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966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docx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内容与时俱进的追求。

思想品德课程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结合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来引领、教育学生。

2.加强思想品德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和有用性的追求。

思想品德课程要注重初中阶段学生思想活动的不稳定性、可塑性的特点,解决当前形势下学生成长所面临的品德、心理健康、法律、基本国情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主流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品德方向。

只有能够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才能凸显品德课教学的有用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这是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整合的追求。

思想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切合社会生活主题,用富有意义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活化迁移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这是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变革的追求。

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创造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工厂社区的机会;引领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生活生本化;要实施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这是改进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式的追求。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要实现多元化,通过多种途径,把纸笔测试和口头测试、实践考核结合起来,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科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

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流程

新知探索课

1.基本流程

学案导学,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突破疑难——有效训练,迁移应用

2.流程阐释

(1)“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此环节为向课前延伸。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编写预习学案。

教师课前一至两天发放学案,并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任务要求,以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率;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提示和指导。

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运用圈、点、勾、划等方法读懂、读透教材,理清逻辑关系,掌握基础知识;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或拿不准的问题可在两人之间或小组之间小范围地探讨交流。

收交部分学生预习学案进行批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有针对性地施教。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此环节主要在课堂完成。

根据对学案的抽阅情况以及整合“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反馈表”中的信息,对于自学中不能解决的、新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小组中进行集体互助攻关。

操作的顺序可依照“1—2—4—6—8—n”进行,即:

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进行“一对一”(2人组)学习;2人组解决不了的,4人组解决;4人组解决不了的,8人组解决;8人组解决不了的,班内合作解决。

这样,会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优势互补,同心同德,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团队学习的作用。

该环节教师要善于及时鼓励和评价。

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形成观点。

在互助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要提出质疑甚至相反的观点,促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学生在质疑问难、辩驳解疑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形成观点。

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观察问题所在和问题的原因,为以后有目的地讲解、测试、反馈提供一手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探究的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发现的;可以是具体内容的,也可以是拓展延伸的;可以是感性演示的,也可以是理性归纳的)各小组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向其他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认真倾听、笔记的基础上,记下疑问。

当展示结束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要求答复,没有具体的问题时,也要适当地从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语言表达等方面指出长处和存在的不足。

展示的方式要丰富多样,新颖活泼,健康深刻。

展示交流时要求学生能够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路和独特的见解,能够让其他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教师更多地充当协调员、导演、听众的角色,在所有展示结束后,做简洁准确的客观评价,进行重点点拨、归纳和提升。

(3)“精讲点拨,突破疑难”

此环节在课堂上完成。

在巡视检查、掌握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情况的基础上,找准问题所在;对学生不能解决的、新发现的疑难问题;通过自学、展示等环节仍然没有很好地理解和解决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等,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保证学生形成明确的观点。

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把关键点用特殊的符号或颜色标记在笔记本上或课本上,以更好地理解和随时温习。

(4)“有效训练,迁移应用”

此环节主要在课堂,可适当拓展向后延伸。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自我测评题目,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提高课堂效率。

完成任务后,让小组成员互换批改,并相互借鉴,完善答案。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先答完的学生及时面批,掌握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评点拨。

教师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当前时事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有用性。

以上环节完成后,教师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当前时事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有用性。

尽可能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复习课

1.基本流程

                      学案导学,自主复习

                         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课后延伸

课前延伸   课内探究      精讲点拨,形成能力      

                         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2.流程阐释

(1)课前延伸

教师整合已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编写预复习学案;提前发放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预习。

该环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大体控制在15分钟)和任务要求,以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旨在引导学生把握主干知识,理清教材脉络,明确逻辑关系,形成整体框架,锻炼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宏观思考问题的能力。

(2)课内探究

①学案导学,自主复习——适当向前延伸。

教师收交部分学生预习学案进行批阅,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合作探究和重点点拨的内容。

②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搞好课内探究。

教师要提前分好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开展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完善自己的知能结构,并记录所得。

一方面,小组成员就学案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或拿不准的问题可在两人之间或小组之间小范围地探讨交流。

重点对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予以解决。

另一方面,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再进行归纳、概括,形成本小组最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结构向全班展示,供其他小组借鉴、补充、完善。

这样操作高效省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兵教兵”的作用,教师虽退居幕后,但仍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及时了解学情,伺机而动,随时指导,发现真问题,为针对性地讲解奠定基础。

③精讲点拨,形成能力——落实三讲三不讲。

教师根据批阅预习学案发现的问题,针对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④迁移运用,拓展延伸——有效训练保质量。

结合热点,设计典型例题,与学生一起进行精要剖析,重点解析答题的方法,探寻解题的规律,逐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的例题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粗,关键是选取能体现重点内容、具有代表性、并能体现一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欠缺,围绕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训练题目,供随堂检测之用。

检测时,创设真正的考试氛围,要求独立自主、限定时间完成。

此环节是形成解题能力,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备环节。

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完成检测的同学的试卷由老师面批,后完成的试卷由小组间互批,得分计入小组平时成绩。

批阅后,由批阅者负责错题矫正,出错者及时订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出错情况,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点拨,并适时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能力。

(3)课后拓展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后实践作业,如小调查、小访问、小论文等,坚决杜绝纯知识性的、惩罚性的、机械记忆性的、超出超出初中学生数量、难度限度的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出ABCD四个等级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反馈矫正。

测试讲评课

1.基本流程

                       展示误区,互助解疑

                          展评样卷,学生反思   

课前延伸—课内探究        精讲点拨,弥补缺漏        课后拓展

                          变式训练,巩固提升

2.流程阐释

(1)课前延伸

①教师要提前做好试卷分析。

教师要认真批阅试卷,必须要做到对试题的知识点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判断试题的难易度;分析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角度和意图以及答题思路和技巧。

②教师要具体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

教师通过批阅试卷,对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分析;逐项分析答题的错误及原因,以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解题思路,正确的和错误的都要分析,以了解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弱点。

③锁住重点,编制学案。

每次考试后,教师进行认真批阅,计算出学生的得分,并统计出平均分、及格率、高分率和每个题目的得分率等数据(这些数据仅作分析教学之用,不可向学生公布)。

出错率低于30%的确定为让学生自己改正或小组内协作改正,错误率高的题目确定为讲评的重点,认真分析该题出错的共性原因,根据原因设计讲评的重点和方法,设计变式训练题,制成讲评学案。

④自悟自纠,还原思维。

提前下发已经批阅的试卷,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试卷进行自查自评,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正解题的过程与结果,引导学生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分析,还原当时考试状态下的思维,找到出错的原因,进行自我纠错。

学生自己动手,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内探究

①展示误区,互助解疑。

对于个人理解不了或对答案有不同意见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纠错;对于小组内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寻求其他小组同学的帮助。

其他小组讨论后,拿出解决办法,并进行集中讲解。

教师尽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自己剖析,全程参与析错、纠错的过程,以求真正理解。

②展评样卷,学生反思。

在精讲点拨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分别展示有代表性的优秀试卷和问题试卷,然后组织学生对照两份试卷,总结出优秀试卷的可取之处,问题试卷的问题所在。

并与自己的试卷进行对比,进一步查找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简要在试卷上面写出反思。

③精讲点拨,弥补缺漏。

如果遇到关键点或学生分析出现偏差时,教师可进行引导纠正,适时进行精讲点拨,并注意进行方法和规律的概括和提升。

要抓住典型问题带动知识的深化、系统化,抓住典型题目归纳方法规律。

对于在阅卷过程中和学生参与纠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教学,不留死角和遗憾。

教师尽量做到激励优秀、鼓励进步,突出典型、抓住重点,把准脉搏、对症下药。

④变式训练,巩固提升。

根据阅卷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围绕相应的知识点、能力点等方面设计对应的变式训练题,让学生在讲评之后进行跟踪测试。

测试后,采取教师抽阅和小组交换批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实现知识的再巩固、能力的再提升。

变式训练题的设计要围绕易错易混点命题,针对审题失误命题,围绕重点、热点多角度设问;变式训练题要限时限量,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3)课后拓展

搞好反思整理、内化吸收,做好满分卷;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学会揣摩领悟规律;教师及时追踪检查落实,保证讲评效果。

 

时政点评课

1.基本流程

                      确定主题,筹划设计

                         交流展示,凸显特色   

课前延伸    课内探究       相互点评,因势利导        课后拓展

                         总结评价,记录成绩

2.流程阐释

(1)课前延伸

①以“时政大家谈”作为时政点评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心了解时政,在带有一定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多种能力,在活动、感悟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②学生以4人为一组,每组同学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在近期特别是一周内的国内外热点、焦点中选择某一个作为本组主持“时政大家说”时的主题。

③围绕“时政大家谈”确定的主题,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最新时政资料。

可以让学生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探究事物、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想象、思考、创新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和完善他们的能力结构。

(2)课内探究

①确定主题,筹划设计。

各小组确定主题后,进行分工,搜集有关的资料,然后再汇总、筛选资料,并运用品德学科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设计问题,如有困难的则请教老师或有关人员;接着讨论、设计本组“时政大家谈”的形式、整个流程,写出初稿或制成课件。

②交流展示,凸显特色。

在每周固定的一节课上,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主持“时政大家谈”活动,时间为15分钟左右(如有特殊需要也可作调整)。

主要内容一般有:

时政概况介绍、理论分析、问题讨论、习题链接等。

形式则可多种多样。

③相互点评,因势利导。

由老师当场请其他同学对该组的情况进行点评,然后老师再作补充,并有意识地对同学加以引导,对理论分析中的某些不足则给予纠正。

④总结评价,记录成绩。

每个班的同学自由推荐选出四位同学组成评审小组,由品德科代表总负责,做好每次活动的评审组织和记录工作。

在各小组展示结束、教师点评后,由科代表组织评审小组的同学,根据事先商议的评价标准对照各项内容进行评议,打出等次,在期末进行评比时汇总。

(3)课后拓展

根据课上各小组展示的时政主题,结合学生分析、教师点拨,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品德素养,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综合探究课

1.基本流程

                       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搜集资料,系统整合  

课前延伸   课内探究       交流展示,互通有无         课后拓展

                          适时点评,内化总结

2.流程阐释

(1)课前延伸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确定探究的主题,围绕探究主题设计学案,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提出探究要求,设计与知识和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明确目标,懂得探究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2)课内探究

①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各学习小组要制定好活动方案,就是具体明确探究活动的人员分工、探究方法、实施步骤、成果展示方式等。

方案制定的要求是具体、合理、可操作。

②搜集资料,系统整合。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各学习小组围绕探究主题,通过适当方法,广泛收集相关资料。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要求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③交流展示,互通有无。

各学习小组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小组及时提出问题和疑义,相互质疑、答疑;通过交流研讨,既可以相互交流信息,又可以加强研讨,激发思考,提高与人沟通以及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④适时点评,内化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展示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得出准确结论,纠正错误倾向,获得感悟提升。

同时,让学生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体会、感悟、收获进行个人小结。

(3)课后拓展

对探究所获得的知识要系统掌握,相互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并完善写出探究报告;对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如需要继续探究获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可以再次利用节假日进行补充研究或实际运用。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姓名

 

年级

 

学科

 

 

得分

课题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20分)

教学理念

(2)

(每项2分)

①教学过程总体体现:

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②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要求。

 

教学目标

(2)(每项1分)

①符合课堂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与过程(8)

(每项2分)

①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实际,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针对性强,与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密切联系。

③学案设计体现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内容设计合理、科学。

④过程设计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教学手段(4)

(每项2分)

①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②要注重发挥实验或社会资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2)

设计使用自学式、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

(2)

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活动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50分)

 

 

学生表现(25)

(每项5分)

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学知识内化、重组且效果明显。

②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③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积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④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较高,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80%以上。

⑤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能够较好地归纳和总结课堂上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教师表现(25)

(每项5分)

①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高,师生关系平等。

关注学生差异,能够尽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②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学案)情况,并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解决。

③课堂内容(学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解决;能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恰当点拨;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的反思总结过程方法灵活、扎实、有效。

④及时进行跟踪训练;注重课堂反馈训练(检测)的作用。

⑤课后延伸训练题量适中,题目质量好,并能搞好落实。

 

教学效果(15)

 

 

目标达成

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②大多数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所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地发展,每人学生都能愉悦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欢乐中成长。

 

教学评价(15)

多元评价

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

 

合计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1.教学设计(共20分)

(1)教学理念的体现(2分,每项1分)

①教学过程总体体现:

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课前延伸即预习,教师解决好预习时间、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要掌握好学生的预习情况,要设计好预习学案;课内探究教师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应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等。

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和训练环节的设计等;课后延伸:

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②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要求

要弄清什么是自主,为什么要自主?

什么情况下合作更有效。

精讲点拨的分寸应如何把握。

训练的质量和落实应如何体现等。

(2)教学目标的确立(4分,每项2分)

①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和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一致,要更多地运用行为动词,引导学生用行动去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要求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②有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并搞好课堂落实的措施。

教师所展示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引导学生去理解、把握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得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

教学目标的展示要杜绝大而空,要结合具体问题展示。

(3)教学内容与过程(8分,每项2分)

①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实际,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水平和已有体验,把学生分为ABC等层次,按照不同层次设计学案和问题,在课堂上做到分层次施教。

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针对性强,与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密切联系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科学、合理,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密切与学生心理健康、品德、法律、国情等实际相联系,注重所学知识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③学案设计体现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内容设计合理、科学

学案设计要具有三个步骤,即课前延伸、课中探究和课后拓展。

课前主要达到预习知识,感性认知,预测疑难,把握重点的目的;课后拓展主要是达到巩固知识、升华情感、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案中预习问题和课后拓展题目都要遵循数量适量、注重能力、灵活多样、重在实践的原则。

④过程设计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教学过程是突破课堂的主要环节,要达到优质高效,就必须做到改变教学结构。

当前,不论何种课型都要总体上遵循“四步”环节,以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自主高效课堂模式。

(4)教学手段的运用(4分,每项2分)

①根据教学内容和思想品德学特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条件允许的单位应更多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还应该发挥象挂图、教具、小黑板、实物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要注重发挥思想品德实践或广阔的思想品德资源在学生能力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