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六大经典结构下.docx
《议论文写作六大经典结构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写作六大经典结构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议论文写作六大经典结构下
议论文写作——六大经典结构(下)
适用学科
初中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三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60分钟
知识点
1.议论文论点提出
2.议论文写作谋篇布局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写作的六大常见结构
2.掌握并能运用两至三种议论文结构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议论文写作并列式结构、层进式结构、贯珠式结构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议论文写作并列式结构、层进式结构、贯珠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上堂课讲了议论文六大经典结构中的三种,即基本结构、剥茧式结构和双面对照式结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个人喜好,有针对性地对其中一种结构进行专门训练。
今天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剩下的三种结构:
并列式结构、贯珠式结构和层进式结构,你可以根据上堂课的心得体会和对标题的理解,对这三类结构的特点进行归纳吗?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复习预习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近年各地中考真题展示:
命题作文:
1、小议“包容”(2014,湖南娄底)
2、承诺(2014,湖南邵阳)
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2014,北京大兴)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脚踏实地,不虚浮。
我国先贤荀子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西方哲人维特根斯坦说: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些话诗意形象,寓意深刻,能引发我们诸多想象或感悟。
请以“脚踏实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12,浙江绍兴)
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开放的季节,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夏天,有的要到秋天,也有的则在冬天怒放。
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里开放呢?
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往往就一个中心问题并列展开,从不同角度来析理。
这样的文章往往层次分明。
那么,怎么提炼分论点呢?
首先要明确自己要着重分析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通常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解释)
针对话题本身(或话题关键词),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常用的表达方式是:
“某某,是一种……”
举例:
话题“自嘲”可以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2、并列分解“为什么”(原因)
这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常用的分论点表达方式是:
“因为……所以……”
举例:
以“选择诚信”为中心论点,可以这样分解:
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②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③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虚荣更具时效。
3、并列分解“怎么样(要怎样)”(条件)
依照这样的方式展开,主要是追寻解决或达到的方法和途径,分论点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要……就应该……”
举例:
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这样分解: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4、并列分解“怎么样(会怎样)”(结果)
依照这样的方式展开,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意义、作用、价值、影响)方面的问题,常用表达方式是“做到……就会……”
举例:
以“热爱生活”为主题,可以这样分解:
①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
②热爱生活,才会有奋斗的理想;
③热爱生活,才会创造美好的生活。
考点/易错点
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
①“扣得住”:
几个分论点角度要统一,应该按统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
②“分得开”:
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相互交叉重叠,互不包容。
③“看得清”:
形式一目了然,即每个分论点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④“排得顺”:
分论点的排列顺序要合乎逻辑、情理,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知识点2
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更改,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有两种方式:
1、分解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
层间可用“不仅……而且……”“况且”“甚至”等关联词过渡。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
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
范文:
例题精析2
知识点3
贯珠式结构
贯珠式结构,即在一个观点的统摄之下,选取若干精彩的名人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
怎样运用这种结构?
基本步骤如下: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列举若干精彩材料对观点进行论证→论据不要简单叠加,而是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叙例要突出感动点,析例要精当,画龙点睛。
范文:
例题精析3
四、例题精析
【例题1】并列式结构
捍卫母语
近些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母语,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的确,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一旦丧失,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
汉语之于我们,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它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连接起了中华民族。
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
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
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母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使命。
毋庸置疑,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
我们要做的是正确掌握汉语发展的方向。
当年徐寿引进西方科学,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就结合汉语的特点命名元素。
例如,固体金属元素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发音近似的汉字来为之命名。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至今仍使我们受益。
相比之下,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的现象。
而在日常生活中,网络新词使用泛滥,甚至连小学生作文中都出现由特殊符号和错别字组合生造的“火星文”。
普遍存在的汉语用词不规范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捍卫母语,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传承母语,是我们的荣耀。
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
在这一点上,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近年来,韩国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浸入我们的血液,长江黄河的波涛,在我们的血脉中翻滚。
【答案】这是一篇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
【解析】文章围绕并列式结构中“怎么样(要怎样)”(条件)的框架行文,主体部分“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发展母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使命。
”“弘扬母语,传承母语,是我们的荣耀。
”三个分论点并列,是典型的并列式结构。
【例题2】层进式结构
尊严与灵魂
尊严是什么?
它是生命的尊贵与庄重,它是不肯弯腰屈膝的坚持与豪放,它是令人仰视的气节与精神……它更是万物之精灵,灵魂之倚仗。
尊严是人的灵魂。
徐悲鸿曾说过: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傲骨之源,来自于生命的灵魂,正是人本性中的正直与大气,尊严才会如此坦荡。
我不免想到了晏子使楚的故事,他的处世不惊、南橘北枳的雄辩赢得了楚王的赏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这位出色的外交家的灵魂中,如果没有傲然之骨,怎会有不卑不亢的凛然之辞?
所以,尊严是人的灵魂。
尊严是民族的灵魂。
无论是燕赵小国义不赂秦战败而亡的气魄,还是抗日战争中华夏民族在衰败之时发出的沉重的呐喊,一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灵魂,由此体现。
那是坚守节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伫守,那是矜持地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壮。
毋庸置疑,当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存时,这个民族也将不复存在。
她的灵魂不仅来自四海之谋臣、天下之奇才的智慧,更来自贤士豪杰每一份不屈的情怀。
正是他们的每一分付出,才得以使一个民族捍卫她的尊严之魂!
尊严是万物的灵魂。
尊严看不见、摸不到,但它却得以在万物之中处处体现。
那是梅开林间的傲骨,零落成泥的余香;那是《赤壁赋》的豪迈,《石灰吟》的清冽;那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归隐田园的清高;甚至那是负荆请罪的勇敢,逆流而上的执着……万物的灵性,就在于那块沉稳的磐石,在于那道刺穿黑夜的曙光——尊严。
回归人类的本性,灵魂在那条挺直的傲骨边倚仗。
尊严太宝贵又太平凡了,平凡在于它几乎处处可见,而宝贵在于,你是否能坚持你的尊严,倚仗它,登上人类灵魂之顶峰。
【答案】这是一篇采用层进式结构的议论文。
【解析】这篇文章三个分论点由浅到深。
作文结构可以分解如下图所示:
引论:
它更是万物之精灵,灵魂之倚仗”中心观点。
分论点尊严是人的灵魂
本论:
分论点尊严是民族的灵魂(层进)
分论点尊严是万物的灵魂
结论:
回归人类的本性,灵魂在那条挺直的傲骨边倚仗。
【例题3】贯珠式结构
坚守信念,美丽人生
人生是树,要想渐渐壮大,开出艳丽的花,结出甘甜的果,就要用信念之水去浇灌;人生是海,要想乘风破浪,尝试波涛的汹涌,感受大海的浩瀚,就要用信念之风去扬帆;人生是塔,要想徐徐登顶,体验天地的博大,洞察世事的渺小,就要靠信念的双脚去登攀。
人生需要信念,只有坚守信念的人,才能谱写生命最美的诗篇。
沿岁月的长河逆流而上,我眼前展现这样的情景:
那披发的屈子浩歌而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要他放弃正直、要他俯首奸佞、要他无视楚国百姓的疾苦,将大好河山拱首送给虎狼的强秦,他做不到!
所以,他颜色憔悴,他形容枯槁,他踽踽于泽畔,两行忧郁的足迹,一江忧国的清泪。
当郢都沦陷于秦人的铁蹄之下,他怀抱巨石,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汨罗江。
公元前278年的端午早已成为一页冰冷的历史,而屈原坚守信念的铮铮的傲骨却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如果不是这样坚守信念,他的灵魂又怎能得到升华,炎黄子孙又岂能年复一年地怀念他!
再近些,又一个身影走进了视线:
冬日深夜,他一袭破旧长袍,既无酒食,又无御寒具,却翘首行吟,“囊无一钱守,腹作干雷鸣”,但是,他从没有向困厄的生活低头;相反,生活愈加窘迫,他的性格愈加坚强,终于完成了三十万字的《儒林外史》。
安格尔说过:
“你的信念应当成为你的甲胄,它驱使你勇往直前,不遇难而退。
”吴敬梓正是着上了信念的甲胄,在困厄面前才能如此坦然,用一种不服输,不认命的积极态度挑战人生。
坚守信念,让困厄在他面前低头。
人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可能乌云蔽日,但充满自信和坚守信念的人,总能拨开云雾看到日出。
遇到困难时,感到迷惑时……请扬起你信念的风帆,驶向成功的殿堂!
再让我们将视线投向异国,我看到这样的情景:
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期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在这十几年里,失败似乎一直与他形影不离,然而,他没有气馁,仍坚守自己信念,知难而进,终于成为美国总统。
他就是林肯。
成功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只有有了那种信念才不会因失败而放弃,因挫折而退缩,因困难而逃避。
树立了信念,便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剩下的就是需要坚定信念,为了那个信念不断努力,这样才能登上成功之巅去看远处一片风光。
林肯不正是如此才成就了辉煌的人生么?
坚守信念,丰富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希望;坚守信念,创造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拥有人生的快乐;坚守信念,成就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享受人生的辉煌。
【答案】这是一篇采用贯珠式结构的议论文。
【解析】文章在“人生需要信念,只有坚守信念的人,才能谱写生命最美的诗篇。
”这一观点的统摄之下,按照岁月长河由远到近的顺序先后选择屈原、吴敬梓、林肯三个人的事例展开论证,以“ 沿岁月的长河逆流而上,我眼前展现这样的情景”“再近些,又一个身影走进了视线”“再让我们将视线投向异国,我看到这样的情景”三个句子过渡,文章层次分明,各分论点紧密围绕“信念”展开,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展现了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感情,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五、课堂运用
【基础】
【材料作文】
燕子本是一种候鸟,然而起初人们对此对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如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
2400多年后,到了18世纪,瑞士巴尔赛城的一位修鞋匠,面对棚下筑巢的燕子,常常静默良久。
一天,他写了一张纸条:
“燕子,你在何处越冬?
”并将它绑在了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一张新的字条:
“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于是,一个2400多年的谜团终于解开。
请就以上的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答案】
大胆尝试打开成功之门
一个鞋匠的尝试揭开了2400多年来困扰众多智者的谜团,这一简单的尝试,却推开了科学那扇巨门,而生活中的大胆尝试,将会打开成功之门。
如果说成功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那在这之前,它总会被人们围裹上许多坚硬的外壳,约定俗成的旧观念将一切对其挑战的尝试视为笑柄,迫使人们不敢接近。
就如那位鞋匠,将纸条绑在燕子腿上,这无疑将被许多有学问的人耻笑,但结果却带来了真理。
原来,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钥匙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大胆尝试可以帮助我们直面坎坷,走出困境。
人在困境中往往会愈发谨慎,生怕哪步棋没有走还会使自己满盘皆输,而实际上,尝试的重要性在这时候越发突出,同样,“行动才有可能,而不做一定不会成功。
”没有大胆的尝试,一切只会停滞不前,努力突破现状,也许就会找到成功的钥匙。
中国名酒“古井贡酒”在1989年的经济低谷时曾因销售不佳面临关门的困境,一位销售人员突然建议学习红酒的销售策略,为酒标明年份,越陈越贵,以此促进销售,这一想法在开始时受到诸多非议,但最终经理顶住压力,推出“十年古井”、“五年古井”,一下打开市场,使企业从逆境中回升。
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好策略的生存可以带领我们走出困境,最终成功。
由此可见大胆尝试在困境中的重要意义。
大胆尝试可以让我们打破陈旧观念,带来新发现。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真理的发现,每一步成就的取得,无不由“破旧革新”而来。
这简单的四个字说来容易,但错误的观念因它长久的“存在史”而被人们接受,甚至奉为真理,这仅凭臆想是无法撼动的,只有用行动尝试,让事实证明,才能让正确的观念为人们所接受,这便是大胆尝试的意义所在。
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一勇敢的尝试告诉世人:
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
如果没有这次看似“不可能”的尝试,不知教会的气焰还要嚣张到何时,而真理又何时才能见天日。
所以,只有大胆尝试才有新道理被认可。
我们要学学那位鞋匠,有问题就去大胆尝试,尝试着去行动,也许一经尝试,你就会发现成功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一推,它就会打开。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也就是说,不管作文有多少立意角度,都要来自所给材料。
对于“燕子在哪里过冬”这个谜题有许多立意角度,如好奇心的可贵、提倡质疑精神、实践出真知、大胆尝试等,只要符合材料,都不算跑题。
这篇文章有以下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采用并列式结构,文章层次井然。
二、立意鲜明,“大胆尝试打开成功之门”既是标题,也是观点,是文章的一面旗帜。
三、论据典型,分析具体,古井贡酒和麦哲伦的例子很有说服力。
四、写法中规中矩,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分析所给材料,在此基础上生发开去,最后简洁收尾,不拖泥带水。
【巩固】
【材料作文】
燕子本是一种候鸟,然而起初人们对此对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如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
2400多年后,到了18世纪,瑞士巴尔赛城的一位修鞋匠,面对棚下筑巢的燕子,常常静默良久。
一天,他写了一张纸条:
“燕子,你在何处越冬?
”并将它绑在了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一张新的字条:
“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于是,一个2400多年的谜团终于解开。
请就以上的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层进式结构的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答案】
好奇心敲开未知之门
燕子迁徙,本是生活中多么平常的现象,却能够激起修鞋匠求知与思考的欲望,最终获得意外的惊喜。
正是一颗好奇之心,驱使着鞋匠写下小纸条,解开了缠绕千年的困惑。
同样,好奇心可以使我们从平凡中发现惊奇,揭晓一个又一个未知的谜底。
这样的好奇心,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世界上无数伟大创造发明之宝库,又如一杆神笔,将为中国书写辉煌的未来。
好奇心奠定了人类今日之成就。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的确,好奇心在人类的科学进步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倘若没有哥白尼对日晷的好奇,“地心说”的谬论不知将推迟多久才被推翻;没有霍金对宇宙黑洞的好奇,又怎会有《时间简史》这一著作?
任何伟大的科学发明都不是偶然的。
真正的诀窍与奥秘便在于对生活和实验现象的好奇的深思,从习以为常中发现不寻常,在平凡无奇里寻找不平凡。
古往今来,多少人曾经观察到冒白气的水壶,却只有瓦特能由好奇引领研究,由此引来蒸汽时代;多少人曾经看到苹果落地,却仅有牛顿在好奇中探索宇宙秘密,掀开了万有引力的篇章。
事实上,当人萌生了好奇,燕子便不仅仅是“燕子”,而是启发鞋匠解开千年谜团的关键;生活也就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吸引着人们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不断探索生活与自然的奥秘。
好奇心将引领我们开创明日的辉煌。
如果忙于生计的人们对生活中太多现象熟视无睹,无暇思考,无暇质疑,天天见怪不怪,嗤之以鼻,或许我们真的应该重拾孩提时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奇精神了。
看看我们的古人,他们也曾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极富好奇精神:
看到野生桑蚕吐丝作茧,饲养家蚕的念头便开创了我国丝织品的辉煌历史。
看到磁石总是指向北方,指北针就成为了我们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着眼于未来,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好奇心来激发无限的创造力。
中国古人对月亮的玄妙幻想不就助推了今日“嫦娥探月”工程的传奇吗?
人们秉承的对人类自身的好奇不就成就了“人类基因计划”的生命探索吗?
而这些仅仅使我们未来探索道路上的一个驿站。
如果我们也能像鞋匠一样,对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现象多加以思考与质疑,我们或许会有更多惊奇的发现。
面对我国科学探索过于寂寞的现状,唯有好奇之心可以打破僵局。
所以,孩子们,请离开电视机片刻,用自己的双眼观察世界,尽情地提出奇妙的想法吧!
大人们,请抛开无尽的应酬累赘,用童真的好奇心擦亮求知的火光,敲开更多未知之门!
【解析】
这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文章,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采用层进式结构,文章层次井然。
二、论据使用灵活。
有时假设,如哥白尼和霍金;有时对比,如瓦特、牛顿和常人;有时并列,如养蚕和指北针,有时范文,如嫦娥探月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所举论据涵盖古今中外,信手拈来。
三、铺排连贯的语势,一组组论据组合呈现,语言整齐错落,富于变化,增添了雄辩的力量。
【拔高】
【材料作文】
燕子本是一种候鸟,然而起初人们对此对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如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
2400多年后,到了18世纪,瑞士巴尔赛城的一位修鞋匠,面对棚下筑巢的燕子,常常静默良久。
一天,他写了一张纸条:
“燕子,你在何处越冬?
”并将它绑在了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一张新的字条:
“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于是,一个2400多年的谜团终于解开。
请就以上的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贯珠式结构的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答案】
让实际行动引领我们跳出思维死圈
燕子在哪过冬这一延续了2400多年的疑问是由修鞋匠解决的,他将纸条绑在燕子腿上,但结果却带来了真理。
在我看来,修鞋匠之所以解开谜团,是因为他采取了切实的行动。
我认为,当遇到了思维死圈时,正是需要切实的行动来寻求解决之道。
美国费城的艾伦教授于1975年参观日本一所大学时,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堆闪闪发光的奇怪材料。
好奇的他询问了同行的白川教授,得知那是一个学生违规操作的结果,并没有多大用处。
当艾伦教授抱着好奇之心将这堆“废物”拿回美国后,他展开了大量实验,最终当他把微量碘加入其中后,竟然惊人地发现它的导电性提高了许多倍,这一发现打破了过去认定的塑料都是绝缘体的观点,艾伦教授由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仔细分析艾伦教授和瑞士修鞋匠,他们都做了常人未作的事情,即在思考无果的情况下,以切实行动去探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两人都获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不可不归功于面对思维死圈时的切实探究行动。
袁隆平教授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在他寻求“三系法”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面对多次实验的失败,他冥思苦想却得出了近亲水稻也许永远达不到想要的杂交成果的结论。
但袁隆平教授没有因此停止研究,他和助理走遍大江南北,最终在海南找到了那棵雄性不育的睡到,最后为中国解决了粮食问题,在粮食界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其实,科学探究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如此,思考为人们拓展前方道路,但现实总为思想带来不可逾越的鸿沟,若是仅仅思考,科学的探究必定止步不前,终究会被困死的思维圈内。
我们需要这种切实的行动,有了它才可能找到实验的突破口,有了它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当思考不再前进,当疑问纠结千年,当陷入了思维死圈,请为你所研究的“燕子”系上一张“小纸条”吧,切实的行动引导我们跳出思维死圈,探究出问题的答案,甚至寻找到更加广阔的思考天空。
【解析】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采用了贯珠式结构。
文章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在立论上,颇为新颖,“跳出思维死圈”几个字生动形象又富有创意。
二、在论据上,置身不同国度、不同研究领域,艾伦教授和袁隆平教授的事迹紧密围绕“跳出思维死圈”展开,分析也深入彻底。
三、论据紧密联系材料。
课程小结
本次课主要讲了议论文六大经典结构中的三种,三大结构及写作的基本思路如下:
并列式结构
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分解中心论点。
层进式结构两种方式
1、分解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
贯珠式结构基本步骤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列举若干精彩材料对观点进行论证→论据不要简单叠加,而是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叙例要突出感动点,析例要精当,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