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682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docx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

张掖市二班简报第四期

作者:

韩辉祖(张掖市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2/61  发表日期:

2014-01-0515:

44:

15

 

 

 

 

     我们相聚在这个“研修”的大家庭里,携手同行;我们的智慧在这里绽放,它成为我们共同记录“思”与“行”的一片园地;在这里,我们体会到彼此的学识所长,生活感悟,共同分享时光长河中这样一段短暂而璀璨的光阴。

我们在学习中反思,在研修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拥有梦想的翅膀,我们和花儿一起开放,我们将无限春光洒满“研修”,让繁华万朵迎来春天!

    我们全体研修学员,一定会把学、思、悟的东西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会象蒲公英一样,笑着唱着把新的教育理念的种子传播得更远、更远……

    春华秋实,悠悠曲调,放飞的是一种追寻!

    长长征途,花开花落,执著着一份坚韧!

 

 

 

    

        我们走进网络研修

 

   远程网络研修,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历程,给我们带来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受,它跨越时空的局限,链接着天南地北的人、事、物、理、情……从此,天涯不再遥远,海角近在眼前。

在网络世界里,恰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那样,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我们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研修平台,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思考与探索、尝试与指导将会直扑眼帘。

它记录着我们每一位学员的成长历程,我们学习中的小小收获,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案例,点滴体会,都汇成章节段落,化作缕缕春风,涓涓细流,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田。

在这里,我们的情思,心灵的呼唤,前行的脚印,智慧的生成,融入在字里行间,展现着每一位学员搏击的欢畅,成功的喜悦,跋涉的艰辛,促进共同发展。

它会因为有学员的广泛参与而丰富、精彩、亮丽。

让我们用自信和灵感,精心耕耘,积极撰写优秀文章和点评,浏览别人佳作,参与研讨,在专家、教授的引导下,在同行教师的指点下,实实在在能做到:

剖析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有缘相聚在这个平台,但愿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日夜相随,一路同行,能开心学习,学有所获,愉快工作,充实生活!

 

 

 

 

 

 

学友们要加油奥!

 

姓名

文章数

作业数

评论数

刘世雄

详情5

4

24

张瑞林

详情5

4

29

王世文

详情5

4

0

朱玉华

详情5

4

23

朵国文

详情5

5

1

徐海燕

详情4

3

16

林建华

详情4

4

21

白秋霞

详情4

4

7

孙林年

详情4

3

16

胡继荣

详情3

2

0

张雪花

详情2

2

0

于海燕

详情1

1

0

金海胜

详情1

1

1

龚维年

详情1

1

5

 

 

 

 

 

班级心理辅导的操作要点有哪些?

如何评估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

 

作者:

田锋(张掖市二班) 

  

  班级开展心理辅导课的要点:

   1.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3.对学生开展抗挫折能力教育,使学生学会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

面对压力与挑战,机遇与发展,成功与失败,怎样才能成功?

这取决于每个人有无适应能力。

因此,学会适应是每个人健康生活、获取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中普遍的心理问题而进行教育。

对学生进行如何适应新的学习、适应新生活环境、新的群体、新的角色地位的变化等内容的教育。

   4.遵循发展性原则。

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5.坚持协同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些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6.坚持活动性原则。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能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评估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

   1.能否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也有益。

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教师心情好,学生也显得特别精神;教师心情不好,学生心情更烦;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

由此可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

   2.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概念。

学生存在智力差别和行为问题,是正常的现象。

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最大的弊端是忽视对“待转生”的教育和关爱。

如果这部分学生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比如一个中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导致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

为此,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标准的几点认识

作者:

张定玉(张掖市二班)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

  究竟怎样的一堂课才算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根据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与教研实践,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为此,我认为一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主题明确,活动层次分明

  好的心理课,简洁、内容不复杂,只围绕一个主题有层次地开展活动。

  例如,在讨论“体验合作”这一主题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带给自己的感受,分享小组合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回顾自己曾经与人合作做事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小组内分享自己当时是怎样做的;(3)小组讨论成功的合作需要注意些什么,总结与人合作的技巧;(4)运用合作技巧再进行合作游戏。

每个话题教师都让学生充分表达、分享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上黑板写出主要观点。

结果,课结束时,黑板上写满了学生合作的感受、合作成败的原因以及合作应注意的事项,不需要教师再讲多少,学生们已经在自我教育了。

     二、人人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好课的最基本特点。

心理活动课程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个个都有体验。

心理活动课程设计的活动应尽可能是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的团体活动,如学生纸笔活动、小组案例探究活动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例如,一位教师在开展“体验合作”主题活动时,让每个学生填写“我为小组作了什么贡献”的工作纸,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组的一部分,一定要参与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回顾自己与人合作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表达自己对合作的认识。

即使在活动中需要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剩下的学生也承担了相应的其他任务,不会无所事事。

     三、学生活动为主,注重体验

    好的心理活动课顺应学生心理成长规律。

学生的成长依赖于自身的经验与体验。

在心理活动课中,许多教师为了教给学生一些心理知识与方法,会不知不觉地采用讲解、灌输的方式。

但是,学生心理的成长,如果没有内在体验,很难认同与内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因此,心理活动课要真正坚持活动为主,注重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一些自我发展的方法。

让学生体验建构,有多种活动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如“假如你碰到这种事情会怎样做?

”这种方式使学生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看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思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像成情境中的角色,进行移情体验。

    通过游戏活动,如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团体训练活动等,让学生在现场活动情境中体验。

又如,在“突围闯关”游戏中,让学生体验相互配合与支持时的心理感受等。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感受才最真切,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

也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亲历“做到—悟到—知道”这一心理成长过程。

 

如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郝霞(张掖市二班) 

     

    2009-2013年,我教担任初三级的历史教学。

现就这三年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整合上的一些做法和效果。

  一、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多媒体技术教学与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历史知识点,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感,启迪学生思维,创设历史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使知识内容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合作学习初中知识

  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历史是会考学科。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以便会考最低限度合格,并能促进语文学科学习,并为今后高中学习做好知识及学科探究兴趣的铺垫,以便理解高中知识,建立专题模块学习的基础,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我开发的“教学联系本”学生每节课传着在本上写下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课下我通过搜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整理成专题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以问促学,使历史课上学生读书成为自己的需求而非外在的压迫。

在学生之间组织和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使学生得出论从史出的结论和认识,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三、严谨组织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养成倾听习惯

   伏尔泰说过:

通往心灵的大路是你的耳朵。

人们往往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兴趣,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问题更关注,一旦有人倾听自己时,就会感到自己被重视。

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在课堂上很少表现自己的学生,在教师的多次鼓励下,终于举起了手,但当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其他同学抢先说出了正确答案,或者有些同学不屑于去倾听平时不如自己的人的答案。

这种情况下,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感到更加自卑,更加退缩。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让爱打断别人的学生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并经常问学生:

“他刚才的意见,你同意吗?

”“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在平时就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营造一个和谐亲切的课堂气氛。

   而我自己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创造性。

当学生的回答不恰当,甚至不贴边,我不会不耐烦地打断他们,因为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严重刺伤,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所以我规定了“回答规则即不能有任何人有任何形式的打断”,以引导学生在学会尊重中学会聆听与思考。

   四、慎用评价性语言,坚持使用有“甜味儿”的批评

   从学生的发展观来说,每个学生都处于成长发展期,所以,学生的好、中、差是相对的,是变化的,是可以转换的,每一位教师都应使学生朝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前进。

    从对学生的评价来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耐挫力较差;学习进步缓慢的学生可能做事仔细,忍耐力强;一些老师眼里的“后进生”,其组织能力、活动能力有可能显得非同一般。

所以,在对待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时,评价也要有所区别。

对待优等生,评价要恰如其分,字斟句酌,切中要害,同时要给他们冷静反思的机会。

对待中等生,评价要善于抓住切入点。

中等生往往处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位置,他们不愿或不善表现自己,做事容易随大溜,教师应找到他超越于别人之处来给以适宜的刺激,激发他们更进一步。

    对待后进生,由于他们在长期的挫折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心理特点:

一方面他们由于落后于其他同学而存在自卑感,行动上往往表现为个性强、孤僻、敏感;另一方面由于所受到的批评多于其他同学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行动上容易表现满不在乎,有时甚至故意捣乱。

这时我会向班主任全面了解他的情况,客观地指出他的缺点,同时及时准确地发现他的优点,给以适当的评价,分配适宜的工作和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发扬优点时逐渐克服缺点。

对于后进生,我并不期望他的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而是把重点放在帮助他认识并逐渐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良习惯,在改掉不良习惯的同时也就促进了他的学习。

 

爱 和 自 信 的 力 量

     作者:

刘世雄(张掖市二班)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

蔡晓(化名)  年龄:

12岁   年级:

六年级  性别:

女    性格特征:

自卑、忧郁

   二、个人背景资料

   1、父母一起外出新疆打工,该生成绩是一年不如一年,每次考试成绩总分在班中总徘徊在倒数几名。

   2、内心知道学习很重要,但由于学习障碍多,缺乏自信,不爱学习。

   三、分析与诊断

   由于学习成绩变差,常常受到老师和监护人的批评,所以得到的一直是“你不行”“你真差”“没出息”等否定评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是“差生”和“笨学生”的自我观念。

自我意象形成后,人的感情、举止甚至才能也永远与自我意象一致,所以她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四、辅导策略与过程

  “热吗?

妈妈给你擦擦汗。

”“学习上有困难吗?

跟我说说”“这是妈妈的联系方式,有啥困难就打电话给妈妈。

”……在“代理妈妈”的关爱声中,蔡晓流下了热泪。

  多恬静的一幅亲情图,多温馨的母女交流,多感人的一幕。

冒着三十四度的高温,代理妈妈张老师走进了留守儿童蔡晓的家中,送去母亲的关爱和夏日的清凉,张老师刚接六(5)班时,就发现她是一位很特别的孩子,点名时,她说“到”的声音很小,脸红,不多言语,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看作文选,张老师观察到,只有在她一个人专注地看书时,才能看见她那浅浅的酒涡和她双眸中流转的光彩。

第二天,张老师带着《感悟童心的300个亲情故事》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来到她面前说:

“老师知道你喜欢读书,送你两本,你笑起来很好看,我喜欢你的笑容”。

蔡晓接过书声音很小的说了一声“谢谢!

”。

师生间的交流从此开始,慢慢地老师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和她的心理,老师帮着她梳头时说:

“你的妈妈不在身边,我就是你的妈妈,你无论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通过心灵的沟通信箱或直接找我谈”。

从此,张老师就义不容辞地当起了蔡晓的代理妈妈。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

该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举措,制定了有关制度,对“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爱。

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跟踪观察、记录;组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结对子”,成立小区学习小组,教师做代理妈妈,照应学生学习生活;设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等等,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如今,蔡晓同学很自豪地说,:

“我有两个爱我的妈妈,,我的亲妈妈在外地挣钱供我上学,我的老师妈妈关怀我的学习和生活,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她们!

”她变得活泼多了,课堂上发言多了,和同学交流多了,主动帮助别人多了,自信心增强了,成绩也逐渐上升了。

爱的滋润,让孩子找到了自信,爱的力量使孩子健康的成长。

让留守儿童体味更多的关爱,找回自信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问题行为改变情形

   经过一学期的辅导,该生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在下半学期上课比以往更专注,成绩有较大起色。

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她,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

   六、小结与启示

   缺乏关爱和自信是该生及同类学生成绩差的关键,她们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输在信心上。

一次次成功,一次次展现,一次次鼓舞就是一次次肯定学生的努力,就是一次次地把“我能行”的信息输入学生的脑中,学生的脑中也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属于成功者,成功的自我意象就会形成。

成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代理妈妈关爱学生生活、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她们就会迎难而上,成功需要战胜许多挫折,有了自信才会愈挫愈奋,多找学生“能”的地方加以鼓励、表扬和肯定,把“你不行”变为“你行”。

   著名童话家郑渊洁说得好:

合格的老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她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她什么地方不行。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创留守学生成功的今天和明天。

  

 

 

 

老师要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中

作者:

章建明(张掖市二班)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某学生站在办公室里一副低头认罪的样子,某老师正在大声训斥该学生。

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往往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差或调皮捣蛋的学生,常常是批评多于表扬,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而当这些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又常常忽略了表扬,认为学生做得好是应该的。

此时,作为学生,他们的内心会多么失望啊!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

一个小学生,额头上贴着一个五角星,看到前来接他的父母的第一句话“老师今天表扬我了”。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

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真正做到热爱孩子,包容孩子,允许他们犯错误,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相信一定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慷慨地赞扬我们的学生吧,让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

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经常不写作业的孩子,每次遇到他不做作业时,我都火冒三丈,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他面前狠狠地批评他,根本不给他辩解的机会。

而他呢,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到后来干脆对我的问话置之不理。

后来我就向别的老师请教。

老教师告诉我,对待这样的学生要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

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从长期的自卑中抬起头来。

  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开始留心他的一举一动。

有一次,他上课坐得很端正,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

后来我发现,他不仅上课不再捣乱别人,而且开始专心听讲,当周围的孩子主动找他说话时,他还对那个孩子做出不要说话、要听老师讲课的手势。

从前的他不仅不交作业,就是课堂上的作业写得也很慢,别人一节课的作业,他要花两节课完成。

可现在,虽然他的作业写得还是很慢,但为了不落在其他人的后面,他主动找出本子提前写作业。

再后来,我欣喜地发现,他的作业不仅能按时完成,而且比以前写得好多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其实,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渴望老师能注意到他们,并希望大家能发现他们的优点。

表扬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助推剂。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尤其是学困生,只有一点进步就表扬,这样就可以强化他的进步意识,激励他不断进步。

 

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作者:

韩辉祖(张掖市二班)

    

     一个拥有自信的人,事业的成功率更高。

而孩子的自信心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萌发的。

当孩子使用各种方法来取悦大人、吸引别人的注意和赞美时,自信心就在发展了。

怎么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有责任,家长更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抛砖引玉,希望众学友发表自己的观点。

 

    1.身正为范,言传身教。

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人人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试想一个缺乏自信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充满信心的子女。

父母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孩子也会深受感染。

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做好孩子的典范。

做到身正为范,言传身教,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2.要重视过程而淡化结果。

有些父母往往最关心的是自己子女在学习、工作中是否比别人强。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家长应该看的是孩子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经验、能够承担责任、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果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是这次教训却让孩子和父母看到了薄弱环节在哪里,不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吗?

父母的这种态度会传递和影响孩子,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肯定孩子的成功。

当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做了好事,很好地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时,一定要给孩子表扬和肯定。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称赞和肯定,孩子也不例外。

对孩子的表扬和肯定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

    4.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

孩子感到过大的压力,往往是来源于父母的过高的期望。

在父母的心中,总有一个对孩子的期望目标。

孩子也会给自己定一个前进的目标。

父母的责任就是怀有一颗期待之心,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每一阶段的适合的目标。

要注意这个目标一定不能定得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

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5.鼓励孩子勇于迎接挑战。

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

克服困难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并不是只有面对惊涛骇浪,才有挑战的意味。

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挑战。

比如说洗衣物、倒垃圾、下棋、打篮球……都是一次超越自我的挑战。

鼓励孩子多参加类似的活动,小小的成就与胜利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