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383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docx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教师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生长:

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

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

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典型例题:

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

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

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

※典型例题:

1.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D)

A.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B.森林和草原

C.陆生动物和人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典型例题:

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D)

A.水分B.空气C.食物D.生存条件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水分、温度等

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单一变量)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典型例题:

1.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A)

A.竞争关系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资料分析)

例子:

沙漠中的骆驼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

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例子:

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

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

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典型例题:

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3.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典型例题:

1.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又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一事实说明(D)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5.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典型例题:

1.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

由此说明的问题是(D)

A.环境造就了生物B.生物的结构很复杂

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D.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动物和植物)

细菌、真菌—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典型例题:

1.下列对生态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各生态系统之间紧密联系

B.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不是单一的

C.一个由各种鸟类组成的群体不是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P24图Ⅰ-17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5.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6.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8.食物链和食物网:

(P25观察与思考)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P26资料分析)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9.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彼此互相影响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

稳定镜身;

镜柱:

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

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

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

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

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

①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

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P37练习使用显微镜)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3.目镜长的放大倍数低,物镜长的放大倍数高。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且变暗。

二、观察植物细胞(P42观察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观察植物细胞》实验制作的是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壁:

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

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

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4.实验避免出现气泡的方法: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

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5.《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使用稀碘液的作用:

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

※典型例题:

1.用解剖针挑去少许番茄果肉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A)

A.临时装片B.临时涂片

C.临时切片D.永久涂片

三、观察动物细胞(P47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

液态,可以流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使用生理盐水的作用:

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

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

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典型例题:

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叶绿体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

线粒体

线粒体: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

※典型例题:

1.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会在哪个结构中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D)

A.细胞膜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

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而动物细胞没有。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P55资料分析)

1.遗传信息:

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双螺旋结构

②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3.染色体

①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②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③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④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⑤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B.基因在DNA分子上

C.一个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DNA能控制生物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C.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D.蛋白质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图:

5.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6.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整体

三、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

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典型例题: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越来越小

B.细胞的生长是有限的

C.新细胞体积很小,从环境中吸收养料逐渐长大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3.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染色体进行复制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④植物细胞:

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

细胞膜逐渐内陷,形成两个新细胞

4.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动物体的结构层次(P63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1.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3.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组织的形成:

细胞分化的结果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典型例题:

1.下列对构成组织的细胞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形态都相似B.结构、功能相同

C.形态、结构和功能都相同D.是由细胞分化产生的

4.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5.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

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6.动物器官一般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且以某种组织为主。

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P67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典型例题:

1.植物体某些部位的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这些部位的细胞被称为(C)

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

2.下列几种组织中不能同时与其他组织存在于同一个器官中的一种是(B)

A.保护组织B.上皮组织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

4.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P70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1.单细胞生物: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也有害

益处:

①鱼的饵料;②净化污水

害处:

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1.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比细胞小得多,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

※典型例题:

1.构成病毒的结构是(C)

A.一层细胞壁构成外壳,内有遗传物质

B.外有蛋白质外壳,内有细胞核

C.外有蛋白质外壳,内有遗传物质

D.外有细胞膜,内有细胞核

2.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病毒的结构(P73病毒结构示意图)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4.病毒的生活

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

给人类、动物、植物带来极大危害。

使人类和其它生物得病:

乙肝、甲肝、流感、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狂犬病、麻疹等

(2)有利:

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如疫苗生产、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创造花卉品种。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

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

①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

②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

③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全身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⑤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无根、茎、叶结构);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

(1)释放氧气(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

(2)做鱼类饵料;

(3)食用;

(4)药用

4.苔藓植物

①大多生活在潮湿陆地;

②一般具有茎(无导管)、叶(无叶脉)、假根;

※典型例题:

1.有关苔藓植物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一般具有根、茎、叶的分化B.茎中没有导管

C.叶中没有叶脉D.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2.下列叙述中,能正确表示在结构上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的原因是(B)

A.有根、茎、叶的分化B.有茎、叶的分化

C.有输导组织的出现D.有茎、叶和输导组织的分化

5.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

所以苔藓植物的植株长得十分矮小,且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典型例题:

1.苔藓植物的植株长得十分矮小,主要原因是(C)

A.叶子太薄B.茎太细小

C.没有真正的根D.靠孢子繁殖

2.叶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又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该植物是(D)

A.水绵B.海带C.蕨D.葫芦藓

6.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7.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

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8.蕨类植物

①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②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③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9.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

(1)食用;

(2)药用;(3)作为绿肥和饲料;(4)形成煤炭

10.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都不产生种子,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P85种子的结构)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胚芽

(1)菜豆种子胚轴

胚胚根

子叶:

2片,储存营养

种皮和果皮:

保护果实种子内部结构

胚芽

(2)玉米种子胚轴

胚胚根

子叶:

1片,转运营养

胚乳:

储存营养

※典型例题:

1.种子的主要结构是(B)

A.胚芽B.胚C.胚根D.子叶

2.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结构是(C)

A.胚根B.种皮C.胚乳D.胚芽

3.下列关于孢子和种子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孢子只是一个细胞B.种子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C.苔藓植物能产生孢子D.蕨类植物也可产生种子

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P87常见的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如松、柏、云杉、银杏、苏铁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的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中。

如桃、花生

※典型例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共同特征的是(C)

A.开花B.结果C.产生种子D.没有真正的根

3.果实常有一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如杨和柳的果实,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飘扬)

※典型例题:

1.下列不是与种子的传播相适应的果皮特点的是(B)

A.杨、柳等的果实表面有翅或毛B.核桃的果皮坚硬

C.苍耳的果实表面有刺毛D.苹果的果实颜色鲜艳

4.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1)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与光照无关)

(2)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典型例题:

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不包括(C)

A.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

B.种子的胚必须是活的

C.充足的光照和肥沃的土壤

D.要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B)

A.许多作物在春天播种,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

B.播种前要保持土壤的干燥,防止土壤内缺氧

C.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D.如果刚下过大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

2.种子的发芽率(P9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抽样检测:

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

(2)发芽率的计算公式:

(3)重复测定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3.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水;

(2)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3)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4)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注意:

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典型例题:

1.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变空瘪的原因是其中的养料(C)

A.被胚芽吸收掉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了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掉了

二、植株的生长

1.根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期四部分。

2.幼根的生长(P96探究)

①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②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③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长成为成熟区的细胞;

④根的生长主要是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增大的结果。

※典型例题:

1.根尖中产生新细胞的部位是(B)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期

2.由伸长区发育而来和发育出伸长区的结构分别是(D)

A.根冠、分生区B.分生区、根冠

C.根冠、成熟区D.成熟区、分生区

3.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4.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主要是:

氮、磷、钾)、有机物(叶的光合作用制造)

※典型例题:

1.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D)

A.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无关

B.土壤对植物仅仅起固着作用

C.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D.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仅是水分和无机盐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2.花的结构(P103受精的过程)

※典型例题:

1.大豆花中雌蕊包括(A)

A.柱头、花柱、子房B.花丝、花药

C.柱头、花柱、花药D.花柱、花药、子房

3.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它们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典型例题:

1.对于植物体来说,花的主要功能是(B)

A.吸引昆虫B.产生果实和种子

C.供人们观赏D.分泌花蜜

4.传粉:

花粉从花药落倒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与精子结合

卵细胞受精卵胚

胚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