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64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

《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docx

最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备课语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

(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学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

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

太阳。

依:

依傍。

尽:

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

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

眼界宽阔。

更:

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

(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学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

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引出作者――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诵读汇报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学习一类生字。

(出示4个生字:

炉、烟、流、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

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

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

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庐山:

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

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

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

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

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读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9、黄山奇石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2-5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黄山的风景名胜。

(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学生)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2.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

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

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

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

共4画,笔顺是:

区。

  滚:

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

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

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

有名。

“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

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

清秀美丽。

  神奇:

非常奇妙。

  陡峭:

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

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

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

左高右低。

  滚:

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

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

上横短,下横长。

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

(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

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

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

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

(板书:

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

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

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

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

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

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

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

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

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

板书: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

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7)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

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并背诵2-5段。

  2.完成课后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读本课生词并听写。

  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

  闻名 著名     名字      风景区

  

(二)指导背诵。

  1.朗读2-5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试图爸2-5段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   )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   )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地蹲在山头,望着(   )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

 

10、日月潭

学习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日月潭的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日月潭的风景名胜。

(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

(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

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

(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

(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

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

了解了些什么?

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

(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

(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

(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

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

(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

(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台湾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台湾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

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八、课后反思

 

11、葡萄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三、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教师)

2、朗读并熟悉课文(学生)

3、制做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正确的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三)、提出预习要求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

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

为什么?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

盛产。

d.有一个顿号。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已经认识生字,注意指导学生书写并组词。

2.注意区分“蜜”和“密”。

(一)、教师引导

(1)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而且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二)、教师小结

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生词。

2.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3.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习题,标出难点。

(学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同学们认读(先自愿再抽读)

昌铺调硬卧限乘

(2)、结合课本现由老师范读,再让学生齐读

二、字词句作用

(一)下面事物像什么?

看谁想的多。

1.柳条

2.云朵

3.枫叶

4.鞋

5.路灯

6.椅子

7.胡子

(二)、试说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隐藏烦恼流连忘返

三、写话

结合书上所给范本(称呼,事由,时间)在下列情形中任选一例写话。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早上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四、我的发现

白色――雪白米白奶白

红色――火红桃红枣红

黄色――土黄鹅黄金黄

绿色――草绿翠绿墨绿

你发现了什么呢?

①老师给予引导

②同学们集体分组讨论

③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五、日积月累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①让同学们集体朗诵

②老师讲解

③请同学起来背诵

六、我爱阅读

1.让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画家乡》

2.老师大致讲解

3.请同学们画中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

八、单元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