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74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届高三五月份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5月16日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五月份月考

文综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0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来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2.“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法制,无论实在实体或者程序方面都未超过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

”这说明罗马法(  )

A.涵盖了现代法制的基本内容

B.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C.设定了所有权的全部可能性

D.适用范围限于私有制高度发达的社会

3.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

4.下图为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在(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5.下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四合院。

“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这种房屋建筑与生活状态(  )

A.体现唯我独尊心理B.体现商品经济形态

C.反映尊卑等级观念D.传递敬天法祖思想

6.美国学者雷麦曾经说过:

“除了铁路以外,就没有一种其他近代的经济设备输入中国以后,能够产生这样伟大的影响。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铁路的出现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中国铁路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

C.列强为扩大侵华权益,维护自身工业优势,反对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D.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修筑铁路一直处于冷漠态度

7.“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

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

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

”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建立D.中国改革开放

8.下列对下图反映的币制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改革发生在“二战”后初期

B.是经济全球化开端时期的产物

C.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

D.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的表现

9.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10.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

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11.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12.1951年下半年,约里奥·居里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约里奥·居里之意是建议中国(  )

A.对美国和苏联要先发制人B.赶在美苏之前造出核武器

C.拥有核武器才能提高国防能力D.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

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

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克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

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

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

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

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

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图片、数据等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上图材料,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影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5.[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1854~1921)严复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陈静之乡”的冲突……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

——贝文·亚历山大(美)《朝鲜:

我们的第一次失败》

材料二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这个策略(将战事从朝鲜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雷1951年5月15日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的声明

(1)根据材料一,“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莱德雷的主张,并简述其理由。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期革命斗争形势的论述。

材料一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

历史指出:

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形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

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

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殖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已经完成。

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的:

在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否不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内被粉碎呢?

——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错误的”“想法”指什么?

为什么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错误的”,并依据材料推断恩格斯写这篇文章的时代。

(2)材料二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

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

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把“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材料中“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可以看出西周社会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2.【答案】B

【解析】“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法制”,故A项错误;在所有权方面,罗马法和现代法相关的共同点是商品生产社会中的法权关系,故B项正确;“都未超过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并不是“全部”,故C项错误;罗马法出现在奴隶社会,私有制并不发达,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推寻本原”是官吏长期鱼肉百姓而大吏置若罔闻。

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的腐败,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虽然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但却不是材料中曾国藩的观点。

4.【答案】C

【解析】1995年,世贸组织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但两图相比,美国的贸易量并未增加,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发展中国家、日本所占贸易份额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印度经济发展,体现出经济重心的转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两幅图都反映了多极化趋势,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从材料关键词“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并结合所学可知:

材料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含饴弄孙的思想。

图文材料没有体现唯我独尊的心理,故A项错误;从上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的是小农经济形态的封闭性、并非商品经济形态的开放性,故B项错误;从上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四合院的房屋上房是有身份和地位的长辈、正室等住,厢房是身份和地位偏低的晚辈、偏房、下人等住。

反映了尊卑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图文材料没有体现传递敬天法祖思想,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中国铁路的出现,并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在巨大外力冲击下的被动接受。

因此,铁路诞生的背后,自然而然地隐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诸多因素,故A项错误,B项正确;列强为扩大侵华权益,在中国修筑铁路,故C项错误;顽固派对修筑铁路处于冷漠态度,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

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等,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故A项错误;斯大林体制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于国家暂无力经营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从而有利于苏俄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恢复和发展本国工业,故B项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虽然也利用外国资本主义的优点,但是时间上不是最早,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识别图片中的是欧元,A项“‘二战’后初期”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B项“开端时期的产物”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欧元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欧盟是一个区域经济集团,故C项错误;欧元的产生说明欧盟经济一体化,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董仲舒是“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A是孔子的观点,B是孟子的主张,C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观点,D是王阳明的观点。

10.【答案】D

【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风貌,可作为历史研究资料,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互联网能够使许多人迅速了解信息,这反映了互联网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故选A。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12.【答案】C

【解析】现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时代特征和历史事件把握不准。

1951年,苏联和美国已拥有了核武器,A项“先发制人”的说法不正确;美苏造出核武器比中国早,B项不正确;“拥有核武器”是为了“反对核武器”,并未体“提供电力”,排除D项。

材料反映了通过拥有核武器来提升国防能力。

故答案为C。

13.【答案】

(1)牛顿。

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2)制定联邦宪法。

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

侧重①:

“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

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②:

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

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由此判断回答经典力学的相关内容;第二小问立足于人民主权说分析;第三小问结合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回答。

(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的人物判断出应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原则;第二小问回答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3)问,先从材料中概括出新文化运动起因的观点,一是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导致思想的进步,二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引发思想的传播,然后择其一观点进行论述,一定要注意史论结合。

14.【答案】示例一:

信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阶段性。

说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国内政策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

示例二:

信息: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向政治民主化方向发展。

说明:

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示例三:

信息: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不断深入。

说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提供了社会条件。

【解析】第一步分析图片、提取信息,图片分三个维度表述历史事件间的关系。

纵向、横向、斜向,分别列举了近代中国政治的变迁,思想的变迁及经济变迁,其中经济变迁居中;无疑三者相互影响,其中经济变迁是基础;具体而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氛围产生、较快发展及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

对应三个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方面民主革命不断前进;思想方面,思想方面西方思想传播走向深入并不断演进;第二步,分点叙述上述提取信息,结合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对同时段政治、思想现象予以解释。

15.【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本题以历史精英人物引领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切入视角新颖。

(1)问以历史人物的经历考查严复思想的成长背景,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问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

材料二中严复主张“治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增强军事实力)“治本”(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结合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比较。

第(3)问注意限制角度“客观原因”,一般从社会基本状况(政治、经济、文化)分析。

16.【答案】

(1)因素:

两大阵营的对峙;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朝鲜战争的爆发。

(2)主张:

不想与中国开战。

理由:

中国对美国争霸世界构不成威胁。

【解析】

(1)关键信息: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

从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时代背景和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和朝鲜战争爆发的影响来分析。

(2)关键信息:

这个策略(将战事从朝鲜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材料中的几个“错误”反映了其观点,故第一小问的主张依据此表述切入分析;第二小问的理由依据“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进行分析归纳。

17.【答案】

(1)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正处于巩固和飞速发展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时代。

(2)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建立,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欧洲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紧迫地提到议事日程。

没有矛盾。

恩格斯是实事求是的分析,马克思则是依据10年后的发展形势作出的分析和预测。

【解析】第

(1)题解读材料一,结合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分析恩格斯所写文章并回答第三问。

(2)题阅读材料二,从资本主义的政治发展、经济扩张及阶级矛盾变化来回答。

这与恩格斯的论述并不矛盾,理由则从二人所论述内容的时间方面进行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