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569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docx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1、杨佩——无臂也想飞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

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

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

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

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

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

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

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

她想根据自身的条,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

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2、高志鹏——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

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

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

爸爸摸着他的头说:

“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

”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

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

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

1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

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

几年下,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

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

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

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

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

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和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

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02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

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

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

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3、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

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

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

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中扮演李勇奇母亲。

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

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

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

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的小店当起了学徒。

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

一干就是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他说:

“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

”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

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

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

“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

”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

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了美好的生活。

  4、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

  郑龙华,男,199年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

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

郑龙华于2006年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

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

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

万余幅,整理字素材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

86万字。

2007年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

“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

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

”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

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的反病毒软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

”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

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

“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

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

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

”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

“我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

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

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

“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

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

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

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

“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

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李智华——“足艺”大学生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

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

200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

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1984年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

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

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

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

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

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

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

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没有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

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这时,却从窗外传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

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

牺牲学业,照顾妈妈。

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

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

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

8月1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

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

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

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

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

多年,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

《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