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971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

《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

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土壤调理剂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7月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GB/T6274-2016)》,土壤调理剂指加入土壤中用于保持或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的物料。

从广义定义,对土壤性状具有改良和调节作用的物质均可以称为土壤调理剂。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目前,我国土壤调理剂类产品主管部门为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

2、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对土壤调理剂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其中包括生产许可制度、产品登记制度、经营流通制度等,并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予以规范。

(1)生产许可制度

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化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土壤调理剂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

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总局内设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产品登记制度

我国实行土壤调理剂产品登记管理制度,未经登记的产品不得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得进行广告宣传。

农业农村部负责全国土壤调理剂的登记审批、登记证发放、公告以及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农业农村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登记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

土壤调理剂正式登记证有效期为五年。

土壤调理剂正式登记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生产、销售该产品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六个月前提出续展登记申请,符合条件的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续展登记。

续展有效期为五年。

3、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为了大力推行土壤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我国近年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产业政策,具体如下:

(1)法律法规

(2)产业政策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耕地,防治土壤污染,国务院及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土壤调理剂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的产业政策如下:

二、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土壤调理剂市场概况及发展

全球土壤调理剂市场主要分为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两类。

天然土壤调理剂用作土壤修复,以减轻不良的土壤状况造成的减产,该类别主要包括多糖衍生物等有机修复物;合成土壤调理剂主要包括复杂的长链分子成分等。

土壤调节剂在农业和工业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先进的农业实践和更好的土壤管理需求等因素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2016年全球土壤调理剂市场规模为49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以复合年增长率8.16%的速度增长到78.3亿美元。

2、我国土壤调理剂市场概况及发展

在我国,由于过量和不平衡施肥导致土壤养分供应严重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耕地土壤微生物系统失调、土壤生态功能变差,最终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取得登记或临时登记的各类土壤调理剂有165种,登记对象包括针对酸性土壤、盐碱土壤、结构障碍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产品等。

现有的土壤调理剂产品一般为粉剂、颗粒或水剂,其中以接触面大、易运输的粉剂最为普遍,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1.21%、32.12%与6.67%。

2014-2018年,我国土壤调理剂产量为97.5万吨、148.3万吨、207.9万吨、305.6万吨和421.8万吨,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耕地土壤的污染及功能性退化可大致分为结构障碍性土壤、酸化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以及盐碱地土壤等四类。

围绕着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具有不同针对性的土壤调理剂迎来了广阔的未来市场空间。

(1)结构障碍性土壤改良土壤调理剂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约18.26亿亩,中低产耕地面积高达1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68%以上。

我国目前耕地基础地力支撑能力下降,其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为50%左右,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60%-70%。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结构障碍性土壤问题越发严重,导致缺乏矿物质元素的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

按照全国12亿亩中低产耕地土壤估计,按照每年每亩用量0.5-1kg计算,修复周期为1-2年,保守预计我国每年土壤团粒结构调理剂的市场总需求量约为60万吨。

(2)酸化修复改良土壤调理剂市场需求

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耕作管理下,我国土壤酸化程度日渐严重,正在成为农业生产障碍因子。

我国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红壤及黄壤。

大部分强酸性地区土壤pH值在4.5-5.5之间,而酸化更为严重的地区pH值小于4.5。

根据《2017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我国酸性土壤的面积约为3亿亩,占全国土壤总面积约16.43%,其中长江中游区土壤总体上呈强酸性(4.5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我国耕地土壤的酸碱度(pH值)平均下降了0.5个单位,土壤酸化面积增加约2亿亩。

按照全国耕地土壤酸化面积3亿亩估计,每年每亩土壤调理剂施用量约为80kg,修复有效周期为1-2年,保守计算我国每年土壤酸化调理剂市场总需求量约为2,400万吨。

(3)重金属污染修复改良土壤调理剂市场需求

我国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以西南(云南、贵州等地)、华中(湖南、江西等地)、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较为突出。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2018年10月的研究成果,近20多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上升趋势,点位超标率从7.16%增加至21.49%,增长了14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约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约16.43%。

按照全国约3亿亩重金属污染耕地估计,每年每亩土壤调控剂施用量约50kg计算,我国每年重金属污染土壤调理剂市场总需求量约为1,500万吨。

(4)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土壤调理剂市场需求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为143.16亿亩,其中我国约有盐碱地4.05亿亩,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盐碱地面积的2.83%。

我国盐碱地中0.9亿亩为耕地,其余3.15亿亩为盐碱荒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上游及滨海地区。

按照全国约0.9亿亩盐碱耕地计算,每年每亩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为10kg,我国每年土壤盐碱化调理剂市场总需求量约为90万吨。

综上,土壤调理剂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可以用来改良不同类型的土壤问题。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我国首次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防治土壤污染,为用于土壤修复和耕地质量提升的土壤调理剂(含植物源生物刺激剂综合营养类产品)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政策支持。

3、行业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从2014年的3,008.41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290.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26%。

在此背景下,我国生物农药行业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生物农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12.75%。

特别是在当前党和国家要求农业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发展生物农药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

土壤调理剂方面,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对土壤调理剂的需求逐渐增加。

目前国内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法律法规政策、行政管理机制亟待完善。

借鉴欧美先进的治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土壤污染数据库,对不同性质的地块采取不同的模式,促进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快速发展。

鉴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未来的土壤污染状态调查、监测体系建设以及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投入等将是长期的工作,行业将持续释放足够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农化企业参与到土壤调理剂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三、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1)食品安全理念及降低农残的发展趋势

增强食品健康安全、降低农残和提升农产品品质,是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

随着国民食品安全和品质理念的普及,农药残留标准的实施,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生物农药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化的深入执行,农药行业已在2015年启动转型,其中包括过剩产能淘汰、创新技术研发、产品种类优化等。

在此背景下,具有安全低毒、环保低残留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和青睐,公司的产品属性及未来发展方向恰好符合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2)产业政策及政府部门的支持合作

土壤调理剂,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版)》中国家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行业之一。

政府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行业的发展予以支持,要求加强管理促进农药产业健康发展,优化农药产业结构,优化农药产业布局。

2、面临的挑战

(1)随着未来植物内源激素新种类的发现,行业格局发生变化

目前,除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芸苔素等六大植物内源激素外,未来可能会有其他新型植物内源激素被发掘、研究并应用,引起行业格局的变化。

(2)更多优质企业参与土壤调理剂的研发生产,引起激烈市场竞争

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技农业的政策,部分国内大型的农化公司已开始从传统农化生产线转型到新型环保农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其中部分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和研发资源,若未来针对土壤调理剂的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将加剧市场竞争。

(3)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下游行业资金面趋紧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处于新旧增长动能切换阶段,经济增速总体呈现放缓态势,同时伴随去杠杆政策,各行业资金面趋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周转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下游行业资金面趋紧通过回款的方式传导到本行业,影响到本行业的经营周转效率。

四、行业相关公司简况

1、鸿达兴业

主营业务涵盖氢能源产业、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以及电子交易平台综合服务,其下属子公司拥有土壤调理剂产品,主要用于治理酸性、碱性和盐碱化等退化土壤。

2、永清环保

主营业务包含土壤修复、固废处理(含危废)、环境咨询、大气污染治理和新能源等业务,其土壤修复主要侧重于重金属污染。

3、新朝阳

公司系一家主营业务为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植物源生物刺激剂综合营养类产品及土壤调理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绿色农业全程植保服务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