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2、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限者”

3、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5——前525)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

4、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70)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

5、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前428)的“种子说”自然观

6、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四根说”自然观

7、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的原子论自然观

8、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四因论”、“形式质料说”和“原性说”自然观

(三)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

1、确定自然或者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

2、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

3、强烈的思辨特征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1、力求简单

2、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

3、整体直观性

4、富于想象

5、深刻和谐

6、相信守恒

7、合乎常识

◆历史局限性:

由于古代自然科学技术还没有近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实验作为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不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在缺乏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力量,进行推理和概括。

这就使得人类古代自然观不可避免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整体上的猜性,不可能在细节上阐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近代初期科学技术成就及

形而上学自然观

一、近代初期科学革命成就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地理大发现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动因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文化前提和思想基础

3、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实验手段的完善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物质保证

(二)近代科学革命成就

1、天文学领域

(1)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主要内容:

第一,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绕太阳运转

第二,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和自转,形成四季和昼夜

第三,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第四,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最外层为恒星天。

(2)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轨道定律

第二,面积定律

第三,周期定律

开普勒被人们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2、物理学领域

伽利略——“近代物理学之父”,对物理学的贡献在于:

第一,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第二,提倡并且建立了实验方法

第三,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

3、生命科学领域

英国医生哈维被称为“近代医学之父”

4、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牛顿被称为“经典力学之父”,到牛顿为止,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三)科学方法变革和科学社团建立

1、科学方法的变革

培根——实验方法

笛卡尔——数学演绎方法

伽利略——实验和理想实验方法

牛顿——“归纳——演绎方法”

2、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二、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一)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1由于自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2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3、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与那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4、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与哲学家对“养成的习惯”进行哲学概括有关

(二)机械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观

2、时空观

3、运动观

4、因果观

5、相互作用观

6、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三)对机械论自然观的评价

概括地说,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于:

1、形而上学性

2、机械论

3、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唯心主义的解释

第三节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1、星云假说:

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的出版,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一个缺口

“星云假说”的创立和发表的意义:

(1)给“天不变”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缺口,为天文学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2)对“宇宙神创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动摇了神学自然观的基础;

(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学方面的论据,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2、地质“渐变论”:

赖尔《地质学原理》的出版,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二个缺口

“渐变论”地质理论发表的意义:

(1)是对“神学自然观”的有力批判,把上帝赶出地学,动摇了神学统治的地学基础

(2)赖尔的科学地质学原理的建立,在科学思想上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二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地质学方面的科学根据。

(3)赖尔的地质缓慢进化论思想和他创立的地质学研究方法,成为近代地学的基础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促进了古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道路。

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三个缺口

4、尿素的人工合成:

化学领域的这一成就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四个缺口

5、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五个缺口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

德国古典哲学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以及创立的意义

1、基本思想

2、基本特征:

(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3、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思考题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2.试评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3.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