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
中砂,4.75mm筛筛余0-5%,0.6mm筛累计筛余40-70%,0.15mm筛累计筛余≥95%,泵送混凝土0.3mm筛通过量≥15%
含泥量%
≤3
≤5
泥块含量%
≤1.0
≤2.0
云母含量%
<2(每一料源一次)
轻物质含量%
<1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
<1(每一料源一次)
有机质含量(比色法)
颜色不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以水泥砂浆进行抗压强度对比试验,大于洗除有机质的砂浆强度的95%为合格
坚固性(循环次数5)
质量损失≤8(每一料源一次)
检验频率:
同产地、同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200m3为一批次
4)外加剂
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及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符合现行GB8076《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使用前复验其效果,在满足减水率和工作性能的同时,还应满足缓凝时间、坍落度损失等多项指标的要求。
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胶结材料总重的2%,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JTJ041-2000相应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
5)粉煤灰
采用Ⅰ级磨细低钙粉煤灰。
粉煤灰质量指标
粉煤灰等级
细度
烧失量
需水量比
SO3含量
混合砂浆活性指数
7d
28d
I
12≤%
≤4%
≤95%
≤3%
≥75
≥85
6)水
采用饮用水。
供应方应安排专人配合需方及监理对所有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取样检测工作。
2、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按国家现行标准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规定由我合同段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经监理平行试验合格后按规定报驻地办或总监办审批,经审批的配合比在正式施工前,重新取样验证混凝土的工作性。
经验证合格,双方试验室主任签字认可后交由商品混凝土拌和站试验室执行。
在配合比执行过程中,项目部试验室派人驻拌和站监督配合比的执行情况,监理工程师不定期到操作室检查,拌和站应积极配合。
三、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1、计量
1)在计量过程中,整个生产期间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组成材料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粗、细骨料
水、外加剂
±1%
±2%
±1%
2)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3)生产过程中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4)计量器具定期检定,经中修、大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也要进行检定。
2、搅拌
1)在正式施工混凝土之前,项目部会同监理检查计量系统是否进行标定,其试拌结果是否与批准的配合比设计相符,材料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生产过程中,检查是否根据原材料的含水量对配合比进行了调整,拌和时间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在搅拌过程中,要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0.8%,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5%。
2)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要符合下表规定。
搅拌机类别
搅拌机容量
(l)
混凝土坍落度(mm)
<30
30~70
>70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
强制式
≤400
1.5
1.0
1.0
≤1500
2.5
1.5
1.5
掺加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1~2min;搅拌机装料数量不大于搅拌机标定容量的110%;搅拌时间不能太长,每一工作班至少抽查两次。
3)混凝土搅拌完毕后要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观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每车一次,并填写混凝土出场单,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检测由现场负责。
预设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坍落度损失值。
当实际运输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需每车检测到场后的坍落度,不合格的混凝土,坚决退回。
评定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3、运输
1)在运输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稠度。
2)运送混凝土全部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
运输车和管道在冬期要有保温措施,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0℃时要有隔热措施。
混凝土搅拌车装料前应将拌筒内的积水排净,装料完毕,允许用不超过3-5kg的水清洗接料口,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5转/分的慢速转动,向泵喂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20-30秒,使混凝土拌和物均匀,当拌筒停稳后,方可反转卸料,当遇特殊情况中断喂料作业时,应使拌筒保持慢速拌和混凝土,喂料结束后,及时冲洗拌筒及溜槽等,并排净积水。
3)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大于下表规定。
气温
延续时间(min)
≤C30
>C30
≤25℃
>25℃
120
90
90
60
掺加外加剂的延续时间通过试验确定。
4)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如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要对混凝土拌和物进行二次搅拌。
5)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6)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7)混凝土出场时,提供坍落度检测证明,其表格形式见附表商品混凝土出场单。
4、浇筑前的检查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5、浇筑
1)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2)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发生较大变化,应及时处理。
3)柱、墙等结构竖向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
4)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由于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6、养护
1)针对施工对象、环境等情况,编制具体的养护方案,并严格执行。
2)自然养护时,每天记录大气温度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及天气变化情况,并记录养护方式和制度。
四、现场管理
1、拌和场:
原材料的储备要充足,做好场地硬化,各种材料进场后按不同产地、品种、规格、批次分区域隔离存放,做到整齐有序,并设置明显材料标志牌(内容:
名称、规格、产地;版面60×40cm,硬塑板)。
水泥、粉煤灰存储在专用仓罐内,存放过程中要防止水泥受潮和混入杂物,储存时间超过3个月的要清理出场。
集料堆放场地要按有关标准硬化,并保证排水系统通畅,分区隔离存放,所有材料堆放不得高于3米,材料隔离墙高度应在2米以上,并进行全面覆盖。
2、由需方与供方组建商品混凝土生产领导小组,每个单位3人,其中包括一名分管领导、一名试验负责人和一名生产班组成员,研究制定运输路线,具体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供应商必须提供必要的场所配合需方及监理人员全过程的监督。
每周日举行一次碰头会,由需方负责人召集,地点可根据需要在拌和站或施工现场,讨论前期砼质量情况,出现问题的原因及下一部解决的办法,保证砼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提前24小时向混凝土拌和站调度室报混凝土使用计划,于使用1小时前通知拌和站开盘,并确认使用时间、地点、数量、标号、坍落度等(地点要明确区分铁路东、铁路西;砼标号要讲清楚;使用方量要讲清楚,补方在砼浇筑适当时候及时通知),同时通知试验室混凝土使用情况。
4、商品混凝土到场后,现场技术负责人和施工队负责人共同签认混凝土使用数量。
需方可随时对砼方量进行过磅抽查,供方应积极配合。
5、试验室负责现场砼的质量控制和抽检,施工队和技术负责人配合。
发现砼坍落度等指标与配合比要求不合适时及时与拌和站试验室联系,以便及时调整,坍落度不符合浇筑要求的一律退回。
6、每天工程部汇总实际使用砼数量和设计砼数量,单据交由物资科汇总备案,并分析砼节余或亏空情况。
7、现场的混凝土试块由施工队制作,并于脱模后及时运送到试验室。